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實踐中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2024-05-08 18:06丁杰張濤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雙減家長評價

丁杰 張濤

摘? ? ? 要 在“雙減”政策實踐中,中小學教師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雙減”政策的提出,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給中小學教師的行動帶來挑戰。在“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師擔負的責任發生了多方面的改變,準確把握中小學教師角色,探索其在課程開發、課堂創新、評價改革、課后服務、家校社聯動中的責任變革。從強化教育價值觀念,提升教育實踐能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反思教育教學行為,完善自我和家庭交往渠道著手,引導中小學教師積極的履行擔當,深入貫徹“雙減”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引導教育回歸學校,回歸課堂,重構良好教育生態。

關 鍵 詞 “雙減”;中小學教師;課后服務;家校溝通;教師責任

引用格式 丁杰,張濤.“雙減”政策實踐中教師的責任與擔當[J].教學與管理,2024(12):52-5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教師進行重新定位,并且對其教育教學行為提出新的要求,旨在引導教育回歸學校主陣地,注重課堂本位,著眼于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重新構建良好教育生態,這也對中小學教師的責任意識與擔當行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有效落實“雙減”政策,中小學教師在其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1]。

一、“雙減”政策實踐中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1.教師課程創新普遍乏力

“雙減”旨在建構高質量教學新體系,重構良好教育生態,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落實核心素養。

中小學教師要意識到過去的“填鴨式”教育現狀亟需改變,傳統課堂逐漸不利于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小學教師應從課程開發著手,開發卓越型、創新型的新課程,利用數字信息技術,貫徹數字教育素養,綜合培養學生的思維[2],促進“五育并舉”,達成知識體系的深度遷移,打破傳統,擺脫“同質化”現象,利用跨媒介、跨學科等手段,開發創新課程。受傳統教育體系影響,目前仍有許多教師缺乏數字教育素養,無法正確使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手段,課程創新的能力匱乏。

2.教師課堂教學壓力驟增

“雙減”政策指出:學校要嚴格實行零起點教學,并要求分類明確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學生課外學得少了,課后作業時間也少了,意味著教師要將授課內容與練習時間融為一體,聚焦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真正達到“輕負高效”[3]。這種高質量課堂教學區別于過去“你講我聽”“布道灌輸”式的傳統課堂。為減輕課外作業,教師必須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這意味著教師傳授的知識結構要與學生大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形成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4],不僅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還要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和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僅要讓學生“吃得飽”,還要讓學生“吃得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3.教師課后服務負擔顯著

課后服務的提出,延長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其工作負擔,中小學教師不得不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研究表明,有68.3%的教師每日工作時長超過了法定時間,大部分集中于9~10小時[5]。由此可見,教師的可自由支配時間越來越少,個體生活空間受到擠壓,這增加了他們的工作任務與負擔。教師在課后服務期間,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學業上的查漏補缺,同時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素養發展需求。

4.教師課后作業設計與評價創新能力不足

為了減輕學生家庭作業與課業負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從學生的經驗、興趣、需要出發設計作業,使教學評價發揮其反饋與反思的功能,成為教學中重要的一環。為了避免“低質量”“高重復”的機械性作業,設計高質量彈性化、分層化、個性化、多樣化、實踐化的作業,使作業更加合理,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有效發揮作業的評價功能,也需要正確發揮作業的教化功能??梢?,如何正確設計作業,把握“質”與“量”的平衡,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與多樣化的需要,逐漸成為一線教師工作生涯中新的挑戰[6]。

5.家校社協同育人觀念有待提升

共繪家校協同育人新畫面,調動家長積極有效參與,是“雙減”背景下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而今許多家長教育意識淡薄、缺乏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念?!半p減”政策提出以后,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學堂”,幫助其更新過去陳舊的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家長帶孩子參與家庭活動,培養子女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積極與周邊社區互動,借助社區教學資源,將學習從教室拓展到自然、社會當中,引導學生學習多方面的智慧和才能,避免“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

二、“雙減”政策實踐中中小學教師的責任

1.開發卓越課程的“探究者”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這意味著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改革的深入與政策的落實,中小學教師課程開發設計的能力亟待提升[7]。傳統課程開發實行“國家研制—開發—推廣”模式,其中專家研討起著主要作用,中小學教師卻被逐漸忽視。因為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文化與習俗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發展有著顯著差異,所以各地區對課程開發設計具有不同需求,既要有一元性也要具備多元性,以適應及反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階級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能根據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與需求,能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創建卓越課程。

