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文人新雅集

2024-05-07 08:10
鳳凰生活 2024年4期
關鍵詞:白瓷跨界技藝

此前,熱播劇集《繁花》一夜之間讓黃河路爆火,霓虹閃爍間,90年代上海的繁華與腔調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海納百川的上海,不僅是摩登秀場,更是屹立于潮頭的時代韻腳。作為文化的交匯地,上海不僅為傳統工藝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也為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的融合搭建了橋梁。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及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2023“江南雅集”傳統工藝研修班)研培作品成果展也在《繁花》熱播期間拉開序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攜手創作30余件作品,包含紡織、陶瓷、印刷、制茶、雕刻等豐富工藝,以展示江南傳統工藝的精湛與韻味,同時注入了現代創新元素,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繁花盛開的文化盛宴。

第壹集

取青媲白

以“一帶一路”主旨領銜的景德鎮瓷器作品,有青白瓷系列賞瓶《追夢未來,取青媲白》與青花瓷系列作品《青韻蒼穹,逐夢太空》。非遺傳承人以精湛的傳統技藝與設計師團隊開放的創新思維相結合,共同守正創新,探索新路?!蹲穳粑磥?,取青媲白》將宋代相傳的青白瓷手工技藝與中國最古老的甲骨文字符經典相融,并采用現代簡練的小口器形,形成古老與時尚的碰撞。小口瓶的一次成型,特別考量手藝人的傳統手上功夫。傳承人王水彬近三十年來一直潛心于青白瓷研究、制作、傳承,在此次創作中,以獨到的半刀泥刻畫工藝、鏤雕工藝、薄意雕刻工藝表現紋樣和字符,使每一件作品在入窯焙燒后,釉薄處泛白凝玉,積釉處碧透青盈,紋飾立體透顯,紋樣與字符相得益彰,若隱若現,青白輝映。既恪守了青白瓷“白中影青、青中見白”溫潤如玉的特質,又不失當下時尚的瓊玖之美。

P:請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周愛華:《追夢未來取青媲白》為青白瓷系列時尚魅力賞瓶,是傳承人與設計師跨界合作的一種創新嘗試。追夢當下設計對“古老與時尚”的無邊界穿越。創意構思的原點,表現在刻意設計簡練時尚且別有特質的系列小口器形之上,將景德鎮青白瓷宋代相傳的手工技藝與中國最古老的甲骨文及金文字符經典契合完美相融。青白瓷創燒于五代、興于北宋,其瓷釉色“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為景德鎮窯首創,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作品整體設計的小口系列賞瓶追求線條簡練與系列器形的特質識別,并特別選用了宋代青白瓷傳統手工成形技藝,傳統灰釉燒成技藝。小口瓶的一次成型,特別考量手藝人的傳統手上功夫。系列作品導入甲骨文及金文字符的文字為裝飾設計元素,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作品表面綴以甲骨文、金文“守正創新、探索傳承、追夢未來”等字符,與青銅器紋、饕餮紋、敦煌紋飾打散重構,設計形成獨特的適合紋樣。并以青白瓷獨到的半刀泥刻畫工藝、鏤雕工藝、薄意雕刻工藝表現紋樣和字符,使每一件作品在入窯焙燒后,釉薄處泛白凝玉,積釉處碧透青盈,紋飾立體透顯,紋樣與字符相得益彰,若隱若現,青白輝映。呈現出“隱青”、“映青”的如玉般高級精致魅力?!蹲穳粑磥砣∏噫前住芳茹∈亓恕鞍字杏扒?、青中見白”的青白瓷傳統經典溫潤如玉,又不失當下視覺追夢時尚的瓊玖之美??缭綍r空聆聽遠古的聲音,探索嘗試古老的文明與時尚的特質神韻??芍^守正創新,取青媲白。

P:在呈現這件作品之前?你耗費了多少時間去鉆研和沉淀?

