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開發與有效實施策略

2024-05-09 23:45河源理工學校廖映新
廣東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勞動中職技能

文/河源理工學校 廖映新 蘇 群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將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以構建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體系。對此,各地中職學校組織研學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及其配套文件《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頒布實施,為開展中職學校勞動教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依據。

一、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概念

中職勞動教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這門課程具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旨在通過實踐性的勞動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使學生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中職勞動教育課的內容非常注重實踐導向,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驗和成長,能夠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二、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勞動教育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勞動教育”或“勞動技能教育”,備受世界各國重視。通過對國際勞動教育文獻的研究與分析可以看出各國勞動教育既有共同之處,又存在一些差異。這兩種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和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共性。

從課程內容上看,它們都側重于技能與實踐的培養,同時更注重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其次,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具有廣泛的知識面和強大的系統性;此外,兩者都傾向于整合各個學科,強調綜合性教學。

在課程設置方面,這種勞動教育制度通常是延續性的,與終身教育緊密相關,旨在確保學生在各個階段都能受益。然而,不同國家的勞動教育目標略有不同。例如,德國的勞動課程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未來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英國的勞動教育更加側重于科技領域,設置了“設計與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旨在培養全面的人才,培養智力、思考、創新和技術應用能力。

(二)國內研究現狀

社會層面:在推動全面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勞動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貶低。部分人將勞動僅僅視為低級的體力工作,并認為只有通過勞動才應該獲得相應的金錢獎勵。這種觀念將勞動教育狹窄地定義為單純的勞動或體力工作。同時,社會對于職業院校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對其認可度也不高。中職學校因其獨特性質而在社會中居于相對劣勢地位,其影響力也相對較小,因此對中職學生的學業表現和行為產生顯著影響。與此同時,中職學生在就業領域的待遇與一般工人相當,導致中職學生的技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技術勞動的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學校層面:中等職業學校的勞動教育地位相對邊緣,一定程度地呈現出不夠完善的狀況。當前,我國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在勞動教育方面資源相對匱乏,具體表現為課程內容有限、教材不足以及勞動教育理論體系的不夠健全,學校的設備和場所等方面的不足、師資力量的匱乏,很多學校缺乏經過專業培訓的勞動教育教師等。通常情況下,勞動教育主題班會的活動以及日常的衛生清掃工作都由班主任負責,這容易導致教育評價和考核體系的不健全。

家庭層面:家庭中的勞動教育被忽視,主要原因在于家長對子女培養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的不重視。很多家長將工作和教育混淆,過度強調子女的學習,有些甚至溺愛子女,認為他們不需要參與家務活,只需要讀好書就行。因此,通常家庭中的家務活都由家長來承擔,很少有機會讓子女參與,這導致了子女的自理能力、勞動意識較差。

學生層面:一些學生通過“抖音”和“網絡平臺”等手段快速獲得經濟回報,導致他們在職業態度、職業觀念、職業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嚴重偏差。一部分中職學生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持有一種“輕視”的態度,沒有充分重視自己的工作成果。這也導致了中職學生在實習和就業過程中出現對工作崗位適應能力不足、缺乏工作責任感、勞動技能水平不高、勞動實踐經驗不足、職業責任感缺失等問題。

三、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開發的意義

首先,該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信念、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習慣等,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環境,提高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其次,實踐課程提供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如機械維修、電子制造、建筑工程等,使學生掌握所需的實際工作技能,為未來就業做好準備;再次,中職學校及教師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際項目和任務,可以培養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團隊合作和溝通任務,學生能夠提高團隊合作和溝通技能。此外,實踐課程還提供了有關不同行業和職業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更明智地選擇職業方向。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充分了解職業環境、職業安全和職業健康等重要問題,通過成功完成各類實踐項目,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職業自尊感,為職業規劃和未來工作挑戰做好準備。

四、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開發與有效實施策略

在《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指引下,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許多中職學校進行了系統而有機的教育,這涵蓋了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多個方面,部分學校能很好地將這些知識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中,并將日常勞動與勞動精神、個人勞動與集團勞動相融合,同時將家庭與學校、生活與職業、生產與服務等多個領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谶@一理念,中職學校應構建一套中職勞動實踐課程評價體系,將個人勞動與集體勞動、生存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緊密結合。

(一)促進日常勞動與勞動精神相結合

勞動精神是對工作的積極態度和勤奮付出的精神狀態,是種價值觀,是人們對勞動的認同和價值的追求。勞動精神不僅是積極的心態,更是行動力和動力源泉,代表了對勞動的熱愛、崇尚和尊重,以及在勞動中培養出的理念、態度和精神風貌。這種精神具有光榮性、自覺性、時代性、普遍性、廣泛性、奉獻性和自我實現性等特點。

