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現象思考

2024-05-10 04:18侯鳳英
關鍵詞:飯圈偶像明星

劉 彤 侯鳳英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隨著網絡明星粉絲群體的不斷壯大與發展,娛樂圈開始出現了規?;?、制度化、紀律化的粉絲組織——“飯圈”?!帮埲Α北举|上是粉絲基于偶像情感組成的趣緣性社會關系,它以群體為單位實現與偶像的間接交往。近年來,“飯圈”逐漸形成了“數據站”“反黑站”“應援站”等專業化的部門,但在資本的驅動下,這些部門的示范性實踐開始走向失范,致使“飯圈”滋生了打榜控評、集資應援、造謠攻擊、互撕謾罵等亂象,“飯圈”文化自此淪為令“圈外人”不齒和憎惡的文化病態,從“圈地自萌”到“藏污納垢”,“飯圈”已然成為粉絲與明星交往走向失范的重要表象。

一、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的表現

網絡交往是以現實人群為主體、以網絡空間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人類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匿名性和虛擬性的特點。網絡交往作為虛擬性的實踐活動在賦予交往主體自由性和交往個體身份隱蔽性的同時,也催生了網絡交往的新樣態——失范?!笆Х丁币辉~最早出現于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克姆于1897 年創作的《自殺論》一書中,用以“描述某一社會或群體缺乏統一的規范或出現價值混亂的狀況”[1]。因此,網絡交往失范行為可以定義為行為主體在依托網絡媒體進行社交時出現的導致社會混亂的不良社交生態,本質上來說網絡交往失范是典型的道德失范和價值扭曲的表現。

(一)“飯圈”數據勞動:粉絲主導的明星流量造假

2018 年,央視曝光了粉絲雇傭水軍為明星刷榜的事件,淘寶上更是出現專業數據增量服務,同年娛樂圈的無效聲量更是高達64%,2019 年無效聲量則攀升到71%。由此可見,在“流量為王”“偶像至上”的“飯圈”邏輯當中,粉絲的“數據勞動”是流量的重要來源。而粉絲群體是一個價值觀高度趨同的圈層,一旦數據的力量被神化,身處圈層內的個體之間就很容易相互感染,于是對數據的瘋狂迷戀便會蔓延到整個文化圈層[2]。為了使自己崇拜的偶像能獲得更多的資源,粉絲就要不斷地做數據刷屏,如粉絲投票產生的某“金鷹女神”由于數據不真實被戲稱為“水后”。

個體的發展與社會交往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粉絲為了滿足自身追星需求,實現粉絲話語權,就必須進行數據生產的實踐活動,擴展交往領域,實現與明星的互動。粉絲在“數據勞動”的交往中不僅為偶像的發展貢獻力量,也完善了個體的主體性和獨特性。在“唯流量論”的交往思維下,粉絲“氪金”使明星登頂數據榜首,當作品質量不再是衡量明星價值的關鍵因素時,勢必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象,而“飯圈”中“數據站”和“數據粉”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操縱流量,而虛假流量的本質就是規訓的數據。

(二)“飯圈”反黑實踐:粉絲主導的明星形象反面塑造

回顧近年來的娛樂圈,“塌房”“吃瓜”儼然已經成為年度熱詞?!扒寮兩倥薄耙魳凡排薄凹t毯女神”“新生偶像”“完美男神”“鋼琴王子”“國民老公”等形象坍塌,偶像失格好像一塊塊坍塌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優質偶像”成為“劣跡藝人”的虛偽假面,明星不再起著積極的榜樣示范作用?;谏鐣W習的心理機制研究,粉絲對偶像的追捧主要是對偶像個人行為、思想的認同,粉絲將偶像作為自己的榜樣去模仿學習,而一旦偶像出現失格問題,社會學習就會出現不良導向,粉絲與明星的交往就會走向失范。

粉絲的“反黑”實踐和粉絲與明星之間的交往關系是同步發展的。但是當明星爆出丑聞,自家粉絲不顧官方威嚴強行“洗白”時,就限制了大眾真實情感的表達,不僅不能起到維護偶像形象的作用,反倒讓大眾更加避之不及。如在官方證實吳某因強奸案被捕以后,“無腦粉”仍發出“劫法場”的無知言論。如果說一部分明星是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直接導致自己的形象受損,那么粉絲的這種強行“洗白”的“反黑”實踐就是由粉絲主導的間接的明星形象反面塑造。其中“反黑”實踐行為主體主要來自于“飯圈”中“反黑站”的粉絲,他們主要負責對有關偶像的不利言論進行辟謠和對有關惡意造謠的賬號進行投訴,以保持偶像的正面形象[3]。

