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間策略:邏輯、挑戰與路徑

2024-05-10 04:18王科崔燦
關鍵詞:橫店空間布局均等化

王科 崔燦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浙江 金華 321013)

共同富裕是各種空間均衡發展的結果。隨著五大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以及新常態的逐步確立,文化空間在經濟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對共同富裕的輻射帶動效用日益凸顯,因此以文化空間策略推動共同富裕正當其時。

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間策略主要是指通過文化空間布局的均等化為共同富裕奠定文化產業基礎,推動物質共富;提供普惠的文化基礎設施,推動文化發展共富;提供個性化的靈魂棲息地,推動詩意解放和精神享受共富。

一、研究背景、現狀與問題的提出

探討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間策略就是將文化空間作為共同富裕的影響因素加以研究。理論界關于共同富裕影響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政策、科技等領域,如所有制與共同富裕[1]、數字賦能與共同富裕[2]、政府—市場關系與共同富裕[3]等。理論界關于文化因素與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多,如語言與共同富裕[4]、文化產業與共同富裕[5]、文化基礎與共同富裕[6]、文化感受與共同富裕[7]、民間信仰文化與共同富裕以及鄉村文化振興與共同富裕[8]等。理論界關于空間因素與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多,如空間門檻效應與共同富裕[9]、空間正義與共同富裕[10]等。

綜上,共同富裕是多因素影響的結果,理論界關于共同富裕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如分配、所有制、分工、益貧式增長、節制資本、區域協調、城鄉協作等?,F有成果雖有文化視角的探討,也有“空間”領域的分析,但相關文獻缺少“文化空間”這一關鍵詞,從文化空間視角探究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較少。因而,以文化空間布局為變量考察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關于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問題研究,主要有如下3 種類型:(1)空間均等化與共同富裕,如城市文化空間設施均等化與共同富裕,空間層面集聚、均等諧同與共同富裕[11]等;(2)文化空間聚集的溢出效應與共同富裕[12];(3)文化空間與鄉村振興[13]。

現有研究,至少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現有文獻在空間、共同富裕、文化、鄉村振興等問題上偶爾會涉及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邏輯關聯的話題,但缺乏專題研究;二是相關問題研究集中在文化空間均等化、鄉村振興等有限領域,缺乏廣泛而系統的展開。

綜上所述,文化空間日益成為資源配置的重要空間,成為影響共同富裕的關鍵變量。而在共同富裕研究領域,關于文化空間的研究視野相對缺失,因而有必要加強對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研究。

二、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的邏輯關聯

共同富裕不僅體現為物質層面的富裕,也表現為精神層面的富裕。文化空間布局不僅會以經濟發展再平衡的方式影響人們在收入等物質層面的共同富裕,而且還會以文化產品占有均衡化的方式影響共同富裕在精神層面的實現程度。

文化空間是由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往媒介所形成的空間,主要包括文化產業空間、倫理情感空間和共享景觀空間等3 個層面[14],本部分內容主要從這3 個層面探討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的邏輯關聯問題。以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從文化的產業經濟效能、社會發展效能、人的發展效能等3 個方面研究文化空間布局的共同富裕效應;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從文化、科技與經濟互為因果的關系中探討人類以科技為媒介,借助文化空間的前瞻引領作用,不斷開拓經濟發展新領域,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歷史進程,并從中尋找文化空間布局助推共同富裕的歷史唯物主義邏輯。

(一)文化產業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

文化產業空間是指涉及文化產業相關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物理和網絡空間的總稱。該空間包括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文化生產和消費場所,以及文化產業相關的生產線和服務流程等。文化產業空間還可以包括負責文化產業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政府機構、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組織,以及文化產業相關的教育和研究機構等。質言之,文化產業空間就是以文化為載體的資本增殖和財富創造空間[15]。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類財富的增長主要是在資本增殖欲望推動下完成的,因而現代社會的財富增長需要在不斷釋放資本增殖空間的過程中才能有效完成。而財富增值的源泉不僅僅是資本、管理、勞動等要素,也包括承載資本、管理、勞動等要素的社會空間以及依附于社會空間的文化系統[16]。

