?

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理論與實證分析

2016-12-01 19:18黃林
科學與管理 2016年5期
關鍵詞:旅游產業政策建議評價指標

黃林

摘要;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天然的互補性決定了二者融合發展的必然性,探索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發展,對兩大產業發展的潛力以及第三產業結構升級有著重要意義?;诼糜萎a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相關理論的分析,運用產業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選取廣州2007-2013年數據對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和協調水平在不斷提高。并進一步完善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評價指標;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2;G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4.011

2010年7月廣東在文化建設專題會上提出建設文化強省,廣州以此為契機做出了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并以旅游產業為導向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決定,提出把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廣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在此背景下,研究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既是推動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實現廣州第三產業結構優化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隨著旅游者對旅游產品消費模式改變,旅游產業融合的地方特色文化越多,便越能吸引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需求。旅游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更多依賴于多元化文化因子滲入。由于文化產業發展必須以其他產業為載體,而文化和旅游業的關聯度又很強,因此,文化產業以旅游業為載體便能得到很大的發展,并在發展中產生二者融合的效果。旅游產業融合文化產品能促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文化產業融合到旅游產業發展中既能為文化產業拓展其發展空間和提供發展動力,又能為文化產業開拓巨大市場。探索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挖掘和提升二者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廣州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城市,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這些年來廣州的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得到一定的發展,但距離人們對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廣州旅游業的發展仍需要進一步完善。探索廣州文化產業對旅游產業發展的作用,并實現二者不斷融合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概念分析

1.1 旅游產業

學界對旅游產業概念的含義至今仍未達成一致共識。對旅游產業屬性的理解,馬波認為旅游產業具有為人們提供旅游服務功能的產業[3],張輝指出旅游產業為旅游者提供有競爭性的旅游產品[4]。雖然上述學者對旅游產業的屬性作了一定解釋,但沒有概括旅游產業的本質含義,綜合現有文獻分析,本文認為旅游產業是指依據旅游資源和相應的設施,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綜合性產業,旅游產業主要由與旅游相關的景區、飯店、交通和商品買賣等部門構成。

1.2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作為文化形態的產業至今尚未有統一的表述。國際有關機構從文化產業包含的內容來表述文化產業,比如,國際統計信息中心課題組(1997),認為文化產業包括新聞出版、影視、通信和信息等體系[1],而歐盟認為文化產業包括文學藝術、音樂創作、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音像業和網絡業等內容[2],我國學術界對文化產業界定雖未完全形成一致的意見,但基本認同國家統計局(2012)的解釋,文化產業是指為居民生產文化與文化相關產品的產業,包括文化服務、文化產品制造和文化產品經營等三大行業,覆蓋了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文化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業務等。

1.3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

現有文獻對產業融合作了多種不同的解釋。Rosenberg 指出,產業融合是產業邊界隨著產業增長出現的產業收縮的現象[5]。Nicholas 認為產業融合的決定因素是技術,技術能夠改變產業的產品形態[6],Yoffie從產品的視角指出產業融合是各種產品的整合[7],Stieghtz Nils認為產業融合包括產品的替代性融合與產品的互補性融合[8],Lind認為產業融合是指產業在消除市場準入條件之后的合并現象[9]。我國學者對產業融合多是從產業之間相互滲透形成新產業業態來分析產業融合的概念。顏林柯認為產業融合是產業之間及其內部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形成的新業態的動態過程[10],程錦指出,產業融合產業之間相互滲透和相互關聯產生的新業態[11]。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是由二者在產業中的地位、特點和市場關聯決定的。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屬于21世紀的“朝陽產業”,兩大產業在資源、技術和市場等方面有較強的關聯性以及它們的活動都具有綜合性產業等特點,二者融合不僅會提高雙方市場需求,更能催生一個新的文化旅游業?;诖?,本文認為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是指兩大產業在資源、技術和市場有著較強的關聯性而形成融合的經濟現象,這種經濟現象具有產生新業態的能力。文化產業中的各種元素是旅游產業融合開發的主要資源,旅游產業創新的核心手段是融合的信息技術,審美的需要是融合的市場的共同價值,旅游產業融合的品質提升在于文化產業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2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機理與效應

