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美楚雄”建設林草種苗保障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措施

2024-05-09 08:30鄧應譜
新農民 2024年10期
關鍵詞:草業種苗林業

鄧應譜

摘要:楚雄州綠化美化建設被稱為“綠美楚雄”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楚雄州的具體實踐,在“綠美楚雄”建設中使用結構多樣、種類豐富、質量合格的種苗直接關系到美麗楚雄“顏值”,而先進的育苗技術和高效的種苗服務管理工作能為其提供最堅實的種苗保障。本文通過“綠美楚雄”建設種苗生產經營保障現狀分析,找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加強種苗保障的對策。

關鍵詞:環境綠化;林業;草業;種苗;保障工作

建設美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開發建設多樣的生態產品是實現美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也是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和人民生態福祉的重要舉措,而在這豐富多彩的生態產品中,綠色生態產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厚植綠色底色,林草種苗是關鍵,林草種苗是林草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貢獻楚雄力量,按照中央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楚雄州城鄉綠化美化工作領導小組科學系統地編制了《楚雄州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指導開展“綠美楚雄”的建設工作,并明確提出要通過實施“著力發展壯大‘綠美+經濟”“強化科技支撐和項目攻關”等路徑確保種苗供給保障,高質量推進和實現“綠美楚雄”的建設目標。

1 楚雄州自然地理和林草種苗生產經營概況

1.1 自然地理概況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地處云貴高原西部,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也是滇中城市群的重要成員,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楚雄州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年平均降水量722 mm,年平均日照時數2 587 h;楚雄州境內最高海拔與最低海拔分別為3 657 m和556 m,山高谷深,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因地形和海拔的差異,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和區域小氣候特征,呈“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點。由于其地形地勢復雜,氣候資源獨特多樣,是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0.01%,境內分布高等植物6 000多種,其中,有種子植物4 500多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蘇鐵、陳氏蘇鐵、滇南蘇鐵、云南紅豆杉、伯樂樹、長蕊木蘭等 36 種,林木種質資源極為豐富,加之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為楚雄州發展林草種苗產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1.2 林草種苗生產經營概況

據統計,楚雄州已建成并保有林木種質資源基地16個,面積2 429.47 hm2,其中,良種基地8個,總面積814.73 hm2。全州持有林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單位總數310個,草種生產經營單位1個,實際生產育苗苗圃211個(國有苗圃 19 個,私營苗圃192 個),育苗面積676.6 hm2。2023年各類綠化苗木總量5 154萬株,其中:喬木類樹種3 079萬株,共215個苗木品種;灌木類樹種2 075萬株,共143個苗木品種。主要培育品種為云南松、華山松、臺灣相思、黃檀、滇橄欖、清香木、黃連木、云南櫻花、濕加松等60多個品種。

2 “綠美楚雄”建設林草種苗保障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種苗生產水平技術低下,配套設施不足

近年來,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并沒有帶動楚雄州林草種苗產業的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與時代的進步相脫節,發展較為緩慢。而原始的生產設備無法匹配先進的育苗技術,只能采用原始化的生產以及管理模式,楚雄州內林草種苗生產經營戶普遍存在生產配套設施落后,育苗技術水平低,無法保障種苗生產的質量、數量和效率[1]。

2.2 種苗生產管理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林草種苗的質量和產出率直接事關種苗生產者的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長期以來,很多人甚至認為林草種苗的生產管理科技含量低,將林業生產管理與農業生產管理畫上等號,從事林草種苗生產管理活動不需要專門的技術人才,在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生產經營企業會大量聘用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當地農民,他們的管理手段相對粗放,種苗生產管理專業化程度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種苗生產管理成本,但也阻礙了林草種苗的專業化生產,難以生產出大量名、特、優、新的苗木產品,致使苗木產出比值不高,所以“綠美楚雄”建設所需的種苗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2.3 種苗管理機構不完善、人員力量薄弱

楚雄州及各縣市至今沒有專業的種苗執法部門,根據工作的需要而開展的種苗執法是通過“雙隨機、一公開”平臺隨機抽取的執法人員,他們的種苗執法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難以達到專業執法和高效執法。另外,縣市的種苗管理部門多為兼職的工作,隨著林草種苗的市場化、需求多元多樣化、種苗質量要求意識的提高和法治工作推進等形勢發展,種苗執法監管實際在崗人員與當前林草種苗產業發展形勢及林草種苗生產經營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檢查管理要求不相適應,種苗執法監管機構不健全,人員力量薄弱,難于對林草種苗開展全面有效的監督管理。

