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育人功能的路徑

2024-05-06 11:15劉楊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法治道德

劉楊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民路小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直接關系到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對其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起到決定性作用。面對日益豐富多元的社會需求,單純的理論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需求,要想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就需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創新的路徑,使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有效引導他們成為有責任心、有法治觀念的公民。本文從融合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活動、采用信息技術等角度入手,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創新路徑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育人價值體現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在育人方面的功能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道德教育的作用愈加顯著,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生能夠了解社會規范、法律法規,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尊重他人、關愛集體等良好的品質,為其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

(二)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與法制觀念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與法制觀念。小學階段,學生開始逐漸接觸法律法規,了解社會的法制結構。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認識到法律的權威性,形成遵紀守法、尊重法律的觀念,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具備正確的法治思維,不僅自覺遵守法律規定,還能主動維護社會的法治秩序。

(三)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在育人方面的功能體現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學科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個體行為對社會和集體的影響,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對社會負有一定的責任。同時,在學習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強調法律的公平正義原則,促使學生形成尊重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習慣,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更加注重團隊協作,學會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育人功能的路徑

(一)拓展生活教育,豐富德育資源

1.挖掘生活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引入生活資源可以減輕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抵觸情緒,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挖掘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道德與法治概念貼近他們的實際經驗,以學生周圍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通過講解真實發生的法治事件,引導學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通過生活資源的豐富運用,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貼切、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小故事、名人事跡等,使學科內容更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道德法治知識。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網絡新世界”教學中,在當前的社會中,無論是教師講課還是學生的日常娛樂,都離不開“網絡”,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需要學生明確如何有效使用網絡,并遵守網絡規則,講究網絡道德,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網絡游戲,避免沉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案例,講述某學生如何受到沉迷網絡游戲的影響而產生不良的行為,這種行為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對學生家庭來說也是致命傷害。挖掘生活資源,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科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教學的實踐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道理,為其終身法治觀念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2.探尋生活熱點,聯結課堂內外。

熱點具有實時性和高信息量的特點,將生活熱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內化學生的知識體驗,幫助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識內容。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尋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使課堂內容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行課程設計時,教師可以以社會熱點和法治新聞為切入點,將法治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使抽象的法治知識具象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法治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通過聯結課堂內外的活動,使學科內容不僅停留在紙面上,更要融入學生的生活實踐。這種聯結課堂內外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深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同時提升學科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自己知道的環境污染有哪些,并說明這些污染現象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其次,教師可以引入人們為了擴大農業耕種和房屋建設,砍伐大量樹木而造成的荒漠化現象,不僅對農業、畜牧業造成了嚴重危害,而且對人們的生活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后,教師引入九寨溝景區被破壞事件,讓學生以生活常識代入對環境污染的理解,從而助力學生掌握知識。通過探尋生活熱點、聯結課堂內外的舉措,可以使小學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更有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3.走進生活現場,提升教學實效。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離不開生活實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現場,將學科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真實案例、生活場景為素材,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直觀感受到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和道德原則的實際應用。例如,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參加社區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社會、感知法治知識的應用,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生活現場的教學手段,可以更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傳遞道德與法治知識。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法庭、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生活現場”親身體驗法治知識的實際運用。這種親身參與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他們對法治概念的理解。此外,走進生活現場能夠提升教學實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既提高了學科的實用性,又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領會抽象的法治理論,強化自身理解。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我們的班規我們訂”教學中,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立足于當前班級管理需要去制訂班規,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今后的學習中遵守制訂的規則。在進行本課內容的教學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教學內容落實到具體的學習生活中,以真實的班級生活安排教學活動。學生仔細觀察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如何制訂規則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規則既要考慮其高效性,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生制訂完有關規則后,教師要進行統一整理,并讓學生針對規則發表建議,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如何改進。在這一過程中,更貼近學生生活現場的參與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更高效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且共同制訂的規則讓學生更有參與感,學生更愿意遵守和落實。通過走進生活現場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實效,有助于使學科內容更具體、更有深度,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采用信息技術,打造育人情境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成為教學的一個強有力助手,通過其創新應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打造更具有啟發性和互動性的育人情境。多媒體教學形式使抽象的法治理論具體而生動;幻燈片、互動視頻等媒介可以將法治原理呈現得更形象,為學生創造一個視覺豐富的學習環境。例如,借助虛擬實景技術,學生仿佛置身于一個法庭現場,親身感受法律的莊嚴和公正,從而激發學習法治知識的興趣。信息技術還為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通過互聯網搜索、在線學習平臺等,學生可以獲取大量真實的法治案例和社會道德相關信息。這種學習資源的多元性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法治知識的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面認知。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正確認識廣告”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明確廣告的特征和功能,并學會如何理性識別廣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一個立體生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更加豐富的情境中逐步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不同的視頻,讓學生分析是否是“廣告”,并說明理由,同時自主或者分組討論廣告的目的,思考其中是否涉及虛假宣傳。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各種廣告形式,并進一步強化理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拓展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樂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育人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創新性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教學的實效性,而且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具有啟發性和互動性的育人情境,使學科內容更貼近生活、更引人入勝,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三)融合校園文化,培養集體意識

融合校園文化可以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育人的目的。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特色,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使學科內容更具體、更有深度。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通過校史故事、優秀校友事跡等,引導學生認識法治與道德的重要性,并將其融入校園文化中,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融合校園文化可以使學科內容更具有親和力。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嵌入學校的日常文化,可以通過校訓、校規等,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容易理解并接受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學科內容深入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學科的實際操作性。

教師可以通過學科內容傳遞團隊協作理念,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教學中引入合作項目、小組討論等活動,強調道德與法治對集體的作用。通過校園文化的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培養相互尊重、協同發展的集體意識。另外,借助校園文化的力量,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校內法治活動,如模擬法庭、法治知識競賽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知識的實際應用,增強對法治知識的認同感,培養其集體意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法治學科的興趣。融合校園文化,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使學科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成長環境,更好地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開展實踐活動,落實育人效果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實踐,要想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不僅需要理論教育,更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將學科知識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付諸實際。例如,引導學生參觀法庭、了解社區法治建設,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志愿活動等,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法治知識的存在,使抽象的法治概念更具體、更有深度,真正融入他們的生活中,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道德行為的重要性。這樣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并踐行道德原則。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學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家庭低碳新規范”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制定一份“家庭低碳新規范”,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遵守并踐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明確低碳生活對環境保護的意義,反思生活中的哪個環節可以進行低碳規范。有的學生提出,家里的插座一直是待用狀態、爸爸出門都是開車、妹妹在家總是玩水等,通過這些日常行為習慣的反思,可以發現很多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以便更好地落實低碳理念。開展實踐活動,能夠使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效果更具實質性,不僅讓學科內容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且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觀念,讓道德與法治學科不再局限于課堂,真正影響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

三、結語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育人功能是一項全面而長遠的任務。通過融合校園文化、開展實踐活動、采用信息技術等多元化手段,可以使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好地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些創新路徑的實施不僅能夠豐富學科教學內涵,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觀念,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共同努力,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將更好地育人,落實教育目標。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