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馬克思勞動觀視域的青年“摸魚”勞動消解路徑解析

2024-05-10 04:18祖紫鈺
關鍵詞:摸魚勞動者勞動

祖紫鈺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濟南 250100)

近年來,“摸魚”一詞借助網絡媒體在青年群體中大肆發酵并得到廣泛傳播。這一網絡熱詞是由青年勞動者的現實工作狀態中生發出來的,反映了當下青年普遍流行的勞動樣態。青年“摸魚”勞動是指工作者在工作時間以不易被發現的形式開小差,給監督者或老板營造出表面上工作但實際偷懶的虛假工作現象。一些“摸魚”勞動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者的疲憊狀況,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不及時加以引導,青年“摸魚”勞動容易引發青年勞動者的行為失序及價值觀危機。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深刻地剖析了勞動本質與異化勞動,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對以往舊的勞動觀進行了批判和超越[1],并對勞動的未來實踐樣態提出了合理構想。誠然,如今的勞動形式較之馬克思所處時代發生了變化,但馬克思的勞動觀以其科學性與預見性,仍能夠為分析和解決如今的勞動問題提供思想借鑒。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破解青年正在遭遇的價值困境,對于引導青年走出迷茫,認識勞動的主體性,培育青年的勞動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一、青年“摸魚”勞動的實質分析

青年“摸魚”勞動并不是個人的偶發行為,而是在青年群體中廣受追捧的勞動現象。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類本質。人通過勞動獲得自我肯定,在勞動中發現自我價值。然而“摸魚”勞動中的青年勞動者將勞動看作痛苦的過程,追求“摸魚”的自在享受,這儼然偏離了勞動的應然本質。因此,剖析“摸魚”勞動的內在本質,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摸魚”勞動的矛盾來源,實現青年勞動的良性發展。

(一)行為本質:為謀生“表演”

反常態的語言和動作表現是“摸魚”勞動區別于其他勞動形式的行為表征。青年勞動者在勞動中產生了“摸魚”語言,并通過反復拼貼不斷創新著“摸魚”語錄,實現語言的豐富擴展。從發生場所來看,“摸魚”語言在虛擬和現實中有著完全不同的呈現。在老板面前,青年勞動者運用積極語言進行自我形塑,將自己包裝成踏實肯干、不偷懶的正面形象;而在自由虛擬的互聯網中則表達不滿、宣泄不快,利用真實語言勾勒自我畫像?!懊~”既表達了青年勞動者的理想情感,也隱射了青年人的現實境遇?,F實生活中的工作壓力讓年輕人無所遁逃,青年勞動者于是在網絡中宣泄現實社會施加的壓抑情感,因此將網絡這片“自留地”當作自己發泄的場所。網絡流行語成為他們的社會“紋身”,成為他們社會交往的堅硬“鎧甲”[2]。網絡空間以語言的娛樂化形式模糊了抗爭的銳度,成為精神發泄的主要方式。同理,青年勞動者“摸魚”行為也呈現著雙面化的特征。動作是“摸魚”外化形態,表現為在一段時間內脫離工作責任,在工作中無產出、混時間的行為。青年勞動者在老板和其他監督者面前進行一種“假裝自己在工作”的表演,或是拖延工作時間,或是在完成工作后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或是找一些與工作相關的網頁、文件等作為“掩體”,掩飾自己白白度日的“摸魚”行為,以避免在老板面前暴露自己。在青年勞動者與雇傭者的現實博弈中,并不像網絡世界中表達得那樣直白尖銳,而是以偽裝的行為步步試探。由此可見,“摸魚”的動作表達要比語言表達謹慎且溫和得多。

(二)身份本質:“為老板打工”

青年勞動者的自我定位是在與他者的關系聯結中探索發現的。主體意識強烈的青年人誤認工作是以商品的形式將自己“賣身”給老板,不得不面臨自我意識的破碎與重構。

首先,青年勞動者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被現實環境改造成益于生產的工具性存在,在身體、意識上接受企業的規訓。青年們在象牙塔中的定位幻想被打破,發現勞動不是“為自己工作”,而是“為老板打工”。于是,青年勞動者自動將老板放在對立位置,清楚地意識到被剝削的勞動現實。這一“打工人”的自我定位深嵌于雇傭關系中,孕育了勞動者的“打工心態”。從本質來看,“為老板打工”這一自我定位更具“謀生性”,勞動者從工具理性出發,更為強調以出賣勞動來換取報酬的功利性價值,間接否定了勞動作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的本質?!叭藗儕^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保?]但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中,勞動者不能擺脫雇傭勞動的本質,個體只是勞動中的工具,工作結果的好壞只與個人收入掛鉤,而與個人的全面發展沒有任何關系,這是青年熱衷于“摸魚”的主要動因。