(三)“飯圈”逐魅需求:粉絲對偶像的過度關注

粉絲個體為了偶像發展不得不與他人聯結成豐富的社會交往關系,在“飯圈”內部形成了“cp 粉”“女友粉”“媽媽粉”“腦殘粉”以及“私生飯”群體??v觀這些粉絲群體不難發現,女性是“情感勞動”的主體,包括“女友粉”“媽媽粉”等都是從女性視角出發的,這主要是由女性粉絲“制度性情感支持”的缺失造成的,而不斷循環這些失范交往行為把偶像推上榜首勢必會補償女性粉絲的情感缺失,也就造成了不良交往生態的惡性循環。這些針對性粉絲群體會過度關注某一明星對象,他們會無底線地為cp(英文單詞couple 的縮略詞,意為“配對”)炒作、無下限地為偶像攻擊他人,也會因為cp 分手、偶像脫單而變成“黑粉”,轉而攻擊自己的偶像。其中,以“私生飯”群體最為突出?!八缴垺比后w以偷窺偶像隱私、跟蹤等過度參與偶像私生活的瘋狂行為而成為令“飯圈”和偶像都頭疼的對象。而粉絲對明星的過度關注勢必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粉絲與明星的交往也由此走向失范。例如粉絲會提前打探明星的出行計劃并在機場進行接機,大批量的粉絲聚集導致機場各通道癱瘓,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粉絲首先通過“情感共振”實現與其他粉絲個體間的基本交往,進而通過“數據交換”實現與明星的間接交往,并通過“數據反黑實踐”營造一種偶像“沒了我不行”“哥哥只有我”的假象,極大地滿足粉絲空虛的情感需求,填補其精神交往的缺失;而粉絲在參與過程中所獲得的“造物主”的快感,也導致其與明星的交往走向失范。

二、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的根源

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交往規則由傳統面對面交往走向線上網絡交往、交往方式由個體間交往到群體交往以及交往價值標準的扭曲是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的重要原因。

(一)交往規則失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終端的普及,粉絲與明星的交往呈現出“擬態化”特點。網絡空間也因其獨特的虛擬性、交互性成為交往失范行為的法外之地。網絡的匿名性更是營造了網絡空間“無人之境”的假象,致使網民將網絡空間作為散布謠言、傳播暴力、隨意吐槽、肆意謾罵的法外之地,導致網絡交往走向失范。在網絡交往的實踐中,網民喪失理智的追星、粉絲站隊互撕謾罵、網絡炒作斷章取義、網絡水軍制造輿論熱點等現象嚴重侵蝕了主流價值觀念,沖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典型的道德失范和價值扭曲的表現。

想要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互動領域內法律條例的制定與完善不可或缺。網絡交往必須借助一定的規范才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但目前,我國網絡交往規范方面的立法尚不能滿足網絡時代快速發展的需求,網絡空間法制化進程尚未起步,如網絡法律層級建設不清晰、法律體系結構不全面、執法力不足、適用度不高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二)交往方式失范

20 世紀80—90 年代,是主要以報紙、雜志、電視、收音機、磁帶為主的單向媒體傳播時代。受香港“四大天王”文化的影響,以學生為主體的“歌迷”“影迷”“追星族”成為早期粉絲的代名詞。此時,粉絲對于明星的崇拜多是出于個人精神追求和個人審美需求,粉絲與明星的交往也以個體間交往為主,粉絲與明星偶像的互動也僅限于購買海報、磁帶、雜志等。20 世紀商品化程度較低的偶像明星也成為粉絲的學習榜樣,粉絲與明星之間有著明顯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人們在粉絲文化消費中處于被動地位,交往自然也就處于示范界限內,精神交往成為主流交往方式。此時,健康的精神交往成為激勵粉絲上進的動力。如某女歌迷在致敬她的偶像劉德華時說,自己時刻以偶像身上努力拼搏的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