泰勒提出課程開發的四個問題:學校預期要達到什么樣的教育目標,選擇組織什么樣的教育經驗才能達到預期目標,怎么有效總結教育經驗,怎么才能確保這些目標能夠真正的得以實現。立足于泰勒的課程目標模式之上,中小學教師要更加深入地思索與探究,從理論與實踐、定量與變量、個體與整體、社會與學校、發展與需求、規范性與靈活性等出發尋找卓越課程設計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

2.創新課堂教學的“探索者”

“雙減”政策帶來教育生態的變革,關注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強調高質量教學。高質量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創新,而課堂教學創新的關鍵在于教師。中小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構成要素,擔負著重要責任[8]。中小學教師要為學生建構真實的教學情境,拓展數字化教育視野,借助多媒體技術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課程目標的教育要求,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

第一,課堂教學應當發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的建構性、情境性與互動性。中小學教師需要主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其邏輯性思維。第二,中小學教師要拓展數字化教育視野,政策強調“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正確運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課堂、依托“互聯網+”的遠程課堂,基于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合理利用數字平臺提供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才能。第三,在數字資源共享的基礎之上,中小學教師要正確使用多媒體教育資源,以視、音、圖等直觀形式表達教育教學內容,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乏味。

3.學生發展評價的“自覺研究者”

受“應試教育”“升學考試”的影響,中小學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試高分”“正面反饋”當中?!半p減”政策的提出,對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產生了巨大影響,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重點在于學生發展評價的改革。

在教學評價中,中小學教師不僅僅是“作業布置者”“試卷批改者”,更是學生發展評價的“自覺研究者”?!半p減”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的量與時長,杜絕題海戰術,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興趣及成長方面的實踐學習。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人的智能有多個層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從學生的多元智能出發,使作業彈性化、分層化、個性化、多樣化、實踐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智能。其次,教師要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積極探索考試評價改革,通過綜合素養評優,過程性評價,檔案袋評價等方式創新學生發展評價體系,克服“唯分數論”傾向,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4.課后服務的“家長代理人”

“雙減”政策的總體要求中指出“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通過提供多樣化的課后服務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并對課后服務提出幾點要求:“保證時間”“提高質量”“拓展渠道”和“免費線上學習”。中小學教師在課后服務中擔任的角色身份是“家長代理人”,要求中小學教師要能夠從生活、交往和學習等多方面對學生施加教育的影響[9]。當課后服務導致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長與個人生活時間產生沖突時,中小學教師要端正教育價值觀念,積極承擔起教師責任,扮演好自身社會角色。

在教育減負持續進程之下,“課后三點半”等問題逐漸涌現,成為困擾家長與學生的一大難題,“雙減”政策的提出,經過研究表明是有效解決策略。學校的課后服務要求從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與實踐性出發,由教師作為課后服務的實踐主體,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根據學生的興趣、經驗、能力與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貫徹落實“雙減”要求,主動承擔教師責任。

5.家校聯動積極的“中間人”

家校社協同聯動是“雙減”政策落地以后又一重要舉措,建立多元治理平臺,創新協同方式,鼓勵多主體共同參與,減輕學生負擔。家校社聯動要求進一步明確家校社育人責任,密切開展家校溝通,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調動教育資源。

作為“中間人”,中小學教師在其中擔負著重要責任[10]。第一,要調動家長的教育積極性。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雙減”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家長的精神負擔與經濟負擔,中小學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激活其教育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家庭生活情境,激活家校共育磁場。第二,正確使用社區資源?!半p減”政策要求“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中小學教師要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多方面教育資源來引導學生學習,如社區公益宣傳指示牌、社區圖書館、社會實踐活動等。作為家校社聯動積極的“中間人”,教師要打破傳統學校枷鎖,重視與強化家庭教育,拓展社會社區教育,在實踐生活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建構,培育核心素養,推動“雙減”政策的落實。

三、“雙減”政策實踐中中小學教師的擔當

1.強化自我的正確教育觀念

強化自我的正確教育觀念是中小學教師承擔責任,履行擔當的先決條件。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是中小學教師有力推動“雙減”的前提。伴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一線教師要不斷地深入理論知識學習,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全面貫徹黨領導下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習“雙減”政策要求、實施路徑、政策目標及措施手段,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轉變傳統教育思維[11],為深化“雙減”助力。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師擔負的責任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課后服務的提出直接延長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時間,私人生活空間縮小了,工作負擔卻增大了,這對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p減”政策提出后,要求教師接受并且認真履行自身的責任,同時將教師行動納入考核、評價、績效當中,要求中小學教師轉“被動”接受為“主動”執行,精準定位。中小學教師需從思想上率先著手,認真思考自身職責與學生成長成才之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方法,承擔責任,履行擔當。

