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文化協同發展路徑

2024-05-06 10:30秦朗
當代縣域經濟 2024年5期
關鍵詞:成渝兩地遺產

無工業,不大國?;赝袊鴫验煿I史的漫漫征途,工業尤其是制造業支撐起制造強國的“鋼筋鐵骨”。工業推動著中華文明不斷向前發展,其中衍生和積淀的工業文化深刻影響著工業思想、工業變革和工業傳播。當前,我國工業文化發展已駛入快車道,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先后印發《關于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各地因地制宜,政府、企業、科研院所、民間組織多元整合發力,共同推進落實和發展。工業文化重點領域取得較大突破,產業融合發展加速,工業形象也煥新升級,大家對“中國制造”的認同感日漸提高。

工業文化的內涵解析

“工業文化是文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是次于游牧文化、農耕文化之后人類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惫I和工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工業文化是伴隨工業化進程而形成的,工業文化深刻地影響著工業生產、工業思想和工業進步。

工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工業文化的發展與工業化進程密不可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工業文化的特點也隨著時代和產業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人類的工業形式以手工業為主,這一階段所誕生的工業文化與手工業文化息息相關,手工藝者通過祖傳絕技、秘方在家族內部實現代際傳承,進而在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形成技術壟斷,出現了與手工業相適應的傳統工業文化。

18世紀后期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機器強大的生產力徹底超越了人類生物機能的桎梏,機器大生產全面取代了手工業小生產,人類從此進入工業時代。大部分學者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工業文化始于工業革命。如今,伴隨著全新的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變革,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發生巨大的改變。工業文化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社會意識,也深刻融入人類現代文明的血脈中。

工業文化的特點。工業文化是伴隨工業化進程而形成的文化形態,具有獨特的時代特征和產業屬性。一是與工業生產緊密聯系,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劑、潤滑劑和靈魂,是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二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產業屬性。不同時代和不同產業背景下的工業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三是工業文化存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種方式,它們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物質文化主要指工業遺產;制度文化是指工業化進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工業化特點的治理手段或者管理工具;“精神文化是在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發展,并為工業生產活動提供深層動力和精神支持的共同價值觀”。

成渝地區工業文化發展現狀

成都、重慶作為西部兩大極核發展城市,一直高度重視工業文化發展,特別重視挖掘工業遺產、工業精神中蘊藏著的工業文化價值,從而構筑工業文化高地,全面提升工業軟實力,形成特色鮮明的成渝工業文化。

成都工業文化發展現狀。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特大城市,成都經歷了古代手工業、近現代工業、現代工業和新型工業發展的四個階段。從古至今,發達的工商業成就了輝煌燦爛的工業文明。當前,成都工業文化已經進入全新發展時期,正大力發展工業文化,不斷培育壯大工業文化產業。一是開展工業遺址資源摸底調查。2017年,成都市規劃局編制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告》中,首次向外公布了近現代工業建設中留下的27處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實現分級認定保護利用(詳見表1)。2018年至今,四川省先后五次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工業文化資源摸底調查,成都有6處工業遺產先后上榜全省工業遺產名單(詳見表2)。二是打造工業旅游品牌。依托豐富的工業遺產和工業基地,成都著力推進工業和文化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東郊記憶景區入選國家工業遺產旅游示范基地,是成都一張具有時代意義的城市新名片;成都經開區以汽車作為新符號,發展汽車工業旅游,現有沃爾沃汽車品牌體驗中心和一汽大眾成都工廠兩家全市工業旅游示范點,成都首家汽車主題樂園;水井坊遺址博物館作為成都白酒工業旅游的標桿,創新推出沉浸式體驗劇,豐富景區業態。三是加大工業文化研究。多所高校將工業文化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推進工業文化傳承與創新。西南交通大學成立世界遺產國際研究中心,將工業文化遺產納入研究方向;成都工業學院和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相繼成立工業文化研究機構,從而促進工業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拓展工業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重慶工業文化發展現狀。近現代以來,重慶工業歷經了四個歷史階段。自1891年開埠,重慶近現代工業萌芽。至抗戰前,重慶已經發展成為長江上游的工業重鎮??箲鸨l后,工業大內遷加速了重慶工業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重慶成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實現了跳躍式發展,為重慶城市化進程、中國工業化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當然,工業文化也隨之發生了更深層次的改變。一是加強對工業遺產保護利用。2021年重慶市相繼出臺了《重慶市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重慶市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打造“生活秀帶”工作方案》,從政策層面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提供規劃和指導。重慶現有工業遺產保護名單共140處,其中涌現出涪陵816地下核工程景區、鵝嶺二廠、金山意庫、重慶天地等成功實踐案例。二是打造工業文化創意街區。近年來重慶以工業文化創意為核心,建設集文化、藝術、設計為一體的集聚區,成為重慶文旅和創意產業的新標識、新亮點。2022年重慶市首次公布了全市工業文化創意街區名單(詳見表3)。三是弘揚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創新文化載體,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建立政、企、學協同聯動機制,舉辦各類工業文化座談會、研討會。成立重慶工業文化研究中心,深化理論研究和工作交流。

