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淺教”走向“深學”:CPBL 的實施路徑初探

2024-05-06 21:47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麻一佑啟學校陳金小
師道(教研)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材傳統過程

文/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麻一佑啟學校 陳金小

一、研究背景

2017 年新投入使用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優秀傳統文化題材占比約30%,國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但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基本是以文章篇目為存在形式的,因此,一線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多以單篇教學為主。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缺乏歸納整合,學生也是學一篇就死記一篇,背過就完事了。長此以往,傳統文化教育就會陷入“教師教得淺,單一化;學生學得苦,碎片化”的死循環,更甭談文化傳承與創新了。因此,我們應該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系統地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在感受、理解、傳承的過程中,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進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

二、CPBL

(一)CPBL 的定義

PBL,即Project-Based Learning,指的是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以問題為驅動,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主要目標。C 即Chinese,指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CPBL 指的是專門針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的項目式學習。

(二)兩者結合的意義

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項目化學習,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整合文化資源中深入感悟傳統文化深刻內涵,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能改變“教師以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的傳統學習方式。CPBL 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可以在項目學習過程中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逐漸養成深度學習的思維與能力。

三、探尋CPBL 的實施路徑——以“CPBL·年俗”為例

CPBL 以“立德樹人”為育人目標,遴選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古詩文、古典名著、民間文學、革命文化、民風民俗以及傳統藝術等題材,我們將創設真實情境和問題驅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CPBL 中主動探索現實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關鍵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階段性的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將探索和實踐挖掘的任務留給學生,筆者認為,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可從以下流程著手:

(一)準備階段:從“零散知識”到“整體架構”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CPBL 是基于教材本身的,但并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記住教材中的零散知識,它圍繞項目核心知識對看似形散的教材要素進行整體架構,統整為一個有機而連環的系統,目標是將傳統文化教育轉變為一個知識生成與思想交融的過程,并確保它成為一個開放包容、充滿交流與對話的環境,從而讓傳統文化教學變得更有趣、更具吸引力。

1.教材整合與資源挖掘。部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民風民俗”,這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兒歌《傳統節日》和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傳統文化”主題等內容是一脈相承的。細細品讀本單元整組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本單元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風俗的了解,仍多停留于表面,因此引導學生對于風俗的地域性與多樣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是本單元的難點。如果教師僅限于按照教材進行教授,學生只能通過靜態的文字來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方式很難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圍繞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春節素材——《北京的春節》和《臘八粥》,我們以“CPBL·年俗”為主題,將教材中關于春節的零散的教學要素整合起來,通過項目式學習跟進的方式,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了解春節習俗,感受年味,傳播春節文化如詩詞、對聯、傳說和手工等,讓學生在文化體驗中學習,激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問題驅動與任務規劃。在進行CPBL 的在設計時,我們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存在的疑惑以及感興趣的探究領域等。本項目開展前我們通過調查問卷深入了解到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從而確定本次CPBL 設計的核心為“傳承與弘揚”。為引導學生在不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傳統風俗的韻味,主動去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民風民俗”的主題,我們確定“我是民風民俗的推廣使者”是“CPBL·年俗”要凸顯的核心任務。結合單元課文特點,就可以設計一個真實的驅動問題——“年味是什么?”來規劃項目任務。面對這樣的任務驅動,學生就不再是簡單地學習課文內容,他們會有意識地將關注目光轉向現實生活:他們會主動從衣、食、住、行等不同層面,去尋找自己身邊的年俗與年味。于是,圍繞核心的分解任務有:搜尋與年俗相關的資料,了解不同年俗的來歷、寓意;搜索與年俗有關的傳說、兒歌、古詩等信息;嘗試制作年俗手工;說年俗、畫年俗以及寫年俗并在“年俗文化展”中將過程與成果用視頻、圖片集、習作集等方式進行展示等等。

(二)聚焦過程:從“聽說讀寫”到“做中學”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將靜態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轉為動態的、學以致用的知識,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進行體驗和研究,實現將接受性的“聽說讀寫”轉變為主動性的“做中學”。

1.立足課堂,創建情境。在“CPBL·年俗”開展的初期,學生要收集、記錄小組選定的“春節習俗”的材料,那從什么渠道去收集材料,找到的材料怎樣進行記錄,是學生首先面臨并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需立足學生的實際,結合第一課《北京的春節》,圍繞驅動問題“年味是什么”開展活動探究:①在課堂開始前布置教室如播放新年喜慶的音樂,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喜慶的對聯等,營造濃郁的春節氛圍;②下發“助學單”幫助學生梳理出課文展示的北京春節的風俗活動。③提出問題:“老舍先生筆下的北京春節真有年味,同學們,你家鄉的過年風俗也是這樣的嗎?”調動學生積極交流分享的熱情,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機滲透材料收集的渠道與記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個過程能很好地調動學生了解探究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熱情,推動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

2.明確小組分工,鼓勵探究式學習。由于個人的知識儲備有限,在面對復雜項目時,我們應采用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實現成果的最優化。項目化學習強調協作,在設計項目學習方案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小組合作作為一種必要的學習組織來進行規范。如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將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并教育學生要學會互相商量、調整,這樣,項目學習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最終才會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癈PBL·年俗”這一項目,雖然在“時空穿越——尋年俗”階段有每個學生的“單兵作戰”——去搜索資料了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傳統,但在后期的“年俗詩歌會”“書畫年俗”以及“制作年俗集”等階段均需要團隊共同協作:如可以組織團隊去江門市的博物館、史料館、文化機構等進行實地考察,通過找專家咨詢、發問卷等了解情況,并共同撰寫小組調查報告、進行成果展示等。

3.提供學習支架,拾級深度思維。學生是項目活動的主體,想要學生通過項目化學習能更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走向深度思維,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預設,如在進行“年俗詩歌會”這一環節時,學生的前提任務是搜集整理有關年俗的詩歌資料,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點是只會機械搬運資料。針對這些重難點教師要提前設計好每一環節的任務清單,讓學生明確搜集資料的方向。同時,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有針對性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選擇需要的材料來學習。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呈現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有條理、有結構層次地進行資料收集和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體驗與認同。

(三)評價實施:從“簡單判斷”到“多元立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課程評價應摒棄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是用評價來分個三六九等,而應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以及改進教學實踐方面的功能。項目化學習的最終主旨是通過實踐探索,讓學生在想象、閱讀、實踐、表達等能力上有所發展。在CPBL 的展示與交流環節中,學生既是參與者,也是評價者,因此,CPBL 的評價并不局限于考查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記憶水平,而是更加關注學生關鍵能力的鍛煉。在“CPBL·年俗”的評價設計上,圍繞“傳承與弘揚”這個核心,我們力求與教學反饋緊密結合,根據學生展示出來的項目成果包括手抄報、誦講及匯報視頻等,借助“量表”為學生提供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及多元立體的評價方式,以鼓勵他們在文化實踐中直接面對問題,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我們期望能夠促進學生進行項目反思,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和對項目參與的滿意度,并為后續優化項目設計、檢驗項目成果提供借鑒。

四、結語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一個系統工程,回顧“CPBL·年俗”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采用項目化推進,豐富了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體驗,在CPBL 期間,學生們展現出了主動探究和積極尋求交流協作的態度,同時他們的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增強。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打破當前傳統文化教育踐行力度不夠的局面,讓學習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習過程從籠統感知走向細致體驗,教學過程從“淺教”走向“深學”。

猜你喜歡
教材傳統過程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