2.1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機理

機理是指系統各元素為實現特定功能而發生的相互聯系和作用的運行規則。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機理表現為:第一,旅游和文化產業有著天然的關聯性。旅游產業包含著較為豐富的文化要素,這些文化要素是旅游者選擇旅游的重要原因,或者說旅游者對旅游過程中的文化需求的滿足是其進行旅游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旅游產業的特色文化對旅游者能產生核心吸引力。旅游產業對消費者的滿足僅僅停留在自然景觀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挖掘旅游活動的特色文化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深層次精神需求?,F代旅游產業融入的文化元素構成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沒有文化的旅游產品很難得到持續發展。反過來說,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能增加旅游者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和繼承,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第二,文化產業對旅游產業的滲透力強。文化產業的各要素較強滲透力,它們與旅游產業不同的子行業融合,打破兩大產業的邊界劃分,不僅實現了兩大產業的滲透、整合、延伸,還彌補了單一產業的產品同質性影響的競爭力的缺陷。產業的融合產生的產品可引導時尚消費,開辟新的消費市場實現了產品的乘數效應。第三,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能開拓巨大的市場空間。獨特地方文化與優勢旅游產品融合形成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價值,能夠最大限度的整合地方旅游產業的優勢資源,并吸引人才、資金的流入,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提升地方經濟的軟實力。第四,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催生文化旅游新業態。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了文化和旅游產業各個子行業的深入開發,尤其是對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旅游項目的開發能夠衍生出具有文化和旅游雙重功能的文化旅游產品。進一步而言,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是一種復雜的產業結構重構的行為,該行為不僅改變了作為微觀層面上的市場結構,更重要的是在宏觀上改變了兩大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因而能夠帶動文化和旅游產業優化。

2.2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效應

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是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客觀要求,而兩大產業融合的直接表現為融合發展和相互促進的效應。文化產業對旅游產業的促進效應體現在提高了旅游產品品質,豐富了旅游活動的內容,拓寬了旅游資源范圍,提高了旅游者精神價值,最終促進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旅游產業對文化產業的促進效應表現在拓寬了文化的應用范圍,提高了文化應用價值,擴大了文化傳播領域,提升了文化社會效益,促進了地方文化的保護和傳承[12]。

3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機制

3.1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動力是滿足現代旅游者高級需求

人們對精神生活高品位的追求引發了人們對旅游高級消費的需求,之前旅游觀光初級形式已不能滿足時下旅游者的需要。旅游產業必須以更高的形式滿足現代旅游者以追求個性化、多元化為主要特征的消費觀念的轉變。旅游者文化水平的普遍增進,使旅游者從旅游產品的消費中豐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識,消費者對旅游文化需求的增加導致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客觀要求。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不僅使得旅游者在旅游消費中欣賞旅游景點的自然風光,又能獲得文化的享受。附上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動,旅游者能從旅游產品的消費中更好的獲得高級消費的滿足。這種高級消費的滿足又會不斷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當然也為旅游產業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利益。

3.2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內在要求是二大產業對利益追求

文化和旅游產業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只有不斷創新產品方能持續發展壯大,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產生的文化旅游產品正是兩個產業創新的結果。具有文化和旅游雙重功效的文化旅游產品能夠為兩大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進一步而言,隨著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程度的提高,旅游活動中滲入文化因子越多,一方面提高了旅游活動品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旅游產品的項目;文化產業隨著旅游產品融入,旅游者通過旅游這個文化的載體了解了更多的當地文化,擴大文化的傳播范圍和拓寬了文化產業空間,取得了范圍經濟的擴散效應,同時提高了文化產品市場化程度,最大限度實現了文化產業的增值。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內在要求是雙方對利益的共同追求。

3.3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的基礎是技術進步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產業之間的邊界變得越來越小,技術的進步填平了產業之間的界限,現代技術應用越來越突破某一領域的應用,可廣泛在多個領域中發揮作用。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正是兩個產業技術應用的結果?,F代先進的技術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從而產生新型的產業業態。技術進步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產生創新的力量,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進程中,技術進步催生了創新思維。文化產業運用先進傳媒技術,將文化演藝與旅游產品結合起來形成有特色的現場演藝產品,旅游產業運用云計算技術和高速互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旅游產業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智慧旅游新業態。旅游產業融入文化產業的文化創新思維元素,可使旅游產業產生高級形式的旅游產品。旅游產業在旅游區借助各種形式演出節目等創意文化,能夠大幅度增進旅游景點的吸引力,讓旅游者達到觀光、娛樂和文化教養的綜合效果。