隨著科技和產業的轉型,人類財富增長的空間動能也在不斷轉換。在20 世紀,工業技術、設備、原材料、資金、管理等構成資本的主體,同時也構成了空間增值的主導力量。20 世紀60 年代以后,隨著歐美工業紛紛向日本、東南亞等國家轉移,西方各國開啟了產業空心化進程,它們逐步進入了后工業社會,驅動財富增值的空間和動力機制開始從工業轉向科技、金融、服務、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文化資源聚合與空間價值增值效應日益凸顯[17]。

不同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資本增殖沖動所引發的財富積累與貧困積累的對立,社會主義通過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引導資本增殖沖動向著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方向發展。因而,社會主義導向下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具有優化、協調資本走向,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再平衡,推動財富增值,促進共同富裕的功效。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到小康的實現,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劇,推動財富增值空間的主動軸再一次轉換。在這次轉換過程中,文化因素第一次被大規模、集中地凸顯出來,并以主題文化的形態完成了它的資本化進程,成為主導城鄉空間布局和空間價值增值的主動軸。

而隨著文化產業空間理論和實踐的推進,城市和區域間主題文化競爭日趨激烈。人們于是開始從更加細分、更加精致的角度來思考文化空間的增值賦能問題。一些曾經缺乏工業、科技等資本要素因而長期貧困落后的地區,開始利用本區域獨有的文化資源和空間資源,如傳統手工藝、特色民俗、獨有的生活方式和地理面貌等布局文旅和文創產業,推動了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初步發揮了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財富分配向著共同富裕方向發展的功效。

(二)倫理情感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

倫理情感空間是社會文化向私人物質生產領域滲透而形成的某種類型的文化空間結構。舉例言之,單純由米飯做成的飯團僅僅是用于充饑的食品,但如若將愛國這類特定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與之相聯系,并用粽葉包裹,飯團就成為寄托人們倫理情感的文化空間。再如單純的鉆石僅僅是某種堅硬而稀缺的石頭,但如果做成鉆戒,再包裝以“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詞就逐漸演變、拓展為代表人類愛情的倫理情感空間。

人不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依托物質的精神存在。因而,從人的本質占有的豐富性上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充裕性的普遍均衡,同時也是精神生活豐富性的普遍均衡。這種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裕也不是物質和精神相互平行、互不干涉的充裕狀態,而是一種相互為用、互為補充的“一體化二重性”狀態[18]。這是因為,人類的物質生活無不表現為文化,表現為人在精神需求引領下的物質滿足。因而,人類的物質生活的滿足與富裕無不表現為精神的滿足與富裕。正如人們吃飯絕非動物意義上的單純的能量攝入,而是某種價值引導下的文化現象。吃飯在引起物質滿足的同時,又表現為精神滿足。

綜上所述,倫理情感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邏輯關聯。當倫理情感空間分布不平衡、發展不充分之時,人們富裕的全面性、充裕性、均衡性必然會因此而受到負面影響。

(三)共享景觀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

在當代,人們的消費從物質領域向文化、精神領域加速轉型,人類的財富形態和財富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歷史性轉換。這種轉換的結果之一就是共享景觀空間的生成。不同于倫理情感空間的私人屬性,共享景觀空間具有典型的開放性、公共性和共享性。如在自媒體革命的今天,“干飯”這種具有私密性的消費行為,通過直播成為具有開放屬性的共享景觀空間。再如公園、廣場的顯示屏等人造空間以及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自然、歷史景觀等都屬于這類空間。

隨著人們的消費熱點由普通物質領域向共享景觀空間等具有精神文化屬性的空間轉移,資本也以其敏銳的觸角深度參與到以共享景觀空間為載體的創富過程中,使共享景觀空間日益被經濟化、資本化。占有共享景觀空間的多寡意味著資本的多寡,并最終意味著財富的多寡,從而直接影響到地區和群體之間貨幣化財富分布的狀態。由此,共享景觀空間與共同富裕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

換言之,在共享景觀空間領域的財富形態雖然仍以交換價值(一般等價物)為財富的本質形態,但承載交換價值(一般等價物)的載體卻由“物”向具有精神文化屬性的“景觀”轉化。共享景觀空間占有的均衡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交換價值或一般等價物為本質形態的財富占有的均衡度。

