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024-05-06 11:15姜彩玲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整體教學活動數學

姜彩玲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第四實驗小學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現階段的育人需求,小學數學教師應選擇更加恰當的教學方式,其中,單元整體教學無疑是一種契合數學學科特征的新穎模式。針對課程內容的組織,《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谡n程標準要求,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實際效果表明,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開展對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整體分析所學知識,使其準確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經歷更加完整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優化,從而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為了真正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落到實處,教師應準確把握該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和數學教學內容,并立足于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逐步梳理組織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具體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數學課程中,教師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注點比較片面。構建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進而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應試理念對教師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師通常會更加關注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理解,目的是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其他層面數學素養的發展,教師則缺少足夠的關注,這無疑會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造成阻礙。

第二,對單元整體教學缺乏深入認識。在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按照教材編排順序進行課時教學是教師一直沿用的方法,盡管教師認識到了每個單元內的數學知識之間具有聯系,并會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簡單整理,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很多時候仍然缺少統籌設計。在這種情況下,容易使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出現割裂,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第三,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抑制。無論是以往常規的小學數學教學,還是現階段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嘗試,學生主體作用不突出一直是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一問題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往往會通過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比較被動,難以真正提高學習質量。

第四,教學環節的設計欠缺合理性。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各個教學環節并沒有進行系統分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有時沒有分清教學環節的主次,甚至會忽視一些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受此影響,整體教學過程容易出現薄弱環節。

二、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注意事項

為了切實提高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明確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立足整體。單元整體教學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系統性。不難理解,與以往的課時教學相比,單元整體教學最突出的變化就是將單元內容視為整體性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立足于整體視角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同時要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統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整合所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第二,以生為本。單元整體教學作為新課程十分重視的教學模式,與課程標準理念是比較相符的,所以在單元整體教學實施中,教師要以生為本,將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認知特點作為實施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調整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角色,使學生深入參與到單元學習中。

第三,層層遞進。單元整體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急于求成,保障教學過程形成一定的梯度,以此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參與單元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加契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第四,動態調整。在單元整體教學這樣一項系統性的活動中,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及時做好教學經驗的梳理以及教學問題的總結,此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動態調整,從而穩步提高單元整體教學質量。

三、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策略

(一)明確單元內容,設置單元目標

無論使用任何方法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都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明確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所以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首要環節就是設置單元目標。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同時,從整體角度來看,目標也是后續評價環節中判斷學生學習效果的依據。因此,教師要以清晰的目標為導向引領單元整體教學,以保障教學過程的有序性。

例如,在《簡易方程》單元教學中,為了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提供明確的方向,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著眼于以下幾個角度設置了教學目標:

第一,認知目標:引導學生依托具體的情境理解方程的概念、意義和性質,使學生初步學習如何將簡單的等量關系以方程的形式表示出來。

第二,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并使學生依托不同的活動進行觀察、猜想、操作、整合,從而使學生經歷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

第三,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利用簡易方程解決一些現實問題,使學生通過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同時,利用恰當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探究的樂趣。

上述目標能夠反映本單元的基本重點內容,從而為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習熱情

在正式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新課導入是起始環節。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環節所發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使學生初步感受學習相關知識的樂趣,以便在后續的學習中保持較強的學習動機。尤其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更是會影響整體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選擇更加貼近學生興趣特點的新課導入方式,從而為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內容,教師在新課導入中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設計一些相應的數學故事。例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教師結合單元內容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聰明人給地主打工,但是地主非常嫉妒聰明的人,完工之后,地主沒有給聰明人工錢,而是讓這個聰明人在十張紙條里任意抽出一張,其中只有一張紙條是有字的,只有抽到這張紙條,才能拿到工錢。學生要結合自己的想法,描述聰明人最終是否可以拿到工錢。結合生活經驗,有的學生認為從十張紙條里面選中一張是有可能的,有的學生則認為既然地主故意刁難人,所以聰明人不可能拿走工錢,而有的學生覺得這個聰明人一定可以想到應對的方法。教師從學生的發言中提煉出“不可能”“可能”“一定”等詞語,并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分析這些詞語的作用。利用這種方法,不僅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且使學生對本單元內容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由此可見,利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新課導入是必要的。

(三)設計單元任務,啟發學生思考

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不僅是教學過程的調整,也是對教學理念的改進,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單元整體教學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數學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減少教學中的灌輸現象,為學生預留比較充足的探究時間。同時,利用恰當的單元任務對學生的思考過程進行點撥,從而幫助學生深入參與數學學習。

仍然以《可能性》的教學為例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同時,為了為學生的探究過程提供一定的思路,教師結合單元內容設計了一些問題:定性分析是什么?定性分析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隨機現象應該怎樣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隨機現象?對于隨機現象出現的可能性應該怎樣描述?對于隨機現象,定性分析有怎樣的作用?定性分析是否可以應用于實際生活?這些問題與本單元內容息息相關,但是并沒有過于嚴格的特定指向,能夠為學生提供相對開放的思考空間。結合問題對單元內容進行探究,學生展開交流討論,并在這一過程中對相關知識產生一些獨到的見解。

(四)尊重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指導

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實現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素養的發展,這一目標指向的是全體學生。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層指導,從而使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為了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異,如知識積累、數學方法、數學思維等。其次,在了解學生差異的前提下,教師要提供一些具有層次的單元學習任務。再次,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實際需要選擇要完成的任務,從而得到針對性的鍛煉。最后,教師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水平上逐步向更高水平邁進,從而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傊?,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是保障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五)活用思維導圖,梳理單元內容

單元整體教學中涉及豐富的信息,為了真正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整體性梳理。為此,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單元內容,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搭建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系統性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引導學生初步完成本單元內容的學習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幫助其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單元內容。有的學生將“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引出“分數意義”“分數分類”“分數與除法關系”“分數基本性質”這幾項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單元內容進一步對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進行了細分。比如,針對“分數意義”,學生引出“單位‘1”“分數意義”“分數單位”“應用”這幾項內容;針對“分數分類”,學生引出“真分數”“假分數”“應用”這幾項內容。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對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了整體認識,并了解了主要知識之間的隸屬關系,從而使掌握的知識脈絡更加清晰。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六)組織實踐活動,深化單元理解

盡管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立足于整體視角進行思考,但是僅依靠課內學習,很難幫助學生真正深化感悟?;诖?,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由于數學學科具有生活化特征,所以在知識遷移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將單元知識應用于生活問題的解決中。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教學中,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基本特點、繪制方法以及作用。作為一種數據處理工具,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因此,完成單元基本教學活動后,教師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周圍生活,分析生活中的哪些數據可以用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學生要結合真實的生活場景設計數學問題,然后利用所學的折線統計圖知識加以解決。借助這種方法,學生在知識遷移應用中逐步實現了知識的內化以及數學能力的提高。

(七)完善單元評價,提升教學實效

評價作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同樣是影響最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恰當的評價判斷教學效果,并且要將評價中獲取的信息作為調整后續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要完善評價環節,促進教學活動的改進與優化。

首先,教師要轉變以往單向評價的錯誤理念,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此,學生可以嘗試自我評價,梳理單元學習中的有益經驗,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同時,通過同伴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分享學習經驗。其次,教師要突出評價的層次性。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教師評價的重點也要有所差異。比如,針對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在評價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針對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在評價中則要給予適當激勵。最后,教師要及時總結評價中獲取的信息,并根據評價中獲得的認識調整教學活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十分契合小學數學課程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利用恰當的方式將該教學模式逐步融入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以優化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搭建開放的平臺。

猜你喜歡
整體教學活動數學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歌曲寫作的整體構思及創新路徑分析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