其次,勞動者在工作網絡的定位消解了責任感。固定的生產網絡中,勞動者個體被固定在龐大網絡中的一格,像是精密機器中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勞動者在按照規定運轉的同時,也意味著不必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本應工作的時間內通過自己的表演方式“占到老板的便宜”,會產生打破規范禁錮的快感,這比“摸魚”放松本身的舒適感還要高。

(三)價值本質:“為自己而活”

自20 世紀初葉的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臺,賦予自身實現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狀態,工人階級又積極投身于國家建設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 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革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相較于其他代際的社會成員,部分青年勞動者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去宏大化”的趨勢,只求“為自己而活”,集體主義思想被淡化,青年勞動者更在意于自己個體的需求滿足。而青年謀求的生活方式,更多關注于物質體驗,崇尚“快節奏”的自我享受,追求“當下的幸?!?,將價值實現簡單歸結為欲望的滿足。主流價值觀推崇的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勞動價值,因其回報周期漫長而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青年更加傾向于美食、服飾、玩樂等當下即可滿足的感官快樂,物質化已然成為青年價值取向的癥候之一[4]。青年價值偏離導致原有的價值實現方式——勞動——轉變為青年“謀生的手段”,在工具理性的主導下,“工作是為了不再工作”,勞動的最終目的是積攢足夠的資本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吃、喝、休息、居住和修飾等這些機能“脫離人的其他活動領域并成為最后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5]。在青年勞動者的公共認知中,“摸魚”是追求“幸福勞動”的正義行為,“摸魚”甚至發展為一種需要不斷進修的技能,青年勞動者推崇“摸魚”哲學,期待自己成為高級“摸魚”家。對“摸魚”的追捧從側面反映了部分青年勞動者在價值觀上對奮斗的否定,對“努力無用”的認同。

(四)抗爭本質:為權益“無聲吶喊”

一方面,“摸魚”蘊含著青年勞動者在價值觀上對勞動的否定,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勞動者的權益訴求,“摸魚有摸魚的價格,奮斗有奮斗的價格”,青年勞動者對于薪資的心理期待很難在現實中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部分私營企業中實行的“996”“007”等不合理的工作方式違背勞動法,高強度的工作、枯燥的工作方式使青年勞動者“肉體受折磨”“精神受摧殘”,不少勞動者感嘆,長期的“996”工作是在“以命換錢”。青年勞動者渴望改變自己的生存困境,爭取勞動者該有的權益,“老板不放假,自己給自己放假”的“摸魚”勞動,實際上是青年與不合理的現實勞動抗爭的方式,但出于長遠發展的考慮,顯性的抗爭方式不僅不能解決現有的生存困境,還會制約到青年勞動者未來的工作前途,因此青年勞動者極少選擇直接的對話形式,而是局限于隱匿的、靈活多變的“摸魚”勞動,以規避直接表達可能帶來的工作風險。青年勞動者通過非正式的抵抗不斷試探可以突破的權益邊界,尋找放棄抵抗與直接對抗之間的平衡。在老板鼓吹“996 是福報”的口號聲中選擇“摸魚”,反映了青年勞動者在資本裹挾中的自我覺醒,但以“無聲的”形式從自身尋求突破也折射出青年在反抗現實困境中的精神無力?!盁o聲的吶喊”雖然能讓勞動者得到心理上的極大滿足,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勞動者的訴求。這種異化的抗爭方式本身就是現實規訓的結果,非但不能起到反抗的效果,還會使青年勞動者陷入消極奮斗的深淵。

二、青年“摸魚”勞動的發生邏輯

馬克思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保?]因此,“摸魚”勞動一定不是個人或群體主觀作用的結果,而是發生在總的社會生產關系的變革中。只有從多個角度深入透視其產生原因,才能正確找出化解之道。

(一)生產力局限“限制”了勞動解放

馬克思在對異化勞動的剖析中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者備受剝削,而資本家不勞而獲的社會現象,提出要消除異化勞動,實現勞動者的解放,從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勞動解放只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的。因此,現在的中國雖然在生產關系上不存在馬克思所說的19 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那種剝削與壓迫,但受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及生產關系的歷史局限,在現階段我們還不能完全實現勞動的自由與解放。

