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內生發展策略研究

2024-05-07 13:32趙瀟竹張麗群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專業能力鄉村振興

趙瀟竹 張麗群

摘? 要:學前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學前教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后續的發展。目前,低質量的農村學前教育已成為引起城鄉學生非認知能力差距的重要因素,制約了鄉村人才的振興。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自身內在專業結構持續豐富、演化和完善的過程。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為推進鄉村人才發展,強化農村學前教育質量,必須重視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培養。對此,文章在分析影響農村幼師專業發展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8-0042-04

學前教育是教育工程建設的基礎,是國家教育體系的核心環節,也是確保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近幾年,學前教育的多項功能和重大價值逐漸受到多部門重視,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加強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統籌城鄉師資,向鄉村傾斜,以落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重要引導和支持者,鄉村幼兒教育質量的優劣程度,關鍵在于幼兒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要想使更多人才投入鄉村幼兒教育事業,提升幼兒教師專業能力,還需找到一條適合專業內生發展的路徑。

一、關于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內生發展的相關思考

(一)研究專業能力發展的必要性

1. 國家層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決辦好學前教育,確保所有孩子都能受到公平且有品質的教育。2018年《意見》明確表示,要落實鄉村學前教育,將更多師資力量向鄉村傾斜,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要“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梢?,黨和國家越發重視學前教育,農村幼兒教師作為農村幼兒教育中的關鍵力量,其專業能力發展對于優化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保障鄉村兒童享受公平且有品質的教育權利,縮小城鄉學前教育差距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1]

2. 社會層面

近幾年,在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下,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提出了嚴格要求。市場的開放使得一些私立幼兒園、早教機構不斷出現,一時間大量幼兒教師進入其中,加大了管理難度。作為農村學前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幼兒教師良好的專業能力可以有效保障鄉村幼兒教育質量,滿足家長要求,維護市場與社會的穩定性。

3. 教師層面

在整個教師群體中,農村幼兒教師處于弱勢,不僅工作條件比較艱苦,而且薪資待遇不理想,甚至其工作成績也經常被大眾所忽略。通過采取一些必要激勵手段,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有利于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減少師資流動,從而推動整個農村幼師專業水平提升,保障行業的穩定性。

(二)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特點

相較于城市幼師行業,農村地區幼師專業發展較為滯后,主要體現在:工作環境較差。雖然很多農村幼兒園都配備專門的多媒體設備,但整體教輔材料依然比較少,幼兒活動形式或內容單一。教師專業能力薄弱。在一些農村地區,幼兒教師基本以轉崗、低學歷群體為主,整體素質較弱,有些教師甚至缺乏良好的教研與反思能力。教師培訓機會較少,針對性較弱。有些地區以教研組討論、賽課等形式代替培訓。公立幼兒園培訓情況比較好,主要有課題研討、園本培訓、進校進修、網絡培訓以及國培等,但園內機會不均等。[2]教師專業自主性較弱。由于部分教師專業知識基礎弱,且進入崗位后培訓機會較少,一些幼師便存在一定“后天不補”現象。園內管理滯后。部分鄉村幼兒園還處在半獨立狀態中,即依附小學開展工作,接受小學校長領導。部分私立幼兒園管理則直接由園長一人決定,甚至存在“家族式”管理,“一刀切”現象比較典型。

(三)公平視閾下農村幼師專業發展

農村幼兒教育長期處在較為滯后的狀態,主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公平缺失。一方面缺失教育公平。所謂教育公平是指每個人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對于農村兒童來講,在教育起點均等的前提下,實現教育過程均等十分關鍵,特別是師資力量配置。目前,農村幼師專業能力較低,以致兒童普遍難以獲得公平且高品質的學前教育。另一方面缺失幼師公平。在農村學前教育改革發展中,幼師是主體,但與城市幼師相比,農村幼師無論是工作環境、薪資待遇、培訓發展等都存在一定薄弱環節,這也是長期以來造成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低下的一項主要原因。[3]

二、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內生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外部因素

1. 扶持力度較弱

在資金層面,相關部門一直以來對農村幼兒園發展有所扶持,但要同時支撐起教師培訓、園區建設、教師薪資福利等還遠遠不夠。當下農村幼兒園編制普遍比較緊缺,除了園長、特聘教師外,其他幼師編制獲得難度較大,這導致其產生職業倦怠,甚至還會造成人才流動,不利于農村幼師隊伍發展。