成渝地區工業文化

協同發展的基礎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文化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第一,中國特色工業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工業化的偉大實踐。發展工業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協同發展工業文化是成渝地區推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第二,繁榮成渝地區工業文化協同發展,有助于工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工業文化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用。第三,工業文化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賦能和支撐作用明顯,對兩地凝聚社會共識和合力、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工業文化底蘊基礎較好。追溯歷史,重慶和成都具有同根同源的巴蜀文化,地緣相近、語言相通、習俗相似,幾近同步的近現代工業化進程,特別是三線建設時期奠定了成渝地區現代化工業體系的基礎,這些都是發展工業文化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長達130多年形成的勤勞吃苦、堅強韌性的性格已成為成渝地區勞動人民共有的人文特征。四川、重慶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區域,一代代建設者孕育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承載了濃厚的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

工業遺產資源規模大。成渝地區工業遺產資源豐富,現存大量廠房宿舍、生產作坊、交通設施等。特別是三線企業后期因各種原因搬遷或破產,遺留下一批工業遺產,類型多、分布廣。近年來,成渝兩地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遺產摸底調查,推動工業遺產開發利用創新。在工信部認定的五批次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成都2處,重慶6處,在中西部地區中排列在前。同時,圍繞工業遺產,成渝地區大力發展工業旅游,呈現多樣化的特色項目,其中東郊記憶、重慶工業遺址公園、鵝嶺公園等吸引大批游客。

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在中西部地區,成都和重慶都是生產性服務業、信息咨詢業、金融業和文化旅游業等具有較高附加值服務業的發展高地,服務業不僅比重高且發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區超前。當前成渝兩地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積極培育新型工業文化業態正是基于服務業強勢發展的基礎之上。為講好成渝工業發展故事,塑造成渝工業形象,2022年成都工業文化發展促進會與重慶工業文化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籌建成渝工業旅游聯盟,啟動并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文旅計劃。

成渝地區

工業文化協同發展的現實困境

成渝兩地在工業文化上的共融共通以及地緣優勢,客觀上要求構建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但川渝“分家”后,兩地在工業上的同質化競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條塊分割的不利局面。直轄市、省會城市在政策制定、產業推進上的差異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工業文化協同發展的范圍和深度。

行業協同聯動機制尚未建立。西部地區工業文化發展起步較晚,且成渝地區雖然達成戰略合作,但尚屬合作初期,缺乏統一高效的產業政策體系、細分行業標準體系以及有利于地區共同打造項目和塑造品牌的平臺,需要快速補齊短板。另外,成渝兩地之間缺乏高層次的政府間協商機制。盡管成渝工業旅游聯盟正在籌建,兩地間的各種交流及考察活動正在進行,但就兩地區域內的合作模式、行業結構調整等戰略性協同問題,尚未進行深度磋商,雙方在協同的切入點和利益結合點上未有重大突破。

產業發展整體提升缺乏動力。近年來,成都和重慶工業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從宏觀層面來看,兩地均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在學術研討、管理措施、人才培養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互通互認,但在保障社會資源要素、調動社會成員自主創新積極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釋放。同時成渝兩地工業文化的發展往往只限于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業旅游、工業文化研學,對工業設計涉及較少。