財富形態的這一變化預示著共同富裕的意蘊、內涵、標準、要求等必然會有所調整,使共同富裕不僅意味著人們對資本化“物”占有的均衡,而且意味著人們對共享景觀空間這一特定文化空間占有的均衡,而這也越來越成為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標準之一。

三、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的實踐關聯

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不僅有學理上的邏輯關聯,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關聯。這種關聯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經驗總結來加以確立。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的“橫店模式”就是確證這一關聯的典型實踐?!皺M店模式”以文化共同富裕的成效證明了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在進程、機制、效能方面的實踐關聯。

(一)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邏輯

根據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不斷推動文化資源聚集,改變資源稟賦的原生結構,形成文化空間優勢是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邏輯。在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有一個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小鎮。這個小鎮不僅創造了鄉村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而且開創了文化共富模式。這個小鎮就是馳名中外的橫店鎮(以下簡稱“橫店”)。橫店“以文求富”的歷程經過了前后兩個階段[19]。

第一階段是1975 年到1999 年。此時的橫店主要以工求富,經濟結構經歷了從繅絲等低端制造業向磁性材料、醫藥等高端產業轉型的過程。這一階段的發展使橫店從“出門看見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饑寒”的貧瘠山區,一躍成為資本雄厚之域。

第二階段是2000 年至今。橫店考慮到普通工業帶動就業有限,為了鄉親們的充分就業,開始大搞影視文化產業。橫店雖然沒有豐厚的文化資源,但他們依托工業發展所集聚的資本實力,先后建了廣州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圓明新園等十幾個文旅、影視產業基地,并以近乎均勻布局的方式遍及橫店鎮的每一個區域。

橫店文化共富歷程表明,以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既是一個尊重資源稟賦,循著稟賦紋理不斷展開的過程,又是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文化空間、文化資源重整的方式不斷縮小資源稟賦鴻溝,實現文化空間布局內外均衡的過程;既是一個從實際出發量力而為的過程,又是一個適時推動文化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升級換代的過程;既是一個“先富帶動后富”的“帶”的過程,又是一個鼓勵民眾全面參與的過程;既是一個深化改革、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內外協作、產業聯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優化文化空間布局,實現文化公共服務和產業服務均等化的共同富裕的過程。

(二)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的實踐機制

政府、企業、社會“合力推動、聯合共建”是以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的實踐機制。橫店經驗表明,以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要有相應的協調、保障和驅動機制。橫店在以文旅、影視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協同共進的效能,逐步形成了以“四共”為理念,以企業集團為主驅,以文化影視產業為支撐,以政府支持為保障,以民眾廣泛參與為基礎的文化共富機制[20]。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項目組高級研究員趙虎吉將橫店共富模式稱為一種文明。之所以將其稱作文明,是因為它有靈魂,即“四共”:共創、共有、共富、共享,“這就是橫店文明的核心與靈魂”[21],“四共”代表了橫店發展不忘鄉親、堅持共富的初心使命。以橫店集團為代表的橫店人不僅提出了這一理念,而且認真踐行了這一理念。他們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叫“橫店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員會”的機構。

在“四共”文化理念的引領下,橫店集團發揮主力軍作用,歷經3 次產業結構調整,最終于2000 年決定大力發展影視文化產業,不僅使這個昔日人跡罕至的山區小鎮搖身一變成為全國聞名的影視拍攝基地和文化旅游勝地,而且以均勻布局的方式保證了橫店鎮每一區域都能共享文化盛宴,以此帶動了鎮區相關村落百業興旺。

橫店集團“以文求富”的過程始終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離不開當地百姓的積極參與。改革開放的政策讓敢為人先的橫店人抓住先機,崛起為全國知名的鄉鎮企業集團,積累了“以文求富”的雄厚資本。地方政府對橫店“社團共有制”模式的支持,為橫店“以文求富”提供了產權保障。在橫店集團搭建起影視、文旅產業框架以后,當地百姓紛紛借此展開多種營生,為橫店“以文求富”提供了最后的落腳點。

