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視域下《蝲蛄吟唱的地方》中的生存困境研究

2024-05-09 06:36李諾然華媛媛
東北亞外語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鎮居民空間

李諾然 華媛媛

大連外國語大學 大 連 116044 中 國

引語

空間在物理空間在過去常被簡單地看做一個地理概念,是具有隱含意義的景觀、環境的集合。但列斐伏爾(Lefebvre)拓展了物理空間的范圍,在《空間的生產》(TheProductionofSpace)中提出了空間的三位一體論,即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并指出物理空間其“是有生命的”(Lefebvre,1992:12-13)。物理空間中的存在能夠直接或間接反映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物理空間的轉移和變化同樣對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的變化產生影響,因此空間是聯系的、相互作用的。在早期的文學研究中,故事發生地點、場景可能會被忽視。但從空間理論的角度看,文學本身就實現了空間生產,通過敘述再現了地理意義上的景觀和場景,并且以開放的方式提供了理解和解釋世界的方式。因此“空間理論對空間概念的新的闡釋,為發掘文學和文化文本空間的社會性和政治性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研究方法”(鄭佰青,2016:96)。在《蝲蛄吟唱的地方中》(WheretheCrawdadsSing),歐文斯(Owens)依靠物理空間中存在的多個意象折射了主人公基婭(Kya)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在場景的移動中基婭面對不同困境,其思想言行均產生了變化。文章基于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對小說中出現的村落、濕地、棚屋、囚室和法庭五個物理空間意象進行剖析,厘清物理空間對于基婭造成的多重生存困境及影響。

一、村落:階級與種族歧視的滲透

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所村落實際上由兩個小鎮構成:被稱為“白人小鎮”的巴克利小灣鎮以及只有有色人種居住的黑人小鎮。兩個小鎮處于長期割裂的狀態,無論是發展狀況還是社會環境處處體現了白人資產階級對于其他種族、階級的歧視與壓迫。

等級化的空間霸權是指通過空間對于空間的壓迫與支配,實現資源的集中并實現中心對于邊緣的統治。巴克利小灣鎮在物理距離上保障了與黑人小鎮和濕地地區,同樣也在權力、價值等社會關系層面進行了割裂,黑人小鎮成為了“郊區場域”。巴克利小灣鎮是一個更繁華宜居的地方,兼備保障經濟穩定發展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而黑人小鎮靠近內陸且地形狹長,多被小沼澤和濕地覆蓋,居民都是貧困的有色人種。小沼澤等地理景觀將兩個小鎮分割,并且巴克利小灣鎮政府拒絕修建與黑人小鎮連接的道路,因此通往黑人小鎮和棚屋方向的路都是“像糖漿似的沙路”,而黑人小鎮內部更是一條像樣的人行道都沒有。兩個小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經濟的差異更加降低了彼此之間的經濟往來的可能性。物理空間的割裂也伴隨著社會關系的遠離,非白人資產階級的居民面臨的是惡劣的居所和隔離的社會關系。在巴克利小灣鎮金錢顯然是衡量萬物的尺度。馬克思指出:勞動異化與交往異化緊密相關,勞動異化改變了主客體之間的關系,而交往異化改變了主體之間的關系。交往異化是勞動異化的遞進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正是受到了這種主客體關系顛倒的影響。人們不再自覺地勞動,而是將勞動作為謀生的手段,占據更多資源、獲取更多利益也成為人類交往的目的。衡量他人的準則也變為他人能夠為自己創造的財富、價值、利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成了物與物之間的交往,貨幣所具備的價值比人所具備的價值在異化交往過程中更具有意義(李維意 張依萱,2020:54-55)。巴克利小灣鎮中占據物質財富的人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的,人被迫和消費的物品掛鉤、被符號化。富人占有的汽車、別墅、廠房代表了資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和價值。大多數想要融入小鎮社會的人都選擇尊重他們并與之交好,以幫助他們在小鎮更好地生存與生活。而黑人小鎮的黑人居民都是奴隸的后代,他們只能從事一些最基本體力勞動。體力勞動既不體面也掙不到錢,因此對于白人居民而言黑人居民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并不能為小鎮的居民創造經濟利益,他們的存在是資源的浪費。雖然基婭的家庭也都是白人,但是克拉克家庭長期處于破產狀態,而且她成為了孤兒,更不具備勞動能力和創造價值的能力,因此基婭被小鎮居民視為“貧窮白人”——和黑人具有同等地位的下等人。并且黑人也不被允許進入小鎮的法庭,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治安案無法在法庭中獲得公正的審判。財富占有的差異也是導致小鎮割裂和階級分化的原因之一,為了占據更多的社會資源,白人居民將貧窮白人和黑人居民推出巴克利灣小鎮?;鶍I的家庭早已破產,只能居住在遠離小鎮的破舊棚屋里,因此被小鎮居民咒罵為“濕地母雞”和“沼澤老鼠”。這樣的行為加劇了基婭對于小鎮和居民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導致她不敢也不愿意接觸小鎮中的一切。

