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教育管理學書寫在中國大地上
——基于教授校長辦學治校的思考

2024-05-10 09:46胡金平
教師發展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校長教授理論

胡金平

(南京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7)

大約100年前,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的陳鶴琴、俞子夷、廖世承、陶行知等教授為探索中國化教育發展之路,或出任中小學校長,或創辦園校,親自開展教育改革試驗。那個時期的大學教授去當中小學教師或擔任校長雖然不是個案,但仍需要一定的勇氣和熱情,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1949年之后,單位制的推行使得高等學校的教授與中小學的教師(包括校長)之間在人事制度很難有流通的渠道,客觀上區隔開兩種不同身份人員并降低了他們在角色上互換的可能性。教育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教育理論研究需要教育實踐的驗證和豐富。雖然教育學者可以專家的身份來到中小學、幼兒園,指導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這未嘗不是一種教育學的“應用”,但與親自扮演校長角色,真正感受教育實踐的復雜、艱辛及其中的魅力相比,前者顯然只能算是浮于表面,沒有真正走入基礎教育的深處。20世紀90年代后,陸續有一部分大學教授尤其是教育學科的教授們深入中小學、幼兒園擔任最主要管理者的角色,以實踐行動驗證教育理論,也以此證明教育學的“有用”與“有效”。2023年《教師發展研究》連續三期刊載了幾位教授校長的角色感悟,雖然各自任職的學校層級、層次不同,教育管理的對象有別,但均展現出教授校長與其他校長不同的一面,讓人見識到歷代教育家們追求理想教育家園的當代實踐樣態,而且從他們的感悟之中能夠得到一些重要啟示。

一、教育情懷是促進教授校長工作的原動力

眾所周知,我國公辦中小學校長均是由教育主管部門任命的,走的是組織路線,人事關系都在當地教育部門。其優點是校長的職位有著合法性的加持,其角色更具權威性,同時其業務與品行等方面理論上均經過組織部門的公正嚴格考察,校長應有的素質亦更具全面性。但其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校長職位主要來自上級任命,易使校長更關心上級管理部門領導對自己工作的看法,也會讓部分學校管理者將校長角色當作“官”的角色來做,而且現實中的校長也是有“行政級別”的,這便是所謂“教育行政化”或曰科層制的典型表現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校長們對上級主管機構的指示言聽計從,不太可能提出異議和疑義,在執行力強的同時難有創新的表現。

大學教授的主業應該是理論研究與大學教學,擔任中小學校長只是在原有角色上疊加了一種新的角色,最主要的是其人事關系仍保留在高校。換言之,教授校長們雖然在業務方面仍接受教育主管部門領導,也需要得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或任命,但相對中小學教師出身的校長(以下簡稱“教師校長”)而言,無疑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思維表達的自由空間,況且他們擔任校長的原初動力不是出于上級教育部門的指令,而是來自內心教育情懷的驅動,猶如我們讀到《論語·先進》中曾皙所描述的暮春三月時分,他陪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場景,情不自禁有去做好老師的沖動。北京師范大學的蘇君陽教授就自己去中小學擔任校長的動機時坦言:“客觀而言,我對中小學辦學與管理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知道什么樣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什么樣的教學是好的教學。也許是教育情懷的驅使,也許是知識能動性的召喚,當我出現在中小學課堂以及校園的時候,時常會產生一種走上講臺、走上校長管理崗位的沖動,或許這就是我對教育的熱愛,我的教育情懷所在?!盵1]東北師范大學于偉教授同樣源于教育學研究者內心深處對教育理論的自信和對各種教育場景的“幻化”,他說:“很久以前我便有去小學當一名語文教師的想法,我設想自己可以憑借豐富的知識以及多年修習的理論素養,給學生們講傳統、講文字、講生活。孩子們一定喜歡聽,我也一定是一位優秀的、與眾不同的小學語文教師。但是和其他持有這樣想法的理論工作者一樣,我也僅僅是想想,并沒有付諸行動。事實上,這種幻想要么是對自己理論研究運用到實踐的自信想象,要么是在渴望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盵2]與蘇教授、于教授的教育情懷來自理論知識的熏陶和自信不同,華東師范大學劉良華教授對教育的信仰似乎更多來源于自身的求學經歷,他說:“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一位不善教的老師會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恐懼;一位善教的老師會拯救學生,讓學生受益無窮。高中畢業后,我報考了師范專業,希望成為一名讓學生受益的好老師……大學二年級時,我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于是,我開始夢想做一個中小學校長,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當校長,也像他那樣給學生上課,讓更多孩子不再像我當年那樣過得那么難受。我最想做的事就是當老師和當校長。我相信,如果能做蘇霍姆林斯基那樣的校長和老師,就有足夠大的空間去發揮我的優勢?!盵3]