粉絲與明星互動方式發生實質性轉變的標志是2005 年湖南衛視推出的“超級女聲”節目,此時互聯網和手機逐漸普及,社會交往主體開始由線下交往擴大到線上交往?!俺壟暋蓖ㄟ^設立手機短信投票的環節,實現了粉絲由觀眾到參與者的身份轉變,增加了粉絲的代入感和參與感,以后各省衛視節目、各類電視節目也都開始采用短信投票甚至是短信抽獎的方式。2003 年,百度貼吧正式投入使用,此時粉絲已開始利用線上宣傳的方式為自己喜愛的明星宣傳拉票。值得注意的是,粉絲短信數不僅代表了明星人氣,更是決定了明星參演順序和決賽排名。強烈的掌控感滋生了一批“狂熱粉”,他們以“玉米”“涼粉”等極具偶像代表性的名詞自稱,并開始投入資本,不惜花費幾十萬元購買電話卡,打破一機一票的投票規則為自己喜愛的明星選手投票。此時,粉絲與明星的互動已經開始由示范走向失范,偶像明星的誕生也由“星探挖掘”走向“全民造星”。

粉絲與明星交往方式的質變現象是2014 年伴隨著“小鮮肉”“流量明星”群體的出現產生的。2018 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偶像養成類節目更是將明星產業推進到“全民參與”“全民造星”時代,明星也逐漸被商品化、職業化。粉絲與明星的交往轉向群體間交往,開始出現規范化粉絲組織——“飯圈”。此時投票已由最初的短信投票演變成微信、愛奇藝、微博等App 的助力、點贊、轉發等方式。網絡平臺順勢成為粉絲與明星直接交流的媒介,粉絲借助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對偶像明星的發展規劃提出意見,甚至可以參與偶像培養全過程。而有的明星為了實現優質發展,不得不迎合粉絲的喜好,一旦其沒有按照粉絲預設定的路線發展,就有可能受到“脫粉”威脅,如2017 年鹿晗“官宣”戀情導致的“四千萬少女失戀”事件,大量轉發導致微博癱瘓,其中大粉絲站“朝鹿”停止運營,更是帶動其他“蘆葦”抱團集體脫粉。

綜上所述,“飯圈”交往方式是粉絲群體鏈接起來進行“數據勞動”的方式,是粉絲之間親密關系的體現,這種交往方式的演變帶來了粉絲話語權的增加,使得粉絲與明星的聯系更加實質化、親密化,也讓粉絲與明星的交往方式從單一被動的“受眾型”轉變成多元主動的“生產型”。而“生產型”交往方式削弱了偶像的示范性與主體性,誘導交往方式走向失范,最終導致粉絲與明星的互動實踐再次走向失范。如“青春有你3”中,明星的“出道權”被完全地交給粉絲,粉絲為了獲取更多的給偶像助力的機會,不惜將牛奶包裝全部打開以獲得瓶蓋上的二維碼,這就使得被打開的牛奶既不能全喝掉,又無法返回市場二次銷售,造成極大的浪費,這是對價值觀的侵蝕,因此最終導致該節目被官方叫停。

(三)交往價值標準失范

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保?]“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保?]由此可見,網絡空間在給人們提供交往便利的同時,也反噬著交往主體的個性,使粉絲與明星的網絡交往價值標準出現同質化趨勢,導致交往主體的價值標準走向失范。社會交往作為關系性的實踐活動,本應當遵循交往主體平等、交往行為理性、交往價值正確、交往成果積極的交往價值標準。而粉絲和明星交往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利用價值”,把“主—奴”式交往行為作為交往價值標準的終極目標,直接誘導粉絲與明星的交往行為走向失范。