3.4 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推動力是消費者對旅游產品認識的轉變

經濟社會的發展改變了旅游者對旅游消費的認識。以往的旅游者關注旅游產品僅停留在旅游景區的風光和名勝古跡,現在旅游者拓寬了旅游產品的范疇,認為只要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各種客觀環境都是旅游產品(李天元旅游學概論(第六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因而旅游產品范圍不僅包括傳統的旅游產品,還包括各種的經濟、社會與文化事物,這里的文化事物就是文化產業的范疇。由于對旅游產品重新認識,使得消費者心理的需求由過去的同質需求轉變為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消費者對旅游產品越來越注重差異化的體驗,凸現個性化的需求,旅游者選擇旅游產品根據“求新、求異、求特”心理要求進行選擇, 個性化的、體驗式消費心理成為旅游消費的主要內容。同時消費者由過去的單一化服務轉向“一條龍”綜合服務。要求旅游產品能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一條龍”服務。旅游者對旅游產品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文化和旅游融合。

4 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實證分析

4.1 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廣州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幾年來在文化產業單位數量、增加值以及從業人員數等指標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名列前茅,文化產業單位總數2.5萬家,經營性文化產業骨干企業達到4.6千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5%。廣州文化產業中的互聯網信息、包裝裝潢、電視機和玩具制造、軟件開發等行業發展迅速,2012年這些行業的增加值分別為208.3億元、206.4億元、330.7億元和135.3億。廣州文化產業在骨干企業的引領下形成了有一定規模效益文化企業集群。雖然廣州文化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名列前茅,但離廣州人均GDP對文化產品的需求還是有較大差距,按照國際慣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居民對文化服務產品會產生較高的需求。有數據表明時下廣州人均GDP已超過8000美元,因而廣州文化市場有巨大的上升空間,積極發展廣州的文化產業,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滿足。此外,時下廣州文化發展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許多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的創新能力不足,例如,廣州許多動漫企業研發能力缺乏,只能進行產品的加工,這種情況不但影響企業競爭力,也難以實現企業有“制造”到“創造”轉變。廣州要進一步探索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以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廣州憑借毗鄰港澳地區位置優越,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發展優勢。廣州在2015年推進旅游綜合改革促進了旅游產業發展,增加了許多新的旅游消費產品。廣州旅游產業綜合實力在全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一,廣州2014年旅游業總收入、增加值和接待游客等指標分別是2521億元人民幣,1062億元人民幣,1.62億人次,廣州近年來一方面對現有的南海神廟、南越王宮署遺址、黃埔軍校舊址等旅游景點進行整合,另一方面不斷對廣州八大休閑度假等項目進行開發,產生了以“廣州文化藝術游”、“嶺南園林文化游” 、“廣州帽峰山生態游”等“廣州一日游”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其中的“珠江兩岸游”成為廣州旅游精品。同時,廣州國際美食節和旅游展銷會等節慶活動也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 目前廣州已構成觀光和會展旅游為基礎,以生態旅游為發展的多層次旅游產品。另外,廣州旅游產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旅游產業的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包括國際旅行社120 家和國內旅行社164 家的旅行社總共284家,主要賓館酒店432 家,其中星級飯店266 家,廣州旅游資源綜合增長促進了旅游產業競爭力加強。

4.2 廣州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評價分析

4.2.1 廣州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評價指標

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評價通過構建融合發展指標體系來計算二者的協調度,根據協調度評價其融合的程度,反映產業之間協調程度的評價指標設計要考慮兩大產業及產業內各個子行業之間具有良性互動的關系。協調度是度量產業之間及產業內部之間在融合過程中和諧的程度。目前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尚未有成熟統一的來度量二者協調程度的指標,因此,基于上述對文化和旅游產業機理和機制分析并根據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狀況以及相關文獻的分析,本文設計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評價指標有文化產業單位數、從業人員、收入總額、增加值、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旅游產業收入,旅游總人次和星級飯店數量、增加值和增加值占GDP比重,來測量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協調狀況。

