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共建書房的實踐探索

2024-05-07 13:31劉冬肖玲玲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基層圖書館公共文化

劉冬 肖玲玲

摘要:文章從當前館校合作建設圖書館的現狀出發,闡述了館校合作的幾種模式和存在的問題,從“館校共建書房”的發展路徑、管理機制、服務效益、申報機制以及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智能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旨在促進閱讀資源的多元化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關鍵詞:館校共建書房;基層圖書館;公共文化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3-0020-03

1背景

2021年6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要建成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相適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1]。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關“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中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戰略要求[2]。這對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隨著國家對公共文化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各地大力推進“城市書房”和“農家書屋”建設,截止到2021年,全國建成“農家書屋”58萬余家[3],基本實現了行政村的全覆蓋,但筆者調研發現,一些“農家書屋”存在無專職人員管理、保障資金欠缺、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工作的積極倡導者和重要參與實施者,應進一步加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因為“館校共建書房”是實現閱讀資源整合的有效模式。

“館校共建書房”的核心是文化教育的融合發展,就是在相同地區內公共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建立聯盟關系,屬于文教聯盟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定義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的公共圖書館與地方學校圖書館,以公共文化服務為基礎、便利周邊群眾為要素、發揮自身資源為條件,根據協商達成一致,共同開發服務項目,既服務學校師生又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它有別于其他書房,所呈現的特點有“三個重疊性”:一是公共文化服務對象的重疊性,它既服務于當地群眾也服務于校內師生。二是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疊性,承擔了公共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的雙重職能。三是文獻資料建設的重疊性,既考慮社會人群對專業文獻的需求,又滿足了校內師生的閱讀需求。推動全民閱讀是公共圖書館發揮其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體現[4]。通過學校這個載體推動全民閱讀進家庭,讓周邊的群眾享受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當前國內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共建現狀

伴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一些公共圖書館與學校開展了有效合作。從反饋結果看,館校合作在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多渠道知識獲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現出公共文化館校一體化的良好局面。

2.1在學校建立公共圖書館服務點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合作建設分館或者閱讀網點,助力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這已成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重要模式。例如,杭州圖書館開辟了與中小學及幼兒園合作的新模式,目前已經建成學校閱讀網點78個;網點硬件設施的投入以及管理人員的配備由學校及幼兒園負責,杭州圖書館負責文獻資源的配備以及業務指導;網點與全市各公共圖書館實現了通借通還。其中,浙江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閱讀網點不僅對師生開放,周末還對附近市民開放。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在全市建設直屬學校分館、校園智慧圖書館36個,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文教系統資源、人員、物資的活力和效能,并指導從化、黃埔、花都等地先行先試,以點帶面,走出了具有廣州特色的館校合作創新之路。

2.2以“流動圖書館”的模式服務偏遠學校

與固定的公共圖書館相比,流動圖書館具有流動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近年來,各級公共圖書館積極進行探索,利用流動圖書館滿足偏遠地區中小學生的閱讀需求,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杭州圖書館的“悅讀快車——孩子們的流動圖書館”項目,將集裝箱車改裝成流動圖書館,滿載少兒圖書駛入偏遠學校和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讓那里的師生能夠便捷地獲得更多圖書資源、數字資源,享受閱讀的樂趣。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汽車圖書館通過豐富的書刊及多樣的活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偏遠地區學生及留守兒童的近距離閱讀需求。

2.3利用自助借還設備服務中小學校

自動借還設備為館校共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方便了校內師生借還,有效滿足了師生的閱讀需求。自助借還設備不僅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而且使圖書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3當前館校共建書房存在的問題

3.1缺乏頂層設計

學校承擔的是教育職能,公共圖書館承擔的是文化服務職能,由于二者主管單位不同,針對館校合作領域并未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從當前情況看,通常公共圖書館的合作積極性較高,而學校相對更注重學業成績,積極性不高。館校共建書房缺乏頂層統一規劃設計,且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這使雙方合作存在一定難度。

3.2服務效益有待提升

前期調研顯示:共建書房大都建立在學校原有圖書館的基礎上,未能充分考慮學校周邊公眾的便利性,也沒有明顯的標志,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大都不知道學校里有共建書房。同時,共建書房的服務對象往往僅限于在校師生,并不面向周邊居民開展服務。此外,學校的職能導致師生在校期間的教學和學習任務繁重,鮮有時間利用共建書房,這就造成共建書房的價值未得到充分發揮。

3.3缺少有效管理機制

在管理方面,由于雙方性質不同,學校與公共圖書館均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管理模式。學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在校師生,而由政府出資、管理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當地群眾,二者在服務對象、文獻特色、服務方式、管理體制、經費來源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當前,館校共建書房面臨的融合阻斷、發展模式不同等諸多問題,制約了資源共建共享。