首先,隨著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科技進步以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但目前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狀況。一方面,我國還存在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其中勞動者以“物化”的形式從事著單調的生產勞動。作為衡量生產力水平的一部分,勞動者自身技能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低技術含量或普通技術崗位的勞動難以避免單調和枯燥乏味;部分擁有較高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的勞動者雖然能夠獲得更高的勞動報酬與自由空間,但是隨著腦力勞動者、創新型勞動者不斷增多,高技能勞動崗位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新興科技革命擴展了勞動的內涵邊界,顛覆了已有的勞動形式、勞動場域以及勞動產品,勞動新范式得以產生。但科技進步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勞動產品異化、數字生產過勞、人與人的關系進一步疏離、勞動者遭遇技術性失業并“向下流動”等新的社會問題,導致勞動者的勞動自由受到限制[7]。

其次,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部分私營企業老板為追求超額利潤而壓榨工人,勞動者意識到在付出腦力和體力勞動后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人的自由發展更無從談起,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便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不僅大部分低技能青年勞動者由于職業技能訓練的缺乏及知識水平的局限性,仍不具備競爭高水平勞動崗位的能力,而且高技能勞動崗位也難以避免由于競爭帶來的工作壓力。因此,由于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還不能完全實現勞動的自由與解放。

(二)亞文化思潮“遮蔽”了勞動價值

隨著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互聯網媒介的助推,催生了豐富多元的亞文化。亞文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青年的價值生活,紓解了青年的工作壓力,但是其中的消極文化影響也使價值觀未完全樹立的青年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導致青年勞動者對“為何勞動”的價值判斷產生了分歧。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一些粗俗的“網紅”明星借助網絡“名人效應”,將自己包裝成“月入百萬”“不勞而獲”的奢靡形象大肆吸金;博主們通過奢靡生活為自己樹立虛擬形象以吸引眼球,增加流量。這些刻意營造的光鮮表象遮蓋了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其背后傳遞的拜金主義、消費主義價值觀讓一些青年人把人生奮斗目標窄化為個人對物質利益和享樂欲望的追求[8],為青少年灌輸了“不勞而獲”“追求享受”的錯誤思想。扭曲勞動價值的流行文化背離了公序良俗,使得“坐享其成”等錯誤的勞動觀念受到追捧,在潛移默化中將青年對幸福的追求標準轉向享受,勤懇勞動的優良傳統反而被拋棄?!叭ブ行幕钡膩單幕汲睂η嗄辍叭绾蝿趧印碑a生了深刻影響,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在現實社會并不被認可,反而被看作傻干,而投機取巧的“摸魚”勞動反而成了被青年推崇的巧干。受到精致利己主義等病態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青年更加強調個人滿足,對與個人利益無關的工作漠不關心。而企業鼓吹的加班文化扭曲了奮斗的本來面目,引起了青年勞動者的抵觸。青年勞動者順勢在身心俱疲的工作中以“維護自身權利”的名義進行“摸魚”,借此反對打著個人發展前途的宏大敘事,反擊“走味”的加班文化。

(三)行為異化“壓制”了勞動幸福

單調、枯燥的工作模式催生了追求個性的青年勞動者對勞動的反感心理。大部分青年勞動者由于工作經驗不足和職業技能匱乏,難以獲得較好的待遇和舒適的環境,只能從事單調、乏味的工作。誠然,在現代生產勞動中,青年勞動者主要從事的不再是機械的體力勞動,勞動者以知識技能參與生產,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的聯系得到增強,但勞動者仍然難以體會到勞動的幸福。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的主導權早就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給了雇主,勞動者只是商品生產的工具,勞動者的個人意志仍然受到束縛,勞動者仍然不具備商品的最終決定權。主導權的讓渡迫使勞動者只能背離個人意志生產老板喜歡的商品,違背真實想法的勞動產品給勞動者帶來超越身體痛苦之上的精神困頓。勞動產品成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這一變化導致勞動者對于勞動成果的美丑、好壞、多少漠不關心,以至于勞動者也不愿將自己的辛勤工作付諸不屬于自己的產品上?!坝幸庾R的類存在物”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在一味追求效率的勞動生產中,人所具備的“按照任何一個尺度進行生產”的本領在勞動中毫無用處,高度相似的工作內容使得勞動者只需要同機器一樣,按照某種固定的尺度和需要來完成生產活動,意識在生產中的作用被架空。即使是需要意識參與的“美的規律”的創造,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也逐漸產生了規?;a的“套路”“模板”,嚴格的制度和工業化的流程將勞動者規訓成高級的“片面的”人。失去主動性的工作方式束縛了勞動者的思維活力,磨滅了青年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催生了消極怠工的“摸魚”現象。