2.4 種苗結構不合理

“綠美楚雄”建設根據地域特點使用不同種苗綠化美化的各類生態產品要能充分體現地域特色,才能扮靚美麗楚雄的“顏值”,而楚雄州林草種苗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苗木總量不少,但各種不同規格的成品苗不多,大規格的綠化苗木尤其缺乏,沒有大批量統一規格統一樹種的苗木;質次價低的苗木比較多,附加值高的名特優新品種少;抗旱、抗逆性強的品種少,本地的鄉土樹種種類不豐富且產量低;草品種生產經營企業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綠美楚雄”建設的質量、成效和目標的實現。

2.5 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率低

林木種質資源承載著豐富的遺傳物質,是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發展林草種苗產業和打造特色綠化苗木品牌的資源庫,而利用林木種質資源開展繁育、推行人工栽培本身是對其最有效的保護。楚雄州由于基礎科學研究落后,林木種質資源的繁育技術起步較晚,在繁育中有許多關鍵的技術難題,低效、傳統、粗放的育苗技術與采用現代化技術的擴繁手段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生產經營戶對于易繁殖的苗木進行大量的生產,對難于繁殖的苗木產量少甚至不生產。楚雄州境內分布高等植物6 000多種,其中,有種子植物4 500多種,林木種質資源極為豐富,而根據最新的林木種苗統計數據顯示,州內生產經營的苗木品種中鄉土樹種僅有190種,品種數量極少,對遺傳多樣性豐富的野生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率很低。

2.6 種苗市場發育不健全

2.6.1 種苗市場體系不健全

楚雄州林草種苗市場體系不健全,產業鏈小而短,大多數處于分散經營狀態,規?;?、規范化、市場化、商品化程度低,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市場競爭力較差;地方政府對種苗建設項目資金扶持及種苗市場培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種苗生產現代化程度較低;林草種苗產業協會及合作社等相關組織不完善,作用發揮有限,對分散經營的生產單位不能進行正確的組織和引導,市場信息溝通交流不暢,存在市場無序和盲目經營狀況,嚴重制約了林草種苗產品的流通。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綠美楚雄”建設種苗供需的保障水平。

2.6.2 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匹配度不高

近幾年來,由于種苗管理部門對種苗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對種苗生產企業技術指導不力,加之種苗生產管理專業化程度低,商品化苗木準入門檻低,導致苗木整體數量供大于求,產品嚴重過剩;同時,生產經營者市場信息來源渠道不多,在未能很好地掌握生產技術的情況下盲目跟風種植,造成苗木品種不對路、品質不優良、結構不合理,產品不適應市場需要,而“綠美楚雄”建設對鄉土樹種的需求量加大,結構層次更多,質量要求更高,種苗生產管理較長的周期性決定了短期內無法滿足市場對鄉土樹種的需求,導致苗木規格、品種斷檔,“供過于求”和“供不應求”同時并存。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匹配度不高使“綠美+”經濟發展受到很大沖擊,種苗的保障能力建設需要種苗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市場的消化吸收才能提升。

2.6.3 市場信息不對稱

楚雄州全民義務植樹網站知曉度有待提高,按季度在該網站上發布的楚雄州城鄉綠化美化苗木存量統計信息使用量不高,另外,由于林草種苗生產經營企業對種苗監督管理工作有抵觸情緒,不配合林草種苗存量統計工作,導致林草種苗管理機構不能完全掌控種苗市場信息,發布的種苗信息準確率低,不能最大程度地為種苗生產經營者和使用者提供滿意的服務而造成種苗市場信息不對稱,直接影響種苗的供求平衡,產生了本地區有苗而出現外購的現象,這無形中降低“綠美楚雄”建設的種苗保障能力。

3 “綠美楚雄”建設的種苗保障對策

3.1 劃行歸市,培育形成種苗產業鏈

各縣市要結合自身林地資源狀況和種苗市場行業情況,在縣市城區近郊劃定相應的面積建設林草種苗生產經營區,集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易于形成產業鏈,這既便于林草種苗管理部門開展監管工作,又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同時,政府在生產經營區內給予特惠政策,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引進一批技術先進,帶動力強的苗木企業,引領本地苗木企業共同發展,逐步形成規?;a業鏈,提升林草種苗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形成產業苗木品牌效應明顯、鄉土樹種種類繁多、珍稀苗木特色突出,空間布局優化、品種結構齊全、市場競爭公平有序的林草種苗產業發展新局面。