4.2.2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度的計算方法

依照上述分析,我們采用產業之間的協調度來衡量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的程度。由關聯度系數公式:

U(k)=min(min△k)+pmax(max△k)△k/△k + pmax(max△k)

其中:△k=△kij-△ki的絕對值, min(min△k)和max( max△k)分別為兩級最小差和最大差。分辨系數p為0.5, 計算關聯系數, 根據關聯度公式Ri=ΣU(k)/n 計算關聯度,再根據協調度計算方法是;C =U(k)/m*n。(i=1,2,3,……,m,j=1,2,3,……,n)計算文化和旅游產業協調度。協調度的值在[0,1]之間,該值越大說明產業之間協調程度越好,反之協調程度越差。一般來說,多數文獻把協調度劃分為八個等級,分別是0.3以下為不協調,0. 3至0.4為比較不協調,0. 4至0. 5為弱協調,0. 5至 0. 6為協調,0. 60 至 0.7為初級協調,0.7至0.8為比較協調,0.8至0.9為較高協調,0. 9以上為非常協調。

4.2.3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測定和結果分析

計算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協調度以廣州2007 -2013年數據為樣本,依據上述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評價指標,指標數據從《廣州統計年鑒2007-2014)獲取。

根據關聯度計算方法,計算了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各指標間的關聯度(表1)。

上述關聯矩陣發現: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各個指標之間的關聯度都在0.7以上,說明二者產業各個指標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進一步分析發現;第一,旅游產業各個指標與文化產業單位數的相關度多數在0.8以上,其中星級飯店數量與文化產業單位數關聯度達到0.8935, 說明旅游產業各項指標與文化產業的數量有很大關系,這一結論與實際情況相符。第二,文化產業各個指標與旅游產業的收入總額的關聯度在0.8以上,具有高度相關性,特別是旅游總人次與文化產業收入總額為0.8842,說明旅游人次的增加能帶來較大的文化產業收入的增加。第三,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標與旅游產業的增加值關聯度0.8748, 表明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產值中的比重必然會帶來旅游產業增加值的提高。

依據產業之間的協調度計算方法,我們計算2007 -2013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協調度數值,并據此對兩地產業的協調現狀做出評價(表2)。

從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協調度數據發現兩大產業在不斷互動發展中,從2007年至2013年二者協調由初級協調到較高協調再到良好協調階段演化,這一演化態勢與廣州這些年的經濟不斷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相適應,廣州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2012年和2013年廣州文化和旅游協調進入良好協調發展狀態,是因為廣州積極響應《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決定,以及廣州經濟正處于經濟轉轉型的重要階段產生的客觀要求。大力發展廣州文化產業使之成為廣州經濟的支柱產業,并且會不斷促進廣州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

5 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政策建議

5.1 制定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規劃

根據《廣東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政策文件制定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規劃:要能夠全面深入反映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資源狀況、技術條件和市場特征并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對目前廣州文化和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研究、歸納廣州獨特的文化資源;要加強廣州與珠三角合作,打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文化旅游項目,樹立廣州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形成文化旅游集聚發展新格局。

5.2 實現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機制新突破

廣州要把文化和旅游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必須要實現兩大產業融合機制突破。

按照市場經濟的模式,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功能。以市場為導向開發和利用廣州文化旅游資源,以廣州現有的文化旅游資源為基礎,推進文化和旅游企業產權改革,促進兩大產業在資金、管理、技術和人力資源等要素互動,通過企業,聯合、重組、兼并、連鎖經營等形式,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力文化旅游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對廣州文化單位進行市場化轉型,使具有行政事業性質的文化單位轉變為參與市場競爭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者

同時,政府要為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要進一步放寬和降低文化旅游市場進入門檻,吸引社會、外商等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形成文化旅游發展的多元化經濟,打造全國乃至國際著名的廣州文化旅游品牌。

5.3 提升廣州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內部融合的途徑

集成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各自的優勢是實現兩大產業融合發展基礎,兩大產業在融合發展上依據其優勢的不同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相比而言,旅游產業比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高,旅游產業在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發揮先導作用。廣州擁有豐富文化資源,提高旅游產業的品位離不開文化產業構成元素的參與,在產業功能方面,文化產業中影視傳媒、工藝美術、體閑娛樂、節慶會展等均與旅游產業的功能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因而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要探索上述文化產業元素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路徑。

