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豬場豬瘟的防控與凈化

2024-05-08 08:45鄧潔明
今日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養豬場豬瘟病豬

鄧潔明

(葫蘆島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125000)

豬瘟對豬的危害性極大,致死率遠高于其他畜禽疾病,且體現出強傳染性特征,可通過多種渠道傳播感染。豬感染豬瘟病毒之后會出現全身高熱、廣泛性出血等癥狀,治愈率較低,大面積感染后會導致大面積死亡,對養豬場的經濟效益造成嚴重影響。豬瘟一直都是生豬養殖業極為重視的問題,國內更是發揮各基層防疫部門的力量開展多輪免疫與撲殺防控工作,目前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豬瘟疫情基本撲滅,近年來未在國內大規模出現。但這并不代表豬瘟已經消失,各養豬場依舊存在疾病感染的風險。加之目前國內養豬場養殖模式不夠標準、養殖管理人員技術水平較低、養豬場生物安全管理不佳、養豬場內外環境管理不當等問題,養豬場混合感染現象非常普遍,這也增加了豬瘟感染的風險。對此,養豬場應當做好生物安全管理與場所凈化處理工作,達到豬瘟凈化標準,從根源上控制豬瘟流行,降低豬瘟與其他疫病的感染率,提升仔豬成活率,推動養豬場規范化發展,保障養豬場的經濟效益。

1 豬瘟的疾病傳播途徑與臨床癥狀

1.1 傳播途徑

豬瘟,俗稱“爛腸病”,是一種由豬瘟濾過性細小病毒引起的,豬瘟在自然環境中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和感染力,一般來說,豬瘟主要經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途徑傳播。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和帶毒豬。病豬以及被病豬所污染的牧場、豬舍、飼料和運輸工具等,均可傳播該病。

1.2 臨床癥狀

豬瘟經過多年的進化和變異,臨床癥狀也隨之變化,從最初的大流行轉變為散發流行,并跟隨大環境不斷進化出新的特點,而且常常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和持續感染的情況,導致疾病癥狀更加嚴重和復雜。根據豬群臨床癥狀的持續時間以及表現程度,豬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慢性型,患病豬只的體溫呈張弛熱,且病程較長,通常會在1 個月以上。消瘦、被毛粗亂、行走時走姿不穩后肢無力,有腹瀉以及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部分病豬的四肢下部、尾端、耳尖有藍紫色或脫落、壞死的情況。剖檢時,部分豬只的心、肝等器官沒有病理變化,但是在盲腸和結腸等部位有特征性的紐扣狀潰瘍。

第二,非典型豬瘟,常見于斷奶仔豬和育肥豬,病豬的皮膚上一般沒有出血點,但是可以見到有淤血和組織壞死的情況。發病時間較久,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都不明顯,病豬瘦弱,致死率高。而耐受過的豬群,在成長和繁殖方面都將受到重要的影響,俗稱 “僵豬”。

第三,急性型,發病前期大多數豬只有發熱現象,一般體溫在40~42℃,進食少或者不進食,皮膚表面會有出血點的現象,部分豬只有一定的神經癥狀,例如,痙攣,大多數會在發病后的10~20 d 內死亡。剖檢時心臟有出血和充血現象,淋巴結外觀呈現紅黑色并伴有出血和腫大,胃部經常出現片狀潰瘍,大腸的回盲瓣處有特征性紐扣狀潰瘍灶。

第四,亞急性型,該類型與急性病例相似,但病情較輕,病程較長(約在25~30 d 左右),多數病豬通體皮膚潮紅,少數為腹下、會陰、四肢皮膚有散在出血點或局部瘀血疹快,并且便秘與腹瀉情況出現,豬只剖檢時可以看見肝、肺等器官有出血性病變,還常見回盲口有潰瘍。

2 養豬場豬瘟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防控意識不足

盡管我國生豬養殖已經趨向于規?;l展,但目前以中小規模養殖場以及養殖個體戶為主,這樣的養殖經營模式不足以引入高水平的養殖技術人員,養殖人員大多為家庭人員,具有傳統養殖管理的經驗,缺乏科學飼養管理、環境消毒管控、生物安全管理、豬瘟防控等方面的知識。這樣養殖場的疫病防治意識就會減弱,未采取科學性防治措施,日常管理方面存在較多技術和機制漏洞,無法落實豬瘟防控工作,增加養殖場的養殖風險。