周愛華:創作,是一定需要持久的學習鉆研和積淀。對于設計師與傳承人合作的跨界設計作品更是如此。尤其重要的是,設計師需要花費時間對非遺技藝的認知和對匠心手藝的學習理解,并飽有跨界創作的熱情和激情。將創新理念設計美學充分發揮并融合進非遺技藝。同時,對于設計與設計實現之間困難要有的充分認識等。當然,作為項目小組負責人的整體工作進程組織能力也是很重要?!蹲穳粑磥砣∏噫前住纷髌返某尸F,確實耗費了研究探索創新設計的精力和時間,但這是整個項目組共同的專業沉淀。項目的啟動,是我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協同創新中心,與江南雅集研培班的江西省青白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水彬老師結識,進行了關于青白瓷跨界合作主題思想的初步探討。王水彬老師對青白瓷的燒制工藝和雕刻等工藝投入了畢生的精力進行研究和實踐。代表作品之一純手工古法柴窯燒制的《靈山觀音》在業界有很高的成就贊譽。在我們的交流中,他希望跨界合作能帶來在傳承祖輩的技藝中有設計內涵的創新提升。在溝通了彼此的初步想法以后,我們建立了項目小組,導入了切實可行的跨界工作模型。即:學習理解與交流、創想發現與探討、并行設計與共創、設計創新與設計實現等模塊,有序交又并穿越推近。學習理解與交流;在確定跨界創新設計的第一時間,我與團隊的設計師去到景德鎮,進行深入的學習理解與交流。(我一直認為,與傳承人進行跨界設計合作,深入的學習了解/理解以及交流共識是非常重要的)在景德鎮浮梁鎮,我們深入在鄉村傳承人王水彬神瑛坊工作室(江西省青白瓷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古法燒制柴窯基地)實地考察學習了解專業特性,一層層理解傳承人王水彬充分講解的青白瓷的專業特性。景德鎮陶始于漢世、青白瓷創燒于五代、興于北宋。是中國古代南方瓷業的技術和藝術高峰。青白瓷的材質特征是當地固有的地方特色,以景德鎮的南河流域和瑤河流域所產生的特殊原材料,其煉制材料的工藝要求極高、過程復雜、周期漫長,成就了晶瑩剔透,溫潤如玉的青白瓷。

創想發現與探討:在窯廠近距離觀察青白瓷青白色階的色板,細心觀察青白瓷工匠傳神的薄意雕刻、半刀泥刻畫,若隱若現的精湛技藝,觀察比對不同紋樣的雕刻形式感,青白瓷的“影青”、“隱青”、“映青”的細微變差別與變化的神韻。體會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視覺感受。共同探討提煉確定了創新設計的目標:充分運用了傳承人大師寶貴精湛的傳統技藝與設計師團隊開放的創新設計思維,以簡約時尚流暢的現代造型,導入甲骨文、金文獨特的視覺表達,融和饕餮紋、青銅紋的意向概念,現場手繪了設計草圖、初步探討了引入的工藝的創新突破點。

并行設計與共創:整個項目的設計構成圖稿,在青白瓷器形創新設計的三維建模、甲骨文與金文視覺導入的文字設計、饕餮紋、青銅紋概念手繪圖等同時并行展開,并與王水彬老師遠程交流、視頻討論。對于特別設計的小口流線系列造型,是我創意的一個堅持,王水彬老師也很贊許,特別準備選用古老的宋代青白瓷傳統手工成形技藝,這一時尚設計與設計實現的古老工藝結合,是一個創新的探索。而在青白瓷器形上以甲骨文與饕餮紋、青銅紋的契合也是一種創新的設計手法,如何既能顯

現雕刻立體感,又不失青白瓷“隱青”、“映青”的特性,我與王水彬進行了反復的探討,對設計構成圖稿做了多次調整,最終的設計呈現是一個有突破點的共創:設計創新與設計實現的過程,尤其是非遺跨界的創新設計主題項目,對于設計師與傳承人都是一個探索新路的過程,會面臨不同的挑戰?!蹲穳粑磥砣∏噫前住芬彩且粯?。我與王水彬老師共識了“守正創新”的原則。我研學甲骨文多年,與大多數研學家不同的是,我喜歡上甲骨文不是專研文字發展的人文歷史,而是特別愛上了文字的藝術性和圖案化,并一直希望有機會可以應用于設計,將古老的歷史之美融入創新的設計。

