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視域下小學德育教學優化策略

2024-05-06 11:15朱建成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知行合一自律道德

朱建成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盈豐小學

“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命題之一。王陽明是知行學說的集大成者,他在《傳習錄》中寫道:“世之講學者有二:有講之以身心者,有講之以口耳者。講之以口耳,揣摸測度,求之影響者也。講之以身心,行著習察,實有諸己者也?!蓖蹶柮髡J為意念生成必須與“良知”或“良能”統一,實現“知行本體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人的行為離不開“知”的引導,以“知”為開端;而“知”最終還是以“行”為結果,靠“行”來驗證,“知”與“行”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與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也指向“知行并進”,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認為,“教學做”應該合一,“做”是三者的核心體現,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就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知行合一的準則,在社會與生活中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

由此可見,“知行合一”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對德育的深刻追求。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實現知行合一是關鍵,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品格。因此,情感導向的德育教學尤為必要,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另外,德育教學要通過實踐讓學生將所學道德原則融入實際生活,從而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和實踐道德觀念。實踐融入的德育教學能夠使學生在具體的行為實踐中感受道德的價值,培養其積極向善的品格。

一、“知行合一”視域下小學德育教學優化的關鍵

首先,注重德育知識的內化。在德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道德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將道德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動的實例、情境模擬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規范的含義和價值,從而自覺遵守和踐行。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他們從內心深處接受和認同道德規范,形成穩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其次,強化德育實踐的重要性。在“知行合一”理念下,德育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行為的實踐。因此,小學德育教學應注重實踐環節的設計和實施,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踐行道德規范。這可以通過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社區參與等,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理解道德規范的價值。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道德素養。

二、“知行合一”視域下小學德育教學優化措施

(一)倡導自我約束,提升認知

1.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

當學生認識到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并能夠自我約束,會更積極地遵守規范,而不會覺得是被強制執行的,這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展現出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知行合一。而且,當學生能夠自我管理,則可以更從容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培養自律意識可以通過主題班會、評比等形式進行。

比如,開展“培養自律意識,實現知行合一”的主題班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自律,為什么自律很重要。如“每天為什么要按時上學?為什么要遵守交通規則?”通過這些例子,讓學生認識到自律是日常生活的基礎。其次,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自律意識。如“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更自律?”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自律的意義以及如何培養自律意識。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具體的任務,幫助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自律,如讓學生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或者嘗試堅持做一些有益的事,如每天閱讀、每天鍛煉等。通過這些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自律的重要性。

再如,教師可以結合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閱讀打卡、體育鍛煉等要求,定期組織“自律之星”評比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并嘗試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自律,達到知行合一。

2.提高學生道德認知。

“知是行之始”,德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感和行為,而提升學生道德水平,能夠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使他們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這種全面發展的人格有助于實現“知行合一”,使學生在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更具責任心和擔當精神,有助于他們在實踐中更注重他人利益,將個體的知行融入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1)借助故事。教師講述一些關于誠實、尊重和責任感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理解這些價值觀的重要性,同時引導學生討論,讓他們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實踐這些價值觀。

(2)借助影片。如《小兵張嘎》《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等,讓學生在欣賞影片的同時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道德力量和美好情感。

(3)借助同伴。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通過觀察、模仿和反思其他同伴的行為和經驗,來學習社會技能和規范。為此,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一個“新聞評論”欄目,讓學生關注熱點新聞并用“留言”的形式發表自己的看法,利用同學間不同觀點的碰撞,加深學生對道德問題的認識與理解。

(二)豐富實踐活動,理實結合

1.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通過參與詩歌朗誦、知識競賽等文化活動,學生既能夠理解道德理念和價值觀,又能在實際活動中將這些理念付諸實踐。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更深刻地體驗到道德準則的實際指導作用。而且,參與這些文化活動,學生除了學習相關的道德知識之外,還能夠培養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等綜合素質,有助于其在實際生活中更全面地運用所學的道德準則。

例如,在“弘揚傳統文化”主題下,教師可以對《論語》《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名著開展朗誦、書寫、讀后感征文等比賽,也可以是知識競賽,以此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再如,在“科技”主題下,教師可以開展小報設計、黑板報評比、科幻畫創作等活動,使學生了解科技,培養其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

通過這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各個主題內容,從而促進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知行合一。

2.創設社會實踐場景。

創設社會實踐場景能夠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道德準則在實際社會中的應用,而社會實踐場景的創設常常伴隨著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來理解道德理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道德準則的引導,從而在實際情境中模擬并踐行這些道德準則,實現知行的有機結合。

以“紅領巾跳蚤市場”為例,在買賣閑置物品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問題,如如何合理定價、是否公平交易等,需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所學知識進行決策?;顒咏Y束,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扮演角色時的想法和做法,以及遇到的道德問題如何解決。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行為,思考在實踐中如何更好地遵守道德規范。

