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協同育人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2024-05-07 12:45張瑩毛溪文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協同育人新工科

張瑩 毛溪文

摘? 要:實踐教學體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工科建設思路和內涵為導向,深入剖析新工科的建設基礎、特點,探討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路徑和方法。依據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實踐探索,通過實證研究方法,提出“校企合作—校企一體—校企融合”的產教融合育人路徑,打造校企協同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新工科;協同育人;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8-0070-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靶鹿た啤弊鳛橐环N人才培養模式,正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創新與探索。新工科建設是國家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重大戰略、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硬實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中國工程院《人才創造未來,創新引領世界》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存在突出問題:人才培養模式趨同化嚴重,缺乏多樣化和適應性;工程實踐環節薄弱,工程教育去工程化的問題長期未能解決;評價指標體系科研導向嚴重,重理論、缺實踐,重論文、輕設計;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視和投入不足;產學政合作不到位,尚未形成長效的協同育人機制,企業難以深入參與人才培養過程。[1]

在新經濟發展時代,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驅動區域創新發展,大力推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高等教育必須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挑戰。[2]而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重構實踐教學體系。

一、新工科建設的基礎

2016年,教育部基于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需要,提出了一個新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通過樹立工程教育“新理念”、構建學科專業“新結構”、打造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教育教學“新質量”,豐富其內涵?!靶鹿た啤背蔀槲覈尤搿度A盛頓協議》后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培養新工科人才,要根據最新的產業、行業發展動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構建更為完善的繼續質量評價標準,以培養創新創業、學科交叉融合、合作共享的未來型人才。[3]

新工科作為“四新”建設的領頭羊,其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先后出現了“天大行動”“北京指南”等探索,這無疑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影響巨大、范圍最廣的改革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4]

二、新工科建設的特點

一是培養目標具有前瞻性。作為培養未來工程師的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靶向畢業后五年的動態發展目標,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學生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良好的實踐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以及較高的職業精神和工程素養,能應用理論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二是培養內容與時俱進。新工科人才需求要求其專業體現行業性,課程體現跨學科性。打通產學研發展壁壘,通過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健全全產業鏈的人才培養結構,完善協同長效機制,實現人才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完善校內校外實踐教學體系。

三是培養形式產教融合。新工科建設注重回應產業需求。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智能化等不斷涌現,新工科的人才培養必然要系統協調多方利益和各方因素,使新工科人才不僅專精于自己的學科專業領域,更具備交叉融合的多學科思維。建設產業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跟進企業技術革新,提高對工程技術人才需求動態變化的敏感度,強化實踐教學各環節,以產業鏈為實踐背景,培養具有較強行業背景知識、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三、新工科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作為一所有著職工大學辦學歷程的本科高校,堅持走職業教育之路,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模式,實現能力螺旋上升。在課程設置、課內外教學、校企合作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環環相扣,進行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

(一)統籌構建一體化實踐育人體系

基于“四真三化(FT)”課程建設理念,構筑實踐育人大格局,搭建實踐育人大平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推進實踐育人。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全過程實踐育人,各專業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分解學年實踐教學目標,圍繞學年實踐教學目標設置課程,開展專業實踐、社會實踐、課程實踐,著力引導學生參加符合所在學習階段特點和需求的實踐育人活動。

結合人才成長規律,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門課程從實踐起步,開設“職業前瞻”課程,通過企業調研、“三板斧”技能訓練等形式認識和了解專業。6—8月份開展專業實踐,1—2月份開展社會實踐,形成“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螺旋式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二)優化課程設置

為構架好新工科課程體系,還需進行課程設置的優化設計(見圖2)。第一,根據學年實踐教學目標,將課程打散、重組,部分內容前置,將創新能力、思政元素和職業素養等內容融入專業教學中。第二,增設行業前沿領域課程,培養未來工程師。第三,注重獨立設置的實踐課程。豐富綜合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內容與形式,開設實踐訓練、創新思維訓練等課程。第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設置第三學期作為專業實踐學期,引導學生開展專業實踐。第五,鼓勵學生成立專業社團、各類協會、創業團隊等,豐富第二課堂,通過學科競賽和創新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層次開展實踐教學

