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家織錦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路

2024-05-06 10:30周行宇楊玲宋科靜何杰姜敏
當代縣域經濟 2024年5期
關鍵詞:織錦土家傳統工藝

周行宇 楊玲 宋科靜 何杰 姜敏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到,大力推動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土家織錦作為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傳統手工藝,不僅是土家族人特有的傳統工藝,是土家族人民勞動智慧結晶,更蘊含著深厚土家文化、土家族民族精神。通過創新土家織錦傳承途徑、工藝技藝,打造立體、活態的土家織錦傳承、創新系統,將土家織錦非遺發展與和諧鄉村、美麗鄉村融合,凸顯鄉村非遺資源優勢,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

土家織錦概況

土家織錦,在土家族語中稱為“西蘭卡普”,它是土家族民間的家庭手工織錦。土家織錦是中國少數民族土家族獨特的手工藝品,代代相傳至今。土家族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重慶、湖南、貴州、湖北等省市。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環境多山丘、丘陵、河谷等地形,氣候多樣化,這為土家織錦的創作提供了珍貴的素材與靈感,同時土家織錦在地理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和發展歷程。土家織錦的發展得益于其與外界的相對隔絕,使其得以保留并不斷傳承發展。土家織錦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理解和傳承中國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土家織錦之特點。一是原生性。土家織錦大部分原料是當地居民運用原生態材料織造而成。傳統西蘭卡普是用蠶絲和棉線織成的,而蠶絲和棉線大都是當地居民自給自足的,因此也稱為“土絲”“土線”。其原生性體現在從采桑、編織到生產的每個過程都是手工完成,每一幅土家織錦作品都充滿著土家族人獨有的智慧與情感。雖然織錦原材料不斷豐富,但土絲、土線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富有原生價值。

二是獨特性。土家織錦采用傳統手工方法制作,具有獨特的紋樣和色彩搭配。土家織錦的紋飾常常以自然景物、民俗文化為主題,圖案生動形象、富有個性。同時,土家織錦還運用了特殊的染色技術,使得織錦的顏色鮮艷亮麗,圖案立體感強烈。這些特點使得土家織錦在藝術上得到了廣泛的贊譽,成為各類展覽和博物館收藏的熱門藝術品。

三是多樣性??楀\藝人技藝手法大致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簡化形體的創作手法,即采用如同美術中的簡筆畫,只大致勾勒出其形體或者骨干即可,形成一種形態美。第二種是平衡對稱的表現手法,織錦藝人在制作中大都喜歡講究對稱性,如“囍”字、“桌子花”等便是常用的圖案樣式,更加具象化。第三種是連續性的表現手法,比如“二十四勾”“大刺花”等圖案樣式,通過菱形的方法使作品更具有靈動性。第四種是幾何形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多用于制作動物類的圖案,如“猴子花”,這種方法可以使圖案更加具有特征,更加豐富化。

土家織錦之功能。一是裝飾美化功能。土家織錦主要是使用舊式斜織機織造,經過紡線、捻線、倒線等12道工序,過程十分繁瑣,十分精細,最后通過“反織法”挑織成圖案花紋。所制成的圖案花紋達900多種。同時土家織錦也因其技法和美觀度多制作為圍巾和西蘭卡普壁掛等生活裝飾品。尤其是西蘭卡普壁掛,將此物放于房間內,會使整個房間散發出雅致和獨特的韻味,土家織錦通過具有民族特點的表現形式,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要。

二是情感表現功能。土家織錦以黑、紅為主基調,再加之多彩的裝飾風格,最終形成令人贊嘆的西蘭卡普壁掛。而黑、紅色是古代巴人崇拜的藝術風格,《后漢書·蠻西南夷傳》就有所記載。所以作為古代巴人后裔的土家族人,對其先祖具有潛在的民族情感,通過西蘭卡普的制作,寄托對先祖的強烈情感。除此之外,其圖文也表達了對先祖的圖騰崇拜。如將西蘭卡普上的虎紋稱為“斑布”,就是土家族人在物質文化上對先祖的濃烈情感的精彩體現。

三是文化傳承功能。土家織錦不僅傳承了土家族地區的傳統文化內涵,還不斷融合了其他區域的文化,比如土家西蘭卡普的“?!薄跋病钡葷h字的織錦圖案,就體現了漢土文化的交流融合;比如技法上采用的“通經斷緯”就與蘇州宋錦極為相似,這也體現了區域文化之間的交流發展。正是文化的融合交流,讓土家織錦的文化價值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它是歷史文化傳承和交融的充分展現。

