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分析與實踐

2024-05-09 23:45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校王水珍
廣東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專業課育人思政

文/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校 王水珍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雙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課堂作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要致力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讓思想政治課服務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培養,其他課程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從而增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時效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中職學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分析

(一) 新時代中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1.中職思政課程的育人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文化魅力成為意識形態的主旋律。思想政治課程作為思想教育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依據思想政治課新的課程標準,應將學生的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公共參與等重要素養作為學科核心素養。從這些核心素養出發,結合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程一體化建設,思政課程應把強化認知明理、感悟內化增信、學以致用力行作為三維目標。

2.中職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在中職學校,思政課程以外的學科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自覺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個環節,發揮隱性教育的功能,以沉浸式體驗、嵌入式教學等形式完成思政元素的映射,并讓思政課程目標在課程教學中得到延伸和補充,在服務學生技能提升的同時,也注重學生道德品行的培養。這樣既可以改變思政課程的“單槍匹馬,單獨作戰”現象,又能形成處處有思政、人人講思政的育人氛圍,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課程思政除了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能提升個人綜合素養,讓學生實現技精德厚、德與智全面發展。

(二)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重要性

1.實現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

中職學校學生正處于埃里克森發展理論的第五個階段,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亂的關鍵時期。在思政教育開展的實際過程中,思政課屬于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他們普遍認為思政課離實際的生活太遙遠,思政課程無法充分發揮培根鑄魂的引領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二者融合的關鍵點,因此,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考慮學科中的各個要素和思政之間的關聯度,挖掘思政課程以外的其他專業課程和教育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思想和價值的引領,做到立德與樹人兩者相統一,以德樹人,培養有大德大愛大情懷的人。立德主要是依靠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有效引導來實現,而樹人主要是通過課程思政的實踐活動和教育教學來體現,共同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發力,培育時代新人。

2. 拓寬育人渠道,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是課堂,重要載體是課程。思政課程屬于公共基礎課,面向所有專業的學生開設。對于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發揮著關鍵的引領作用。真正能幫助學生心靈成長的思政教育教學,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使其終身受益??梢娝颊逃哂酗@性特點,但它也有局限性,因為思政課程只占課堂教學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能覆蓋中職教育的全過程。因此,課程思政的隱性特征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主要是通過設置各種專業課程、開展實訓實操等活動,或者通過主題班會、嘉賓訪談、小組辯論、才藝展示、技能展示、游戲闖關等形式來滲透思政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悟。寓價值觀于知識傳授之中,通過認知目標的實現,啟發學生感悟內化,產生情感的共鳴與認同。構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生態共同體,可以實現二者相互補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3. 落實“三全育人”,實現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隊伍的有機結合

“三全育人”強調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作為教育工作者,共同肩負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光榮使命和育人的崇高職責,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育人工作中,要強調多主體參與。所謂德高為范、學高為師,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富有創新創造創業意識,擁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學會做人做事。不管是思政課教師,還是黨政干部、行政部門教師,以及承擔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其他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還應自覺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并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行為,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行為。形成門門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圍,實現思政教育從專職教師向全體教師的轉化,在育人這個生態系統中,要做到相互配合,同心同向,實現育人育才的協同效應。

(三)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現狀分析

1. 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認知存在差異

傳統的專業課教師認為,上好專業課才是自己的職責,并把傳授知識和提升專業技術技能作為落腳點,而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或者班主任的事,缺乏技術含量,與自己所帶的課程無關,認為把專業課教好才是真本事。同樣的,思政課教師也存在不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情況,表現為照本宣科,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實習實踐講授思政理論的現象。雙方處于“各自為政”和“孤軍奮戰”的困境之中,在協同育人上缺乏正確的認知和有效的協調與溝通。

2. 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高,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效協同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實踐者和組織者,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要求專業課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思政教育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提到,廣大教師需要具備崇高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堅定,專業基礎扎實,知識儲備豐厚,還要具備高超的思政教學藝術等能力。然而,現階段部分中職專業課教師缺乏思政方面的專業訓練,思政意識不足,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也難以滿足協同育人的現實需求,導致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受到了影響。