所幸的是,我的認識得到了甲骨文研究專家的認可。這一次的設計原創點導入甲骨文設計,得到了傳承人的理解共識并特別在設計實現過程中反復試驗,并且這個項目恰逢冬季,寒冬的景德鎮對于拉坯燒制成型都帶來很大問題,小口瓶的一次成型也是其中的手藝特別考量之一。不同的器形轉換不同的圖案設計,也都需要反復的調試,才呈現出了“白中影青、青中見白”的最終效果。此次的跨界設計探索新路,讓我愛上了青白瓷。所有的積淀是項目團隊協同創新共情努力的成果。

P:將非遺與當代時尚結合,有哪些難點?

周愛華:“將非遺與當代時尚結合”,是“非遺”得以持續“傳承”并有所創新的思想認識與實踐方法之一?!胺沁z”有著特定的技藝承載,不同歷史人文背景下滋生成長存活的各類非遺名目,都由其特定的技藝手藝表現出的非遺文化感染力:“當代時尚”,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抽象的泛概念,不同年代主流導向的“當代時尚”呈現的形式美感和人文美學會各有其當代時尚魅力;這樣兩個不同歷史階段人文背景中產生的概念體結合,有難點的是必然的。以非遺文化與當代時尚跨界創新設計“結合”的項目為例,首先,項目結合的“融合點”明確是關鍵。同時,考慮設立一個項目過程的“緩合點”,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謂“融合點”,是指“非遺文化”與“當代時尚”在項目中強調的核心點,要達成共識。所謂“緩合路徑”是指在項目過程中發生認識差異的分歧,彼此可以理解緩沖的共識點,以求同存異。

因此,在立項前期或可行性研討階段,需要設計師與傳承人充分的溝通和共同探討,充分學習并深入了解創作非遺技藝代表性的文化內容,并盡可能深入參與實踐,對祖輩的手藝心存敬畏,深刻理解其美學核心點。在提出當代時尚創新設計方案時,要清晰其“結合點”的“緩合路徑”,并盡可能具備足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若缺乏充分深入的溝通探討,則很容易會產生偏差,導致項目無法落地。在當前,“非遺文化與當代時尚結合”的項目,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P:你會如何看待“傳承”這件事?你認為自己有足夠的信念可以接“傳承”的接力棒嗎?

周愛華:首先,“非遺傳承”是一個涉及領域非常寬泛的事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傳統手工技藝和民俗等多個方面,它們以人為載體,通過各種形式得以保存和流傳。這些遺產不僅是文化的體現,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皞鞒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有多方面的積淀和付出,更需要堅持。對于“非遺傳承”就更是如此?!胺沁z傳承”在這幾年是一個比較流行的單詞,或者說,提到這個單詞會有流量,但是慢慢地會發現最近有些疲軟和因為一些多種需要而流于形式。(當然,形式,是需要的)。對于我來說,多年之前以一個設計師和品牌文化建設者角色進入“非遺傳承”領域,十多年來與不同名錄領域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直接的研究探索、跨界項目創新設計合作實踐,不斷學習,遇到過困難,經受過挑戰,逐步積累,有了一些認識和信念,我想,自己還是有信心和足夠的信念,可以接過“傳承”的接力棒,依然堅持努力向前。

當然,這不僅僅是個人,主要:

1.首先從大環境看,中國文化自信的日益崛起,世界對于非遺傳承的關注和設計藝術文化的交流傳入,使得“傳承”不再是僅局限于傳承人的個人行為,在中國從國務院于2006年批準命名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還不到二十年,對非遺傳承的研究已經形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共識、一種集體的有組織行為,巍然成學。

2.第二,源于作為設計師和獨立項目人,我有著個人的喜歡熱愛和一份激情,有著不同領域設計師背景的同道朋友,有探索精神和堅持的態度,我們心存共同的夢想;

