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雅集興

2024-05-07 03:33劉佳璇
瞭望東方周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雅集文人活動

劉佳璇

2022年5月2日,浙江農林大學漢服協會的學生們,身穿漢服在校園里參加雅集活動

聽琴、吟誦、插花、焚香、品茗、書法、觀賞傳統戲曲、體驗各式各樣的非遺文化……如果想在當下的都市生活中尋找到一種能包羅所有雅事、體驗中式美學的文化活動,那么可選雅集。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蓖豸酥P下的《蘭亭集序》,記載了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時節一場文人聚會,后世將這場聚會稱為“蘭亭雅集”。

近年來,雅集之風漸盛。春季草長鶯飛,也正是舉辦雅集、詩會等文化活動的高峰期。相比于古人,今人舉辦的雅集樣式更加多元,雅集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局限于文化精英的自娛自樂,但古今不變的,是其中傳承的文脈密碼。

多元復興傳文脈

雅集,是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一處,進行與文學和藝術相關的休閑游藝。他們往往在天氣適宜的時節聚于山水園林中,吟詩、品茶、飲酒、賞花、聽琴,并留下詩文書畫。

如今的雅集比古典意義上的更寬泛,涵蓋琴棋書畫、茶酒香花、太極武術、中醫、昆曲、詩文等傳統雅文化元素。和古代只能為文化精英所享受的雅集不同,當代雅集具有群眾性、開放性的特點。

和古代只能為文化精英所享受的雅集不同,當代雅集具有群眾性、開放性的特點。

例如,自2020年起,西泠印社舉辦的秋季雅集,除了學術討論集會之外,還連續推出面向社會大眾的“守正創新——走進西泠印社社員(60-70歲)新作展”“西泠印社社員(50-60歲)新作展”等。

2021年3月花朝節,在福州西湖公園舉辦的“流觴詩會”和漢服雅集,則為公眾普及了清朝時期福建八閩文人雅集中流行的“詩鐘”活動。這類文化雅集為官方組織,已經成為當下群眾文化活動的一種形式。

當代雅集呈現出更多元的特點。從舉辦主體來看,既有民間文化團體、民營企業組織的兼具文化普及和商業目的的雅集,也有官方組織的、以傳承文化為目的的公益性雅集。

2024年清明假期,無錫薛福成故居西花園舉辦的“園林春之聲”雅集活動,向公眾展示中式插花的韻味;在成都寬窄巷子,“寬窄雅集·踏春問茶”則將傳統雅集與成都的休閑文化、飲茶文化結合起來。

在具備深厚江南文化積淀和士人雅集傳統的浙江,當代文化雅集活動已經成為一種當地政府重點關注和推動的文旅消費業態。

據悉,為全面貫徹實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不斷豐富文化和旅游新產品與新業態供給,浙江正在培育一批主題性文化雅集,探索形成主題性雅集活動的基本模式。2023年12月,浙江省文旅廳公布了浙江省文化雅集試點培育項目名單,確定了42 個項目為文化雅集試點培育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雅集也成為了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新形式。2024年4月3日,榮寶齋廣州有限公司舉辦了“花朝雅集”傳統文化國際交流活動,現場安排了非遺展演和體驗活動。開幕當天,來自16個國家的駐穗領事官員及其家屬蒞臨現場,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藝術與非遺之美。

而在2023年5月21日“國際茶日”前后,為以茶為媒加強文明友好對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中國文化和旅游部聯動國際組織、中國駐外使領館以及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駐外旅游辦事處,也在全球舉辦了“茶和天下”雅集活動。

雅集在中國有著約1800年的歷史,但在20世紀一度式微。

20世紀初,文人舉辦的雅集活動仍有零星出現。例如,1904年在杭州西湖成立的西泠印社便在1913年春舉辦過與會者達數百人的雅集活動;1920年,青年梅蘭芳在赴上海演出期間,與況周頤、吳昌碩、沈曾植、陳三立等文化名人也共同舉辦過香南雅集。

不過,20世紀上半葉中國正經歷劇烈變革,面對民族危亡,雅集顯然也成為一種不合時宜的“附庸風雅”之事,因而中斷。

近年來,雅集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成為傳承與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并由此復興。

從貴族宴飲到風雅之約

雅集之濫觴起于魏晉。漢獻帝建安時期,曹操據守鄴城,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為核心的文人集團云集鄴下。在曹氏父子尤其是曹丕的召集下,他們經常集宴云游、賦詩敘懷,后世將之稱為“鄴下雅集”。