毫無疑問,教授們“跨界”下沉中小學擔任校長,主要不是來自上級的任命和外在的指示,更多是源于自身的教育情懷和教育信仰,這也成為他們履行校長職責的內在驅動力。由此,教授校長們更多地是將學校管理作為一種事業去追求、去經營,管理學校、發展教育不再是完成上級交給的工作任務,更多是按照教育規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著力打造自己的教育“理想國”。同時,現代教育理論的“人學化”特征,使得在這種理論中陶養起來的教授校長們,在學校管理過程中通常著力呈現人文化、理想化的特質。一如蘇君陽教授初任校長時定下的讓每一位師生都有成就感的目標,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大多脫離了世俗與行政的窠臼,而具有浪漫主義、理想主義色彩,如關于教育效果的評價,蘇君陽教授認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不應落入功利主義教育的窠臼,而是要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愛心與信心,并對他們的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與幫助,終有一天他們會從學業失敗中走出來。[1]當然,僅僅依靠情懷是不可能將學校發展起來的,畢竟人情復雜、人心多樣,教育過程和學校管理過程的復雜性遠超書本所描述和涵蓋的蒼白理論,所謂“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理想化的管理模式與對現實教育的無奈之間的矛盾沖突,常常成為教授校長們需要邁過的一道坎,即所謂的辦學理念的落地問題。

我們說教授校長們是充滿教育情懷和教育信仰的教育管理者,并不意味著教師校長們就沒有教育情懷,這里僅是就兩種不同類型的校長相比而言的,教授們是因為情懷驅動而主動愿意去應聘校長,而普通校長雖也有情懷但更多的是因行政任命而去擔任校長,即所謂前者是“情懷型校長”,而后者則可稱之為“行政型校長”,二者之間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二、將大學精神投射到中小學,使教授校長的管理更具人文色彩

大學不僅能予人知識,更以其獨特的大學精神陶冶著校內的師生們。那么,什么是大學最核心的精神呢?那便是在“學術本位”“學術中心”氛圍下形成的民主和科學精神,這幾乎是所有大學的核心精神和文化。由此,教授校長們與教師校長們最大的不同,不僅在于其經過多年學習和研究所擁有的淵博專業知識,而且更在于其具有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研究學術所信守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成為他們思考、行事的方式和原則。當他們進入中小學擔任校長后,同樣會自覺不自覺地將這種精神投射到學校管理的實踐中來。絕大多數教授校長不把校長職務當成官位,在他們看來,民主不僅是一種管理方法和途徑,更是一種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判斷的標準。營造一種民主管理的氛圍,成為諸多教授校長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率先之舉。