3.第三,有著一大批不同非遺技藝領域的傳承人代表,他們除了有一份對技藝的尊敬和可貴的匠心,他們很迫切地希望在堅持的過程有創新的引入,有志于非遺傳承的設計師加入,讓祖輩傳下來的寶貴技藝傳承下來,期望有機會去做新的突破和提升,這也是我自己感受到的:

4.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有PACC這樣的公共藝術的平臺。以各種形式,匯集設計師和傳承人,在這個特別的綜合平臺吹響集結號,平臺匯集有故事傳承人,有不同背景的設計師、創作者,我作為設計師和獨立項目人,總能在那里獲取到自己向往的、或者始料未及的傳承人信息,有機會融入設計師的創新設計理念,成就一個個設計師與傳承人跨界合作的創新項目。(過去,我已經完成過與國家級非遺名錄緙絲的跨界創新設計項目、國家級非遺名錄蜀繡跨界創新設計項目、國家級非遺名錄苗繡跨界創新設計項目等)

P:接下來,你還會繼續與非遺傳承人保持溝通聯系,創作更多新作品嗎?

周愛華:結合這次的我和設計師小團隊與王水彬大師的創作合作,我們都認為是走出了景德鎮青白瓷創新設計的可喜的第一步,有突破成功的點滴喜悅。同時,我們都非常共識地認為,一定會在創新設計與多項工藝的深化結合的基礎上持續深入探討,持續實踐,爭取有更多創新提升的作品。

第貳集

繁花萬象

掐絲琺瑯作品《繁花·萬象》的靈感即來源于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萬象”,整件作品在金屬鏡面基底上,不僅展示了掐絲琺瑯這一古老工藝的魅力,也傳達了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更值得一提的是,當人們站立于鏡前,才共同呈現了這一幅《繁花·萬象》的作品,每一位照鏡子的過客與鏡面互動所形成的變幻,真正的詮釋了“萬象”。

P:請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胡一威:這是我和掐絲琺瑯非遺傳承人董慧老師合作的掐絲琺瑯作品——《繁花·萬象》,靈感即來源于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萬象”。整件作品在金屬鏡面基底上進行制作,不僅展示了掐絲琺瑯這一古老工藝的魅力,也傳達了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畫面的左右既為對稱圖形卻又色彩不同,左邊玫紅色系代表美好;右邊顏色偏深偏暗,代表煩惱。畫面中既有寓意富貴美好的牡丹、充滿生命力的麥穗、向往自由的翅膀、象征永恒與光明的太陽相交織,也有許多纏繞不清的曲線交錯,代表著煩惱的人事。一切生命形態、文化元素或抽象概念的和諧共融,表達了人們對大千世界的理解與感悟,也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萬象”的理念。這幅作品最精彩的部分我覺得是我和董慧老師一起探討出來的中間人形輪廓的鏤空部分,以純鏡面形態展現。只有當路過的人站在鏡子面前將自己和周圍華麗的圖形相融合,才能最終真正地完成這幅作品。正所謂:萬象世界萬相心,萬物靈性萬物情,從我們眼中看到的世間萬象,變幻莫測、繁花似錦,當“相”與“人”共融,天地自然與人文統一,一切便成了“萬人萬象”。

P:在呈現這件作品之前?你耗費了多少時間去鉆研和沉淀?

胡一威:在十年以前我有畫過一副類似的插畫,那時候只是一種關于圖形美學的探索表達。一直以來我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可以有一種非遺技藝將我華麗的圖形繪畫給表現出來,通過和傳承人的溝通,我決定把腦海中原本很早就有的東西借助這個作品表達出來!

P:將非遺文化與當代時尚結合,有哪些難點?

胡一威:每一種非遺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歷史背景、文化傳承以及美學體系。而我的畫風則是數字圖形藝術,抽象華麗。在碰撞中最大的難點其實就是說服傳承人破局,接受顛覆性的新事物。因為往往我的設計是顛覆傳承人原本對于自身技藝的美學體系理解的。這幅作品我就是打破了傳統掐絲琺瑯的繪畫風格,畫了一幅不屬于掐絲琺瑯風格的畫,傳承人再用掐絲琺瑯工藝將其制作完成。當然,最后的效果是很讓人驚嘆的。敢于碰撞和革新我們才會創造出新的東西,對吧!