2.提升自我的教育實踐能力

提升自我的教育實踐能力是中小學教師承擔責任,履行擔當的必要保證?!半p減”政策要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指出:7至19歲的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成長的童年、少年與青年階段,正由前運算階段過渡到具體運算階段再到形式運算階段,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具有自我意識。這決定了中小學教育特定的性質,要求中小學教師具備較高的教育實踐能力,其中包括課程開發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等。

首先,中小學教師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課程著手,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創建卓越課程,實現高質量教學。其次,教師要及時革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把握“質”與“量”的平衡,進行教學設計。再次,要不斷地鉆研教材、鉆研學生、鉆研學情,多方面考察不同的教學案例,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升教學實施能力。最后,中小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積極探索學生發展評價改革,鼓勵學生加強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注重評價指標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

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創新高質量課堂教學方式是中小學教師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關鍵路徑。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革新,創新課堂逐步興起,“翻轉課堂”“智慧課堂”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與傳統課堂不同,“翻轉課堂”“智慧課堂”在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有所創新變革?!半p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要利用好數字技術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積極創設教學新環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主體地位,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向創新型、實踐型教師發展。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中小學教師要著重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科學性和思想性、主導性和主體性、實踐性和啟發性、綜合性和多樣性并存的全新課堂。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多元需要,培養其多方面的才能。運用跨媒介、跨學科教學模式,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以及綜合實踐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并且適應社會發展的人。

4.加強教學行為的反思能力

加強教學行為的反思能力是中小學教師承擔責任、履行擔當的應然作為。立足于“雙減”之上,需要重新審視教師教學行動,反思教學行為。中小學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需要不斷反思自身,不斷追問自己:能否用系統化、結構化思維來理解課標;開展教學設計之前是否認真鉆研過學生與學情;是否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注意到了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系;是否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是否根據教學實踐為學生創設真實可感的教學情境;采取的教學方法能否最大化教學效率,是否真正被學生接受;教學是否成功指向核心素養,落實核心素養……反思教育教學行為,不只是在課堂上提質,也包括作業評價與自身教育素養,“雙減”政策對教師核心素養提出新的挑戰,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積極承擔教育責任,履行教育擔當,充分發揮教育作用。

5.完善自我與家長交往渠道

完善自我與家長的交往渠道是中小學教師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必然選擇?!半p減”政策出臺以后,教育改革進入“后減負”時代,教育內卷化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學生的“負擔”減輕,但是家長焦慮仍然存在。課后輔導從地上轉入地下,校內內卷轉為校外內卷。針對此現象,中小學教師要完善自我與家長交往渠道,幫助家長認識學生成長規律,提升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數字媒體時代的進步,拓展了教師與家長的交往渠道。從傳統的家長會、家訪等線下交往形式轉變為微信、釘釘、騰訊會議等數字交往形式,利用多媒體手段,中小學教師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同時與多位家長在線溝通,有效緩解時間與距離帶來的交往困難問題。教師與家長溝通交往要建立在平等友好、客觀公正的基礎之上,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避免高高在上或一味討好。同時,中小學教師也要具備移情能力,設身處地的從家長角度出發,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利用好信息技術這座橋梁,拉近家校距離。

參考文獻

[1] 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1):69-78.

[2] 杜友,張文彥.培養創新思維與教師的責任意識[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2):13-14.

[3] 馬開劍,王光明,方芳,等.“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變革(筆談)[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1-14.

[4] 盧乃桂,王麗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專業性與教師責任[J].教師教育研究,2013,25(01):1-5.

[5] 朱紅月,李廣,梁紅梅,等.中小學教師工作強度調控要素及標準研究——基于全國48874名教師的調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3(12):36-43.

[6] 楊小微,文琰.“雙減”政策實施研究的現狀、難點及未來之著力點[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04):25-38+2.

[7] 周宏偉.農村中小學教師課程開發能力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4(06):5-8.

[8] 姚計海,張蒙.“雙減”政策下教師專業發展的機遇、問題與對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6):41-49.

[9] 儲朝暉.“雙減”需要教師的擔當與能力提升[J].中國教師,2021(09):6-10.

[10] 宋廣文.新時代教師的角色意識與角色擔當[J].教育科學論壇,2022(16):59-61.

[11] 楊馨程,雷麗.“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角色擔當[J].教育科學論壇,2022(22):68-71.

[作者:丁杰(2000-),男,江蘇鹽城人,南通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生;張濤(1978-),男,河南鹿邑人,南通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 王澤華】

猜你喜歡
雙減家長評價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家長請吃藥Ⅱ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