(三)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的效能邏輯

分布式輻射帶動是以文化空間布局推動共同富裕的效能邏輯。相較于第一、二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文化產業以及作為公共服務項目之一的文化事業在增加區域居民收入、平衡區域居民分配差距以及在實現區域居民精神與物質雙豐收方面具有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橫店為例,一個影視、一個旅游,使橫店集團的產業溢出效應最大化,僅影視文化產業就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2.3 萬個。影視和旅游又帶動了其他配套產業的發展,如主題酒店、民宿乘勢而上,僅此一項就給當地農戶帶來每年約4.4 億元的收入。不僅如此,橫店影視產業的溢出效應還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橫店共同富裕的案例很多,嘗試舉兩個較為典型的例子進行說明。一個是被稱為橫店“車馬道具大王”的史清學。早在1998 年,史清學就從河南省來到橫店,剛開始他只有兩匹馬,還給人抬過花轎?,F在他已有100 多匹馬、約300 輛老爺車,還雇了約70 名員工。富起來后,史清學沒有忘記他的河南老鄉。在他的帶動下,2 000 多名河南人也來到橫店,有的在劇組干雜活,有的做起道具、攝影等生意,先后走上了致富路。另一個例子是橫店鎮的民宿村。橫店鎮石水吉村是橫店一個普通的小村落。該村借助橫店影視城的客流量大力發展民宿及配套產業,老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收入也大幅增長。目前,該村87 戶村民,從事民宿行業的就有78 戶,民宿客房總量達732 間。

四、實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關鍵與挑戰

實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關鍵是文化空間布局的均等化,挑戰則是文化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與共同富裕的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為明晰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這一關鍵與挑戰,需要以邏輯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剖析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以確定這一因素在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還需要以個案解剖的方式,分析文化資源空間分布的非均衡特征,以邏輯推演的方式,分析文化資源非均衡分布與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

(一)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與共同富裕

以文化空間策略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是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所謂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是指通過文化空間政策推動地區、群體間在文化資源開發、占有、享用等方面的均衡。

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之所以成為共同富裕的關鍵,首先是因為二者具有價值理念上的同一性。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內在綜合了人的全面發展、個性解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文明和諧等系列價值目標,兼具“富裕度”和“共同度”的雙重特質。而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所追求的則是文化資源在不同個體、群體之間占有的和諧、均衡,并以此保障每個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公平正義和中國道路的新文明特質。因而,二者在價值理念上高度契合。其次是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互為因果的邏輯關聯。文化空間是容納文化資源的空間,而文化資源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日益被資本化,形成文化產業空間。文化產業空間的結構狀態會直接影響空間內外居民文化資源的占有狀況,并最終影響居民的收入分配。文化事業空間雖然不會像文化產業空間那樣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但這一類型的文化空間結構同樣會對區域、群體和個體間富裕的均衡度形成直接或間接影響[22]。

綜上所述,共同富裕必然要求文化空間資源分布和占有的均衡與協調,即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而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有助于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并最終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

(二)我國文化空間分布的非均衡特征

當前,我國文化空間分布存在明顯的非均衡特征,表現為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以及群體之間在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和文化資源占有上的差距,成為影響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文化產業分布的非均衡性。我國文化產業空間集聚與擴散效應尚不充分,存在東部產業資源存量和質量明顯優于中西部的基本格局。如2020 年我國東部地區文化產業類企業營收63 702億元,在全國文化產業中占比為73.5%;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文化產業營收分別為13 620 億元、8 393 億元和909 億元,在全國文化產業中占比分別為15.7%、9.7%和1.0%。即使在同一區域或省份內部,文化產業分布也存在較為明顯的非均衡特征。

其次是文化事業分布的非均衡性。研究表明,文化事業的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科技發展水平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地區間在經濟、科技發展程度上的差異直接影響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而文化產業發展狀況也會直接影響區域文化事業投入的技術效率,因此也就決定了文化事業分布的非均衡狀況必然體現在東、中、西部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上。

最后是文化遺產資源分布的非均衡性。我國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古道、廟宇、宮殿、遺址、民俗、技藝、節日、儀式等各種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遍布華夏大地。這些文化遺產資源的分布也存在明顯的區域非均衡性特征,但并不表現為東、中、西部的差距。一些偏遠地區如西藏、新疆也并不缺乏優秀文化遺產資源。