P:你會如何看待“傳承”這件事?你認為自己有足夠的信念可以接“傳承”的接力棒嗎?

胡一威:“傳承”這個詞對我來說,還是擔當不起,這是留給中國千萬的非遺傳承人的。我只能說自己是一個發自內心喜歡非遺技藝的,自發“推廣者”。因為我的個人身份橫跨“商業品牌形象設計”和“跨界藝術”多個領域,會接觸到各種藝術和商業結合的項目機會。所以我希望用我所經歷到的,學習到的,在合適的機會將非遺技藝推廣和應用到商業設計的項目中去。讓更多的消費者普通人都能接觸到我們的非遺技藝。用自己另一種身份來幫助非遺文化的“傳承”!

P:接下來,你還會繼續與非遺傳承人保持溝通聯系,創作更多新作品嗎?

胡—威:會,這幾年來我已經把和非遺傳承技藝合作,當成了自己另外一個新的身份。以此借機來學習和探索更多的藝術表現可能性。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非遺文化“推廣者”。眾所周知很多高難度的手工技藝至今仍無法用機器完全代替,全球各類奢侈品品牌一直以來都崇尚純手工。對于具備藝術文化傳承底蘊的非遺技藝,胡一威尊重它的“慢”,也喜歡它的慢。就好比這幅掐絲琺瑯,這幅作品的手工制作時間長達半個月?!拔覀兇竽懙貒L試挑戰在大型鏡面上制作掐絲琺瑯,由于我的設計稿圖形復雜且細節層次繁多,在鏡面上掐絲不同于在其他平面材質,鏡面會反射光,同時線稿也會變成雙層,非??简瀭鞒腥说募夹g和耐心,特別是點藍階段。(點藍是指在掐絲形成的空隙內填充入各色釉料,每一種顏色都需要精準地填入對應的區域,且由于不同色彩間可能存在的微小空間和重疊部分)。

另外在配色方面對于制作也是極大的考驗,這幅作品的色彩層次豐富,從明亮到暗淡的漸變過渡,從冷色調到暖色調的和諧搭配。其中有個別圖形達到了五種色彩進行組合漸變,傳承人需具備極高的細致度和控制力。

設計師胡一威另起“窯爐”

P:另外,德化瓷燒制作品<四季》是你和非遺傳承人馮寶勝老師合作的作品,靈感來源于代表各個季節的花的葉子。

胡一威:是的,分別為“春之牡丹”、“夏之龜背竹”、“秋之楓葉”、“冬之銀杏”,葉片象征著生命與希望,將其以圖騰形式融于器皿之上,所謂四時有序、萬物有時、生生不息,在四季更替中感受時光流轉。此組作品屬手作無釉裸燒,其中春秋是柴燒壺,夏冬是柴燒寶瓶。經1350度高溫、72小時不眠不休輪班投柴,柴燒過程中,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坯上的鐵形成釉,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通常是粗糙啞光的,乍看不甚起眼,但細細品鑒之下卻愈發耐看,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在表面形成或平滑或粗糙的質感,燒制中的偶然性令每一件作品呈現出獨一無二的迷人火彩。

返璞歸真終為生活的本質,柴燒器皆為造化之作,燒成效果由土、火、柴、窯共同作用而成,其技出于古法,其痕得于偶然,其美皆由天賜,每一器皆為孤品。柴燒陶特有的那種自然,古樸的風格讓我很是著迷。在和傳承人了解完工藝特點以及看過很多成品后我立刻就有了靈感,因為在越簡單的東西上加元素就越容易。由于日常拜訪自己身邊的前輩和老師們時,幾乎都是喝茶。所以我直接聯想到了一年四季的主題。

P:制作過程中需要有哪些磨合?

