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年輕化”提法不嚴謹

2024-05-07 03:33簡宏妮
瞭望東方周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前列腺癌發病率癌癥

簡宏妮

2024年1月23日,山西運城,醫護人員在為鹽湖區居民進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圖為醫護人員為居民分析面部皮膚檢測結果

近日發表于《英國醫學雜志·腫瘤學》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早發型癌癥病例數超過326萬,發病率較1990年增加79.1%,病亡率較1990年增加27.7%。這一結論是否意味著癌癥的發病率趨于年輕化?哪些癌癥會“盯上”年輕人?早癌篩查又應當如何做?針對這些公眾高度關注的問題,《瞭望東方周刊》日前專訪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北京抗癌協會早癌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杜鵬。

杜鵬

癌癥檢出率增加

《瞭望東方周刊》:近日,《自然》(Nature)雜志發表文章指出,全球范圍內多種類型的早發型癌癥(指確診癌癥時的年齡<50歲)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從專業角度如何理解這一結論?這是否意味著“癌癥年輕化”?

杜鵬:“癌癥年輕化”這一提法并不科學嚴謹。以前,人們沒有疼痛、沒有癥狀便不做檢查;而今,隨著體檢的普及,年輕人也越來越重視健康,癌癥的檢出率看起來就增加了。以肺癌為例,以往可能某些患者30歲或者40歲,肺部有一個小的腫瘤或微小的病灶,但是因為沒做體檢就沒被發現,過了幾年它慢慢長大,出現癥狀了,患者才到醫院去檢查,診斷出來是肺癌,這是過去比較普遍的就診過程。近年來,呼吸道感染增多,做肺部CT的概率多了,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大批肺結節患者,也篩出一部分年輕的肺癌患者,這個結果并不能證明“肺癌年輕化了”。當然,現在社會生活壓力比較大,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可能會造成一些腫瘤的發病率增加。每一種腫瘤都有其流行病學特點,大多數癌癥都是從40-50歲以后發病率才逐漸升高的。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腫瘤是一種“老年病”。從腫瘤的形成機制來看,它是內因和外因結合導致的結果。內因就是人體都有一些致癌基因,這些基因在通常情況下不發病,隨著年齡增長,受到外界環境致癌因素刺激后,這些基因才開始發病。同時,這些致癌基因的易感性不一樣,發病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有的易感性很強,它可能只需要很少的、短期的刺激,那么可能年輕時就會發??;有些可能需要很漫長的刺激,因此到一定年齡才會發病。

《瞭望東方周刊》:上述文章同時指出,在早發型癌癥中,消化系統癌癥發病率增幅最大。目前,我國消化系統癌癥的狀況如何?需要給大家哪些預警?

杜鵬:消化道腫瘤包括幾個重要的器官:食道、肝臟、結腸、直腸等等。一般意義上,消化道腫瘤指的是胃癌和腸癌。

雖然都是消化道腫瘤,但兩者發病特點不一樣。胃癌和飲食結構有關,如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發胃癌。在我國,胃癌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白酒腌制食物的攝入都有關系。因此從預防角度,推薦做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就需要做抗感染治療;感覺胃部不適,就要做胃鏡檢查,同時減少、避免攝入含酒精飲料和刺激性食物。

腸癌屬于“富貴病”,高代謝的飲食容易引發腸癌。例如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就是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從預防角度,主要是飲食方面調整,多攝入粗纖維食物,同時定期做腸鏡檢查。

另外,一些遺傳的基因問題也容易導致胃腸道腫瘤的發病率增高,如林奇綜合征(一種罕見的遺傳性大腸癌),出現相關指征的需要格外注意做基因方面的檢查。

年輕人要警惕這些癌

《瞭望東方周刊》:不同腫瘤發病的年齡是否有一定規律性?哪些癌癥是年輕人需要格外注意的?

杜鵬:整體而言,在不同年齡段,不同腫瘤的發病率存在一些規律。比如,20歲左右或者20歲以前,白血病、骨腫瘤、男性的生殖細胞腫瘤的發生率要高一些;20歲到40歲,乳腺癌和卵巢腫瘤的發生率比較高;四五十歲以后,胃腸道腫瘤、肺癌、宮頸癌、食道癌等腫瘤的發生率較高。

年輕人需要格外關注的是:血液系統的疾病,尤其是急性血液系統疾??;骨科腫瘤,如骨肉瘤等,在年輕人骨骼生長發育旺盛的階段,骨科腫瘤高發;男性的睪丸腫瘤和女性的卵巢腫瘤,都是生育高峰階段高發的腫瘤。

要注意的是,這幾類腫瘤在年輕人中比較常見,是由腫瘤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其發病周期集中在青年時期,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在青年群體中的發病率增加了。

《瞭望東方周刊》:國家癌癥中心數據表明,扣除人口老齡化影響,大多數癌癥發病并沒有呈現年輕化趨勢,但個別癌癥,如前列腺癌發病年齡分布正逐漸趨向于年輕人。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結果?應當如何預防前列腺癌?