(四)博弈失衡“堵塞”了勞動訴求

勞資雙方之間的利益交換關系使得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形成了天然的博弈模式,但雙方力量的懸殊使得這種博弈一直處于不平衡狀態。首先,人們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雙方的買賣關系使得勞動者想要最大限度地獲得自己作為賣家的權力,提高自己的工資或降低工作的強度?!懊~”勞動實際上隱藏著勞動者對工資的訴求,但由于缺乏通暢的溝通渠道和外在保障,青年勞動者的工資訴求在提出及解決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定的阻礙。薪資訴求得不到滿足使得勞動者形成了“干多干少一個樣”的錯誤認知。出于利己傾向,勞動者則想方設法減少勞動,以另一種形式“占到公司的便宜”。其次,用工單位在交換關系中作為商品的購買者,也要堅持其作為買家的權力,“他盡量延長工作日,如果可能,就把一個工作日變成兩個工作日”[9]?,F如今青年勞動者面臨的“996”及“007”的超負荷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正是勞動者身心疲憊的來源。然而,在勞動者與用工單位的現實權力博弈中,用工單位的權力可以被放大,而勞動者提高工資或減少工作時間的權益訴求卻很難得到滿足。青年勞動者因抗爭經驗缺失和法律意識不強,在爭取權益時經常因難以有效取證或重重顧慮而失敗。受到現實因素的影響,保障勞動者權益的法規和組織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存在著多重阻礙,難以發揮實際作用。最后,由于青年勞動者的職業資本不夠雄厚,在勞動力市場中并不具備不可替代性,青年處于被挑選的市場定位,不利于其與雇傭方博弈。受到就業機會的牽制,處于天然弱勢地位的青年勞動者在權衡利弊后即使對老板的安排有所不滿,也不會采取硬碰硬的直接抵抗方式,而是以畏縮的、溫和的、以保住飯碗為底線的消極怠工方式進行反抗。

三、青年“摸魚”勞動的消解策略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明確指出了勞動的本質及其應然樣態。青年勞動者在“摸魚”勞動中呈現的勞動樣態偏離了勞動應然樣態的勞動價值、勞動形式以及勞動關系,呈現了在一定社會歷史背景下的現實樣態。為了實現青年勞動的現實樣態到應然樣態的轉化,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改變青年勞動者工作的主客觀環境,促進勞動本質的復歸。

(一)深挖社會根源:創造幸福勞動的客觀條件

從共時性維度看,“摸魚”勞動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問題。解決“摸魚”勞動這一社會癥候,離不開對更宏大的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的關注。自由勞動的實現是建立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的。因此,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勞動解放創造根本條件;同時,還要調整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促使勞動者共享發展成果。

第一,“做大蛋糕”,以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面對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時代機遇,必須加快推進科技發展,以科技變革帶動產業技術變革,從而實現就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改善勞動者的就業環境,為青年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與發展空間??萍及l展是一把雙刃劍,既要運用好其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也要避免其對異化勞動的進一步激化??茖W技術并非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是人將智慧、觀念投放于科學技術中進行活勞動,才創造了價值。因此,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人在勞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深化改革中拓寬企業與個人的發展空間,提升勞動者的創造性。

第二,“分好蛋糕”,以合理分配提升生產活力。公平合理的生產關系是保證勞動者自由勞動的必要條件。首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引導和限制資本邏輯,提高勞動者在分配所得中的占比,讓勞動者獲得社會分配中的合理收益,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其次,在保障分配公平的同時,還要謀求分配的差別性。以“多勞多得”“優勞多得”激發勞動者的生產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完善對個人勞動成果的保護機制,增強青年勞動者與個人勞動產品的利益關聯,使得勞動產品擺脫“異己的存在物”的束縛,真正成為勞動者個人價值的來源,實現勞動者主體地位的復歸。

(二)重拾勞動價值:培育體認勞動的正確觀念

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別闡述了勞動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并賦予勞動至高無上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包括“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無貴賤”的勞動平等觀、“勞動創造幸?!钡膭趧有腋S^以及勞動育人觀[10],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于破解青年在就業、擇業中的迷茫與困惑有重要意義。