首先,粉絲為了打破對社群的附庸,建構粉絲身份從而獲得話語權,實現與明星的間接交往,始終把“做數據”和“符號式消費行為”作為重要的內部交往價值標準,甚至是擦亮粉絲身份的工具?;诤诵姆劢z的壓力,底層粉絲成為無情的“數據勞工”從而失去了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不斷重復著違規“數據勞動”,成為“單向度的人”[6]。當粉絲群體內部趨于平和時,職業粉絲為了保持粉絲活躍度、提升偶像熱度,就會通過公布其他偶像不良信息的方式引起粉絲團體之間的沖突。各粉絲群體為了維護偶像形象,就會陷入無底線的互撕罵戰,甚至不惜進行“人肉搜索”、網絡攻擊等非法行為,此時“維護偶像形象”“攻擊外粉”的沖鋒陷陣精神成為粉絲社群重要的外部交往價值標準,自此粉絲社群外部交往價值標準也開始走向失范??傊?,當傳統“自給自足”的社會交往走向“同偶共情”“同悲同樂”的社會交往時,粉絲內外部交往價值標準就開始失衡,最終導致粉絲與明星的交往走向失范。

其次,基于資本宰制,粉絲與明星的交往行為發展為外在于人的物化關系,交往開始受流量的控制,使得明星不再重視業務能力和藝德建設,開始將流量視為唯一的交往價值標準,最終成為經紀公司進行人設包裝的“吸粉”商品,失去了自身的主體性,異化成偶像產業中資本的附庸。在“唯流量論”的消費市場中,基于社會交往與個體發展相互作用的理論,有些明星群體為了適應新的交往關系、收割粉絲情感,不得不迎合粉絲,通過曝光個人私生活等形式拉近與粉絲的關系,以建立親密情感連接。如“青春有你3”就在正片中大量播放藝人出場、準備等生活的細節,甚至是衍生了多個同系列的幕后生活節目,博取粉絲關注,以獲得更多流量。從幕前觀看到幕后曝光,極大地滿足了粉絲造星的參與感和掌控感,看似偶像“寵粉”的表現,實則是明星群體交往價值標準的扭曲?!皩櫡邸眲荼貢由钆枷衽c粉絲的情感連接,致使粉絲陷入“打榜”“集資”“控評”“反黑”“轉發”“點贊”“搜索”“評論”的交往失范怪圈。

最后,基于馬克思主義供給與需求同步發展的供需觀來看,通過雇傭流量明星來間接收割粉絲的“數據勞動”,以及明星通過自我的“親密關系勞動”與粉絲建立“準社會關系”,這兩者直接促進粉絲主動充當“數據勞工”,粉絲和明星同時被異化成為資本的“數據勞工”和“情感勞工”。資本開始高度重視粉絲需求,不斷打造粉絲參與的偶像產業模式。此時,粉絲除了是某一特定偶像的信徒,還逐漸淪為商業資本制造剩余價值的工具,越來越多的粉絲落入資本設計的“偶像人設”“虛擬情感”和“關系想像”等消費陷阱[7]。偶像的內涵也由“生產偶像”轉變為“職業偶像”。職業偶像的出現,意味著偶像產業成為一種依賴于“粉絲經濟”的勞動,而作為職業偶像生產中的唯一要素——粉絲情感,也勢必會被偶像產業鏈商品化。此時,只有資本通過粉絲無酬的、自發的“數據勞動”實現了剩余價值的積累,粉絲和明星都成為互聯網資本的客體而受到資本的支配。本是客體的網絡媒介,卻開始成為支配人的主體,網絡交往走向資本與明星、資本與粉絲、粉絲與明星的二元對立模式。這違背了馬克思社會交往理論互尊性和平等性的原則,偶像和粉絲在交往中不具有平等的話語權,也未能實現商品經濟上的等價交換。

綜上所述,受功利主義觀念的影響,當數據成為偶像行業的規范,流量成為行業運行的核心邏輯時,價值就成為社會交往的唯一衡量標準,交往就由傳統的“主—主”模式演變成“主—客”模式,甚至是“主—奴”模式。在這種錯誤的交往價值標準下,勢必會產生交往主體間的沖突,使粉絲和明星都難逃被異化的命運,成為被互聯網資本收割的資源,最終誘導粉絲與明星的交往走向失范??傊?,偶像產業由市場邏輯轉向流量邏輯,實質上就是偶像產業交往價值標準由示范走向失范的實踐過程。

三、粉絲與明星交往失范的治理路徑

粉絲與明星的交往由示范走向失范的過程,是偶像產業結構、社會心理、科學技術進步、流量資本等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產物。若要重回粉絲與明星交往的示范作用,打破行業失序局面,重建明星作為公眾人物的正面社會影響力,就必須全面探析交往主體、行業標準、平臺、監管機制、互聯網資本等方面的本質,從根本上解決交往失范問題。

