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 在高校網絡思想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2024-05-06 16:54白薇
中國地市報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思想

白薇

時下火爆的“短視頻”“5G”“融合媒體”等一個又一個改變時代的熱點詞語走進人們視野。與此同時,社會各類新媒體社交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網絡已經通過各類媒體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行各業,更成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通常被比喻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1]能否順應互聯網發展特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2]高校網絡思想文化陣地,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因素,對培育高校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有重要作用。融媒時代的思想文化建設要了解學生接收信息的新變化,以新應新、以變應變,讓高校網絡思想文化建設回歸到群眾工作這個本源上來,這已經成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校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十分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薄耙\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3]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深邃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針對性,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根本準則。根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4]面對“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5]的“00后”青年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高校必須結合融媒體的特點以弘揚承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責任為傳播內容,用正確的意識形態占據大學生思想文化傳播陣地,成為重要的思想文化堡壘和內容輸出中心。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需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確?!傲⒌聵淙恕钡靡匀媛鋵?,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二、“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傳播特點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社會宣傳的方式在不斷更新轉換,數字化的信息精準“肖像”傳播能夠迅速引導大眾行為,這也被認為是傳播方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受眾群體被動接受社會性宣傳的過程則轉化為“多渠道、多終端、多符號”[6]的數字化融媒體新傳播路徑。融媒體的優勢在于其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互動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將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多方位、豐富化、個性化的傳播模式。這種獨特的優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媒體平臺上得以更加生動、形象、有趣地呈現,從而增強了受眾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它的廣泛應用將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多元化平臺構建新的傳播體系

高校意識形態傳播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增強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還能夠全面體現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媒體充分整合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點,實現了多元化傳播,凸顯出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網絡平臺化參與建設,全面提升了高校網絡思想文化建設發揮傳播、引導、調動等多重作用。這種傳播方式能夠更好地削弱學生對于主流媒體“單一”宣傳方式的疲憊感,豐富了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文化建設平臺多樣性,并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及影響力。同時,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對比單純主流媒體宣傳模式,豐富了學生思想政治資料的學習內容,包括在線課程、學習軟件、電子圖書、影視作品等等。這些資源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使得思政教育更加靈活和高效。

(二)互動性增強擴大輿論宣傳陣地

融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一傳播模式,由受眾接受逐漸變為用戶參與,實現了雙向互動傳播方式。網絡社交平臺構建了新的公共空間,傳統單向“灌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抽象、說教性強,脫離實際和遠離現實,無法回應學生多元需求。融媒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留言、評論、云參與等方式與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互動性的增強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意識形態教育的效果,擴大高校思政輿論宣傳陣地。多元化的傳播方式還可以增強信息的交互性,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思想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叭诿襟w+思政”可以用較為溫和的互動方式,從貼近學生關注角度出發,契合學生發展需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從而實現大學生心理契合、感情共鳴、價值認同,真懂真信,內化于心。

(三)個性化情感共鳴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

認同感是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國家價值的重要基石。傳統的意識形態傳播采用自上而下、單一通道的方式。如今網絡世界受眾離開了固有傳播模式的限制,傳統通道,傳播結構被解構成多維度、碎片化、個人情感強烈的多元化媒體引流平臺,致使高校學生思想動態難以把控,單一官方媒體遭受質疑,而學生政治素養不高、意識形態不堅定,易受到負面影響。通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進一步創新融媒體發展,助力網絡文化育人工作,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讓思政教育“活起來”“萌起來”“潮起來”,更能貼近學生,真正讓思政內容走進學生的心里,而不是流于表面?!叭诿襟w+思政”可以根據不同高校、不同學科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定制思政課程、信息服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思政學習內容和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這種個性化定制思政傳播有助于精準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并顯著地提高其思政教育成效。

三、“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可行性策略

在推進“三全育人”和建構“大思政格局”的視域下,河北民族師范學院依托校融媒體中心借助融媒體傳播平臺如校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號、抖音號、易班工作站等,打造以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學院團隊及個人的層級遞進式融媒體矩陣平臺。通過圖文、視頻、H5、直播、慕課等融媒體形式,統籌構建“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以思想引領為核心,以提升育人質量和成效為重要指標,構建思政教育最大的共識圈,打造強大的網絡思想文化品牌資源矩陣,做活做實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實現育人合力,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特征和吸引力。

(一)同向同行:健全教師協同育人素質提升機制,充分發揮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主力軍作用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制定明確的教師培訓目標和內容,開展系列線上線下講座、慕課,強化新入職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政治理論宣講教育,加強師德師風教育,著力提升高校教師政治素養、師德修養,引導教師切實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對優秀教師事跡進行系列宣傳,強化典型感召,講好師德故事、塑造榜樣力量,激發廣大教師的熱情與奉獻精神。

(二)同頻共振:課堂主線——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

1.思政教師: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教學的特殊要求融入主要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利用網絡平臺延展課堂教學形成教學微專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微專題為內容,以微課、慕課為載體,形成思政線上教學資源庫,學生可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觀看。

