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時代 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影響力策略研究

2024-05-06 16:54朱建華王小燕
中國地市報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內容信息

朱建華 王小燕

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電視新聞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浪潮。該文件明確提出了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向,強調了內容為王、創新傳播方式的重要性,旨在通過深度融合,打破新舊媒體之間的界限,實現媒體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傳播渠道的拓展。在這一大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開始積極探索與互聯網新媒體的深度融合,逐漸擺脫傳統單一的播出模式,向著互動性、服務性、個性化和社交化方向發展。而電視新聞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同時,必須解決如何提升內容質量,如何精準把握受眾需求,如何在眾多信息中脫穎而出等問題,以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一、注重時效性,選題精準化

融媒時代的風起云涌對電視新聞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其中,“三網三屏”即互聯網、廣電網、通信網和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的網絡傳播模式革命性地改變了信息的流動路徑,為新聞內容提供了更加立體化、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使電視新聞極大地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實現了觀眾與信息的零距離接觸。而信息社會的新聞如煙花,稍縱即逝,因此捕捉第一手資訊,快速準確地傳遞信息至關重要。在實踐中,電視新聞媒體應建立更加緊密的信息收集網絡,加強與政府機構、社會組織的聯系,確保信息源的多樣性、及時性和準確性。記者應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洞悉時代脈絡,了解觀眾需求,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里精準把握新聞價值并提煉出具有代表性、引人深思的案例,捕捉最能引發共鳴的內容,以提高觀眾黏性、擴大新聞影響力。記者和編輯必須緊跟時事動態,關注社會中的新事物、新現象和新問題。這種對“新”的追求不僅限于事件的新穎性,更在于提供新視角、新思考,以及能引起公眾討論和關注的新議題,如教育、醫療、科技等方面的民生熱點。同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時監控新聞線索,分析社會熱點,預測未來趨勢,從而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前瞻性、領先性。電視新聞行業需要將云計算、移動通信等應用納入從接收信息到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并按照資源處理原則,整合、優化不同類型的信息,構建完善的信息庫系統,以保證新聞傳播的無縫對接和高效率。另外,這些變化不僅僅是表面的技術層面提升,更是對電視新聞傳播理念、內容質量的全方位革新。只有時刻保持敏銳的市場觸覺,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電視新聞才能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環境中占據優勢,實現自身的價值和社會意義。

二、多元素融合,整編創新化

整編過程的多元素融合與創新是提高新聞傳播影響力的關鍵步驟。從剪輯到文案撰寫,從采訪策略到專題報道,每個環節都要精益求精,以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和接受習慣。剪輯環節關鍵在于圖像、聲音和鏡頭的精準運用,包括選擇能觸動觀眾內心的素材,實現與觀眾情感的共鳴。文案撰寫必須簡潔、精煉且深入人心。除了信息傳遞,還須喚起觀眾的思考和情感共鳴。避免專業術語,用“接地氣”的淺顯語言表達復雜內容,加上巧妙使用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提高文案的感染力。編輯傳統新聞素材時,可融入受眾熟知的網絡語言,例如“特種兵式旅游”“電子榨菜”“City walk”等,以及生動活潑的圖像和表情符號,使內容更加貼近日常,激發受眾興趣。如“央視新聞”在抖音發布的《處理核廢水喝了沒事?“那請他喝了再說”》將日本官員的“核廢水無害論”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尖銳回應結合起來,運用綜藝風格的背景音樂、音效和流行的表情包,以一種輕松幽默卻又直擊要害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中方的立場。而數據新聞則可以采用圖表和時間軸的方式,直觀展示復雜信息。采訪策略決定報道的深度,要求記者不只提問題和記錄答案,而要深挖信息,利用多樣的采訪對象和不同角度的聲音為新聞增色,增強報道公信力,并善于捕捉能夠成為新聞點的瞬間。策劃專題報道時,新聞媒體對報道主題進行深入研究,確保內容的權威性和深度。在制作過程中,合理安排節目結構,平衡理論分析和故事敘述,結合數據、圖表、專家訪談等多種元素,提供全面的分析視角,使節目既有深度又具吸引力。

