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在邏輯及其教育啟示

2024-05-04 05:12王洋吳凡明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7期
關鍵詞:教育啟示內在邏輯馬克思

王洋 吳凡明

摘要: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以四層規定性科學闡釋了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容,即勞動者與勞動產品、勞動者與勞動活動、勞動者與人的類本質、人與人之間的異化。在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之間生成邏輯、辯證邏輯和價值邏輯的視域下看待當今社會存在的異化勞動現象,重點剖析教育領域存在的四層異化勞動規定性,有助于深入分析教育領域異化勞動的形成原因,并通過教育手段規避現實生活中的異化勞動現象。最終發揮教育的人化功能、社會化功能,實現人的解放與社會發展進步的統一,為解決新時代教育異化問題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內在邏輯;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75

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出的重要內容。為說明異化勞動理論,馬克思首先運用了“勞動的對象化”這一概念:“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薄爱惢奔粗黧w生成某種客體,而這一客體又反過來支配主體本身,“異化”是“對象化”的延伸與發展?!爱惢瘎趧印奔磩趧诱邉撛靹趧赢a品,而勞動產品已不屬于勞動者本身,且成為支配勞動者的力量,導致產品生產越多,勞動者的價值就相對越低,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的對立是一種畸形的勞動的對象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異化勞動”依然體現在當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異化問題也隨之產生,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在現實生活中也發生了變化。在分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基礎上,探究四重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在邏輯,有助于解決當今教育生活中的“異化”問題。

1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層規定性及其內在邏輯

馬克思把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容歸結為四層規定性,即勞動者同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者同勞動本身相異化、人與自身的類本質相異化、人與人相異化。厘清四層規定性之間的內在邏輯,有助于我們深入分析異化勞動理論的生成原因與理論結構,對解決當今社會的異化勞動問題提供理論支撐與教育啟示,彰顯其時代價值。

1.1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層規定性

馬克思在《手稿》中從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以“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一事實為切入點,對異化勞動理論進行了科學的概括,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層次規定性。

第一,工人與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即“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系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奔丛诶硐霠顟B的生產活動中,工人對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投入腦力和體力勞動,工人應當擁有對勞動產品的所有權和支配權。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生產活動中,工人無權支配自己的勞動產品,只能得到作為勞動產品替代品的工資。工資在本質上作為勞動力的價值,而在資本主義經濟活動中常常表現為“勞動的價值”,這便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資產階級利用“工資”等形式掩蓋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使勞動產品無法全部歸工人階級所有,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來創造勞動產品,但實際上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工人階級為了獲取工資,在高強度的生產壓力下進行生產勞動,且并不了解自身已處于資本家的剝削之中。這就導致工人與他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發生了異化,即勞動產品雖然是人生產的,卻在支配著工人進行勞動。

第二,工人與勞動活動相異化。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痹隈R克思看來,工人在進行勞動時應該是自由、快樂的,工人能夠在勞動中實現對自身價值的肯定,能夠感受到勞動的幸福。但在現實的生產過程中,工人無法自覺地支配自己的勞動,勞動活動成為資本家控制工人的工具。倘若工人不進行勞動,就會面臨生存危機,勞動從而淪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倘若外界的強制一旦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痹诖嘶A上,勞動活動無法作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僅僅成為“謀生的第一手段”。因此,勞動活動與工人發生了異化,工人進行的生產勞動從本質上可以看作是其自我價值的喪失。

第三,工人與類本質相異化。人的類本質是人區別于動物以及其他一切存在物的根本屬性,即“自由自覺的勞動”。人是類存在物,是因為工人們存在的意義是通過勞動來實現的,人的類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馬克思認為只有進行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才能證明人是類存在物。而在資本主義生產活動中,工人的勞動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所需,已不再是出于人的第一需要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勞動對人類而言并不是快樂的、實現自我價值的。因此人的類本質逐漸脫離人自身,反而壓迫與控制人,人的“類生活”也成了維持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造成了人與類本質相異化。因此人也逐漸變得與動物一樣,關心的只是如何生存下去,人的勞動也成為一種謀生工具。

第四,人對人的異化。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無法脫離群體而存在,人與人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協作聯系。但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被金錢掩蓋,資本家將工人單純地作為獲取利益的工具,工人也把自己出賣的勞動看作是謀生的手段。進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被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掩蓋,從而產生了各種“拜物教”現象。此外,“人對自身的任何關系,只有通過人對他人的關系才得到實現和表現”。人自身的勞動使自己變成了屬于他人的商品;人自身生產的勞動產品不受自己支配而受他人支配;自己的勞動活動無法由自己控制而由資本家控制;人的類本質與自身相分離,且他人操縱著自己的類本質生活,自己失去的會由他人獲得等。異化勞動理論中人對人的異化也是最高意義上的異化。

1.2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的內在邏輯

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層規定性之間并非是相互等同、相互孤立的關系,而是“邏輯層面的環環相扣以及層層遞進”,在表現形式上主要呈現為生成邏輯、辯證邏輯和價值邏輯。

1.2.1生成邏輯

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的內在邏輯,體現為以第二層規定性為演變核心的生成邏輯。由對《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第一層規定是勞動者同勞動產品相異化,這是異化勞動過程中最直接的表現,也是最容易發現的經濟事實。第二層規定是勞動者同勞動活動本身相異化,馬克思認為勞動產品與工人相異化只是勞動活動與工人相異化的表現。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勞動者與勞動活動的異化難以被人察覺,其主要隱藏于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的異化之中。工人的勞動已不是自由自愿的,而是一種強制性勞動。由此可知,第二層規定性是第一層規定性相對隱蔽的原因,第二層規定性生成了第一層規定性,即勞動者與勞動活動相異化,導致勞動者同勞動產品發生異化。