(一)重塑交往規則:從失范重回示范

馬克思認為,交往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自由性是粉絲作為獨立個體交往的鮮明特點,但是粉絲在追求與明星交往的過程中的自由是相對的,個體必須正確處理與他人的社會交往關系,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踐行自由的社交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保?]由此可見,網絡交往規則的規范是營造良性網絡交往生態的重點。重塑規則,引導粉絲與網絡明星的交往由失范走向示范,要從網絡互動規則和“飯圈”規則著手。

首先,網絡是粉絲與明星互動的重要工具,構建規范化的網絡交往規則是引導網絡交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網絡交往規則的構建,應當遵循“無傷原則”和“責任原則”,即網絡交往主體必須明確自身對交往對象和網絡秩序的責任,網絡交往行為不能對任何主體產生損害;否則,應承擔法律責任。網絡交往規則的完善,一方面可以規范粉絲與明星交往行為,有效防止失范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應符合大眾的價值期許,減少“粉絲刷榜”“水軍控評”帶來的消極娛樂文化,將清朗的娛樂空間歸還于民。

其次,粉絲是“飯圈”中的粉絲,粉絲與明星交往關系的全面發展離不開“飯圈”?!帮埲Α辈煌趩我粚嶓w,是粉絲自由和社群自由的結合體,這就意味著整肅“飯圈”亂象、重構“飯圈”規則是規范網絡交往規則的關鍵舉措?!帮埲Α眮y象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是因為粉絲群體在文化實踐中被偶像工業資本書寫的“飯圈”邏輯所綁架。這種邏輯在很大程度上收割了粉絲的注意力和消費力,致使粉絲和“飯圈”與其他圈層相對立,破壞網絡交往秩序。明星與“飯圈”文化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不良“飯圈”文化也是交往失范的導火索。2021 年,國家連續3 次出臺“飯圈”治理文件,意在打擊“飯圈”數據造假、“氪金”應援等亂象。但是“飯圈”也有健康的一面,如在疫情期間,朱一龍和蔡徐坤積極發揮偶像效應,帶領自己的粉絲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資金,利用自己的資源籌集物資馳援武漢。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飯圈”規則的時候不能一味打壓,而要發揮監管機構、網絡平臺各方勢力合力并合理治理“飯圈”亂象,引導健康“飯圈”與主流社會協調發展;同時,要發揮偶像的引導作用,因為粉絲一切行為的出發點都是基于偶像的利益,所以偶像應當積極發聲,對粉絲的不良行為說“不”,積極引導“飯圈”生態。

(二)多方群體聯合:打造良性互動方式

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行為是粉絲和明星兩個交往主體的直接行為結果,而從失范行為演變到失范現象的惡性局面則與相關政府部門監管漏洞有關。因此,從根本上解決這種交往失范現象必須全面考量交往主體各方和社會監管部門的責任,通過聯合多方群體有效打造良性互動方式。

1.粉絲群體樹立正確價值觀

從粉絲追星實踐心理作用機制來看,粉絲追星的心理投射機制就是粉絲在無法成為和偶像一樣的理想個體形象時,通過對偶像行為的投射與模仿,來填補其在現實生活中的空虛感,從而獲得自我滿足感。追星過程中,粉絲不求回報的“用愛發電”最本質的動力來源就是明星給粉絲帶來的精神愉悅,它可以滿足自我的情感需求。以偶像為鏡像產生的情感流動,有助于粉絲在自我與他者的反復觀照中實現自我認同的建構[9]。實質上,在粉絲移情于偶像,將偶像的成功等同于自己成功的過程中,偶像就變成了粉絲在尋求自我肯定和自我同一性過程中的理想自我,此時主體間交往就由最初的物質交往演變成了精神交往,而粉絲與明星之間的精神交往一旦缺失,就會引起粉絲的恐慌和焦慮。也正是這種心理投射機制使粉絲的追星行為日漸瘋狂,甚至迷失自我,致使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走向失范。

