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美債問題?

2024-05-09 11:34譚保羅
南風窗 2024年10期
關鍵詞:國債降息主權

譚保羅

當地時間4月25日,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核心PCE(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價格指數季環比增長3.7%,超出此前預期的3.4%。換句話說,美國的通脹依然沒有被降下來。這個原點將影響到很多財政金融政策的實施,并將對全球產生廣泛的外溢效應。

過去一年,全球很多投資者都在焦急地等待美聯儲“降息”?,F在,愿望再次落空—至少是暫時落空。

在整個三四月份,美聯儲的說法都富有外交辭令的色彩。比如,“正在尋找通脹穩步下降的跡象”,或者“在抗通脹方面缺乏更多進展”。其實,美聯儲的表態已經很明確,暫時不會降息,他們必須先解決這個逼向4%的通脹問題。因為,2%才是美聯儲在通脹率上的常見目標。

降息還是不降息,很多人會想到其對股市的影響。一些美股投資者早已提前入手美股藍籌,特別是幾大科技股,等待著美聯儲降息之后的新一輪大漲。全球其他市場的投資者也在各自的母國市場重復這樣的操作,他們認為美聯儲如果推動2024年在新冠暴發后的又一輪降息,將為全球所有市場帶來充足的流動性外溢,從而推高很多經濟體的股市。

除了股市,全球債市也在時刻牽掛著美聯儲的“降息”。實際上,美元債券市場遠比股市更加需要一次降息。而且,這事關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的政府融資問題。

股市,還是債市?

降息希望的暫時落空,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其實沒有那么大。以美股為例,在新冠疫情暴發后,美股至少經歷了兩輪上漲,每一輪都伴隨著一個科技概念。

第一輪美股大漲的推動力,是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或者智能汽車概念。特斯拉在2020年經歷了一輪大漲,之后回調,在2022年再次大漲,其間,馬斯克數次問鼎全球首富。第二輪美股大漲的推動力是AI概念,以英偉達為代表,相關的科技股普遍上漲。衣服只有皮夾克,個子也不高的黃仁勛,突然成了全球科技界最厲害的男人。

在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道瓊斯指數才2萬點出頭,而2024年4月底,已經接近4萬點。也就是說,美聯儲為了應對通脹,實施偏緊的貨幣政策,收緊了流動性,但對美國股市的影響并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兩輪科技概念的崛起,讓全球美元加速回流美國,來到美股追逐科技股,從而有效對沖了貨幣相對緊縮給市場帶來的負面效應。

然而,債券市場就沒有這么幸運了。2022年,美國的通脹率一度超過7%,于是美聯儲啟動加息,新冠疫情暴發后的新一輪緊縮政策開始了。利率的走高,對債券市場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首先,債券的發行者在發行債券的時候,需要承擔更高的票面利率。

另一方面,加息等同于向市場提供了一個未來利率的上漲預期。這樣一來,投資者在購買債券(融出資金)時將更加謹慎。因為,當他們認為未來利率會更高,那么將持幣待購(債券)。于是,二級市場中現有債券的需求降低,價格就會下降,債市的交易活躍度也會受到影響。

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理解,加息和高利率的環境,對債市都是一種傷害。尤其對融資者來說,很難說是一件好事。在美元債券市場,美國財政部背后的美國政府無疑是最大的融資者之一。截至2024年3月,美國國債存量已經突破34萬億美元??梢院敛豢鋸埖卣f,美國政府可能是西方資本市場中最大的債券融資主體。

從2023年開始,不斷有消息稱,美國國債出現了“發行難”。這種說法略帶夸張。實事求是地說,美國國債依然是全球資本市場中的高質量資產,它的收益率一直都是全球利率定價重要的“錨”之一,這個狀況暫時還不會改變。而所謂的“發行難”,更多是指發行利率的走高,發行者必須支付更高的利息,投資者才愿意購買債券。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在2023年8月,美國一次兩年期短期國債發行的票面利率竟然達到了5.024%,創下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票面利率超過5%,這意味著,如果發行1000億美元的債券,假設一年付息一次,那么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超過了50億美元。

除了股市,全球債市也在時刻牽掛著美聯儲的“降息”。實際上,美元債券市場遠比股市更加需要一次降息。

而過去,類似短期國債的利率要低得多。假設過去是3%的票面利率,那么就等于現在要每年對債券投資者支付20億美元以上的額外補償??紤]到美國國債巨大的發行量,如果利率依然保持高位,推高債券市場的整體融資利率,那么對債券發行者來說,僅僅是利息一項,就已經是極其沉重的負擔,更不要說未來的還本問題。

也就是說,更低的利率環境對美國財政部和美國政府來說,無疑是有利的。因此,美國金融市場的大多數“利益相關方”—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以及美國政府在內,都希望看到美聯儲降息。他們要么希望低利率助推資產價格走高,要么希望降低債務的融資成本,改善融資環境。