(三)文化空間分布的非均衡特征與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均等化目標之間的矛盾

文化空間的非均衡分布意味著區域之間、群體之間文化資源占有的不均衡,成為影響共同富裕的負面因素,由此形成了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主要挑戰——文化資源分布非均衡特征與共同富裕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或挑戰主要有3 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文化產業分布非均衡特征與共同富裕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我國文化產業存在東、中、西部區域分布不均衡和城鄉分布不均衡,以及區域內部發展不均衡的現象。這一現象對共同富裕所要求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合理化、均等化要求提出了挑戰。

二是文化事業分布非均衡特征與共同富裕的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我國文化事業分布的非均衡性在地理空間結構上類似文化產業的非均衡特征,存在隨經濟實力變化而呈現東強西弱的格局,改變這一格局是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必然要求,而這無疑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三是文化資源分布非均衡特征與共同富裕的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文化資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不同于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的非均衡特征,其形成不僅受到經濟和政策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到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淀的制約。因而,在文化資源薄弱地區如何以文化空間策略促進共同富裕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理論和實踐難題。

五、實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基本路徑

實施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間策略,必須抓住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這一關鍵。參照“橫店模式”和經驗,以政府、企業、社會三維合力破解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和文化資源非均衡分布與共同富裕均等化要求之間的矛盾。政府維度上,探討如何通過城鄉主題文化戰略推動區域、城鄉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問題;企業維度上,探索文旅、文創企業以均等化方式參與文化空間生產、配置問題;社會維度上,研究如何激發城鎮、村落的自組織力量,充分發掘利用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創富基地”“詩意空間”“心靈棲息地”“共情場域”的道路問題。

(一)以政府主題文化戰略為主軸,探索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的政策方略

文化空間聚集和擴散理論研究表明,文化空間的形成與發展受到多元因素的影響。其中,政府施行的主題文化戰略是影響文化空間結構、布局的主導因素。所謂主題文化是指引領文化前行,優化文化空間結構與布局的文化核心、文化靈魂。主題文化戰略則是政府為了引領文化發展,調整文化空間結構、優化文化空間布局而主動實施的文化發展方略[23]。主題文化是文化空間的品牌標識,代表了一城、一地的內外形象。政府主動實施主題文化戰略,有助于塑造區域空間的文化布局和文化特色,增強城市和地方的標識度,避免城市或區域文化發展的同質化。

主題文化的強力介入又會不可避免地破壞多元文化生態系統,造成區域文化發展的單向度。尤其是在城市群融合發展過程中,既迫切需要確立起區域共同的文化標識,同時又要考慮兼顧多方文化需求,避免主題文化強勢所導致的區域內文化空間布局的同質化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在充分借鑒文化生態學、文化空間生產等先進理念的基礎上超越功能文化理論,以新的生態化的區域和城鄉主題文化戰略重構文化空間,從而在保持主題文化空間塑造力和影響力的同時,培育、保護區域和城鄉文化的多樣性。

以城市群文化空間布局為例,我們可以在城市群共同文化標識之下,合理劃分城市文化空間,并發展相應的城市文化旅游產業,實現城市群不同組團之間在文化上的平衡與協調。而在同一組團內部則要實現“歷史”“當代”“未來”3 種城市文化的和諧共生。其基本路徑是以理論、思路創新為先導,推動政策和規劃創新,重構區域和城鄉文化生態空間,在保證主題文化引導多元文化發展的同時,實現多元文化對主題文化的正向促進和反哺,激發內生文化力量,促進城市群融合發展、轉型升級[24]。

(二)以企業為主體,探索文化空間生產、配置均等化的產業模式

文化空間結構調整、布局優化固然要以政府施行的主題文化戰略為導引,但戰略任務的具體落實則要由地方的文化企業來承接,即所謂“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以橫店為代表的文化共富典型案例表明,文化、文旅、文創企業是文化空間生產、配置均等化的關鍵主體力量[25]。