第一,促進影視傳媒旅游產業融合。影視媒體宣傳由于傳播范圍廣和速度快,而旅游者對旅游資源的消費對信息傳播有很強的依賴性。影視傳媒能夠較為形象的塑造旅游景點,提高旅游景點形象的價值,對旅游者選擇旅游景點產生的積極的引導效果。影視傳媒對旅游者的影響主要是促使旅游者產生旅游動機、引導旅游者出行方式和滿足旅游者獲取旅游信息等方面起到很好宣傳的作用,加強了潛在旅游者的轉化為現實過程。

第二,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旅游產品的需求,廣州應該積極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藝品,以大型工藝品中心為依托,提高旅游工藝品的知名度和游客購買旅游工藝品的興趣。

第三,加強旅游與會展業的融合。會展旅游具有明顯的城市旅游特征,廣州作為全國著名的會展城市,每年都要主辦國內外知名會展,比如廣交會、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參展人員在會展期間需要吃、住、行、游、購、娛,推動了旅游業發展和廣州經濟繁榮。

5.4 抓快推進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集群的建設。

廣州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要結合文化和旅游產業在市區各自的優勢資源,形成合理的空間布局。

第一,可按照產業集群的方式,建設文化旅游產品集群,在集群內培育重點文化企業和富有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通過以影視演出等形式打造歷史文藝精品,通過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和景區的規劃,建設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的產業集群。

第二,打造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區,在產業區內通過整合區內的網絡、工藝美術和動漫等文化產業資源,并將其價值鏈延伸到旅游產業價值鏈上,對其進一步創新和營銷包裝,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創意旅游、動漫旅游、娛樂休閑等多種廣州文化旅游特色產業。同時,應加強區內網絡數字、動漫業以及工藝業之間的互動,提高區內的文化旅游資源品質,形成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給旅游者帶來多元化全新的文化旅游享受。

第三,深入挖掘主題公園內涵。對現有的旅游景區,比如白云山、長隆歡樂世界、越秀公園以及黃埔軍校等進行進一步完善和升級。將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融入主題公園中,提高主題公園的科技文化內涵和品位。探索拓展新的主題公園項目,將網絡數字和動漫產業項目參與拓寬主題公園,形成具有動漫游戲優勢的新的主題公園,通過加入文化產業的影視演藝,形成完整的具有一定特色影視演藝隊伍品牌效應的主題公園,實現具有先進理念、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應的主題文化旅游產業集群。

參考文獻:

[1] 國際統計信息中心課題組.國外關于文化產業統計的界定[J],中國統計,2004 (1) : 52-54).

[2] 苒明杰.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3] 馬波.轉型: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與選擇[J].旅游學刊,1999,10 (6) .

[4] 張輝.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及運行方式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2.

[5] 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 (23):414-446.

[6] Nicholas o Negrouponte.Industry evolution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the imperative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75,19 (7-8):726.

[7] Yoffie D B.Introduction:Chess and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C].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Boston,1997.

[8] Nils Stieghtz.Industrial Converg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R].Edward Rlgar Publshing Limit, 2003.

[9] Lind J. Ubiquitous Convergence market redefinitions generated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Industry Life Cycle[R].Paper for the DRUD Academy Winter 2005 Conference, 2005.

[10]顏林柯.中國旅游產業轉型年度報告2005:走向開放與聯合的中國旅游業[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24-234.

[11]程錦,陸林,朱付彪.旅游產業融合研究進展及啟示[J].旅游學刊,2011,26 (4):13-20.

[12]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4(4):322-326.

(責任編輯:龍 蓉)

Abstract: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natural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the necessity of both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ourism industry financial. Co-development,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and a third industrial up grading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the use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dex, choose Guangzhou 2007--2013 year data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e in Guangzhou Industrial Convergenc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Guangzhou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coordination has been improving. And further Ends Good Guangzhou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convergence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Cultural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Integration;Evaluation;Policy recommendations

猜你喜歡
旅游產業政策建議評價指標
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江蘇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與思考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科研經費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資源型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研究
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量化測度
城市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對旅游產業供應鏈構建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