民主精神在中小學管理中的主要體現,既是指重大教育決策程序的民主化和決策目標的民主化,又包含著對所有師生員工的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堅持兒童利益優先的原則。同時,民主不僅是一種“工具”或方法,亦蘊含著民主精神的養成。劉良華教授擔任集團??傂iL,雖然管理工作不像管理一所中小學校那么具體,但在規劃學校發展方向、表述自己理想中的學校時,便特別強調以民主的方法來保障集團辦學的合情性,“這意味著集團管理者在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形成決議之前,必須先經過科學研究和民主討論,需要集團管理者事前調查民情,事后尊重民意,將和諧共處、凝聚人心作為集團化辦學的最高目標;必須將民主討論、科學研究、和諧共處作為集團和學校的第一哲學?!盵3]教授校長的權威性不能完全靠行政制度來保障,更多是靠自己的魅力來樹立,于偉教授就聽課的作用所得出的感悟便表達了這種觀點:“作為一位新校長,不能僅僅靠報告或講話獲得支持與認可,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融入教師隊伍理解教師、尊重教師,走進課堂與教師在溝通與互動中共同成長?!盵2]蘇君陽教授在赴任之初,便給自己立下規矩,其中之一便是與民主有關:“在辦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理解教師與學生,在工作中要多聽教師、學生的意見與想法?!盵1]吳建民校長也認為:“只有當教師佩服校長的觀點與思想時,校長才能真正獲得信任,校長對教育問題的認識和思考也才可能引發教師的思考與共鳴?!盵4]熊川武教授上任之初,便在深入調查研究后,和校領導班子一起制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在管理方略方面,重視科學與人文的結合,尤其是在人文化管理過程中,強調“知人心”“得人心”“用人心”,以民主的態度廣開言路、傾聽忠言,如通過教代會、座談會等面對面的正式渠道收集師生對學校發展的意見,以及借助校長熱線、電子郵箱、微信、博客等網絡形式與師生溝通,此外還有各種活動如節假日的走訪等零距離與群眾對話。[5]

所謂科學精神,是指學校管理者相信教育管理科學并將其應用于學校管理的實踐之中,即所謂管理工作科學化。教授校長們自身不僅是科學知識的研究者,而且也是懷著將教育科學理論予以中小學教育實踐檢驗的教育自信走馬上任的,教授校長們以往的工作閱歷和已經形成的思維慣習,導致他們幾乎一致地視管理科學化為學校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動力。諸多教授校長們走馬上任第一件事便像他們做學術研究一樣,通過各種形式的調研了解學?,F狀并發現問題所在,如劉良華教授擔任集團??傂iL之初,正是通過參與學校的行政例會、與各校長非正式交流,以及參與備課、聽課等途徑開展調研,并由此有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吳建民教授在任職之初,便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希望通過匿名方式了解教師對學校及自身的看法,結果發現了與自己對該校完全不同的認知;熊川武教授在擔任一所民辦高中校長的過程中,更是重視科學的量化管理模式,他參考國內外的教育評估理論和體系,開發了教師發展、學生素質、班級建設、課堂教學(“復習課教學”單列)、作業優化、社會實踐等多種評估體系。通過計量方式收集學?;顒訑祿?繪制出學校各項主要工作的發展曲線圖。[5]

在注重教育管理科學化之外,他們還特別重視學校的教育教學的科學研究工作,強調教育者們參與科研的重要性,推動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是教授校長的擅長之處,也是他們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文化資本。與教師校長相比,教授校長在管理方略方面,除采用通常的行政管理外,還特別重視學術領導。例如于偉教授在領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過程中,為了貫徹科學辦學精神,不僅帶頭做科研,還重視學習型組織文化的構建,并形塑研究文化。當然,中小學教師們的研究不是象牙塔式的研究,而是基于實踐教育教學工作的研究,“附小高度重視教師科研工作。通過時間保障、學術培訓等各種措施提供支持,提倡原生態研究和基于實踐問題的研究”[2]。與大學教授們的科學研究不同,中小學一線教師的研究主要不是個體智慧的結晶,而是團隊協作、集體討論研究、實踐反思的結果。為了提升教師們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和研究力,學校層面還制定了做研究的保障制度,為教師做研究提供可能性。又如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校長吳建民教授同樣重視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強調凸顯學校的實驗特色,重視教師研究。他認為,“在一所以‘實驗’命名的優質學校里,我們的老師不能只做個普通的教師。如果要高質量、高效率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就需要不斷總結、思考、改變,這就需要教師有研究的意識”[4]。重視在學校中營造科研氛圍,倡導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反思,似乎是所有教授校長們學校管理中的共同舉措與相同特征。