按照“實驗—實訓—實習—實踐”開展實踐教學,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見圖3),并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著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側重理論驗證、實訓側重應用能力訓練、實習專業崗位工程能力、實踐強調崗位勝任,相輔相成,循序漸進。梳理整合實踐教學各環節要素,多方法、多途徑開展由學生自主設計的探究性實驗實訓項目,明確不同階段實驗實訓教學的目標與要求,以學習產出為導向,注重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實訓相互銜接。再通過設置生產性工時、頂崗實踐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實現真學真做。專業實踐環節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群發展緊密結合。

設立專業實踐學期是學校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跟崗實習、頂崗實踐、包崗實踐、包鏈生產的過程,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得到不斷提升。特別是學院以企業預備隊形式進行包鏈生產,在保證生產任務的同時,實現各個工作的輪崗,學生能夠熟悉與本專業相關崗位的現實工作情境和工作流程,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對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管理也有深入了解,明確個人的職業生涯及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工程素養。

(四)創新創業活動

為強化新工科人才培養,學科競賽、大創項目、創業實踐等創新創業活動是課外實踐教學的重要補充。[5]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挑戰杯”等國家頂級學科競賽,以競賽和項目帶動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精神。

(五)團隊晉升

開展團隊學習是信息時代學習發展的新要求,更是企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客觀要求?!靶鹿た啤碧岢献鞴糙A。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團隊模式,學生組建學習團隊,通過團隊晉升形式實現能力晉級。學習團隊開展朋輩教育,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學習目標;進而晉升為實踐團隊,基于項目式學習,明確項目主題,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工程實踐項目;隨后晉升為創業團隊,實現包崗實踐,在實習過程中提出技改方案、優化設計方案等,實現崗位創業;最終將創業意識變為實際行動,成立法人組織,實現個人夢想。

四、校企協同育人的實施路徑

(一)校企合作

通過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打造復合型實習基地,在專業實踐學期,安排學生到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工作崗位上進行實習、實踐。采用跨界課堂的形式,將課堂搬到企業,雙方共建以實踐為主線的“理實一體化”課程,[6]將企業的真實項目轉化為教學項目,實行“工作任務課程化”,鍛煉學生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校企一體

高校根據專業特色開辦校辦企業,為教學建構真實職業環境。校企一體,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真正實現無縫對接。企業的真實任務由校企雙導師共同帶領學生完成,學生真刀實槍地在生產崗位參與企業訂單生產,變“消費性實習”為“生產經營性實踐”,深化校內實踐教學層次,成為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有力保障。

(三)校企融合

校企融合的關鍵是課程。校企通過共建專業、開發課程,把來自企業的項目或案例重塑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所需的項目,根據矩陣強化目標與內容之間的對應關系,設計相應綜合性實踐訓練,依托真實工作環境,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校企聯合開設產業學院,以服務崗位需求和提高職業能力為導向,學校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緊密對接,實踐教學皆具企業和高校特色。

五、結語

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作為應用型高校,構建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產學研結合為途徑,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體系是發展的必然要求。[7]在“新工科”背景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著力構建實驗、實訓、實習、實踐的“四實”實踐教學體系,四年學習中理論與實踐交替往復、融為一體。充分發揮高校與企業在培養“新工科”人才上的優勢,挖掘和編制“資源圖譜”,打造實踐基地,內聯外延,搭建校內校外實踐平臺,針對各階段要求積極構建校企協同聯動機制。

參考文獻:

[1] 陸國棟. “新工科”建設的五個突破與初步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2017(05):38-41.

[2] 人才創造未來創新引領世界:關于工程科技人才的調查報告[N]. 光明日報,2010-06-10(07).

[3] 鐘登華. 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4] 林健. 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38(02):26-35.

[5] 方光秀. 面向新工科地方大學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實踐研究[J]. 山西建筑,2020,46(03):1-3.

[6] 左治江,潘利波,余五新. “政校企介”四位一體的新工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07):149-151.

[7] 高長偉,丁英麗,郭丹,等. 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協同育人“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路徑探索[J].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02):23-27.

(責任編輯:黃文波)

猜你喜歡
實踐教學體系協同育人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新工科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畢業設計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互聯網+”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市場營銷專業小學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