然而,美國獨特的財政金融體制,尤其是美聯儲盯緊失業率和通脹率兩大指標的歷史傳統,決定了“利益相關方”的想法,并不一定能夠馬上兌現。美債市場的未來走向,依然是未知數。

不是陰謀,是市場

4月4日至9日,美國財長耶倫訪問中國。美國財政部是美國政府發行國債的代理人,財政部首席長官的訪華,被一些觀點解讀為,美國需要“向中國借錢”。

在邏輯上,這種解讀有一定的自洽性。截至2024年3月底,美國國債的境外持有者中,日本、中國和英國位居前三。日本持有美債在1.2萬億美元的水平,中國不到8000億美元,而英國持有規模剛超過7000億美元的水平。

在中美關系發展的特殊時期,對耶倫訪華一事,不應做過多評論。但我們不能忽略,美國國債不一定是嚴格意義的“好資產”,可橫向對比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權債務,那么很容易發現,它至少是全球大型主權基金在配置巨額資產時,并不多的選項之一。換句話說,買美債,對大家而言是一種相對無奈的選擇。

在1990年代之前,美債在全球的主權債務中的地位,并非如同現在般一枝獨秀。對那個時代的全球投資者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科技和經濟強大,那么它的主權債務往往會被認為是優質資產。美國自然不用說。其他國家,比如聯邦德國發行的債券,也一定是投資者眼中的搶手貨。另外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蘇聯作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債務市場融資也不難。

這是因為,西方投資者進入全球債務市場,其第一目的是賺取利息,而不是盯著意識形態不放。于是,蘇聯依托強大的國家信用和石油等自然資源稟賦,能夠很通暢地從國際債務市場融資。蘇聯解體的時候,留下了超過900億美元的債務。換個角度看,這既可以說蘇聯“舉債度日”,也可說國際投資者相信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信用,特別是其對國內資源的超級掌控能力和征稅能力。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同樣被國際投資者信任。在很多投資者看來,蘇聯的GDP曾一度是美國的六成到七成,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如果通過結構性改革,未來的經濟潛力無窮,是值得信賴的債務人。

然而,1998年,俄羅斯卻宣布主權債務違約,給國際資本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這一次違約,間接地導致了美國最具明星效應的資產管理公司—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倒閉,給華爾街和全球的投資者上了沉重的一課。之前,很多國際投資者認為,政府強大即意味著主權債務低風險或者零風險。之后,這種信仰破滅了。

由于各國財政沒有統一,歐元區的經濟強國無法統一發債。盡管歐元幣值相對穩定,但熱衷于發行歐元債的往往是歐元區的經濟弱國,無法滿足全球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要。

199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通道,國際資本市場中的優秀主權債務融資者,變得越來越少。除了俄羅斯有了違約記錄之外,另外一些優秀的融資主體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中歐和西歐,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合并后,德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后來,歐元區成立。由于各國財政沒有統一,歐元區的經濟強國無法統一發債。盡管歐元幣值相對穩定,但熱衷于發行歐元債的往往是歐元區的經濟弱國,無法滿足全球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要。

當全球主權債務的優質發債主體越來越少,美國國債才有了一枝獨秀的可能性??梢赃@樣說,美國國債之所以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在配置債務資產時的重要選擇,是市場演變和市場選擇的結果,并不是什么華爾街搞的“陰謀論”。

當然,美債并不會一直都是其他國家配置外匯資產的理想選擇。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新發展,很多變化正在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和日本近年來不斷增持美債,超越中國重新成為美債第一大境外持有者不同,中國對美債一直都處在不斷減持的通道之中。2014年,中國持有美債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此時,是中國持有美債規模的頂峰。此后,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就在不斷降低。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債不到8000億美元。

與之對應的是,截至3月末,中國已連續第17個月增持黃金儲備,目前中國黃金儲備估值已經超過1600億美元。另有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我國央行的黃金凈購買量在全球央行中排名第一。

美債,不過是一種金融資產。它的發展和崛起,固然有國際政治博弈的因素,但更多是全球金融市場自然演化的結果,是全球主權債務投資者在經歷多次劇烈市場沖擊之后的選擇。它有它的盛衰周期,無論這個周期有多長,我們都不應該以“陰謀論”的觀點去看問題,而是應以金融常識去洞察變化。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外匯資產配置,正朝更多元化、更安全的方向發展。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

猜你喜歡
國債降息主權
你知道什么時候買國債嗎
美聯儲宣布今年年內第三次降息
美聯儲降息與全球降息潮為何再現
美聯儲降息會結束美元上漲周期嗎
美聯儲降息預期下的6月匯市
貴陽首發白皮書:五年建成主權區塊鏈應用示范區
數十國扎堆宣示海洋主權
釣魚島主權考
海峽兩岸對南沙和西沙群島主權的共同維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