三、全方位覆蓋,傳播廣泛化

電視新聞在現代化傳播手段面前亟須展現新的活力。為此,媒體應積極利用4K、3D、5G技術升級電視畫面質感和流暢度,為觀眾呈現極盡描摹的現場感受。應用“畫中畫”技術,在主畫面中同時展現輔助畫面,包括專家評論、現場相關數據等,豐富信息層次。同時,“多角度回放”技術使得大型活動、體育賽事等重點報道更具看點,多維度展示事件進程,深化觀眾印象。網絡平臺作為新時代最活躍的輿論場,其與電視新聞的結合同樣關鍵。新聞媒體不僅要開設網上新聞頻道,更要用好每個平臺特色,做到“一條內容,多平臺推送”,最大程度覆蓋不同用戶群體。在短視頻平臺上推出“新聞快報”,針對年輕人群的碎片化時間,提供快速、有趣、貼近生活的新聞內容。同樣,短視頻直播的互動性更強,可用于大型新聞事件的實時報道,讓觀眾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主持人須具備出色的應變能力,能在直播中根據觀眾反饋調整報道重點。微博、微信等平臺的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因此新聞媒體要建立官方賬號,在公眾號、視頻號中及時分享權威新聞。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發生時,要更加快速準確地發布信息,引導公眾輿論,避免不實信息擾亂視聽。如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國人視為年度盛事的傳統節目,通過與短視頻平臺的聯動,實現了從單一的電視屏幕到個人手機屏幕的跨越。無論是身處異鄉的游子,還是家中團聚的家人,都能夠通過手機屏幕,感受到這一傳統節目帶來的歡樂和團圓的氣氛。而2021年12月20日,紫牛新聞客戶端發起的“多地直播空間站過境”活動也通過移動直播的形式,將南京、北京、西安和煙臺四地的天文愛好者聯動起來,與廣大網友共同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升空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四、消弭距離感,互動常態化

電視新聞的魅力在于其直觀性和實時性,但在當前社會,單向的信息流已不能滿足觀眾需求。因此,深度的觀眾互動成為電視新聞提升影響力的關鍵策略。電視新聞應搭建觀眾互動平臺,利用跨屏互動技術,讓觀眾通過遙控器參與到節目中,如實時投票、提問等,打破傳統的觀看模式、實現“筑橋引路”,讓觀眾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打造多渠道反饋系統,讓觀眾意見“零距離”傳達到節目制作團隊。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優勢,在官方媒體的評論區內,公開收集觀眾對節目的評價,并開放私信功能,及時響應觀眾的個性化問題。主持人和節目團隊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分享幕后花絮,回應觀眾關切,讓觀眾感覺到“近在咫尺”的親切。定期進行線上直播答疑環節,讓專家或新聞工作者與觀眾面對面,回應觀眾的疑惑。同時,建立觀眾服務熱線,專人負責解答觀眾疑問,收集意見,讓觀眾感受到“有求必應”的尊重。對于觀眾的意見,需要有專門的團隊進行分類整理,重要的反饋應第一時間呈現給節目決策者,并轉化為節目的改進措施,對觀眾的貢獻給予一定的表彰或回應,形成高效的良性互動。此外,融媒體平臺作為當下新聞傳播的重要陣地,已經成為各大電視臺加快媒體融合、拓寬傳播路徑的“利器”。以“央視頻”App為例,5G的高速傳輸、4K/8K的超清畫質以及AI的智能分析,三者的結合讓其視頻內容不再單一。社交屬性的加入讓用戶成為內容的參與者,而非單純的接收者。UGC與PGC的有機結合,既保證了內容的專業性,也充分調動了用戶的參與熱情,形成了全新的、官方與草根相結合的傳播生態。而湖南衛視推出的“呼啦”電視互動社交智能手機客戶端,連接了大屏和小屏,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使觀眾在享受節目的同時,能夠參與到節目的互動中。這種全新的觀看體驗,無疑讓電視節目更加豐富有趣。

結語:

在融媒時代的浪潮中,電視新聞傳播要提升影響力,必須深入理解技術的力量,尊重用戶體驗,優化內容質量,并勇于在傳播方式上進行創新。在內容制作上,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了解受眾需求,制定個性化內容策略,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同時,利用現代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可以實現對受眾行為的深入分析,進一步精準定位內容傳播策略。通過這種多維度的融合和創新,電視新聞不僅能夠維持其傳統優勢,更將在新的傳播生態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引領未來新聞傳播潮流。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內容信息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訂閱信息
主要內容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電視新聞后期制作技術初探
展會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