2. 培訓制度不足

大部分農村幼兒園缺少科學的培訓制度,教師培訓基本只能依靠教育局安排,且每次培訓人數有限,分配到各幼兒園的數量較少。由于培訓制度不全,部分幼師忽視了培訓的作用和價值,日常工作中不主動爭取培訓機會。

3. 環境建設滯后

農村幼兒園受到特殊地理位置、生源數量等因素限制,整體受重視程度不足,環境建設工作相對滯后,尤其是內部軟環境建設,缺乏良好的人文氛圍,比如在專業學術研究、專業研討活動組織等方面受重視不足。

4. 準入門檻較低

雖然近幾年國家先后完善了幼師準入門檻,但在實際落實中,農村幼兒園卻難以貫徹執行。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區經濟落后,幼師薪資待遇較低,發展前景不明確,難以吸收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進來,只能被迫選擇一些學歷、資歷等方面達不到要求的低素質教師,進而使得農村學前教育活動受到影響[4]。

(二)內部因素

1. 專業水平較低

由于農村幼兒園整體薪資待遇、教育環境等有所不足,導致部分地區在招聘過程中只能錄入一些學前教育專業背景不充分的教師。洪秀敏等人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中部地區鄉村幼兒園教師中,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占比只有42.2%,僅有19.5%的教師擁有職稱。這類教師到崗前獲得的學前專業理論知識較少,受訓練程度不足,進入工作崗位后又面臨知識匱乏的職業緊張感,容易喪失工作自信和上進心,給自身專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2. 發展意識缺失

在一些農村幼兒園中,一些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認同感不高,工作之余不愿意花費過多時間進行專業拓展。部分將其自身專業能力問題歸結為園方不重視,有些則是因為自我效能感不足,導致繼續學習動力缺失。吳云鵬經過調查發現,部分鄉村教師內生能力較弱,在教學方面缺乏反思欲望與研究動機,“墨守成規”“缺少創新”的情況比較突出。

3. 發展能力不強

在農村幼兒教育中,一些教師只是把教育工作作為跳板,為下一份工作規劃,有些則是為了穩定。但無論哪種原因都會導致其逐漸失去專業發展動力,例如學習能力缺失、專業能力停滯、反思能力退化等,從而影響正常教學工作。

三、鄉村振興下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內生發展策略

(一)建立扶持體系,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1. 提升薪資待遇

幼兒教師享受的待遇程度、社會地位等,都會直接影響到自我認同感與職業忠誠度。為此,要提升農村幼師專業能力,還需根據實際情況提升工資待遇水平。一方面,設置適合的薪資福利標準,加大財政投入。相關部門應迅速對各地農村幼兒教師待遇進行統計分析,制定出最低工資標準,明確其工資水平不低于中小學教師,確保教師物質生活質量。另一方面,縣級政府重點完善農村幼兒教師參與社會保障系統的渠道與方式,比如采用政府、幼兒園和教師以固定比例共擔的形式,增加教師收入。[5]對于部分偏遠地區的幼兒教師,制定特殊崗位津貼制度,基于區域經濟發展和教師的工作時長給予相應補助。

2. 構建監督機制

在監督管理方面,有關部門需將農村幼兒教師編制工作作為核心,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的相關編制標準執行。人社部門要特別針對農村幼師薪資待遇、福利保障、職稱評定等制定有效政策。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都必須落實年檢制度,規范師資準入標準,形成完善的淘汰監督機制,保障幼兒教育質量。

3. 優化培訓制度

在職進修不僅是幼兒教師的基本權利,也是工作中應盡的義務,對于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提升具有良好促進作用。具體需構建嚴格的在職培訓機制,由教育部門統一負責,準備充足的經費,比如以立法的形式為農村幼師培訓提供相應的財政投入,將培訓費用納入縣級甚至國家級財政部門預算當中。還要有規劃、有目的地對農村幼師按需培訓。例如針對農村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等人群,設置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對于園長,嘗試將培訓重點放在管理能力提升、職業道德素養等層面;對于骨干教師,嘗試將培訓重點放在教師研修、專業發展等層面??梢愿鶕W歷、年齡、專業背景等展開分層培訓,也可以基于不同職業生涯軌跡進行培訓。

4. 培養鄉土情懷

鄉鎮、社區等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具有鄉村本土特色的文化節、知識競賽、運動會等,邀請幼兒教師參與其中,以強化其對鄉土知識的理解,加強其村民之間產生良好互動,實現潛移默化的熏陶效果,在改善人際關系的同時,提升鄉土情感。在日常培訓工作中適當融入一定鄉土知識、農村教育歷史等內容,使其有效掌握農村學前教育狀況,及時優化和調整教育方式。