無論是地理空間、社會環境還是精神層面上,黑人小鎮和白人小鎮之間的分界線愈發明顯,居民之間的隔離程度更加嚴重。部分群體被孤立、排斥,無法正常融入村落。原本和諧的空間被割裂開。居民之間缺乏平等交流的平臺,甚至喪失應有的公民權利,這都進一步強化了村落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和利益,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扭曲。所有的生產、交往都不再是為了人本身和人的主觀需要,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用貨幣來衡量和維系。雖然處于社會之中,但是人本質上是孤獨的,是被孤立的。

二、濕地:資本主義的貪婪本質

典型的美國南部氣候造就了村落頗為富饒的自然景觀,歐文斯在作品中對于自然景觀進行了大量細致描寫:

濕地是一片光的空間。在這里,草在水中生長,水流向天際。溪水緩慢流淌,帶著太陽的影子蜿蜒奔向大海。在上千只雪雁的喧鬧聲中,長腿的鳥兒們以不可思議的優雅姿勢起飛——美得不像是為了飛翔而生。

濕地的水汽懸在橡樹和松樹間,凝成了霧氣。蒲葵叢異常安靜——除了潟湖中的蒼鷺起飛時翅膀低沉緩慢的撲棱聲(歐文斯,2019:1)。

在基婭眼中濕地是富饒美麗的母親。濕地更懂得包容,從不拒絕自然的孩子,濕地用自身消解基婭的疲倦,填飽她的肚子,治愈她的傷口?;鶍I不僅從濕地中學到了學校里不能獲取的一手生物資料,也學到了獨立生存的方式?;鶍I深刻感受到“她與星球上的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深深扎根于地球,它是她的母親”。

但是在村落的居民眼中,濕地是截然相反的形象。濕地只是一塊“令人沮喪的卑賤土地”、是“被利用的對象”。隨著小鎮經濟的發展,政府急需開墾新的土地以供城鎮建設,小鎮對于濕地的開墾和破壞愈演愈烈:濕地草甸消失了,塵土飛揚的土地在他們眼前展開,成片的樹樁立在伐木林里,掛著電線的桿子綿延向天邊,十層樓高的巨大建筑覆蓋了原本的濕地,公路取代了先輩腳踩出的小徑,行人和汽車取代了忙碌的沙蟹。新城鎮建立的時刻正是濕地消失的時刻。小鎮政府不滿足于簡單的擴建,他們更看中濕地能夠帶來的特色經濟效益。政府聯合開發商將“黑暗沼澤”抽干用于旅游酒店酒店建設?!按笮蜋C器在一周內砍光整片橡樹林,然后挖出水道,抽干濕地,結束后又去新的地方,留下干涸、變硬的土層”。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對其他生物進行肆意掠奪和破壞,抹殺了自然的原始狀態,打上人類和人造的標簽。對自然的暴行導致了土地貧瘠與生物驟減,小鎮的生態問題逐漸暴露,令長期生活在富饒濕地的基婭感到震驚與憤怒。

“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至于死亡而必須與之形影不離的身體”(馬克思,1932:49)。人類對于自身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滿足,一切條件都來源于自然,如果失去了自然或者脫離了自然,人什么都創造不了。但是資本主義對于自然資本的貪婪、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是無休無止的。列斐伏爾出了物理意義上自然空間的消失趨勢,自然空間自始至終都是社會起源和發展的基礎,哪怕其中最渺小的動物也具有象征意義。自然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諸多條件,雖然人們高舉拯救自然的旗幟,但實際上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在謀害自然?!白匀滑F在僅僅被看作是各種社會制度的生產力形成其部分空間的原材料”(Lefebvre,1992:30-31)。小鎮居民對于濕地的開發不僅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同時也使其自身也處于不斷惡化的過程,小鎮居民最開始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僅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但對資本的貪婪使得他們開始從自然界中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小鎮居民眼中的濕地不是地球母親的孩子,只是可以被占據的自然資本,是金錢或利潤的載體。居民開始以工業化的方式對自然進行不合理改造。這種消極改造并不是對于自然的肯定,而是對于自然的否定和對于自然的破壞,是為了滿足人類自我的貪欲的需求。人與自然之間無法實現平等的交流與對話,因此這樣的在濕地中的進行的勞動是一種異化勞動,人與自然的關系及人形成的生態道德觀念也逐漸異化。