杜鵬: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并且大多數人發現自己患有前列腺癌已經是中晚期了。此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能采取的治療手段也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有67%。

根據大數據統計,近年來前列腺癌的發病逐漸年輕化,以往我們認為50歲以后才要注意,現在從40歲開始就不能掉以輕心。前列腺癌發病年輕化,這意味著哪怕還是四五十來歲的“老小伙子”,也需要嚴肅對待這件事。

不良的飲食偏好很大程度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例如,長期高油脂、高鹽的“重口味”飲食習慣,加上抽煙、酗酒、熬夜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會促使前列腺癌病變的概率驟增。人體Y染色體上的某種遺傳基因與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相關聯,如果某男性的直系血親(如父親、爺爺等)里有前列腺癌的病例,那么他自己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會比常人高一倍不止。

早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治愈率高達99.4%,幾乎可以說人人能痊愈。而一旦拖延、讓腫瘤發展到中晚期,這一數據將驟降。

當然,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作息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風險。定期體檢有助于早發現、早治療,趁病灶還未發展嚴重就將其根治以絕后患。一般早期檢查是直腸指檢和PSA檢測相結合的方式,這兩種檢測方式方便快捷、準確性高,費用也便宜,加起來不到150元。

《瞭望東方周刊》:泌尿外科還有哪些腫瘤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杜鵬:除了前列腺癌,泌尿系統腫瘤還應該關注的是腎癌和膀胱癌。前者和代謝有很大關系,后者和外界環境(如煙草、化學物質等)刺激關系密切。膀胱癌早期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出血(即尿血),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腫瘤早期都會出血,但因為實質器官的腫瘤,如腦瘤、肺腫瘤、肝腫瘤等,在出血之后沒有一個自然的腔道往外排,因此主要局限在腫瘤內部。而膀胱因為有膀胱黏膜,一旦出血,血液便隨之進入尿液中,日常就更容易發現。因此,一旦發現尿血的情況,應及時就醫,排除風險。

2021年11月24 日,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某病房,即將出院的沈建群(左)向護士了解出院手續(李賀/ 攝)

重視早癌篩查

《瞭望東方周刊》:什么是早癌篩查?針對癌癥的防治,北京抗癌協會主要做哪些工作?

杜鵬:簡單來說,早癌篩查就是早期發現腫瘤,并讓腫瘤在能夠治愈的階段有機會得到有效治療。早癌篩查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讓老百姓了解到腫瘤是怎么回事、如何預防,同時避免腫瘤高危因素并避免腫瘤的發生。

北京抗癌協會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第一,通過抗癌協會的專家,向公眾傳達腫瘤的科普意識,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第二,出臺一些行業標準。例如,出臺一些早癌篩查指南和共識,并組織體檢機構和早癌篩查機構學習和遵循,推進行業發展。

《瞭望東方周刊》:腫瘤有個世界公認的“二八定律”,即80%的腫瘤發現已是晚期,治愈率只有20%;20%發現在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對每個人而言,提高健康管理意識,管控患癌風險,預防腫瘤,這些工作應當如何做?

杜鵬:腫瘤的預防一共分三級。一級預防:病因預防。如通過戒煙戒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注射疫苗(比如HPV疫苗、乙肝疫苗)等手段,避免腫瘤的發生。二級預防:早診早治。通過一些醫療手段早期發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和治愈可能性。三級預防:康復治療。通過醫療手段延長患者的壽命,防止復發、減少并發癥、防止致殘等。

一級預防側重患癌前的常態化預防,三級預防則側重患癌后,相比之下,對于有潛在患癌風險的人群,二級預防對于降低癌癥發病率、減輕患癌負擔更為重要。

《瞭望東方周刊》:針對體檢,在日常的健康體檢之外,如何有針對性地做腫瘤的篩查?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杜鵬:普通的健康體檢能查出一部分的腫瘤,但查出的比例比較低。以消化道腫瘤為例,普通的便潛血試驗對腫瘤的檢出率大約是30%,而胃腸鏡能達到90%。

