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政治經濟學解析

2024-05-06 17:16胡懷國
經濟研究參考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富裕高質量

胡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現代化,同時也是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和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本文試圖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并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新時代新征程為何及如何“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庇枰哉谓洕鷮W的解析。

一、引言

共同富裕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對理想社會的共同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但正如宏觀經濟學奠基者凱恩斯指出的,“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18世紀初期,生活在世界各個文明中心的人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當然中間是時有起伏的。瘟疫、饑荒、戰爭等天災人禍時有發生,其間還有若干短暫的繁榮時期,但總的來看,不存在漸進或激進的變化。一直到公元1700年為止的4000年間,某些時期的生活水平也許比別的時期要高上50%,但不會超過100%”(1)凱恩斯.凱恩斯文集·預言與勸說[M].趙波,包曉聞,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353.,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不經由某種現代化過程而實現共同富裕,其根本原因在于傳統社會缺乏實現共同富裕所必不可少的社會條件和物質基礎。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上,18世紀中葉發軔于英國的工業革命率先開啟了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它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物質財富的積累,但不僅沒有實現共同富裕,反而加劇了弱勢群體的脆弱性并引發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分化。馬克思在對以英國為典型的西方現代化路徑及其理論回應進行批判性考察的基礎上,創立了一種旨在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學說,不僅為人類社會開辟一種以經濟發展推動人的發展的現代化路徑提供了理論可能,而且為真正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中,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成功開辟了一種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促進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僅形成并創新發展了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并符合中國具體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理論,而且為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用博大胸懷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3.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在此基礎上,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理論:其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更好滿足人民需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其二,我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我國發展的根本任務;其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代化,是經濟發展和人的發展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歷史過程,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求的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新征程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其基本依據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并引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黨的十九大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作出了分兩個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并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創新成果,我們必須“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進一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4)習近平.為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斗[J].求是,2023(1).。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在西方式現代化進程中歷史生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創新發展的思想體系,我們必須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生成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钡臍v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二、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礎:兼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生成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67.。馬克思主義是在西方式現代化進程中歷史生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不斷創新發展的思想體系,它“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6)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不僅為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成功開辟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的理論指導,而且為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基礎,我們必須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生成及其整體框架來深刻認識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礎,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來準確把握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發展的帶有根本性的標準?!?7)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J].求是,2020(2).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上,英國工業革命率先開啟了以工業化推動經濟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古典經濟學奠基者亞當·斯密更是在英國工業革命發軔之初就嘗試構建了一種適應于現代經濟發展的理論經濟學體系,并對這種以工業化開啟的經濟現代化及其對民眾普遍富裕的影響作出了相對樂觀的估計,指出“在一個政治修明的社會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那種普遍富裕情況的,是各行各業的產量由于分工而大增”(8)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1.。然而,英國工業革命開啟的經濟現代化進程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物質財富的積累,但不僅沒有推動人的發展并造成普及到最下層人民的普遍富裕,反而加劇了弱勢群體的脆弱性并引發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分化。馬克思生活在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尾聲之際,對英國工業革命開啟的西方式現代化的前半程有著更為充分的觀察,發現“分工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增加社會的財富,促使社會精美完善,同時卻使工人陷于貧困直到變為機器”“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3,159.。在馬克思看來,“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人類社會必將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經由生產關系變革和生產方式變遷,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正是借助于對以英國工業革命為典型的西方式現代化路徑以及作為其理論回應的古典經濟學的批判性反思,馬克思提出了通過積極地“揚棄”勞動異化、實現以經濟發展推動人的發展的政策主張:“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自覺實現并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實現的復歸?!?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也就是說,共產主義是一種“積極揚棄”(而不是消極取消或簡單消滅)自我異化的過程,是一種以經濟發展推動人的發展的現實運動。在馬克思看來,“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和歸宿,而經濟發展則是“人的發展”的根本手段和必要前提,“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按照馬克思的設想,共產主義(未來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社會,同時也必然是每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社會?!吧鐣a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以致盡管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會增加”(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4.,從而“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15)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馬克思對西方式現代化及其理論回應的理論超越,為人類社會開辟一種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現代化路徑提供了理論可能,不僅為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成功開辟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的理論指導,而且為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基礎。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它既不是適應于社會生產力相對落后的傳統社會的“平均主義”或“殺富濟貧”,又不是西方式現代化前半程的階層對立、社會分化或西方式現代化后半程的僅僅“圍繞著分配兜圈子”(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而是一種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有機統一、高質量發展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相互促進的歷史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F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17)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另一方面,“沒有經濟發展,分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中等收入群體才能不斷擴大,否則中等收入群體不但不能擴大,反而有可能縮小。社會上有一些人說,目前貧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張分配優先于發展。這種說法不符合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41.。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特別是“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1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并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三、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初步考察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一再告誡人們,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20)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進一步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2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事實上,正是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中,“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2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并以此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令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了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創新成果,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必須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現代化。我國是在落后農業國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即便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還有大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這是落后的,這是和古代沒有多大區別的,我們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經濟生活停留在古代?!?23)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0.不論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條件和國外環境,都不允許我們走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對立并通過“圍繞著分配兜圈子”來緩解二者之間內在沖突的西方式現代化路徑。與此同時,我國具體實際又同馬克思設想的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未來社會存在巨大差別,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而在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過程中,開辟一種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促進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事實上,正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結合落后農業國的具體國情并更多地針對農村居民,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語境下的“共同富?!备拍?,“這就是在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于手工業、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逐步地實現對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24)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7.。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同時也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但并沒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我國是在落后農業國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我們不得不把相對有限的資源集中于經濟發展,盡管它推動我國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迅速由一個擁有數千年小農經濟傳統的落后農業國轉變為工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并初步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但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并沒有隨著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大多數社會成員幾乎始終處于較為困頓的生活狀態;另一方面,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較多地借鑒了蘇聯經驗或社會主義傳統模式,而這種模式既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也不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條式理解,特別是脫離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孤立地、僵化地看待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中間環節,使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歷經了曲折。不過,“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2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同時也為新的歷史時期推動經濟發展和人的發展、不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26)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特別是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具體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2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指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476.。正是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以及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2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同時也為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其基本依據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并引起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仍然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對此,一方面,“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3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7.;另一方面,“只有促進共同富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資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31)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也就是說,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是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而共同富裕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而且有助于提升人力資本、促進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并以此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二者是一種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關系,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四、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32)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它既不是適應于落后生產力的傳統農業社會的“平均主義”,又不是西方式現代化后半程的“圍繞著分配兜圈子”,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歷史過程,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創新成果,是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的現實運動?!包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F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33)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過程中,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3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也已經成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約因素,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35)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7.,我們必須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任務,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第一,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大力提升我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8.,也不可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求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和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拔覈鐣饕馨l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薄案哔|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3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7.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戰略基點,著力以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進而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爸挥袌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38)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1(9).中國式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最鮮明的品格?!拔覀円獔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39)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0-21.特別地,“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40)習近平.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J].求是,2022(8).,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41)習近平.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J].求是,2022(8).。