此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帶領學生去實踐,農田、公園、博物館、菜市場等都是很好的社會大課堂。例如,盈豐小學臨近亞運村,亞運前夕,教師就組織學生毅行亞運村。十公里的步行,學生感受了家鄉的風貌,更培養了不怕困難、永不言棄的運動精神。亞殘會期間,盈豐小學又集體去現場觀摩了輪椅籃球賽,學生深深體會了“自強不息”的內涵。

(三)強化教師素養,正向影響

1.教師樹立榜樣作用。

教師作為榜樣能夠激發學生的模仿欲望,學生希望像教師一樣具備積極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表現。通過模仿教師的善良、責任心、團隊協作等優秀品質,學生能夠逐漸形成對這些道德準則的認同。這樣,教師的行為舉止成為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生動教材,推動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踐行所學道德理念。要想樹立榜樣作用,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做好本職工作。教師應該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做到盡職盡責。同時,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第二,做有愛心的人。教師應該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同時,應該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的各種公益活動,傳遞正能量,為社會做出貢獻。

第三,注重言傳身教。教師不僅要通過言語傳授知識,還要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學生。例如,在教室里,教師可以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等,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責任感。

2.提高教師的德育能力。

教師德育能力的提高能夠激發學生對道德教育的興趣與信任。富有德育能力的教師既能以身作則,又能進行生動的講解和實際示范,從而使道德教育變得更有吸引力,這樣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對教師的言傳身教產生信賴,從而更積極地踐行所學內容。高水平的德育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道德問題,并在實際行動中踐行所學的道德準則。

教師應如何提高德育能力呢?筆者給出幾點建議:第一,參與專業培訓,加深對學科知識和教育心理的理解,從而更全面地把握德育教學方法與技巧;第二,參與專門的德育理論培訓,深化對德育理念和方法的理解,拓展對道德教育的認識;第三,學習成功的德育教學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師的有效做法,借鑒先進的德育經驗,提高自身德育教學水平;第四,參觀其他學?;蚪虒W機構,觀摩他們成功的德育教學實踐,通過與同行交流分享,獲得新的德育啟示。

通過以上方式,教師能夠不斷提高德育能力,更好地在教學中實現“知行合一”的目標。定期參與專業培訓、深入研究案例、與同行交流,這些都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徑,這樣的專業成長有助于教師更全面、更有效地開展小學德育教學。

(四)鼓勵家校聯合,全面提升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強調,學校和家庭必須在教育目標上一致、在時空上密切銜接、積極互補,形成以學校為主體、家庭為基礎的教育格局,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家校共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和學校的一致性,家校溝通質量直接決定家校一致性的程度,因而家庭和學校要形成相互配合與支持的雙向溝通模式,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這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家校線上溝通。

家長和教師能夠共同參與學生的德育過程,就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尤其通過線上溝通,家校雙方可以聯合起來,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其健康成長。

因此,家校雙方要建立溝通機制。學??梢猿闪⒓议L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或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教師可以與家長共同制定德育計劃,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學??梢詫W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線上平臺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表現;同時,可以將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分享給家長,幫助他們更好地輔導孩子的學習。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線上互動活動,如教育分享會等,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這樣則可以不斷強化德育效果,促進學生實現知行合一。

2.注重家庭教育輔導。

雖然家庭教育是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家長并不具備專業的德育知識和方法,無法有效地教育孩子。而學校注重家庭教育輔導,可以引導家長學習科學的德育方法,學校也可以通過家庭教育輔導了解家長的需求,從而及時調整德育教學計劃,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且,學校提供家庭教育輔導,能夠讓家長更深入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從而更好地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為了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輔導,學??梢圆扇∫韵麓胧?/p>

第一,線上發布德育相關資訊。學??梢酝ㄟ^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線上發布德育相關資訊,提供一些實用的德育方法和技巧,幫助家長更好地指導孩子。同時,學??梢酝ㄟ^這些渠道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情況。

第二,組織親子活動和實踐課程。學??梢越M織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和實踐課程,如親子數獨賽、家長烹飪課程等,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增強親子關系的同時可以學習到相關的德育知識。

第三,舉辦家庭教育講座或培訓。學??梢匝垖I的德育專家定期舉辦講座,介紹科學的德育方法,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技巧。同時,學??梢酝ㄟ^講座了解家長的需求,從而及時調整德育計劃。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探討了“知行合一”視域下小學德育的優化措施。首先,倡導學生自我約束,借助班會、故事、影片、時事點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其次,豐富實踐活動,包括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創設社會實踐場景,引導學生實際踐行道德準則;再次,強化教師素養,以正向影響學生的成長;最后,鼓勵家校聯合,全面提升學生德育水平。通過這些措施,小學德育教學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

猜你喜歡
知行合一自律道德
自律使人脫穎而出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自律成就美好
知恥自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以他律促自律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