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面塑,吉祥寓意多

2024-05-09 20:32蔡華先
走向世界 2024年18期
關鍵詞:餑餑面塑膠東

蔡華先

又到清明時。清明時節,心靈手巧的膠東人,又開始忙著制作清明的面燕,贈送親友,共同迎接春天的到來。

面塑作為一種民間傳統工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面塑的起源,有專家認為,它的最早源頭,是起源于古代的民間祭祀活動,是在古代祭天地、祭祖先、敬鬼神的“花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曾有文字記載,早在唐朝,人們為親人送葬祭奠就是用面塑的人物作為祭品,以面塑形,以形達情,以慰先祖。

我們常見的饅頭,其實也是一種面塑。

史書記載,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瘴氣熏天,不能渡河,有人說這是猖神作怪,根據當地習俗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此法太殘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這其實就是一種面塑。

秦始皇曾東巡到過膠東?!妒酚洝酚涊d,秦始皇曾經三次來到芝罘島拜祭神靈。祭祀用的供品中就有用面粉制作的牛、羊、豬等,這被認為是首開膠東面塑的先河。

面塑一經誕生,就開始不斷的演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面塑,也就有著不同的寓意。其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作用越來越多,廣泛用于節日、婚嫁、壽誕、祭祀、喬遷等諸多民俗及慶賀活動,用來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寓意越來越豐富。尤其是膠東面塑,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膠東面塑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情,是膠東人民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

面塑的最早源頭是古人的祭祀與供奉,而古人祭祀最初是純色全體牲畜。所以當面塑產生以后,面塑的形象就以動物為主,并且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當然,也有部分植物成為人們面塑的形象,如蓮子、桃子等。在造型上,面塑大多是抽象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在制作方法上,面塑有通過手工揉搓成形的,也有使用專用模具成形的。

手工揉搓成形的,最典型的就是春節的棗餑餑。春節是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在膠東,人們都開始忙著蒸大棗餑餑。而大棗餑餑的一個主要作用,是用來對天、地、神的祭祀與祈禱,以表達人們追思先人的情感以及追求豐衣足食的生活理想。一般是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或者初一天不亮時,膠東人會將大棗餑餑擺上供桌,供奉給天、地與祖先。

春節時的面塑,其中有一種值得一提,那就是“圣蟲”。圣蟲的形狀似蛇,“圣蟲”的“圣”,有的地方讀作“升”,意為“生糧”,寓意五谷豐登。也有的地區諧音“?!?,意為“剩余”,也有叫 “神蟲”的。它寓意著五谷豐登、風調雨順,每逢春節等人們都用面粉做成“圣蟲”,口含紅棗,放在米缸、面缸、糧囤、錢柜和衣櫥里,以祈求財物增多、使用不盡。

使用專用模具成形的,最典型的就是巧果和春節時蒸的蓮子。農歷的七月初七,民間稱為七巧節。在這一天,膠東的民間會用一種被稱為“果?!钡氖称纺>咿嘤в懈鞣N精美圖案的食品,稱為磕巧果, 據說吃過七果能使人尤其是女孩心靈手巧。

膠東面塑,不僅在歲時節令風俗中充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人生各個展現生命意義的儀式、在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具有了祝福的象征意義。

在膠東民間,有一種兩頭細中間粗的棗核形大餑餑,叫“鋦鋦”,末端捏成小球,類似過去鋦東西的鋦子,鋦鋦雖屬日常食品,但在特殊環境下,其含意不同。如看喜時,拿鋦鋦有祝人家嬰兒好養之含意。嬰兒出生后第一次到姥姥家必須抱著鋦鋦,小被外面插上桃枝、紅布條以避邪。孩子出生百天時,要送花鳥魚蟲類的百歲面塑,寓意將來健康成長、生活幸福美滿。

老人們壽誕之時,晚輩們慣常要為之祝壽慶賀,祝賀者蒸做漂亮的大壽桃以祝愿老人健康長壽,表達對老人們的孝敬之心。

男婚女嫁,向來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膠東的很多地方,女兒出嫁時必須帶過來的精美面塑,不僅手工精良,而且花色艷麗,滿含著家人對新人的良好祝福。

如今又到清明時。清明到,捏面燕。清明之所以要捏面燕,一是因為清明時分正是春燕回遷的時節,古代人們喜歡用蒸面燕的方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后來逐漸形成風俗流傳至今。二是為了春秋時期晉國賢臣介之推,所以面燕古時又稱“子推燕”。面燕出鍋后,人們會用紅線將其串起來系在秸稈上,綴上紅布條掛在家中,象征著一群燕子上門報春并在家里落戶,祈盼一家人和諧安康。

膠東面塑作為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造型藝術,生長和扎根于民眾生活,早已成為民俗風情的一種表現方式,無時不在,無時不有,寄托著人們生生不息的追求。

面塑之中,有祈盼,有向往,有祝福。面塑之中,更有傳承。如今的膠東面塑,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煥發著它迷人的魅力。有許多非遺傳承人開始走進校園,為學生介紹膠東面塑的淵源與發展,傳授制作面塑的基本技巧,更有不少中小學結合學校課程與勞動課程,傳承弘揚傳統文化,開設相關課程,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傳統民俗文化的了解,豐富學生文化生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Its Qingming Festival again and people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start to make “dough swallows” as presents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welcome the coming of spring.

As a traditional folk craft, dough sculpture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Dough sculpture, according to some experts,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 folk sacrificial activities. It evolved from the “flower offerings” used in ancient ceremonies to worship the heavens, ancestors, and spirits. Records show that as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dough sculptures, with their vivid shapes and rich symbols, were used as offerings on funerals to commemorate ancestors.

The commonly seen steamed buns are actually a type of dough sculpture too.

猜你喜歡
餑餑面塑膠東
躍然指尖的面塑
花餑餑“笑”了,年味濃了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創意實踐之路——以《面塑魚趣》一課為例
膠東面塑——花餑餑
清宮餑餑桌
宜賓面塑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探討
誕生于抗戰時期的膠東育兒所
膠東徐福文化旅游的開發利用研究
膠東沿海的“媽祖”遺產
抓飯還是餑餑——饆饠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