2.專業教師:發揮專業教師的知識涵養,在知識傳播中實現價值引領的作用。教師進行課程思政育人路徑的深入貫徹,在授課中積極融入“四史”教育,將先進經驗、理論智慧和最新的時事政治有機融入課程。打造校領導講黨史系列慕課《蘇國安講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慕課》《蘇國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系列慕課》《高俊虎:塞罕壩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課堂》,打造“課前五分鐘”系列師生微課作品集等,探索了一條適合高等院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路徑。

(三)同心同力:融合“三個課堂”,實現從育人理念到育人實效的有機對接

1.延伸第二課堂——校內活動。延伸第二課堂,形成了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參與廣泛、實效顯著的校內思政實踐活動。堅持正確的政治站位和思想導向,充分利用新興媒體,開展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線上線下主題教育活動,激活大學生把握形勢、關注時政的熱情。針對建黨百年、疫情防控、普及網絡法律法規知識、塞罕壩精神宣講等方面形成系列融媒體產品,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如,推出喜迎百年華誕系列宣傳報道作品,已經出版和即將出版的學生作品《學史力行,向英雄致敬》《志氣 底氣 骨氣》《赴疆心語》等。

2.拓展第三課堂——校外實踐。加強院校服務地方能力,充分挖掘“第三課堂”的育人模式,讓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通過開展創新創業計劃、三下鄉、志愿者活動、黨建宣講、實地調研、文藝展演等活動助力地方發展。針對學生參與紅色文化、鄉村振興、地方發展、文化旅游相關社會實踐開展線上線下宣傳,形成系列報道,樹立院校思政育人品牌。

3.融入第四課堂——網絡陣地。面對當今輿情事件突發頻發的狀況,引導學生堅持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方向,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敢于在應對不適當的輿論和輿情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同時,利用重要的節假日和民生關注的時機,在融媒體平臺上發布具有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追求真善美的時文。激發學生的討論意愿,鼓勵他們發表評論,分享各自的見解,以促進思想交流和心得分享。通過自主討論,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明確立場,并培養他們成為正確輿論的傳播者和實踐者。

四、“融媒體+思政”創新發展,實現高校育人模式的新路徑

融媒體的發展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通過結合融媒體和思政教育,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開辟了一條獨特的新路徑,以實現更高效、更具有針對性的育人模式。

(一)理念創新:唱響時代主旋律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青年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按照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原則,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價值,以融媒體為紐帶和橋梁,把握思政內涵建設的思想政治性,掌握主導話語權,變傳統的說教式教育為生動活潑、潤物無聲的網絡引導,唱響主旋律。

(二)模式創新: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

融媒時代,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并充分發揮著思政育人功能的積極作用。緊跟時代熱點,構建“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在平臺、內容、載體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全面統籌規劃并做好頂層設計,以實現“三全育人”格局下大思政的全面發展,形成多平臺互通、多媒介共享、多方位推進的育人體系。

(三)路徑創新:搶占思政教育主陣地

密切關注黨的意識形態動態研究,關注教育部重要工作安排部署和重大主題宣傳活動,聯動網站、微博、快手、抖音等融媒體矩陣平臺,做強傳播鏈,同步推出相關活動專題、專欄,全程參與、全線發力、全方位報道,提高宣傳效應。緊扣國家時政熱點,對“四史”學習教育、先進典型等熱點開展宣傳,強化主體性、原創性和可持續性,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充分體現思想引領性和對青年成長的引導力。

(四)形式創新:樹立特色思政品牌

搭建融媒體傳播矩陣,結合微課、微視頻、紅色教育、專業實踐、校園文化等形成品牌微課群,同步國家時政熱點和主題教育,打造思政精品項目。線上線下結合,形成若干優質微主題和融媒體思政產品,打造思政特色品牌。

五、“融媒體+思政”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和內容建設的思考與啟迪

經過長期實踐,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利用“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思政課教學“主渠道”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陣地”協同育人的合力。在為期5年的實踐中,校內形成合力,在“大思政”格局下打造了“全過程”“全方位”“全鏈條”的育人體系。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在承德市內各院校中產生了積極反響,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河北電視臺、河北日報、承德電視臺、承德日報等媒體都相繼報道過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相關作品。

同時育人效果成效顯著,在服務社會、創業就業表現中涌現出大量優秀事跡。畢業學生無論是考取研究生還是創業就業,都普遍受到錄取學校和用人單位的認同,得到了“綜合素質好,責任意識高,政治覺悟高,實干精神強”的稱贊,為地區各行各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對于在改進中不斷加強的高校思政工作“三全育人”模式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主流媒體報道不僅擴大了學校在本省本地區的社會影響力,更為學校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奠定了基礎,提振了本校師生參與“融媒體+思政”育人模式的信心。

“融媒體+思政”是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和內容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這種方式,高??梢愿玫芈男衅浣逃氊熀臀幕瘋鞒惺姑?,為推動高校地區的發展和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