二、中職學校課程思政融入思政元素分析

“挖掘哪些資源——如何挖掘這些資源——如何整合資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維路徑,構成了中職學校課程思政融入思政原色的邏輯鏈條。

課程思政是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專業為原則,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是開展課程思政的前提。不論是思政課、公共基礎課、專業課,還是實操類課程,都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致力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將分散的思政元素滲透到不同的課程之中,將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法治意識、敬業精神、創新能力等融入所有的課程教育之中,深入研究學科的知識,尋找學科知識包含的思政元素。公共基礎課程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需求的前提下,還要注重在加強學生道德品質、人文修養、科學精神等方面下功夫;專業課程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素養、正確的就業觀等方面下功夫。實操類課程在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知行合一、學思悟踐等方面下功夫。例如,通過分析歷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挖掘“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樹立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通過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例如,通過分析日本單方面進行核廢水排放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實訓實操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精神。對于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探索未來、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學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另外,還可以利用校本資源和地域特色挖掘思政元素,充分依托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特色、校訓校風等,將相關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通過行業發展前景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專業定位,清晰未來職業發展路徑。通過紅色基地參觀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明理、增信、力行,切實提高思政元素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三、中職學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實踐做法

(一)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

工程測量專業學生有測繪地圖的需要,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根據培養有國家版圖意識的測繪人才這一指引,組織開展“規范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主題教育,并結合當前的時事熱點,通過教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偉大的祖國除了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還有廣袤的海洋國土,臺灣島、永暑礁、赤瓜礁、九段線,地圖上的每一點都是華夏子孫的驕傲。教育學生明白,國家版圖中的每一點、每一線,都是不容抹去的疆域,引導學生應時刻心系美麗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例如在講解職業精神這一章節時,可以深度挖掘工程測量專業的職業榜樣國測一大隊,展示國測一大隊測珠峰的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珠峰這個“大高個兒”的身高怎么量?學生討論并分享:測珠峰“身高”為何仍要人登頂測量?鼓勵學生對專業進行探索,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并播放《他們的傳奇有大地見證:國測一大隊》視頻,提出問題:結合專業,從國測一大隊事跡學習到了什么。教師總結:測繪精神的內涵是熱愛祖國、忠于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鼓勵學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二)挖掘其他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在幫助工程測量專業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時,以“心有水準測經緯,胸懷北斗自參天”為主題開展活動,在進行題目擬定之前,可以向專業課教師請教,比如,水準儀、水準尺、經緯儀等都是進行測量時需要的必備儀器,而測量對精度(數據的精確性)要求極高,因此,作為測繪人,要對數據懷有敬畏的態度,做到心有水準。又如,“北斗”系統將在國家測繪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北斗”作為浩瀚蒼穹中最閃亮的群星,寓意追求卓越,成為出類拔萃的測繪人,另外,北斗還是測繪人的定盤星,為測繪人定向南北,測定經緯。結合這兩個方面的考慮,教師幫助學生設定階段目標,工程測量專業學生在一年級時要學會用水準儀和水準尺進行測量,二年級要學會使用全站儀對中整平進行測量,三年級要學會使用GPS接收機,工作后還會使用遙感等先進測繪儀器。因此,可以設定“支穩腳架對標尺,整平儀器測山河,定位人生繪宏圖”作為學生的階段目標。

(三)注重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相結合

在組織學生課外活動時,結合專業培養需求開展測量技能比賽,通過活動把專業知識有機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在專業課教師的協同下,把測量的無限魅力全方位展示給學生,使他們增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興趣,并深刻認識到測量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通過開展專業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情感認同,在社會實踐中強化道德認知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實訓實踐中,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奮斗者,將思政教育滲透到社會實踐大講堂。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是解決“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環節,因此,進一步分析研究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性問題,探究中職學校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梳理兩者之間的關鍵要素,尋找實踐路徑,引導中職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才能促進中職生的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專業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服務學習在高職社會工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研究生專業課學分制教學改革探討
關于大學專業課排座位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