將大學精神投射于中小學教育管理之中,確有積極之處,如著力形成溫情脈脈的人文環境,使校園如家園般溫馨,但過于強調教育管理人文化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可能使學校管理陷入“非法治化”的陷阱,因此,教授校長要認識到中小學和大學在工作環境、工作對象上的極大差異,學校管理依然不能缺少基本的行政制度和懲戒規范。

三、擅長的專業知識是教授校長們的文化資本

毫無疑問,一位校長的個性特色將會在其管理的學校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并成為學校管理的風格;同樣,教授校長們的“教授”特點自然也會使得他們與教師校長管理的學校有著不同之處。如果說重視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對教育實踐的指導,或將研究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實踐中加以驗證,以及對學校辦學理念、工作方法等進行理論歸納、升華是所有教授校長們在教育管理實踐中的共同舉措,那么他們原有的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相異的研究興趣和研究領域甚至研究立場,則又成為教授校長構建中小學校教育文化的各自特色。

吳建民教授具有教育心理學知識背景,故在學校管理工作中便特別重視教師心理建設,幫助教師快速調整心態,找準角色定位。同時,借助大學資源開展心理咨詢師培訓,通過四個月的系統學習,學校中大多數教師獲得了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這在普通學?;静豢赡軐崿F。此外,他們還借助心理學科研課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于偉教授的研究領域為教育哲學,尤其是在兒童哲學方面有著諸多研究成果發表,擔任校長后便將心目中的兒童教育觀滲透于學校的方方面面,一如陶行知先生倡導的“以兒童為師”的主張,充分肯定兒童的巨大潛能,并在多種場合強調兒童是哲學家、夢想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想象力。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強烈的探究欲望,這是其天性所致。正是基于這種充滿著人文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兒童觀以及對兒童天性合理性的肯定,依據《中庸》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思想,于偉教授特別提出了促進兒童自由發展的“率性教育”理念,并以此作為學校工作的核心理念。同時,他還帶領研究生團隊和學校教師團隊共同研究兒童,研究兒童哲學,研究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發展,研究反思“學生化兒童”等,使“率性教育”更接地氣。

蘇君陽教授的研究領域為學校管理學,而管理學從某種意義上講便是“關系學”,故學校管理學實際上便是一門協調各種人際關系尤其是關鍵人物之間及其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科學。為此,他在校長任上便充分意識到學校管理首先是需要協調與處理好各種內部關系,尤其是關鍵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關鍵人物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就學校內部而言,既包括被制度賦予了管理權力的校級領導、中層干部等,也包含執行某項任務中普通的關鍵教職工等。正因如此,他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特別注意各種關系的處理,重視管理心理的研究,如在教學改革的推進中,意識到“不能推行強制性植入性改革”“推進的改革不能太多、太快”等。

劉良華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為課程哲學、課程思想史,因而在擔任總校長后便特別有意識地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借鑒中國傳統道家思想將“剛柔相濟,道法自然”作為集團學校的文化,以課程改革為主要抓手,構建了德智體美勞情為一體并進的“新六藝”課程體系。

熊川武教授曾經研究“理解教育”且頗有心得,其教育觀點是認為“教育是關懷并助長生命的教育,教育貴在理解”[6]。出任西部一所民辦高中后,便根據社情、校情、學情,有意識地闡釋理解教育理論的戰略價值,借助理解教育論述各民族人民相互理解、團結一致,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我們國家的使命擔當。

教授校長們執著于將自己的研究特長在學校管理中展現、滲透,無疑是因為這是他們多年積累的文化資本,是他們學術自信所在。這不僅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而且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在新教育場域中的話語權,便于其樹立起管理權威。不過,教授們對自己研究領域的摯愛,雖有敝帚自珍之嫌,但必須承認,大學教授在大學書齋研究中提出的教育理論、教育觀點、教育主張并非面壁虛構,而是在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的價值引領下的結果,且是針對當下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弊端而開出的自認為有效的“藥方”,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熱愛和對相關理論的自信,使得他們深信其在治愈現實教育問題時有效。當然,教授校長要認識到相關理論得到實踐檢驗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因此,為了避免理論脫離現實,避免學校改革陷入“鏡中花,水中月”的無果甚至有害的結果,教授校長就不能過于固執己見,應凸顯教授校長這一身份特有的理性,帶領全體教師進行更有機的探索,使得學校在時代改革潮流實現發展。