土家織錦傳承之困境

市場競爭力弱。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許多現代工藝品進入市場,因其工藝簡單且成本低,頗受大眾喜歡,市場占有率逐漸增大。而土家織錦更著重于傳統記憶,由于工藝復雜、制作成本高,使得其功能性作用沒有隨著生產發展而得到提升,其市場影響面變小,競爭力降低,從而使其傳承面臨斷代。

創新難度大。土家織錦更多是老一輩仍在堅持的技藝,而他們受限于地理環境、信息交流和自身能力,無法進行織錦技藝創新。加之傳統的土家織錦樣式和圖案已經成熟,在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同時又要尊重傳統文化的原則下,如何進行創新成了一個難題。

傳承難度大。如今,許多土家青年人進城工作生活,當地常住人口大幅下降,導致土家織錦傳承人口稀缺且分散。同時,土家織錦屬于較精細的手藝活,需要專業人員教授且自己用心體會才能掌握。但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們難以靜下來用心體會非遺文化背后的精深。許多青年人認為織錦工藝繁瑣,掙錢費時費力,更愿意外出打工賺錢,使得土家織錦技藝傳承難度增大。

土家織錦演變的現代啟示

社會經濟變化。土家織錦的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歷史的演變,土家族連帶著織錦也在發生變化。土家人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只能以傳統家庭手工的方式織錦。改革開放以后,織錦業開始工廠化生產,織錦的產量得到大大的提升。而互聯網時代,各類文化產品、生活用品數量得到了極大豐富,旅游業也飛速發展,加上農村年輕人進城市打工,農村勞動力的缺失使得土家織錦的蕭條成為必然,因為其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發生了變化。如果土家織錦不能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則必然走向衰落,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讓土家織錦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與其共同發展。

價值觀念變化。一是教育方面的變化。過去的土家族人,尤其是女子,織錦是必須學習制作的。每位女子在合適的年紀就會被要求學習織錦,土家族人認為織錦的水平與學習織錦的年齡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在傳統教育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下,有越來越多的人感悟不到傳統工藝的美,而開始推崇現代時尚,在主流文化的影響下,土家女孩對織錦不感興趣。這種對傳統土家織錦文化的漠視,要求我們現代教育不能將傳統文化摒棄,反而要更加重視它,土家女孩在接受到現代教育后,明白傳統工藝的重要性,在繼承傳統工藝后,能將流行元素與傳統工藝相結合,讓土家織錦迸發出勃勃生機。

二是“打工潮”的影響。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打工潮”使武陵山地區大量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雖然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也給民間傳統工藝帶來了消極影響。外出的年輕人越多,意味著能夠傳承工藝的人就越少。年輕人接觸到新奇多樣的事物,逐漸認為傳統工藝是落后的,他們對家鄉的傳統土家織錦文化是冷漠的,這種價值觀念的改變使民族民間工藝失去了生產傳承的土壤。

國內外環境變化。一是國內環境變化。農耕時期,織錦只是農民自給自足的產物。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能夠保證在自足的情況下,通過生產手工藝品進入市場獲得經濟收入,這個時期織錦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重視,土家織錦連同其他傳統工藝一起進入上升期。

二是國外環境變化。武陵山因為資源豐富以及交通便利,土家織錦成了外銷熱門產品,為織錦業打開了新的大門。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土家織錦的興衰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家織錦的發展應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而不斷調整。

社會重視煥發生機。20世紀50年代,在確認土家族民族成分過程中,整個社會都關注著民族傳統文化,土家傳統文化被人們所認知。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民間傳統文化,研究和保護傳統文化,讓其創新發展適應新的時代。土家織錦能走出國門進入巴黎的藝術殿堂,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努力。土家織錦順應時代的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所以傳統工藝要想登上“大舞臺”,就必須先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土家織錦非遺文化

賦智賦能鄉村振興建議

運用數字化保護發展路徑。一是非遺數字化。土家織錦是地方工藝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傳統地方工藝文化背景下,土家織錦的現代化發展面臨著全新的挑戰。20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始發展,為了迎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也為了保持非遺的現代化生命力,非遺文化與互聯網開始跨界聯動。土家織錦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也應該迎合世界數字化發展的趨勢,采取數字化保護開發的路徑。