(二)構建成長平臺,營造專業能力發展氛圍

1. 優化幼兒園管理方式

各地區鄉鎮中心幼兒園應盡可能從小學中獨立出來,由專業人士擔任園長,確保專業教師落實專業教學、專業管理,而非服從小學校長安排,盡可能規避管理失誤,實現獨立收支、去行政化,合理分配相關資源,保障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機會。[6]對于農村私立幼兒園,則要摒棄傳統“家族式”管理模式,盡量把管理權限下放到幼師手里,進行民主投選,從而更好地在民主氛圍中成長,激勵其持續進取。

2. 構建幼兒園合作文化

幼師專業發展除了要重視自主強化,還要實現各教師隊伍間的交流互動。一方面,構建教師隊伍共同愿景,形成組織文化。幼兒園要盡可能激發教師潛力、熱情,為教師制定目標計劃,使其成為所有人員發展的價值追尋,對專業發展有所理解和分析,提升學習參與性和積極性,形成優良園風。另一方面,建立教研和科研組平臺,根據幼師發展需求,實現專業自主,加強教師間相互指導交流,建立學習共同體。

3. 引入幼師專家指導

幼兒園要為幼師創造與專家、名師進行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其通過對話學習新的教育思想,提升專業能力。例如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優秀教師來園講學,定期讓園內的一部分幼師走出去學習,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等活動,從而在交流溝通中獲得提升與感悟。

4. 實施多元教研策略

一方面,堅持園本教研。即以幼師為園本研究主體,把各項教學實踐活動和鄉村學前教育研究結合在一起,利用交流、反思等方式,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展開研究,以在促進鄉村幼兒保育質量的同時,提升幼師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師徒結對制。由老教師帶領指導新入職幼師,重點講述鄉村學前教育的相關特點和內容,引導新手教師學習、模仿,不斷積累經驗。

(三)提升自我意識,構建專業能力發展慣性

1. 提升教學反思意識

增強教學反思,能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有效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一方面,落實自我評價,發現長處、彌補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閱讀專業論文,運用理論提升自身的教學實踐反思能力。還可以利用教師間的互動觀摩等形式開展集體反思,使其成為教科研中的一項關鍵內容,漸漸將其發展成一種習慣。

2.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農村幼兒教師應抓住各種機會不斷充實自我。一方面,利用網絡充分學習和幼兒教育理論相關的課程,如兒童心理學、兒童衛生學、幼兒園課程開發設計等,持續豐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保持勤奮好學的心態,意識到學無止境這一道理,不斷學習進步。

3. 建立專業發展意識

人在成長中,只有建立良好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構建適合的奮斗目標,進而持續超越和完善自我。對于農村幼師而言,必須先建立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了解幼師這一職業的價值,從內心接受這份職業,不斷給自己帶來更多積極暗示。要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明確自身工作和幼兒成長以及鄉村未來發展的關系,始終以最認真、最積極的態度對待兒童。另外,還要具備教學創新意識,利用網絡學習等途徑持續吸收學前教育知識,運用鄉村地區獨特的優勢資源開發適合的幼兒教育本土課程。

四、結語

作為學前教育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農村學前教育在推進農村兒童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為進一步響應鄉村振興,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化人才,農村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必須以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為起點,從政府扶持、幼兒園建設、自身強化三大方面著手,幫助教師建立專業強化內生動力,最終提升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洪秀敏,杜海軍,張明珠.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中部塌陷”的審思與治理[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60(02):170-178.

[2] 吳云鵬. 鄉村振興視野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突圍[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1):81-89+195.

[3] 胡馬琳,蔡迎旗.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學前教育[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04):71-77.

[4] 高曉敏,張潔,劉崗. 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現狀及提升對策[J]. 學前教育研究,2020(06):63-71.

[5] 李洋,陳希. 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促進策略[J]. 學前教育研究,2018(09):61-63.

[6] 劉星.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根本屬性、特殊性及其路徑[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3):37-39.

(薦稿人:劉莎莎,張家口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毅恒)

猜你喜歡
專業能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探討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及解決對策
基于中職教師專業標準論班主任的專業素養
不同階段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內在發展規律
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對于中教專業發展的作用研究
淺析社會工作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