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丘陵區域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途徑

2024-05-08 19:56王亞寧何倩
中國市場 2024年12期
關鍵詞:丘陵

王亞寧 何倩

摘?要:四川省是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第七大省,其中丘陵水稻面積占65%左右,文章主要運用桌面研究的方法剖析四川丘陵地區水稻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缺少丘陵地區輕簡化栽培品種、農村老齡化程度提高、近年來由于天氣等原因種植成本提高、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有待升級,針對上述問題,提高四川丘陵地區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途徑有:優化品種結構、技術服務模式升級、加強品牌建設、加強基礎建設與政策引導、鼓勵返鄉青年為鄉村振興出謀出力,逐步推進四川丘陵地區水稻產業穩步發展。

關鍵詞:丘陵;水稻產業;種植成本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9-0000-00

我國自2021年6月1日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鄉村振興法》。第三條和第八條多次強調糧食安全,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完善對種糧農民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收益保障機制。保證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2]?”在四川省,稻谷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在我國也是舉足輕重的。2022年四川省提出“天府糧倉”工程,第一階段到2025年“天府糧倉”建設成效顯著,2030年糧食產量提高到3750萬噸以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糧食安全和糧食供應有保障、農業基礎有基礎、科技裝備有保障、經營服務有保障、抵御風險有能力、質量效益有保障、競爭力強的農業現代化強省。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3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到“抓好糧食生產”與“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3]。

1?四川丘陵區域概況

四川省地處我國西南方位,是全國第七大水稻種植面積大省。也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水稻栽插省份。四川丘陵區域主要分布于龍泉山脈以東,南充、遂寧、廣安、資陽、內江、自貢、以及巴中、達州、宜賓、瀘州的丘陵縣,綿陽、德陽、眉山、樂山的丘陵地區,我省常年水稻面積在2800萬畝左右,其中丘陵地區水稻面積占65%左右,2022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四川常住人口8367萬人,城鎮人口4746萬人,城鎮化率56.73%,2021年四川人口8041萬人,城鎮人口3234萬人,城鎮化率40.22%,鄉村人口進一步向城鎮轉移,同時,四川丘陵地區田塊分散、氣候多樣化、道路交通復雜,2022年四川夏季氣溫創歷史新高,降水量為1961年來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多條江河來水減少,2019年四川水庫數為8220,同比下降0.23%,2022年四川省舉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工程共12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達5000萬畝,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四川交通運輸發展迅猛,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9.2萬公里,新增346個鄉鎮和16457個硬化路,為糧食加工運輸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耕地面積減少

四川丘陵地區人口占全省2/3左右,根據國家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四川省人口常年穩定在8000萬人以上,2020年到2022年期間城鎮人口數不斷攀升,由2231萬人逐步增加到4746萬人,城鎮化率逐步提高,意味著鄉村人口進一步向城鎮轉移,65歲以上人口由總人口的7.45%上升至13.50%,2022年全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8.70%,從統計數據來看,2006年底,四川耕地面積8864.20萬畝,截止到2022年初,四川省最新耕地面積7840.75萬畝,我省耕地面積15年期間減少1023.45萬畝,農村人口與耕地面積下滑對我省確保糧食安全、緊守耕地紅線提出了考驗。

2.2?種植成本高、風險大,農戶種植積極性弱

四川丘陵地區田塊分散,田塊面積小,無形中增加機械與人工作業成本,成都平原地區機插費用80-100元/畝,丘陵地區機插費用120-150元/畝,同時部分丘陵區域沒有達到機械化條件,仍然是手工移栽,人工價格在120-200元/天不等,并且丘陵區域人工難找問題日益突出,近幾年出現包車接送外村人工、種植大戶包午飯等現象,成本進一步提高,同時丘陵地區收割費用也明顯高于成都平原;2022年夏季高溫缺水,丘陵地區灌溉設施不完備,在丘陵地區修建灌溉系統成本高,造成靠天吃飯、靠天降雨等現象,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其中影響丘陵地區糧食規模經營主體擴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前五的原因分別是“勞動力不足”“糧食價格低”“農資價格高,生產成本持續增加”“土地流轉租金高”“自然風險大”[4],糧食規模經營主體利潤空間不足,阻礙其擴張規模,同時,種植散戶積極性弱,部分地區出現撂荒田,如何降本增效提高農民積極性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2.3?專業農技服務團隊少,供需不平衡