中職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學校、家庭等日常勞動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校選擇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種植、施肥、澆水、除草等一系列農耕活動。學校邀請當地的農民代表,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農耕經驗和勞動精神,向學生講述自己在日常勞動中的堅持、耐心以及對豐收的渴望,讓學生進行沉浸式體驗?;顒雍髮W校通過小組討論、座談會等形式,讓學生分享勞動的感悟和體驗,學生不僅學到了許多實用的農耕等日常勞動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成就感。通過這類活動,學校成功地將日常勞動與勞動精神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實踐中深刻領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勤勞務實的勞動態度,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促進個人勞動與集體勞動相結合

良好的個體素養為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學生個人勞動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集體勞動的結果,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如何將自己的技能、努力與團隊的共同目標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在團隊協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實現最佳勞動結果。而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開發也側重強調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個體勞動與集體責任有效結合。

在促進個人勞動與集體勞動相結合方面,學校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勞動任務,以實施環境育人,有益于身體健康,同時提高學習效率。例如以教室和宿舍的衛生勞動為基礎,引入個人輪值制和集體分工制,可以規范個人內務衛生的要求和考核標準。通過集體檢查和評比,由各個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同時鼓勵他們在個人勞動成果表現優秀的情況下,共同申報集體文明班級和星級宿舍,通過班集體的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干凈且舒適的宿舍環境。

(三)促進家庭勞動與學校勞動相結合

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家庭和學校為載體共同開展實踐勞動教育,引導家長樹立正確勞動觀念,支持配合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這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業,反而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通過在勞動過程中的交流、互動,能拉近子女和父母間的距離。

家庭勞動,特指家務勞動,是家庭成員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無償從事的勞動,包括洗衣做飯、購買日用品、清潔衛生、照顧老人等。中職學校鼓勵和組織學生經常參與適度的家庭勞動,也可通過節假日聯合家庭教育開展各項“勞動主題”活動,聯合家長鼓勵和支持孩子參與家務活動。學生在勞動中記錄或錄制他們將參與的家務活動內容、過程和收獲,并上傳到實踐課程的平臺進行分享。

學校勞動方面,學校根據日常勞動安排一系列的環境整治、校園美化、環?;厥盏葎趧觾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項目。學校邀請專業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相關勞動技能的培訓和指導,提供校內兼職工作,以鍛煉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在每項勞動項目結束后,學校組織經驗交流會、展示會等,鼓勵學生分享在家庭和學校勞動中的各項成果,讓學生收獲勞動的喜悅?;顒雍髮W校為表現突出的、平臺分享勞動項目多的學生開展評價評估,并頒發鼓勵證書,充分肯定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付出。

通過家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在家庭和學校勞動中獲得了豐富的勞動實踐經驗,其勞動精神、責任感、安全感、自豪感和團隊協作能力均得到了培養。

(四)促進生存勞動與職業技能相結合

生存勞動與職業技能的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活動與未來的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可以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多方面的能力。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掌握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還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將生存勞動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和掌握豐富的生活技能,還能更好地理解和適應未來的職業環境。

例如,一所中職學校烹飪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在學校的餐廳或食堂的見習、實踐了解食材的采購和作業流程。他們可以學習如何選擇新鮮的食材、儲存和處理各種食材。學生通過在烹飪項目中的合作以及服務時段的管理,培養關鍵的職業技能、工匠精神和解決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廚藝創新思維和能力,也必將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寶貴技能。

(五)促進生產勞動與服務性勞動相結合

中職學校勞動實踐課程應側重將生產勞動與服務性勞動相結合,培養學生志愿服務奉獻精神,從利己走向利他。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通過正面的勞動方式實現自身的價值,還激勵學生積極回饋社會。

生產勞動即創造財富和價值的活勞動。本質上都是在勞動過程全面提供技術條件和物量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勞動過程和社會生產過程的直接聯系,促進勞動和生產的社會結合。生產性勞動包括建筑、安裝、裝修、制造、環衛以及手工業等。服務性勞動包括常用電器的維修、縫紉、編織、刺繡、理發、烹飪等服務性勞動和植樹造林、為社會服務等公益勞動。同時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發揮各組織力量、搭建活動平臺,共同支持中職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愿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建立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企業、工作坊等實際職業實踐,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創業創新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業和管理能力等,為社會提供有益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和社會服務質量。

綜上,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開發與有效實施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關系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可持續發展。學生、家庭、學校、社會要充分認識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五個相結合”內容,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職學校職業特色的“幸福手套”勞動教育模式,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猜你喜歡
勞動中職技能
高級技能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畫唇技能輕松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