2.2 養殖環境較差

目前我國大部分規?;B豬場依舊處于發展階段,很多養殖人員過于重視養殖效益,忽略了科學養殖與養殖資源優化配置的價值,通過喂食劣質飼料、無限度增大養殖密度等方式提升養殖效益,但這樣的行為會加劇養豬場環境污染情況,造成內部通風不暢,為病菌、病毒的聚集、繁殖與傳播創造條件。另外,部分養殖人員在選址時未綜合考慮豬場環境對豬瘟防治的作用,出現了選址不合理、糞污難排放等問題,導致養豬場環境衛生不達標,增加疾病感染的風險。生豬每日排泄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細菌,若未及時處理就會造成病菌的傳播,造成疾病感染。部分養殖人員盲目擴大飼養規模,加劇豬舍的負擔,導致豬舍內空氣無法流通,增加豬瘟感染和傳播的機會。

2.3 防控技術落后

豬瘟防控技術是保障生豬健康的重要工作,但目前國內并未建立起統一、完整的豬瘟防控體系,加之很多小規模養豬場難以獲得技術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導致很多養殖人員缺乏對豬瘟疾病知識的了解,增加豬瘟防控的難度。豬瘟對中小規模養豬場的打擊巨大,這些養豬場的疾病擴散風險也最高,因此中小規模養豬場應提升豬瘟防控意識,各防疫部門應該團結中小規模養殖戶的力量,分享豬瘟防控的技術與知識,聯合建立豬瘟防線。

2.4 防控管理缺失

從規?;B豬場的日常管理來看,豬瘟防治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首先,生豬購買、養殖、流通過程中存在的監管不足、無法溯源等問題,防疫部門或畜牧站均無法明確養豬場中生豬的來源。這就給了不法分子機會,違規販運生豬,運輸中的管理防護不合規,極易感染豬瘟等疫病,且在轉移過程中還會造成大面積感染和傳播,造成嚴重的影響。

其次,很多養豬場并未更新基礎設施設備,尤其在清潔消毒方面更為欠缺,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清潔消毒效果,難以實現養豬場內外環境、人員、工具等的消毒管理。

最后,病豬、病死豬的不正確處理也會增加豬瘟擴散感染的風險,然而目前很多地區并沒有無害化處理場所,有的養豬場甚至為了省事將病死豬直接丟棄在附近水源或荒地中,這樣就增加了人員傳播病毒的風險[1]。

3 養豬場豬瘟防控與凈化措施

3.1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

首先,養豬場應調整養殖運營模式,實現自繁自養,這樣能夠確保養豬場內的生豬不受外來因素影響,同時也無需從外地引進種豬,保障本地生豬的健康。若必須從外地引進種豬則應按照規定做好防疫管理,執行引進程序做好檢疫工作,避免病豬、毒豬進入養豬場,成為豬瘟病毒傳播的載體。養豬場需根據實際養殖情況制定全進全出管理制度,加強養豬場內部管理。養豬場內的繁殖母豬應集中配種與產仔,仔豬也應當接受集中管理,在斷奶之后即可轉移至育肥舍,保障同一批仔豬能夠同時出欄,這樣就能夠提高養殖資源利用率。出欄之后需對豬舍進行消毒清潔,之后需空欄15 d 再投入使用,避免豬瘟病毒的殘留。

其次,養殖人員應堅持科學養殖管理的理念,重視日常飼養管理。針對不同生長階段的生豬,養殖人員應調整飼料成分配比,提供充足的營養和優質的飼料,促進生豬的生長,提升疾病抵抗力,降低豬瘟病毒感染的概率。在日常飼養的同時,養殖人員還應添加酶制劑、益生素和有機酸,同時加強飲用水水質監測,保障飲用水的清潔,避免對生豬健康造成影響。養殖人員應合理調整養殖密度,避免豬群擁擠,保持豬舍通風,調整豬舍溫濕度,創設安全良好的養殖環境。此外,養殖場對于已經感染豬瘟病毒而病死的豬應當采取無害化處理,進行焚燒、深埋,徹底消除病毒感染的可能。養豬場內使用過的各類醫療和生活廢棄物應當定點堆放后采取無害化處理,生豬糞便可采取集中發酵處理技術生產有機肥料,提升資源利用率。

最后,養殖場需針對場內外人員、車輛等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對出入養殖場的人員與車輛進行消毒,并每月定期開展養豬場內的消毒工作[2]。