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較明顯。目前,成渝地區已基本形成“重慶主城+成都”的雙核驅動發展格局,工業文化發展也基本遵循這一模式。中心城市本應帶動輻射周邊市地和區縣一體化、融合發展,但實際情況是除了成渝兩地,其余地區工業文化發展緩慢、政策體系不夠完善、工業遺產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足,且轉化率不高、占比較低,難以有效支撐工業文化協同的高質量發展。

推動成渝地區

工業文化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從問題導向看,新發展格局下,成渝地區工業文化要在打造工業軟實力、塑造工業新形象中實現突破式、跨越式發展,必須構建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兩地工業文化發展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將優質工業文化資源轉化為雙城經濟圈的核心競爭力。

共建工業文化發展協同模式。成渝地區工業文化協同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系統組織是首要和關鍵任務。一是健全工業文化協同推進機制,加快完善促進工業文化發展、工業遺產保護、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等目標一致、上下聯動的梯度工業體系,積極營造沒有圍墻、共謀發展的高效協同生態。二是建立工業文化協同溝通機制。構建部、省、市縱向貫通、城市間橫向聯動的協同溝通機制,由成員單位共同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會商解決兩地工業文化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困難、需要協調解決的重大事項。三是實施龍頭帶動的協同發展機制。對于成渝地區已經具備規模優勢、經營效益較好的重點項目和重要載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釋放示范帶動效應。

合力打造工業文化旅游走廊。2021年重慶出臺了《重慶市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打造“生活秀帶”工作方案》,強調工業遺產聚集帶要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2年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四川省推進工業文化發展行動方案》,其中明確要求搶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契機,推進川渝工業文化合作。在兩地政策的指導下,一是全面梳理工業遺產資源。按照成都、重慶、綿陽、德陽、宜賓等地工業遺址特征,捆綁整合成具有共同歷史主題、相關功能體驗的工業遺產聚集帶,例如三線建設、白酒工業、鐵路運輸等,最大限度挖掘兩地工業遺產的價值潛力。二是打造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歐盟一體化推進工業旅游為成渝地區工業旅游提供了經驗借鑒,應充分結合當前文旅市場的消費趨勢,在策劃創意和配套建設時將工業旅游與周邊旅游串連成線,形成極具文化魅力、極富地方特色的工業旅游產品體系。三是打造工業旅游公共服務平臺。政府搭臺,聯合社會力量,多點發力,支持培育成渝兩地工業旅游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以宣傳、推廣工業旅游為核心的公共服務平臺。

加大兩地科技創新支撐力度。成渝兩地均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高地,是我國科技創新“第四極”,這為協同推進工業文化發展提供了源頭供給。一是合力建設工業數字博物館,加強數字技術在工業文化企業、體驗產品和項目建設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云”全區域覆蓋。二是共享工業文化資源,開發教育培訓、文創周邊、科普娛樂等高科技產品,舉辦各類工業文化主題展覽、科普教育、文創體驗和研學實踐活動。三是提升工業設計能力,積極開展成渝兩地工業設計交流合作,重點對接地區設計和產業化需求,創新舉辦成渝地區工業設計大賽或設計周活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塑造傳播成渝工業嶄新形象。成渝工業歷史悠久,工業形象塑造和傳播成為推動兩地工業文化協同發展的當務之急。一是深度挖掘成渝工業文化所蘊含的價值,打造一批優秀案例,積極向國內外推介成渝地區工業歷史及改革開放成效。二是加強工業文化宣傳推廣,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例如網站、短視頻、公眾號等,高頻次、長時間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加深大家對成渝工業的印象。三是發展工業題材文藝作品,鼓勵扶持原創,促進成渝兩地工業文化、工業故事等資源轉化,支持各級工業博物館、工業文化主題樂園加盟,推進資源互享,讓成渝工業故事變成世界工業故事。

(作者秦朗系中共成都市龍泉驛區委黨校高級講師)

猜你喜歡
成渝兩地遺產
活色生香新成渝
腳下較量
川渝雜技同獻藝 兩地聯袂創品牌
《富春山居圖》為什么會分隔兩地?等
遺產怎么分
融嵐兩地的紅色記憶
千萬遺產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遺產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