四川省現有農業領域國家創新平臺4家、省級129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1家、升級43家;科研機構105家、高校17所;農技人員5.8萬名,對于幅員遼闊的丘陵地區而言,科研機構、技術集成組織覆蓋面小,新技術新模式推廣主要依靠一線農技人員、一線鄉鎮政府宣導,大戶普遍文化水平低,技術知識匱乏,多數種植大戶種地主要靠經驗,對市場消費需求導向不明,跟風種植供大于求導致虧損,近幾年來種植大戶數量日益增加,此類人群對先進的種植技術需求進一步擴大,同時對專業技術服務團隊以及農技人員綜合素質提出進一步要求。

2.4?品種同質化程度高

2016-2020年共有131個水稻品種通過四川省審定,其中以中秈型為主,占比97.71%,2021年和2022年,分別有125個和128個水稻品種通過四川省審定,品種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親本血緣關系較近,遺傳背景同質化嚴重[5],2014年,國家啟用了品種審定的綠色通道和聯合體試驗渠道,進一步加劇水稻審定品種同質化現象,水稻種子市場競爭激烈[6],但突破性品種稀缺,近年來四川稻谷重金屬超標、米廠收購條件提高等問題,對育種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在高產的前提下,米質條件、重金屬低吸附是近年來關注熱點,2022年高溫干旱環境提高對品種抗性能力的要求,四川丘陵地區靠天吃飯,適合輕簡化栽培品種較少,旱稻品種優勢不突出,選育適合四川丘陵區域的水稻品種仍是提高丘陵地區水稻品種質量的重要途徑。

3?高質量發展途徑

3.1?優化品種結構

推動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種業是核心,我省的雜交水稻選育潛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是加大育種材料的創新度,增加育種材料的多樣性,提高培育突破品種的可能性;二是針對丘陵地區現狀選育適合丘陵栽培的品種;三是針對勞動力短缺,選育適合輕簡化栽培的品種,如:適合直播、抗旱、抗除草劑的新型品種,此外,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在兼顧品種高產扛倒的同時,米質、香味等性狀都需要加強。2023年春耕在即,四川丘陵地區育秧工作相繼結束,川南宜賓、瀘州等區域推進旱育旱栽等技術,此項技術對水稻抗旱能力提出要求,選擇適宜當代農村發展的水稻品種是優化品種的重中之重,為加快四川省水稻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優化水稻品種布局,一要在四川丘陵地區開展新品種聯合試驗,選定適合丘陵區域栽培品種,二增加品種抗性測試,例如抗倒伏、抗病性、抗旱性、耐高溫、耐低溫的能力。

3.2?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整合

政府組織在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農村人口流失、耕地變荒地、基礎設施不完善,政府組織應加快烘干塔、物流設施等建設,丘陵地區目前大容量的烘干塔數量較少,不能滿足目前生產經營面積所產出的糧食烘干需求,糧食烘干單噸平均價位處于160元/噸左右,高于成都平原烘干費用;糧食運輸往烘干塔、倉庫等距離較遠、路況復雜、專業運糧車輛較少、大多數以4.2米貨車為主要運輸工具,導致中間轉運成本增加,建設烘干塔、物流設施等,可以逐步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加當地就業率,促進人才留在鄉村,為整個產業鏈條減壓賦能,實現水稻產業的鄉村振興;增加新型農機推廣力度,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在丘陵地區現代化農機設備較少,飛防、耕地、收割等機械設施嚴重不足,農機服務團隊過少,現階段農機總費用要高于成都平原,增加農機推廣基地,鼓勵農機服務團隊快速形成規模,從而增加部分就業率,降低生產經營者成本,促進產業發展,利用高質量良田優勢,引進外部收糧資源,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由于丘陵地區經營成本高,生產者對稻谷的期望價格相對高,本省收糧企業重點目光大都聚焦在了成都大平原,造成了川東、川南等地種植戶賣糧難、優質不優價等問題,引進外部資源,發展訂單農業,可以解決種植戶對銷售端的后顧之憂,專心做好糧食生產,堅決牢守糧食安全紅線;引進社會化服務平臺,加強培養種植戶種植技術,促進高質量農資市場競爭,給規模種植戶制定相關種糧政策,降低肥料、農藥、種子的成本,降低其在生產經營中的資金壓力,促進農業生產以健康良好的形態可持續發展。