3.2 開展病原與抗體檢測

要想預防豬瘟等疫病,養殖人員應定期開展病原與抗體檢測,其中種公豬需全群采樣,母豬群則按照10%的比例進行,檢測后可了解養豬場整體的豬瘟抗體情況,若抗體合格率低于90%則需要再次實施全群檢測。養豬場中的經產母豬、種公豬以及后備母豬應開展活體采集,利用熒光定量PCR 或RT- PCR 方法進行病原檢測,對于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生豬應淘汰,保障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且個體抗體阻斷率高于50%的豬群納入留種,而檢測陰性但抗體阻斷率不足50%的則需要補免,補免后依舊需要進行檢測,若個體抗體阻斷率依舊不足50%則必須淘汰。以上抗體檢測工作需每半年進行一次,每次需持續開展3~4 個循環。循環重復檢查的目的是選出抗體合格率與個體抗體阻斷率超過90%、50%的個體,這樣才能夠達到養豬場豬瘟免疫凈化標準。但一次達標并不意味著后續不會出現問題,因此在達標之后的6 個月時還需進行抽檢,若抽檢結果有陽性則需要開展全面檢測,將陽性個體淘汰。若抽檢結果均為陰性則說明免疫抗體合格,可以繼續留作種用。

3.3 完善豬瘟免疫程序

養殖人員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應關注當地豬病、豬瘟流行情況,了解養豬場豬群的實際免疫情況,學習母源抗體干擾、疫苗免疫特性等知識,明確豬瘟等疫病的傳播途徑后調整和完善養豬場的豬瘟免疫程序,科學開展疫苗接種工作,發揮豬瘟相關疫苗的疾病預防作用。養殖人員應合理安排疫苗,避免造成豬應激影響個體產能。

首先,養殖人員應根據具體防疫要求、當地疫病流行規律以及養豬場整體防疫情況選擇合適的豬瘟疫苗。當前國內用于預防豬瘟的常見疫苗為豬瘟兔化弱毒活疫苗,根據生產原料類型可分為細胞苗和組織苗。其中細胞苗包括豬瘟活疫苗與傳代疫苗,能夠滿足豬群首次免疫、超前免疫、大規模免疫等需求。組織苗大多用于中豬群免疫、緊急免疫和加強免疫。除此之外,技術人員也開發了基因工程疫苗,即豬瘟E2 疫苗,在有限的實踐中也發揮出了極大的價值,可有效凈化豬場環境,預防豬瘟的發生。疫苗接種存在最佳時間,養殖人員應綜合考慮豬群免疫前抗體水平以及疫苗操作說明選擇合適的接種時間,注射時應按照疫苗說明調配劑量,不可隨意增多或減少。養豬場中20~25 日齡的仔豬進行首次免疫接種,至60~65 日齡時可進行加強免疫,經產母豬與公豬則每年需免疫接種3~4 次,后備母豬需在配種之前免疫兩次。最后,養殖人員還應聯合獸醫站監測和評估疫苗效果,即開展抗體檢測工作,建議在豬群二次免疫之后的28 d 進行抽血檢測,了解血清抗體水平,若檢測結果未達到標準則應進行補免,循環3~4 次后依舊未達標的應淘汰[3]。

3.4 加強養豬場環境清潔

環境的衛生清潔能夠預防疾病,因此養殖人員應加強養豬場環境清潔與消毒管理,抵御高傳染性的豬瘟。針對進出養豬場的車輛應實行消毒管理,有條件的可施工建立洗烘一體的運輸車輛洗消中心,可為進出養豬場運送豬或飼料的車輛提供掛泡、清洗、消毒等服務。高溫清洗也是消毒的重要方式,可使用70℃的水進行車輛清洗,并將其轉移至70℃的烘干房中烘干45 min。大規模養豬場最好能夠使用自購車輛或專門服務于養豬場的車輛,這樣就能夠避免車輛進入其他場所帶有病菌。養殖場應嚴格管理各場所的人員,只允許飼養員和獸醫進入豬場生產區,每次進出需進行消毒,更換隔離服,避免將病菌代入生產區內。進入場內的人員應注意不能夠將場外物品或個人物品攜帶進入,且養豬場各區域工作人員不可隨意進入其他區域[4]。

4 結語

綜上所述,豬瘟對生豬健康的危害極大,目前依舊是影響生豬養殖業的嚴重疫病。因此養殖人員應提升自己的豬瘟防疫意識,主動了解各區域豬瘟的流行情況,定期開展豬瘟病原與抗體檢測,按時接種疫苗,加強養豬場環境管理與清潔,對于病豬應隔離處理,病死豬則應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免疫病擴散加劇,造成養豬場的經濟損失。

猜你喜歡
養豬場豬瘟病豬
氟苯尼考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病豬喂藥有辦法
克林霉素對豬肺炎霉形體病的治療效果
基于1500以太網養豬場的智能飼喂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養豬場的提升離不開智能飼喂系統
規?;B豬場疫苗免疫的關鍵技術
1961年劉少奇湖南農村調查:在養豬場住了6天6夜
淺談豬瘟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