橫店集團在橫店文化空間結構調整和文化空間優化布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主體作用。橫店遍布鎮區每個角落的影視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大都以橫店集團的雄厚資本為依托而興建。但資本、市場的逐利性決定了單純的市場和自發的企業行為無法充分實現文化空間結構的均等化。因為按照其本性,企業只會循著文化資源稟賦進行抉擇和行事。因而,那些文化資源較為貧瘠的地區必然難以通過單純的市場力量實現發展文化產業、優化文化空間布局的目的。

有利于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的產業模式必然不是自發的市場和企業行為,而必須有非市場化的因素適度參與其中,如公有制為主體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共同富裕的精神文化引領、關鍵人物的關鍵作用等。這些因素依據地情、民情與市場化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在長期探索中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的有效產業模式。如橫店集團在策劃影視文化產業空間布局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引導,離不開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的共同富裕情懷、社團共有的所有制結構、“四共委”的獨立運作等。

(三)以深層次的精神需求為基礎,探索文化空間布局均等化的群創路線

空間分布理論研究表明,人力資本、公民的現代化程度、社會文化意識覺醒程度以及社會組織程度等因素對文化空間布局、結構變化有直接影響。其中人力資本的升值、現代人的培育、社會文化意識增強等變化趨向對文化空間布局的優化起到了正向驅動作用。而這些因素的培育不是政府、企業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是整個社會發展程度、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是時代背景下多數群體深層次精神需求的集中展示。以這樣的集中展示為基礎,以社會層面的廣泛參與為路線,文化空間布局才能真正展現出群創式的爆發力。

在當代中國,最能代表多數中國人深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的話題之一就是“鄉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隨著資本對城鄉精神文化空間的強力滲透,出現了諸如城鄉精神文化空間割裂、千城一面等精神文化貧瘠現象,出現了鄉村居民入城即陷入迷茫、徘徊,甚至被物欲化的空間結構所捕獲的現象,出現了徜徉于城市空間的居民日益嚴重的精神萎靡和精神焦慮問題。

在這一背景下,關于鄉愁的話題及其空間表達無處不在。正如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鄉村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心靈寄托的形態[26]。諸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老鄉觀念,“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返鄉理念,以及中國人在自我介紹時頻繁出現的“籍貫”等,這些無不反映了中國人的鄉愁理念和鄉愁審美。

基于鄉愁的深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特色小鎮、特色文化、田園綜合體、田園智城等城鄉發展新概念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概念及其實踐正是對當前城鄉精神文化空間物欲化、同質化趨勢的一種逆反,代表著當代中國城鄉精神文化空間的問題意識和解決方案,是重塑城鄉精神文化生態的一系列舉措和嘗試。這一嘗試是中國式鄉愁的現代版本,應和了當代人期待回歸的心態,構成了中國人特殊的群體性精神寄托和文化之思,同時也是當代中國人以群創模式推動文化空間布局的典型體現。

六、結語

文化空間是一種由人們之間的精神交流媒介所構建的空間,它是一種抽象而又實際的存在,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這個空間里,民眾通過共享、交流的方式,以及對于不同文化信仰和價值觀的理解,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文化空間并非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變化而不斷地被塑造。

文化空間的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從學理上分析,文化空間的布局是共同富裕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空間的均等化布局可以為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們提供平等的機會來享受優質的文化資源和服務,從而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不僅有學理上的邏輯關聯,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關聯。如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的“橫店模式”以文化共富的成效證明了文化空間布局與共同富裕之間在進程、機制、效能方面的實踐關聯。

實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間策略的關鍵是文化空間布局的均等化,而要推動文化空間布局的均等化,需要政府、企業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推動文化設施的均衡布局方面,政府應該針對不同地區的情況,采取差異化的文化政策;企業則應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狀況,選擇恰當的投資方向和經營模式;社會方面則應根據文化需求和人口分布情況,捐贈相應的文化設施和資源。

猜你喜歡
橫店空間布局均等化
前置化空間布局,龍湖驅動TOD的未來模式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橫店影視旅游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淺析美術館建筑的選址與空間布局
橫店少了戲
姑臧城空間布局與五涼河西政治
空間布局圖
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建設
關曉彤加冕“橫店公主”國民閨女圓了公主夢
均等化服務試點一年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