四、教育管理不僅是科學,更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

教育科學(包括教育管理學)的主體屬于社會科學,并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反復驗證,結論放之四海而皆準。事實上,任何社會科學的研究結論都有其前置條件,同樣,教育科學的理論或具體結論常常有著國情、地情、校情等背景和條件的限制。教育管理學是一門科學,這是就其學科知識的宏觀結論而論,并不如行為主義所言,有某種行為便有某種結果,而是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教授校長與教師校長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們具備充分的理論知識,對于相關理論嫻熟于胸,信手拈來,對于自己熟悉甚至進行過深入研究的教育知識、管理知識的駕馭更是應對自如。然而,現實畢竟遠較理論更為復雜,而且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位教授“跨界”擔任中小學校長都能成功轉型的,理論研究得心應手者未必可以成為一位成功的管理者,因為理論研究需要浪漫,需要求新甚至偏激,但實踐還需理性和妥協;理論要發揮作用還須結合中小學校的實情,需要對理論再加工、再變通,泥守“理論”“原則”而不知權變者,只能成為“書呆子式校長”“冬烘先生式校長”。任何一位成功的學校管理者,都是在堅守理論的基本立場、堅持教育管理的底線思維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這也是諸多成功的教授校長們的共同感悟。

蘇君陽教授是教育管理學出身,他的“教授校長應充分應用權變式領導與管理理理念”感悟,其實是對他關于管理理論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解答。雖然分布式領導、變革型領導、參與式管理、民主型管理等理論都有其合理之處,在學校管理中也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但他更強調權變式領導與管理,他的體會是:“因為不論是教育教學,還是管理實踐總是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而且,面對學校中每一個有自己想法與鮮活特征的干部、教師以及學生,宜在制度性要求之外,采取權變性的理念與辦法?!庇终f:“在不同組織中適用的領導與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在同一組織不同的情境中所適用的領導與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這既是我的一種理論認識與設想,也是我在這所學校擔任校長的深刻體驗?!盵1]如果說在管理過程中處理問題的“權變”體現了任何一位優秀校長應有的智慧,那么將理論實踐化則更需教授校長在心態與角色的調整下對理論的“權變”,如于偉教授雖然在大學研究時期便極力提倡“率性教育”,但真正進入小學場域,想將“率性教育”作為辦學理念去實施,仍然需要做好“率性教育”的實踐轉化工作,而這恰恰是教授成為校長之后面臨的最大挑戰。但也正是在與實踐的磨合過程中,原來停留在文字上的“率性教育”才能最終具體化為“有根源、有過程、有個性”的率性教學,以及“有道理、有尊重、有過程”的率性德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權變”并不意味著與現實的妥協,而是理論走向實踐的必要之舉,也是豐富理論的必由之路。

如果說理論是一種知識,則權變便是一種智慧。借助“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的格言,我們可以說“教育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

從社會分工方面分析,大學教授與中小學校長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完成著不同的社會任務,其思維方式、工作方法也不相同,因而存在兩種角色沖突的危險。同時,作為應用學科的教育學,其研究群體本身便有作為專家參與指導學校教育改革的使命,盡管專家教授影響基礎教育實踐的形式可以多元,但以教授身份出任中小學校長,相較外部專家身份而言,則是從基礎教育改革的“局外人”“陌生者”轉變為“自己人”“熟悉者”,教授校長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智慧,對學校改革發展更易產生深切影響,對我國中小學提供改革與發展的示范效應。這也是我們推崇教授校長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歡
校長教授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劉排教授簡介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校長的圣誕節這花是你的嗎?(一)
論校長的修養
好校長是怎么煉就的?
校長給力“九個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