胡一威:每一種非遺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歷史背景、文化傳承以及美學體系。在碰撞中最大的難點其實就是說服傳承人破局,接受顛覆性的新事物。因為往往我的設計是顛覆傳承人原本對于自身技藝的美學體系理解的。這組作品尤為明顯,我用抽象的圖案畫了四組葉子,需要按形雕刻完后貼到器皿上后進行燒制。但是在傳承人的藝術觀里柴燒陶應該是古樸自然,而不是過多的去裝飾點綴。好在大家最后的觀點還是一致,想要共同尋求突破。正因為有了大家的大膽嘗試,才有了那么完美的成品。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運氣不錯,壺和寶瓶的隨機火彩都很有特點,特別是“春”和“秋”。

P:手工制作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胡一威:這套作品從最初的器皿造型的捏制,到瓶身圖案的雕刻開模,都是一點點手工完成的。傳承人每一個制作階段都會發照片和視頻給我,很奇妙。慢慢從鐵胎泥到胚型,再不眠不休燒制后出爐的成品,真就像看著一個孩子慢慢孕育長大的感覺。這是一種匠心,是一種溫度,不是冰冷的機器可以媲美的。因為它讓每一個作品都具備獨一無二的特質!

第叁集

繁花絲綢之路

江南地區盛產豐富的民間藝術,如繪畫、刺繡、雕刻等,走進展廳,氤氳著江南典雅氣韻的作品《繁花》,便集多種傳統技藝于一體——以紡織品為基礎進行藝術創作,通過盤繩、堆砌、渲染、刺繡釘珠等工藝的運用,在手繪和刺繡的世界地圖上勾勒了海上絲綢之路和陸地絲綢之路的路徑和重要城市,展現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文化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青白瓷片的創新使用,使得傳統器形印象被打破,裝飾上的無規則瓷片展現了獨特的美感,每片瓷片上仿佛都留有藝人的指紋,呈現出獨特而生動的效果。所謂“繁花”,正是這幅作品所體現出的不同文化和技藝的共融之美,是絲綢之路上的繁榮貿易、文化交流,是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P:請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苗海燕:這是一幅以紡織品為主的纖維藝術作品,在手繪和刺繡勾邊的世界地圖基底上,著重裝飾海上絲綢之路和陸地絲綢之路的路徑和重要節點城市。應用盤繩,堆砌、渲染,刺繡釘珠等工藝,襯托青白瓷片的自由堆砌。使紡織品和瓷器這兩種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以一種當代藝術的方式結合,得以重新表達絲綢之路的通商意義。這一次與青白瓷的合作,打破了傳統青白瓷的器形印象,用隨意隨型的無規則瓷片做裝飾,小瓷片上隱約可見藝人的指紋、每一片都具有獨特的美感。畫框為規矩,地圖為方圓。在有限的規則內,我們可以用無限的想象力、用自由的材料、手法去創造自由的藝術,在商業與藝術的結合下,未來有無限可能性……

P:與非遺傳承人王水彬合作時,他給你帶來哪些啟發?

苗海燕:我的本職工作是服裝設計,由于非常喜歡做手工,熱愛刺繡,也喜歡嘗試各種材料,早有嘗試纖維藝術的想法。這一次與青白瓷傳承人王水彬老師相識,立刻被他的作品吸引,細膩的胎與釉,純凈的顏色,以及王老師精湛的雕工,都讓人舍不得移開視線。但是王老師的作品已經足夠完美,于是我開始思考瓷與紡織纖維的結合,跟王老師溝通后,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其實靈感的迸發是在一瞬間的,但是未了實現這個想法,王老師幾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全手工一片一片捏制瓷胎,并且幫我解決了瓷片打孔的問題,當拿到這一捧大大小小的花瓣狀瓷片時,真讓人驚艷到愛不釋手,每一片都有不同的美。