第一,加強勞動教育,培育“勞動至上”的價值觀念。要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加強勞動教育,打破“不勞而獲”的陳腐思想,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念,讓“勞動光榮”成為內在的價值認同。勞動教育要打造新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建設中增加勞動教育聯動,在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中增加關于勞動價值和職業精神的內容,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和認識。勞動教育在教育價值上的重要性,并不等同于勞動教育在教育形態(尤其是課程形態)上的絕對獨立性[11]。通過將勞動教育與課程思政結合,橫向拓寬勞動育人平臺,讓學生在無處不在的實踐中確證自身并實現自我價值,體驗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加強價值引導,重建尊重勞動的文化認同。社會意識形態反映了社會存在,并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因此,在社會中營造“尊重勞動、尊重人才”的價值風尚,提高社會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尊重程度,實現勞動尊嚴的復歸。加強文化宣傳,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勞動者對于勞動的深刻認同。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以中華優秀勞動文化滋養勞動者,培養勞動者“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的勞動自覺精神。針對青年群體的特殊性創新宣傳形式,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活動等方式,讓青年勞動者以可視化的形式了解勞動的內涵與價值,幫助青年勞動者樹立艱苦奮斗的價值觀。

(三)消解行為異化:提高勞動者的工作熱情

青年勞動者在機械、重復、沒有歸屬感的勞動中失去了勞動主體性,將勞動變成了客體化行為,從而導致了勞動者的價值虛無和工作困頓。要緩解行為異化現象,必須改變單一的、機械的勞動形式,發揮勞動者的活勞動,而這需要勞動者和企業的雙向付出。

第一,勞動者要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文化水平。首先,人才是經濟發展的首要資源。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擁有更高能力的勞動者有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和勞動自由度。青年勞動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學習與職業相關的實用技能,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其次,青年勞動者還應擴充學習的廣度。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對勞動者知識技能的要求不斷躍升,廣泛學習多種知識能幫助勞動者更好地適應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最后,青年勞動者還要延伸學習的長度。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不僅僅存在于學生時代,青年勞動者在進入工作崗位后還應該根據需要不斷擴充本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彌合學習與實踐之間的知識偏差。

第二,用工單位要創造更加自由與舒適的工作環境。首先,用工單位應保護勞動者體面地勞動,盡可能地減少工作的枯燥性、單調性,提供更加靈活的工作制度和彈性工作方式,讓員工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工作流程中,享受到工作的成果和成就感。其次,提升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的利益關聯,使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體會到個人價值,獲得勞動的幸福。最后,用工單位還應培育青年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增加員工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建立一個更加融洽的工作氛圍,增強勞動者的歸屬感。為勞動者提供提升個人素質和自由發展的閑暇時間,使其能夠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能,實現自我價值。

(四)解決訴求困境:提供更加暢通的溝通平臺

解決在“摸魚”勞動背后隱藏的勞動訴求,一方面要在制度層面通過法律法規保障青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還要疏通“堵塞”的訴求渠道,在主體層面建立用工組織、勞動者、第三方組織共同參與的訴求溝通機制。

第一,制度層面建立健全勞動保障體系。首先,國家應從宏觀層面完善與勞動現狀相契合的政策法規,以解決市場自發性帶來的矛盾沖突,彌補在社會變遷和新型職業發展中出現的制度漏洞和空白。對于價值期待更高的青年勞動者,法律法規制定的權益內涵,不能局限于僅滿足謀生需求的生存性權益,還應不斷拓寬對于青年發展性權益的保護,在制度上為青年勞動者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條件。其次,制定法律法規不是目的,關鍵在于落實。在制度制定中,必須落實具體可行的方式,建立適合青年勞動者爭取權益的具體機制體制,將停留在紙面上的保障制度落實于實際行動中,才能真正打破勞動問題的現實積弊。

第二,主體層面完善落實訴求溝通渠道。首先,青年勞動者應通過學習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增加維權手段,以更加積極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權益訴求,加強與用工單位的有效溝通。其次,處于博弈強勢地位的用工單位應主動開放與勞動者的溝通渠道,增加與勞動者的合理協商,營造積極健康的勞動關系,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最后,要以工會等第三方組織平衡用工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權力博弈。工會是處于弱勢的勞動者能夠與企業進行平等對話的“代言人”,能夠以組織的力量和用工單位開展有效的對話與協商,監督用工單位對勞動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為青年勞動者增加談判的底氣和籌碼。

四、結語

馬克思關于勞動的經典論述揭示了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勞動者的重要價值,以及勞動解放的必然趨勢。以馬克思勞動觀分析青年“摸魚”勞動的現實機理與社會藤蔓可知,青年“摸魚”勞動依存于一定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中,以其一葉而知秋,可以進一步探索青年勞動者的思想動態與行為發展。如何更加系統化地解決青年在勞動中存在的問題,仍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探索。破解“摸魚”勞動這一癥候,需要從現實出發,凝聚多方面合力以促進青年勞動的價值復歸。

猜你喜歡
摸魚勞動者勞動
摸魚戰隊
摸魚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勞動者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稻田摸魚記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Shirking 9 to 5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