3.2 發揮種苗“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

種苗“龍頭”企業是在種苗行業中擁有較大規模、領先地位和較強實力的企業,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他們通過引領市場、推動創新、整合資源、促進合作的功能和作用。同時,種苗“龍頭”企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下,要依托自身先進的專業技術、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暢通的信息和較強實力的資金等資源優勢,與當地落后的生產育苗企業開展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走聯合生產經營路子,帶動整個種苗產業鏈的發展和提升。

3.3 暢通信息渠道,促進種苗生產和經營的有機結合

建立楚雄州林草種苗交易中心,為各縣市林草種苗企業搭建實體交易平臺,規范種苗市場行為,防止行業壟斷,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良性競爭氛圍。同時,林草種苗行業管理部門要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健全種苗信息網絡,配合縣市級管理部門建成上下聯通的信息網絡體系,搭建和完善種苗網上交易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促進種苗生產和經營的有機結合,形成數量合理、保障有力的種苗產品有效供給,實現供求平衡向高水平邁進。

3.4 加強種苗管理機構和人員隊伍專業技術能力建設

加強種苗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建設是實現種苗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及現代化發展的保證,只有完善種苗管理制度和體系,組建數量合理、素質水平高的專業人才隊伍才能為林草種苗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加大資金支持購買基礎設施和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將“科技興種、人才強種”的戰略要求貫徹落實到種苗管理工作中,才能將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推廣運用到林木種苗管理中,為種苗管理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專業的技術支撐、優秀的人才支持,才能以高水平的服務能力促進種苗的高質量發展。

3.5 加強科技合作,促進種苗結構優化升級

林草種苗管理部門要主動作為,做好服務工作,為種苗生產經營企業牽線搭橋,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推進林草種質資源的深度研發,積極開展林草品種審(認)定、種苗繁育、推進特色鄉土樹種的良種選育和推廣種植工作,打造一批具有楚雄特色的苗木品牌,不斷豐富“綠美楚雄”建設所需苗木的種類。在種苗生產方面要加快現代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加快推進種苗繁育專業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各種不同規格苗木的產出比值,在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實現種苗的批量化生產,促進種苗結構的優化升級。

3.6 加快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和林草種苗產業的融合發展

充分利用楚雄州最新的林木種質資源普查成果加快推進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要遵循在開發利用中促進保護,在保護中有序推進開發利用的原則,突出主要造林樹種、特色鄉土樹種和經濟利用價值高樹種的“種質核心”地位進行優先開發利用。同時,要將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與林草種苗生產經營聯系起來,以龍頭企業、良種基地為抓手,推動林木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和林草種苗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帶動全州苗圃持續深挖林木種質資源,培育地方特色林木種苗品牌,提高地區苗木的市場競爭力。

3.7 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和種苗市場監管

制作林草種苗工作手冊和種苗行業法制宣傳單頁等宣傳材料,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指導全州林草種苗的行業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切實增強林草種苗使用者的維權意識和生產經營戶依法生產經營的法律意識。加強對全州種苗生產經營市場的巡查頻率和執法力度,查處違法行為,重點打擊無證生產經營林草種苗、生產經營假劣林草種苗、生產經營檔案不健全不規范等違法行為,全面推進“依法治種”,高質量提升“綠美楚雄”建設的種苗保障水平。

4 結語

“綠美楚雄”建設林草種苗保障是多方面的,需要種苗結構、數量和質量保障,多樣的種苗結構、豐富的苗木品種、品質優良的苗木是高質量推進“綠美楚雄”建設的前提,可觀的種苗數量和準確的種苗市場信息是實現種苗市場供需平衡和達到“綠美楚雄”建設目標的關鍵,而以上這些都是基于先進的育苗技術和科學高效的林草種苗服務監管工作,因此,當地政府在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發展林草種苗產業時,對種苗的保障方面還應進行綜合規劃,科學統籌協調各方全面落實推進,才能高質量推進和實現“綠美楚雄”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何小洋,劉曉春.林木種苗產業發展現狀與思考[J].江蘇林業科技,2014,41(1):50-52+56.

猜你喜歡
草業種苗林業
歡迎訂閱《林業科學研究》
青海草業
鼎牌種苗有限公司
《園藝與種苗》征稿啟事
land produces
2017 年第1 期《草業科學》審稿專家
小小種苗不簡單 一年賺回上百萬
高錳酸鉀在種苗上的應用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
2015年3月草業科學大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