第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快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財富積累機制,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4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如果說,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及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決定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以初次分配為重點;那么,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再分配體制機制、不斷提高再分配政策的調節力度,則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要求。從國際經驗看,發達經濟體經過再分配措施的矯正作用,其收入差距通常會縮小30%~40%,而目前我國的相應降幅不到10%,(43)參見楊惠和趙小漫一文《走向共同富裕:中國社會保障再分配的實踐、成效與啟示》中的表6,該文發表在《管理世界》2022年第11期。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我國稅收結構中更具累進性質并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狀況的直接稅比重過低;其二,我國目前在財產分配方面尚缺乏強有力的調節工具并使得財產差距日趨成為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來源;其三,我國的社會保障目前還沒有充分發揮出縮小分配差距的作用。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必須加快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促進機會公平、縮小分配差距,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在這個過程中,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強調的,中產階層(小康之家)比任何其他階層都較為穩定。他們既不像窮人那樣希圖他人的財物,他們的資產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窮人的覬覦。(44)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209.中產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群體,而且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必須聚焦中等收入群體并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和比重。就我國居民收入水平而言,目前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占55%以上,而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在內的初次分配占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則超過八成,新時代新征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必須以初次分配為重點,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進一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稅收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并不斷加大稅收、社會保障和轉移支付的調節力度等,“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45)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五、結語

目前,我國已經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并“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4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3-12-13(1).。中國式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上是以經濟現代化為基礎的人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高質量發展是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質前提和根本途徑,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47)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高質量發展扎實地、分階段地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要創造條件、完善制度,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48)習近平.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J].求是,2022(10).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富裕高質量
共同富裕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中國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