曹魏的統治者通過與文士的交往顯示其政治號召力。曹丕《與吳質書》中所寫“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記述的正是鄴下雅集的頻繁與熱鬧。

實際上,由帝王或貴族召集的宴飲游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那些帶有禮儀色彩的宴會,但到鄴下雅集才呈現出文學交流的“雅”,而相比于后世的雅集,鄴下雅集政治色彩又更濃厚。

到兩晉時期,雅集之風更甚,并顯示出平等交流的特征。一方面,兼具政治身份與文人身份的門閥士族成為社會新興階層,他們具有舉辦雅集的經濟實力和時間;另一方面,兩漢經學的崩塌與社會政治的動蕩,使這些士族將目光從經業轉向文學、清談,他們需要在交流中尋找精神困境的出口。

《世說新語》中就記載了西晉名士洛水戲、渡江名士新亭飲宴、王導府上清談會、桓溫三月三詩會等50余次雅集。著名的“蘭亭雅集”則發生于東晉,42名東晉名士出現在這次有趣的集會上,不僅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龍亢桓氏四大門閥士族家庭均有人士出席,舉辦地點會稽山陰也體現出當時南北士族的融合與對江南地區的開發。

文人雅集在后世發展中逐漸確定基本范式。唐朝時,出現了留下王勃辭賦名篇《滕王閣序》的滕王閣雅集,以及白居易和胡杲、吉旼等九老組織的“香山雅集”。

到北宋年間,雅集已成為文人會聚、賦詩唱和的“風雅之約”。宋神宗年間的駙馬王詵酷愛詩文、精通繪畫,經常在自己的宅邸西園舉辦文人聚會。元豐初年(公元1078年),在王詵召集下,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秦觀等16人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集會,被稱為“西園雅集”。

后世又出現元代“玉山雅集”、明代“杏園雅集”等。隨著這些集會中文人比例、詩文數量的驟增,雅集已經成為以文學創作為核心,兼具風雅性、交誼性、隨意性和休閑性的文人自發活動。

西園雅集圖卷

寄情詩酒茶花

作為古代“有閑階級”,文人雅士們會在雅集上舉辦各種具有雅趣的活動。

《蘭亭集序》中記載的“曲水流觴”便是一例?!扒饔x”與一種源自周朝的古老習俗有關——三月三“上巳修禊”。修禊原是一種祈福消災的儀式,相傳先民會在每年農歷三月三日的上巳節到水邊沐浴,洗濯上一年的風邪。兩晉時期,這一時令民俗又與文人雅士喜愛的詩文和美酒結合起來,演變為“曲水流觴”。

在歷代雅集中,游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文藝品鑒、品茗聽琴,是文人們的主要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美酒和詩歌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文人們經常即興唱和、創作詩文,沒能創作成篇的人往往要罰酒三杯。這種以詩酒為核心的雅集傳統,與魏晉時期文人們抱負難酬、需要借酒澆胸中塊壘的境遇有關。但到后世,飲酒與文學創作的結合更加深入,飲酒賦詩在雅集上已是約定俗成。

雅集將以文會友、切磋文藝、娛樂性靈作為基本目的,因此具有隨意隨性的氛圍。在雅集上,人們也可以三五成群,有的品茶、有的吟詩、有的說經、有的撫琴、有的鑒賞書畫。在《西園雅集圖》中,到場的16位文人被分成幾組,在園林中,他們或揮毫潑墨、或吟詩作賦、或撫琴高歌、或打坐參禪,各得其樂。

宋朝時期,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是文人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四件雅事,也是雅集中的裝點。北宋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記載:“西京(今洛陽)牡丹聞于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障,至梁、棟、柱、拱,悉以竹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p>

宋以后的文人雅集類活動組織,最為常見的形式是以琴棋書畫為媒介。到了明朝,社會生活更傾向于休閑化和娛情化,除了詩畫相酬、賞鑒文房,還增加了觀演戲曲,并更加追求山水園林之樂。從雅集舉辦的時間上看,明清時以詩文活動為核心的詩社雅集往往“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但也有固定時令的修禊雅集、消夏雅集、消寒雅集。

從古代文士們的詩酒游樂,到如今容納文化普及性與都市消費性的新場景,無論古今,中國人在雅集中追求風雅、抒懷性靈的內核始終未曾改變,它其中承載的文化內核,仍在隨著時代變遷不斷豐富。

猜你喜歡
雅集文人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文人與酒
《清溪雅集》
不僅僅是“風雅”——西園雅集
文人吃蛙
戊戌海棠雅集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宋代文人愛睡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