粉絲與明星之間的“擬態親密關系”和“準社會關系”使得粉絲產生“占有”心理,認為偶像是自己的一部分?!罢加小笔切睦硭袡嗟暮诵?,而粉絲在最初建構身份尋求認同的關系結構中,就透露著“占有”的心理情感。從粉絲經濟的視角出發,粉絲與明星交往失范正是這種心理情感下產生的商業轉化。從付出與回報對等的心理出發,粉絲在為偶像投入時間、金錢、情感時,獲得了偶像得到更多資本支持的回報。當粉絲感知到自己的付出給偶像事業帶來影響時,就會驅使他們再次瘋狂地重復實踐以收獲更多的回報,無形中強化了心理所有權,而這些實踐一旦“越軌”,就會導致粉絲與明星的交往走向失范。

據《2020 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超過8%的未成年人曾參與應援活動。因為未成年群體自我意識薄弱,尚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更容易被情緒感染,產生非理性互動行為,所以必須加強對未成年粉絲群體網絡交往行為的監督。通過把握未成年粉絲網絡交往的關鍵期,引導這一粉絲群體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和追星心理,使其不斷克服社會交往的外在化,提升交往的主體性,是有效抵制交往失范行為卷土重來的根本。

2.明星群體注重藝德建設

縱觀李某、吳某等事件就會發現,資本驅動的行業邏輯勢必會帶來價值的扭曲。這也正是流量明星不注重個人業務能力,依靠粉絲炒作、刷榜等不良行為登頂榜首,污染行業生態的重要原因。而低議價、高回報、低門檻的特點,也是培養流量明星成為經紀公司主要造星模式的重要原因,更是批量生產的劣跡斑斑的明星也能常年活躍在娛樂頭條的原因。明星作為社會公眾人物,應當戒驕戒躁、嚴守公德,關注內容而不是流量,切不可誤入虛假流量營造的“高人氣”幻境之中,陷入德不配位的尷尬境地,而要堅持“求質”“保量”,不斷錘煉業務能力和提升作品質量,真正實現其身份從“生產偶像”到“消費偶像”,再到“自我成就的超級明星”和德藝雙馨的頂流實力派明星的實質性轉變。

3.政府加強監督與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保?0]政府必須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管與引導,嚴把質量關。首先,政府要加強對網絡綜藝節目的監管,尤其是要規范偶像養成類節目的行業標準,明確節目責任主體,從源頭把關。其次,政府要注重價值引導,在文化娛樂行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主流價值觀引導文化娛樂行業健康發展,抵制“流量至上”“偶像為王”的錯誤價值觀,對于劣跡藝人決不給任何復出機會。最后,政府應當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對粉絲與明星的互動進行規范監管,及時制止失范行為的發生,積極構建平等、和諧、安全、制度化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形成粉絲行為由偶像負責的責任連帶機制,真正實現源頭治理。

(三)重建行業標準:終結資本扭曲邏輯

“流量至上”的本質就是資本變現,資本也正是通過這種“割韭菜”的不良模式實現利潤最大化。在“撈金”關系的驅使下,資本形成了“自我融資、自我投資、自我收購”的新理念,通過扭曲市場規則、經紀公司自我數據造假和煽動粉絲數據造假來提升明星的流量和關注度,致使流量明星自甘墮落,文化娛樂作品質量低下。堅持唯物辯證法,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看待問題,打破流量吸引力法則,將行業注意力轉向作品質量和內容,引導粉絲認清資本背后的利益鏈條,認清粉絲與明星之間的關系,理性追星,克服粉絲與明星交往的物化傾向,打破交往的功利性,抵制資本宰制,是構建行業新標準、終結資本扭曲邏輯的必由之路。

四、結語

網絡交往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其發展與信息技術進步、產業結構更新、大眾心理作用機制等因素密切相關。對于粉絲與明星交往失范現象,我們應當從產業結構、交往價值標準、行為主體、心理機制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對交往行為的祛魅,找出交往失范的根源,科學應對,積極解決不良現象,并重新“畫像”粉絲與明星示范性的網絡交往行為,徹底打破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失范的潛規則,引導粉絲文化重回正軌,規范粉絲與明星網絡交往行為,營造良性娛樂生態和網絡空間。

猜你喜歡
飯圈偶像明星
古代也有“飯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飯圈”到底是個什么圈
整治“飯圈”亂象
偶像報
在“飯圈”一路“打怪升級”
明星們愛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們的
我的偶像
出賣偶像
偶像們都戀愛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