關于腫瘤篩查,我們希望未來有一種很簡單通用的方法,比如說就抽一管血,能夠把所有的腫瘤都篩查出來,這是一個終極目標,但是目前還沒有實現。目前針對不同的器官,檢查方法是不一樣的。比如針對肺癌,最好的檢查手段就是肺部CT,胃腸道腫瘤的檢查手段就是胃腸鏡。但如果每個人都做早癌篩查,是對醫療資源的一種浪費,也不科學。所以,我們總的原則是建議有高危風險的人群做早癌篩查。

首先,一個最普適的高危因素就是年齡,80%的腫瘤都是在50歲以后發病率增加的,因此只要過了50歲,都應該做一次早癌篩查。其次,針對不同疾病的危險因素,要有針對性地做早癌篩查,比如家族有腫瘤的遺傳病史需要去做相應的專項篩查,乙肝患者需要做肝癌篩查,HPV陽性的患者應該重視宮頸癌篩查。只要有一條高危因素,就應該尋求專業的醫生來做判斷。

80% 的腫瘤都是在50 歲以后發病率增加的,因此只要過了50歲,都應該做一次早癌篩查。

可防可治,擁抱新技術

《瞭望東方周刊》:以往我們談到癌癥,難免會“談癌色變”,認為它是治愈率極低、病亡率極高的一種疾病,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和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癥可防可治的概率在大大增加。對于癌癥防治的未來,你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杜鵬:世界衛生組織提出:1/3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1/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1/3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由此可以得出結論,60%-70%的癌癥是可以避免發生或者治愈的。從這個角度分析,癌癥似乎并沒有那么可怕。

目前,當務之急是增強民眾的防癌意識,同時讓醫務工作者成為防癌控癌的第一道關口。與其擔心癌癥的發生,不如積極做好預防。我國的早癌篩查,應該從社區開始,借由社區醫生的力量,將實施工作具體落實到一級醫院、二級醫院。大型、??漆t療機構提供學術支持,是標準的制定者和概念的推廣者。而專業的體檢機構可作為早癌篩查的實施者。作為腫瘤篩查和早癌篩查的協會,應積極推進早癌篩查的概念和標準,體檢機構則需要主動學習相關規章制度和指南。民眾需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高健康意識,主動做早癌篩查。

需要強調的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癥逐漸轉變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癌癥防治強調關口前移、重在預防。截至2022年,我國癌癥高發地區重點癌種的早診率已經達到55%以上。

《瞭望東方周刊》:除了預防,癌癥治療也非常重要,近年來癌癥的治療手段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分別應該如何擁抱這些新變化?

杜鵬:近年來,癌癥治療的手段越發精準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外科。從目前來看,80%的腫瘤如早期發現,可通過外科手術或者放療來治愈。醫療設備和手段都在朝著更精準化的方向進步,針對腫瘤治療,盡可能通過一些微創精準手術切除腫瘤,避免損傷正常器官和組織,保留正常器官組織的功能,同時又能達到腫瘤治愈的目的。例如,在手術過程中通過機器人輔助,讓手術更細致,患者恢復更快,病灶切除更精準徹底。

其次是內科。在進行化療、免疫治療、靶向藥物使用時更精準,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攻擊作用。比如,我們檢測到腫瘤細胞上某一種具有特有表達的物質,可以通過探測器并結合藥物針對地攻擊,這是未來腫瘤內科治療的一個方向。

腫瘤治療精準的前提是對疾病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和更清晰的認識,找到每一種腫瘤的特點。相較其他行業,醫療行業幾乎沒有試錯機會。對于專業的醫務工作者,如果現有的認知解決不了,可嘗試臨床實驗,并鼓勵患者參加臨床實驗。我們國家的所有臨床實驗都是通過倫理允許的,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利益?;诖?,對患者來說,不用擔心臨床實驗的安全性或者其他問題。臨床實驗做得越多,我們的創新也會越多。

猜你喜歡
前列腺癌發病率癌癥
多曬太陽或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
前列腺癌復發和轉移的治療
關注前列腺癌
認識前列腺癌
留意10種癌癥的蛛絲馬跡
ARIMA模型在肺癌發病率預測中的應用
前列腺癌,這些蛛絲馬跡要重視
癌癥“偏愛”那些人?
對癌癥要恩威并施
不如擁抱癌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