3.3?種植主體轉變、種植模式升級、技術服務升級

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村集體作為可以代表農民的經營主體,在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歷史使命,怎樣保障產業快速變革后的農民利益,如何進一步鞏固全面脫貧攻堅的戰果,如何帶動丘陵地區水稻產業的發展,其中逐步實現鄉村振興是村集體組織建設是主要方向,目前村集體經營單位在水稻產業中運作主要有以下兩個方向:一是村集體通過收集有租賃意向的土地資源,對接給種植大戶、合作社、農業公司等經營主體,這樣做可以更好的保障農戶的基礎收入,加大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與此同時,也限制了農戶自營收入的上限;二是發展村集體經濟,整合本土各種資源,實現以村集體為單位,輻射農戶的自營模式,這種模式對村集體經營盈利增加了風險,如何給村經營主體增加收入保障,如:完善種植完全成本險、商業補充保險、社會化服務、全程種植服務、糧食收購等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產業仍然面臨較大挑戰,期待丘陵地區水稻產業進一步蓬勃發展,帶領農民真正實現農業產業興旺,實現鄉村振興。

另外,大力引進農業專業人才、專業服務團隊,針對鄉鎮或種糧大戶,進行一對一服務,快速提升當地種植水平,對農業人才制定普惠政策,加速人才流動,以人為本;引進金融機構,完善農業生產信貸服務,為有能力的糧食生產者提供資金保障,完善水稻種植完全成本保險,額外補充保險等,給種植者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種植風險兜底;打造完善的農資、農機、烘干、收糧等農事服務鏈條,建設區域性完整的全產業鏈,降低種植者經營成本,增加資源利用率;加強智慧農業建設,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實現區域內病蟲草害監控,在丘陵區域內局部小氣候現象明顯,加強氣象監控,綜合做好防蟲防病,對病蟲害等嚴防死守,做好統防統治,實現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利用全程品控溯源技術(如MAP?beside),在生產的各個環節,給產業鏈收集好農業大數據,給消費者提供好品質,給種植戶創造好收益;在當前的天氣環境下,丘陵地區靠天吃飯的問題仍然存在,推行水稻新型種植技術,例如旱育秧、旱地直播等,加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水稻育秧集中管理、水稻統防統治等服務入村,切實保障農民收益。

3.4?品牌建設

強化區域性稻谷品牌打造,著重發展丘陵區域優質稻谷,引進更多的糧食集并人、糧食加工企業等組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為水稻種植產業的營銷端保駕護航,整合區域性資源,如供銷社體系、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大米加工企業、社會化服務平臺等,聯合我省研發單位以及校企選定米質、產量、抗逆性等優質的稻谷品種,針對性開展生產、回收加工,拓寬產業鏈,形成規模效應,實現營銷增效,增加區域性優質稻谷品牌影響力的深度與廣度。

4?展望

近年來隨著我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遷移導致農村人口逐年減少,糧食生產經營壓力逐年增加,為了堅守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糧食生產安全,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里,國家相繼頒布鄉鎮振興法規。

水稻作為四川省的主要糧食作物,促進水稻產業集群發生轉變,鼓勵更多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糧食生產主力,解決人口流失問題,由傳統的以小農為主經營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業公司、村集體等規?;N植生產的經營主體,配套基礎設施、優質品種、先進種植技術,丘陵地區水稻產業將實現現代化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智心.立法為基強化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解讀[J].農村金融研究,2021(8):62-67.

[2]王成棟,史曉露,王代強.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專訪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J].鄉村振興,2022(8):18-19.

[3]李莎.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N].21世紀經濟報道,2023-02-14(001).

[4]劉金丹.四川丘陵地區水稻規模經營發展對策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20.

[5]顏學海,吳紅梅,郝麗寧,等.“十三五”期間四川省審定的水稻品種主要性狀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22(7):88-92.

[6]石學彬,劉康.我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制度變革與現代種業發展芻議[J].農業科技管理,2018(3):62-65.

[7]林海,王志剛,鄂志國,等.2019?年我國審定的水稻品種基本特性分析[J].中國稻米,2020,?26(6):16-22.

[作者簡介]王亞寧(1995—),男,漢族,甘肅隴南人,本科,中化現代農業四川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大田作物病蟲害;何倩(1993—),女,四川成都人,碩士,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研究方向:大田作物栽培。

猜你喜歡
丘陵
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淺談貢井區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對策與建議
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收獲探析
適宜丘陵山區發展板栗生產的關鍵措施
胡丘陵《栽樹》
丘陵地區棗樹栽培及管理技術之我見
西部丘陵地區傳統農業村的現代農業之路
對丘陵山區機耕道建設的思考
丘陵山地姿態智能調控動力機具技術研究報告
關于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