二是織錦立體化。在傳統工藝背景下,土家織錦面臨著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吉首大學有學者提出土家織錦數字化保護開發的五大路徑:細化土家傳統織錦工藝數字化保護名錄、加強織錦數字化保護開發人才引進與培育、加強織錦數字化保護開發平臺構建與應用、實現織錦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融合共進、構建現代織錦產業數字網絡化營銷渠道等。

在線下體驗點,同樣可以利用現代VR科技,打造全景畫卷,復刻非遺盛景;構建富有現代感的展示櫥窗,多點觸摸,豐富科技體驗,參觀者可以手揮動來了解土家織錦的重點文化;空中立體展示,利用虛擬展示既可以避免展品受到破壞,又能為廣大體驗者提供良好的觀感,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的制約。

結合鄉村振興發展路徑。一是“品牌+”。促進土家織錦的現代化發展,品牌效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要讓織錦工坊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可以通過提高織錦的知名度和打造品牌入手。在發展非遺文化產業時,我們要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以此作為宣傳點,打造符合自身定位的品牌形象,以文化品牌來形成品牌效應,打造獨屬于土家織錦的品牌,從而獲得非遺品牌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是“就業+”。新的文化發展模式孕育了新的就業崗位。將土家織錦與現代商業模式結合,不僅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仍然保存市場空間與活力,還能為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土家織錦可以依靠自身非遺文化的影響與政府和當地社區進行合作,開展各類產業推廣,比如在線推廣、非遺體驗等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建設鄉村。

通過土家織錦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衍生出更多就業機會,帶動鄉村發展,非遺文化的就業發展不能簡單地傳播非遺文化,還要結合現代化的創新發展模式。開展傳統工藝技能培訓,通過土家織錦傳承促進就業,帶動農旅融合,激活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積極探索“非遺+旅游”的發展模式。發揮好非遺傳承人的技能帶動作用,力爭通過土家織錦文創產品的開發,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土家織錦非遺文創產品開發創新發展路徑。一是創意村鎮。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價值并將其衍生到現實社會,不僅提升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也賦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活力。從世代相傳的民風、民俗、民藝入手,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打造土家織錦非遺村鎮,提供有形之物文創產品和無形之物文創服務。文創“興鎮興村”,將非遺文化視為凝聚民眾、旅游開發、生態建設的根基,打造獨特的村鎮形象。將文化創意、現代美術設計、文化科技等新力量應用到非遺村鎮的打造當中,建立土家織錦IP、文化創意符號,改造村鎮的文化生態、空間環境。

二是工藝設計。以創意設計使得土家織錦中的非遺藝術煥然新生,對織錦中的文化蘊涵乃至制作工藝再設計后,開發打造出具有織錦特色文化的生活實用品。完善織錦的工藝設計,將設計理念與現代社會結合、與傳播非遺文化結合,使其既具有非遺傳播的效果又能保持當今發展的活力。

土家織錦是武陵山區土家族人的西蘭卡普,也是土家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土家織錦制作工藝復雜,主要是使用舊式斜織機織造,經過紡線、捻線、倒線等12道工序,過程復雜精細,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不斷變革的今天,土家織錦技藝的傳承逐漸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本文旨在通過介紹土家織錦之特點、歷史背景及發展歷程,分析其背后隱藏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政治價值、教育價值等,并闡述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而立足于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途徑,如促進土家織錦數字化保護、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土家織錦技藝的現代化活態傳承與發展。

要解決土家織錦傳承之困境,唯有不斷創新,順應當今時代之潮流,將其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通過擴大傳播范圍來提高土家織錦的知名度,充分發揮土家織錦的社會價值,從而使得大眾更能了解、接受和喜愛土家織錦,不斷創新土家織錦非遺文化,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基金項目:教育部202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匠染織夢——土家織錦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編號:02314389066);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2年第二批立項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歷史學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21001592125727);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就業育人項目2022年第二批立項項目“新文科‘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30109747);成都師范學院重點項目“歷史教育研究創新團隊”(項目編號:CSCXTD2020B07);成都師范學院2023年教改項目“巴蜀歷史與文化”(項目編號:2023JG07)。作者楊玲系成都師范學院史地與旅游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織錦土家傳統工藝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瑤族織錦
土家擺起來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織錦古韻(七絕)
芻議現代工業設計對傳統工藝的發展性繼承
磚與竹
——印度傳統工藝成就的家具系列
淺談“鋦瓷”傳統工藝及其發展趨勢
土家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