P:你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

苗海燕:傳統非遺與當代時尚的結合,難點與痛點并存,就是需要設計師對非遺技藝的了解,了解越深刻,生發越自由。這種了解即包括對技藝的了解又包括對其背后的生長文化的了解。只有深刻了解,才能吸收為養分,繼而生發、應用于自己的作品當中。復制黏貼、或者直接取一個章節,都不能算很好的應用。我這些年接觸過很多傳承人,大部分的手藝人其實都很開放,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技藝與設計師溝通展示,這其實也是“傳”的一部分,“承”可能對年輕人來講稍微有些難度,因為要把一項技藝完整傳下去,是需要長時間潛心研習的。不過這幾年有很多90后、00后,從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到鉆研一種甚至多種技藝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忽略非遺傳承譜系的框架要求,這些年輕人對于傳統技藝的“承”、“用”是很讓人感動的。我自己也是非常愿意學習各種技藝的人,從設計和應用的角度講,這些傳統技藝是我無盡的靈感源泉。

P:家庭成長環境對你帶來哪些影響?

苗海燕:我是在傳統文化的環境里長大的,家父是戲劇作家,從小就被戲服的華麗精致所吸引,勵志做服裝設計師。所以對傳統文化和技藝的熱愛,讓我愿意、并熱衷于與手藝人接觸和學習,從他們身上汲取靈感,整合應用傳統技藝,希望把傳統技藝用在不同場合的現代生活當中。所以,未來我一定會越來越多與非遺傳承人合作,讓“應用”成為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只有用、才能讓非遺技藝繼續下去。傳統技藝,慢是她的靈魂之一,并不是萬事都要追求速度的,當然,我們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優化工藝,但是最不可忽略的是“手工完成”,不可忽略“人”在傳統技藝當中的重要性。手工所能賦予一件作品的靈魂是不可代替的,在時間的磨練中產生的作品是活的,而在制作過程中的治愈性也不是速度與量產所能代替的。

第肆集

浩瀚星空

作品《夢想》,不僅使用了環保材料咖啡渣作為銀河的肌理展現,更是一次對非遺手工藝的創新嘗試,也是對夢想的深情表達。每位學員都貢獻了自己的獨特技藝,以破繭而出的蝴蝶為主要表現載體,使作品呈現出多重非遺手工藝的交融之美。作品中的浩瀚星空象征著眾多非遺技藝的璀璨,藝術家們以此為媒介,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海納百川的獨特魅力,讓每個人都能在這浩瀚星空中找到自己的夢想。設計師何然介紹道:“這是融合了25位非遺傳承人作品的‘大作品,每位傳承人都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我把他們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國非遺文化的浩瀚星空?!?p>

P:在呈現這件作品之前?你耗費了多少時間去鉆研和沉淀?

何然: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前半生的經歷,不管好的壞的,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從孔孟之鄉到時尚之都巴黎,從云南青海少數民族聚集地到前衛魔都,多元的文化,融匯在血液之中,我一直在吸收,在成長,遇到合適的光照自然而然的發芽。

P:將非遺文化與當代時尚結合,有哪些難點?

何然:非遺文化也有“大俗”“大雅”之分:讓“民俗”的擺脫一些“土”味;讓“大雅”的接點“地氣”然后和實用相結合,永遠是在做一個拉鋸戰,怎樣平衡,是我一直最為關注和在解決的問題。

P:你會如何看待“傳承”這件事?

何然:“傳承”就是用起來,有商業閉環。讓消費者喜歡,并為之買單,通過商業讓傳承人有可持續的資金運轉。這離不開文化自信,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國潮”,我相信非遺文化會“傳承”下去。

P:如果完全按照傳統思路來創作,會很“慢”,你會尊重這個“慢”節奏,還是會希望引用先進技術提升效率?

何然:兩者不是二選一的答案,完全可以2條腿走路,有些工藝就是保持原滋原味的“慢”,有些先進技術可以讓產品更好的呈現就選新工藝,即使是同一工藝,也可以有2條產品線,高定手工,量化文創。根據工藝和產品定位去做選擇。

P:接下來,你還會繼續與非遺傳承人保持溝通聯系,創作更多新作品嗎?

何然:必須滴,這是我永恒不變的創作靈感和元素。

猜你喜歡
白瓷跨界技藝
跨界
跨界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選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王興虎陶瓷藝術作品選
B&O繼續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技藝并舉 厚積薄發
景德鎮早期青白瓷的器型與色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