4推動“館校共建書房”建設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人們閱讀意識的不斷增強,市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改革的深入,公眾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化[5]?!俺鞘袝俊薄爸黝}圖書館”“地鐵書房”等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的出現,對豐富廣大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改變城鄉文化資源不平衡、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普遍均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6],但受行政體制制約,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布局、發展仍存在不均衡的問題?!梆^校共建書房”是對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有效補充,是基于公共圖書館自身館藏資源多、平臺高、專業精的優勢,利用學校圖書館布點多、選址優、服務特定人群廣的特點,通過建立館校合作機制,規范學校圖書館對外開放布局和申報審批通道,聘請專業人員從事管理工作,并采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公共文化建設的一種形式,旨在夯實公共文化服務基礎。

4.1以頂層設計為前提,搭建館校共建橋梁

館校合作需要文化與教育兩個職能部門加強聯合,出臺相關政策,如:根據地域大小、常住人口數量、學校分布密度、交通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館校共建書房數量。公共圖書館應做好宣傳與推廣,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學校則在經費、人力、場所、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進而形成長期穩定的館校合作機制。

4.2以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基本定位,完善共建管理機制

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民生工程,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其服務群體不局限于單一人群,因此“館校共建書房”要體現平民化、便捷化、公益性?;谏鲜龆ㄎ?,“館校共建書房”對外開放的硬件配置要突出“實用”“適用”,如:以緊湊型為主,開放面積一般不少于100平方米,周一至周五晚間開放時間不少于3小時,周末開放時間不少于10小時。閱讀空間要貼合周邊社區人群的閱讀需求,優先配置少兒繪本、科普讀本及家庭教育類等受眾范圍廣的圖書,每個書房配置圖書不少于3,000冊。

4.3提高服務效益,優化便民惠民措施

“館校共建書房”以周邊居民群眾為主要服務對象,旨在打通公共閱讀“最后一公里”,讓民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優質的閱讀服務。書房可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實現書房地址、開放時間、基本服務內容在線查詢,同時及時發布閱讀推廣信息,做到活動主題、參與對象、主要內容、專家講師團等信息的定期更新。

4.4實行申報機制,市縣級圖書館提供配送服務

“館校共建書房”既要發揮學校的藏書優勢,又要考慮民眾的閱讀和文化需求。

在選址方面,學??筛鶕陨砬闆r自愿申報,所在縣(市、區)文化主管部門參照“15分鐘文化品質生活圈”標準,審核勘查后上報市級文化主管部門,主管部門結合全市統一規劃出具布點意見。對于符合條件的學校圖書館,市區級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其開放規模、服務人群、借閱頻率配送相應圖書。此外,館校雙方還要同步建立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互聯互通機制,完善圖書流轉、更新流程,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大力宣傳并組織各類文化活動,使“館校共建書房”運轉充滿活力,具備可持續性。

4.5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管理,優化公共文化服務

“館校共建書房”對社會開放后,還需配備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可由學校指派或者面向家長志愿者招募。共建書房應最大限度地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進而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講座、科普輔導、讀書交流等,豐富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開放運營過程中,管理者還需不斷學習閱讀推廣的先進管理方式與服務理念,將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管理方法付諸實踐,全面優化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質量。

4.6數字賦能更加智能便捷,打造“館校共建書房”平臺

“館校共建書房”應以“家庭全覆蓋、智能更便捷”為目標,構建“線上預約”“信息查詢”“數字閱讀”等場景,為學校附近居民提供“零距離”的圖書借閱服務,從而成為貼合百姓需求、百姓愿意前往的家門口的公共閱讀空間,帶動家庭閱讀,實現全民閱讀。

5結語

“館校共建書房”不僅解決了學校的家庭閱讀問題,也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共建過程中,相關參與者及管理者除明晰基本定位、實施原則、服務宗旨、申報途徑、建設方式外,后續還需考慮創新“館校共建書房”管理體制,完善服務機制,構建多級多點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在此基礎上,雙方應充分利用合作共建的優勢,從文獻、設施、人才、用戶等資源的全面整合入手,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不斷擴大服務范圍[7],助力全民閱讀。

參考文獻:

[1]“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EB/OL].[2023-06-05].https://www.ahxx.gov.cn/public/14 61/154850911.html.

[2]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3-06-05].https://www.163.com/dy/article/HK2C9ROV0552ADWT.html.

[3]央視新聞.在大山深處帶著孩子們讀書,他說要把讀書精神和全民閱讀傳播下去[EB/OL].[20230605].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18554395769 831939/?wid=1708651916323.

[4]李楠.“雙減”政策下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服務策略[J].圖書館學刊,2022(6):63-67.

[5]劉洋.新農村視野下的農家書屋建設研究:以忻州市為例[D].太原:山西大學,2019.

[6]陳麗琴,張阿源.文化精準扶貧視域下農家書屋的建設與作用[J].出版廣角,2021(21):6-10.

[7]湯琳.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途徑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156-158.

(編校:周雪芹)

猜你喜歡
基層圖書館公共文化
西部地區基層圖書館創新管理分析
基層圖書館休閑閱讀功能及模式的實現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文化館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的設計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設的農村大眾傳播效果管窺
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公共文化服務路徑探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才隊伍建設
淺析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層公共圖書館與群眾文化工作關系探索構建
基層公共圖書館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