三、棚屋:父權的規訓與壓迫

“在任何一個歷史時刻。家庭首先總是以一種空間的形式出現:沒有一個固定的居住空間,就不存在著牢不可破的家庭,居住空間是家庭的堅決前提”(汪民安,2007:13)。家庭本該是一個人溫暖的避風港,但是在基婭生活的棚屋內卻呈現出了殘破、恐怖、冰冷的氛圍,成為父親規訓家人的空間。

首先,小屋呈現出廉價破敗的特征。棚屋位置偏僻,幾乎與世隔絕。破碎的餐具、生霉的墻壁、不通的水電都反映出克拉克一家惡劣的生活條件,正在成長期的五個孩子各個都骨瘦如柴。其次,在家庭空間內部找不到具有個人色彩的物品,它們要么是平平無奇適用于每一個人的實用物,要么時逐漸被抹去特征和存在的舊物。孩子們的衣物會被交接使用,母親瑪利亞精致的裙子被裁剪成抹布和小衣服。父親杰克誤以為瑪利亞的仿鱷魚皮鞋子是她浪費錢財購得的奢侈品,他就對瑪利亞進行了毆打和辱罵。此后,瑪利亞不得不將鞋子藏起來。

“夢想之家必須擁有一切美德?!彼梢院网澐恳粯有〈_必須要容得下親密關系、夢想和想象力(Bachelard,1964:65)。然而棚屋中充斥著憤怒與冷漠,家庭成員之間無法達成正常平等的交流,負情感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逐漸異化。戰爭創傷導致杰克隨時隨地都處于不穩定的情緒狀態中,并且養成了酗酒和賭牌的惡習。杰克只有“沉默和叫喊”兩種模式,清醒的時候他偶爾會和大家一起喝湯,醉酒的時候會將瑪利亞和孩子打得滿身淤青??植赖募彝プ尰鶍I變得麻木,當母親和兄姐們接連離家出走時,基婭感覺不到分離的痛苦,只是“表情平靜地”呆看著他們離開。

杰克和瑪利亞的婚姻原本就建立在杰克策劃的經濟騙局上,他眼中的瑪利亞是高級定制珠寶和禮服堆砌的財富。恩格斯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種的婚姻受到當事人的階級地位和私有財產的控制和影響,權衡利害的婚姻關系時常出現。而這種婚姻更多考慮的是經濟上的因素,往往導致“最粗鄙的賣淫”的出現。因此作為婚姻關系基礎的“男女雙方的相互愛慕”因素就被抹殺了(馬克思 & 恩格斯,2012:82)。杰克不能夠滿足愛情中的雙方都存在的物質需求、生理需求與精神需求,關心與尊重的缺失導致杰克對于瑪利亞的情感變成控制與奴役?,斃麃喓驼煞虿淮嬖谒枷肷仙顚哟蔚慕涣?,也沒有表達自身或者反抗的話語權,因此她在家中處于失語的狀態,從而逐漸失去了真實的自我。杰克的酗酒和家暴行為更是導致整個家庭處于高壓環境之下。作為父親,杰克并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與義務,他剝奪了孩子們受教育的權力和本應享受的父愛,用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和精神暴力對孩子們的身心造成惡劣影響,惡性的家庭環境也是導致基婭對于親情和愛情產生認知扭曲的原因之一。