同時,第二層規定性也是異化勞動的根本形式,形成和決定了其他層次的異化勞動形式。馬克思正是“根據在此以前考察的異化勞動的兩個規定推出它的第三個規定”,且由前三個規定演化生成第四層規定,形成人與人之間的異化。

由此可見,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的生成邏輯與馬克思在《手稿》中的文本邏輯并不完全一致。第二層規定性作為其他規定性的根本,馬克思卻并未將其放在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之首。通過對《手稿》筆記本I中[XXV]篇章的文本分析可探究其原因,馬克思將對國民經濟事實的分析作為分析異化勞動現象的出發點,從“工人及其生產的異化”入手來系統闡述異化勞動理論,而“工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又作為國民經濟中最容易發現的經濟事實,因此馬克思將工人及其產品的異化列為四層規定性的文本邏輯之首,并由此剖析其生成原因,從而提出“工人與勞動活動相異化”。

1.2.2辯證邏輯

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的內在邏輯,體現為從人與物的關系遞進為人與人的關系的辯證發展邏輯。異化勞動理論的四層規定性不僅包含著以第二層規定性為理論核心的生成邏輯,還包含著從人與物的關系演化為人與人的關系的辯證邏輯,這種辯證邏輯主要體現為遞進關系。人與物之間的異化最終會遞進演化為人與自身、個人與他人的異化。在《手稿》誕生的時代背景下,社會中的異化勞動關系不僅蘊含于人與具體物品,特別是與勞動產品的關系中,更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即人際關系的異化中,同時也體現出從具體的物品到抽象的勞動活動,再到具體的個人之間的異化關系。

馬克思從“工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這一人與物的關系的事實出發,揭示了異化勞動理論在人際社會中的表現。人在資本主義制度剝削下逐漸喪失了自由自在的勞動,作為類本質的勞動成為支配工人思想與行為的活動,工人的類本質逐漸脫離自身,走向自己的對立面?!爱斎送陨硐鄬α⒌臅r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由此導致第四層規定性,即人與人之間相異化,這一層次的異化是由前面三種異化勞動類型所導致的結果。根據前三種異化情況:人自己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不屬于自己;自己所付出的勞動也不能由自己做決定;自己失去了作為人的類本質,自己的活動變成了一種謀生的手段,這些便是人與人自身相異化。由于人的社會性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作為一個現實的人,應當屬于自己的東西已經全部不屬于自己,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這就體現了個人與他人相異化,第四層規定性是異化勞動最終的結果與歸宿。

馬克思通過第三層規定性,豐富了人的類本質學說,并通過第四層規定性進一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際關系的弊端:人際關系不僅物化為具體的社會產品,而且制約著人們的正常交往,形成對人的異化。這樣的人際關系與社會狀態不利于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人與人之間僅以不平等的利益關系與階級關系相互牽連,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最終使“工人與勞動產品相異化”的經濟事實遞進為“人與人之間相異化”的社會現實。

1.2.3價值邏輯

“價值”即一事物對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具有強烈的個體目的性與主觀性。馬克思認為具有價值的人能夠進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實現自己的類特性,能夠把勞動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并把勞動作為自己的第一需要,能夠創造屬于自己的社會歷史,追求自身幸福,謀求全面發展。

“價值邏輯”即異化勞動理論的“合目的性”。異化勞動理論四層規定性的價值邏輯,體現為“把人從異化勞動的現實中解放出來”的價值目的,體現為“保持人的完整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承諾,體現為重塑“勞動是促進自我發展的第一需要”的價值復歸。

馬克思系統闡釋異化勞動理論的目的就在于,從當時社會的異化勞動現象中揭示其產生的根源,最終實現人從異化勞動中解放的價值目的。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堅持“保持人的完整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承諾。馬克思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人成為自由、完整的人?!敖逃c生產勞動相結合”中的“生產勞動”絕非被異化的勞動,而應是人自由自覺的勞動。因此,異化勞動忽略了勞動對人的重要作用,也忽略了勞動本身存在的價值,從而人無法在異化勞動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并且加劇了人與自身類本質的分離。人的獨特性無法體現出來,人的勞動成為和動物一樣根據本能而產生的行為。

在四層規定性的價值邏輯中,核心是實現“勞動是促進自我發展的第一需要”的價值復歸。異化勞動理論的第一層規定性揭示出勞動目的的異化。勞動產品成為勞動者謀生的材料,勞動者進行勞動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生存所需,勞動已成為勞動者謀生的手段,而不是勞動者促進自我發展的第一需要。第二層規定性揭示出工人所付出的勞動喪失了勞動本身具有的價值,工人在自己的勞動過程中被迫地否定自己,從中感受到壓迫與不幸,勞動已然演化為異化勞動。由此可見,異化勞動理論的第一層與第二層規定性導致勞動失去了勞動本身的價值,勞動變成了異化勞動,人無法在異化勞動中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從而導致第三層規定性加劇,人與人的類本質相分離。因此,必須揚棄異化勞動,將其還原為勞動,使勞動重新成為人們實現自我發展的第一需要。

2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異化勞動作為人與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敖逃窃趯嵺`—教育—社會三維關系中發生的”,教育成為聯結個人實踐活動與個體社會性的樞紐,有助于培育人的現實性、社會性,因此通過教育手段試圖規避當今社會中的異化勞動現象不失為與實際相符合的途徑。與此同時,異化勞動現象還發生在教育領域內部,如教育與教師的異化、教育與學生的異化等,這也迫切需要教育通過自身力量化解其內部異化勞動問題。

猜你喜歡
教育啟示內在邏輯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遵循社會規律與堅持包容性發展的內在邏輯
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學科特點及發展趨勢研究
數字媒介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育啟示
紐曼的大學教育思想及其啟示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