四、囚室與法庭:權力的禁錮與審判

???Foucault)認為空間是知識話語和權力運作的基本場所,權力的空間化是現代社會規訓、操控的基本策略和方式。??轮赋觯骸斑`反法律者、家庭浪子、無業游民和精神病人都被囚禁在同一大墻之中。長期以來,禁閉已成為各種濫用權力因素的大雜燴?!苯]的權利場所已經成為了一種治安手段,統治者在其中用權力統治被禁錮者。??抡J為,“分層的、持續的、切實的監督——它的暗中擴展使與之相關的權力機制變得重要。通過這種監督,規訓權力變成一種‘內在’體系,也被安排成一種復雜的、自動的和匿名的權力”(???,1977:337)?;鶍I就像圓形監獄里的犯人,公共意識就是瞭望塔中的監視者,小鎮居民用言論形成權力對基婭實行了無時無刻的監視與規訓。這樣的“公共意識”被掌握話語權與統治權的白人群體掌握的,法律和規定的完善與否并不是導致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而是它本身就具有歧視與偏見的特征(孫峰,2013:10)。在治安官還未掌握實際證據之前,小鎮居民之間就已經傳播開“基婭謀殺了蔡斯”的流言,而迫于輿論的壓力治安官也不得不將基婭作為頭號嫌疑人關押進囚室中,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濕地女孩是兇手”。因此在庭審之前,基婭被關在囚室長達兩個月。在囚室中處處透露出威嚴又壓抑的氛圍。厚重的金屬門、柵欄、水泥墻將穿著相同灰色囚服的犯人們層層包圍,變成囚犯身體和心靈上的枷鎖。水泥墻讓基婭不能夠看到其他囚犯,只能看到囚室內的物件和上鎖的門。囚犯們不分晝夜地喋喋不休,打鼓一般的聲音和談論的內容讓基婭心驚膽戰。壓抑緊張的監禁生活令基婭萬分疲憊,但精神卻處于緊繃的狀態,一刻也無法放松下來。囚室之中的基婭插翅難逃,如果不能證明自身的清白,她將永遠被囚禁、失去自由、被權力改造。

法庭中的權力構成了對基婭精神意義上的禁錮和審判。列斐伏爾曾多次強調空間是政治性的,社會意識的參與影響了空間的空城。雖然人都處于社會中,但是其反映和投射出的社會意識有所不同,但是社會意識是社會成員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巴克利小灣鎮長期處于一種變異扭曲的社會環境中,為了討好具有更高社會的地位的人,他人會選擇依附前者的言行舉止,進而形成了一種公共意識,這種公共意識以排斥和歧視為主要社會風氣,對“低等”社會階級和種族人士進行排斥和歧視。法庭上,聽眾在雙方證詞間像墻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當基婭被無罪釋放時,大多數人又立刻認為治安官不應該逮捕她。在大多數人產生了同情的同時也產生了對治安官的不滿,這也讓治安官杰克遜丟掉了自己的工作。此后出現的謠言也都不再有人相信,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再認為基婭有罪,甚至以往存在的輕蔑和懷疑也都消失不見。一個無罪的人被大多數人懷疑的時候,這個罪名就成立了;如果大多數人不相信一個人有罪,那么輿論就可以變相地控制眾人的判斷。生活中的基婭受到公共意識權力的監視和規訓,法庭上的基婭受到公共意識權力的審判。而實際上基婭也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公共意識的規訓,她無意識地多出了多次妥協,這樣的壓迫和妥協也最終了扭曲基婭的道德觀念。

五、結語

歐文斯在作品中進行了大量的地理景觀的描寫,尤其是對濕地中自然景觀的描繪,被譽為“開啟了新南方小說的抒情詩”。但是與此同時,歐文斯對于其他物理空間的表述呈現出了五十至七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的真實狀態,也讓基婭的故事更具真實感。通過空間理論的解讀,我們得以窺視主人公生存過程中的困境:階級歧視與種族歧視導致了小鎮的割裂與人際關系的疏離;資產階級對資本和財富的貪婪不斷消解著生態的自然性;男性話語的主導剝奪了家庭中的女性的話語權與創造性勞動的權力;公共意識無時無刻不對基婭和小鎮居民進行規訓與審判??臻g對于基婭的壓迫和規訓是長期存在的,基婭在其中承受多方面的孤獨與痛苦、壓力和束縛,至于這種強大的統治能力導致基婭的成長過程處處充滿困難,對基婭的身心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但基婭也堅持著求生的欲望和對生活的期望,最終打破了諸多枷鎖,實現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獨立。歐文斯作者不僅反思人類對于生態的迫害,同樣探討了現代社會中人類之間存在的問題,給予社會、自然和人類同等的關懷。

猜你喜歡
小鎮居民空間
安安靜靜小鎮
“CK小鎮”的美好
石器時代的居民
空間是什么?
熊的小鎮
石器時代的居民
創享空間
小鎮(外一篇)
你睡得香嗎?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