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黨的全面領導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和實踐進路

2024-05-10 14:29王富軍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黨的領導領導

王富軍

(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08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4頁。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14頁。,這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秘訣所在。黨的全面領導理論總體呈現出科學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統一、重點性與全面性相統一的基本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標志性成果。黨的全面領導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本質體現。

一、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

(一)領導核心:圍繞核心不斷展開的領導層級結構

從領導核心視角切入,黨的全面領導表現為一個不斷上升、不斷遞進的層次結構,即各級黨組織對同級組織的領導作用、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這樣從小到大、從抽象到具體、依次遞進的三個維度。其中各級黨組織對同級組織的領導作用,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3頁。的邏輯展開。在這三個邏輯層次中,最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因為這既是“兩個維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兩個確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明確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

1.各級黨組織對同級組織的領導作用

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關系是我們理解和把握黨的全面領導時需要首先弄清楚的幾個重要概念范疇。群眾是人口中的絕大多數,他們對于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那些起反作用的、反歷史潮流而動的人,我們一般稱為反動派,他們是我們打擊的對象;階級是一定利益的代表者,是一些集團對于另一些集團的占用和支配;政黨是一定階級中的先進分子;而領袖則是對于社會歷史發展發揮重大作用的杰出人物。他們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所指向的范圍不斷縮小,這些關系有助于我們理解黨組織對于同級組織的領導,更好地把握黨的全面領導核心的內涵。

對于各級組織而言,離不開同級組織的領導,在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面前,我們黨一直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民主和集中是對立統一的,是相對而言的,不是只要民主、不要集中,也不是只要集中、不要民主,這樣偏執一詞的做法都是危險的、有害的。對于同級組織,民主就是要廣泛聽取各部門、各單位、各組織的意見和建議,集中就是要發揮同級黨組織的權威,最終形成反映各方意見的方案,集中決定。在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把黨的統一領導視為團結和凝聚力量的重要法寶,他指出:“實行一元化的領導很重要,要建立領導核心,反對‘一國三公’?!?5)《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9頁。這就是指集中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在重要事情上搞分歧、搞分裂,這樣只會弱化黨的領導力,從而會起到分化黨的反作用。鄧小平在《黨一定要有領導核心》中指出:“省有省的領導核心,縣有縣的領導核心,一個支部也要有核心。各級組織都如此?!?6)《鄧小平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22頁。這明確指出了各級組織的領導即是同級黨組織,而同級黨組織又對上級組織負責。這樣的垂直政治結構是中國政治文明的顯著標識,是我們對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和政黨理論發展。從黨內的視角看,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是通過政府黨組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等來落實的;從黨外的視角看,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是通過協商民主的形式,把各利益主體、各種社會關系的力量整合起來,形成黨的全面領導強大合力。

毛澤東曾強調要注意“發揮黨在人民中間的核心作用”(7)《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7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靠基層黨組織維系?;鶎狱h組織是黨的直接體現和“化身”,是與人民接觸最為密切的組織,這關系到黨的形象在人民中間的塑造和威信的確立。支部的作用非同小可,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從大革命的失敗中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從團結群眾、教育黨員、攻堅克難三個維度闡述了黨的支部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支部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8頁。具體到每名黨員,就是要做到對黨忠誠,這是首要的原則和要求,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中就有對黨忠誠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講話中,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其中也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維度,這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價值立場選擇和道德優勢高地。

2.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用

時?;赝麃頃r路,方能看清未來路,才能弄明白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在未來也一定能夠成功。180多年前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外族侵略不斷、國內外各種矛盾交織疊加,信奉各種主義和思潮的政黨交替出現在歷史的銀幕,但終歸歷史的一瞬,未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中國共產黨自覺地承擔起“兩大歷史任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重任。正是這樣一支先進的隊伍,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沒有困于一隅的安逸,他們選擇了為心中的信仰和主義而英勇奮斗,救亡而后圖存,中國共產黨解決了民族獨立問題后,擺在面前的是滿目瘡痍的山河,與此同時面臨國家建設的重任?,F代化水平是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所以對于現代化的追求也是我們的重要目標,我們的開放和發展是被動輸入型,受西方外部影響較大。中國式的現代化經歷了從“四個現代化”到“中國式的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我們致力于實現的現代化是以人的現代化為終極指向,以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文明現代化為基本內容,以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為外部保證,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為內在動力的現代化體系。全面性、協調性、并聯式現代化、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和平發展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現代化的創造和實現中,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一領導核心。所以,沒有黨的全面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團結統一?!?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4頁。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主要體現為“三位一體”的基本格局。所謂“三位”是指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領導,所謂“一體”是指對“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一主體的領導。堅持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領導就是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用,有效提升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從而維護好整個社會發展的和諧穩定。同時,中國共產黨要成為全國人民的堅強領導核心,安定團結是內在要求。注重安定團結,不僅僅在于維系好不同民族人民的團結,提升民族凝聚力,還在于黨自身的團結,“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10)《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8頁。。

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

歷史的發展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任何個人都無法改變其發展的基本方向,但是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進程的快慢至關重要,能夠加速或者延緩歷史的發展進程,杰出人物無疑包含無產階級領袖。同樣,對于一個組織來說,領袖可以使組織功能發揮最大化,馬克思曾言,“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08頁。,強調了關鍵人物對于樂隊表演的無可替代性。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這個“樂隊指揮”就是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核心。樹立和維護領導核心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黨都非常注重培養領導核心。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是集體,第一書記是個人,兩者都要,不然就是無政府主義?!?12)《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9頁。這里的“集體”指的是黨的集體領導、“個人”指的是集體的核心,也就是說,我們要“集體”和“個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可偏廢,“集體”能夠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個人”尤其是無產階級領袖的思想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能夠指明前進的方向。鄧小平也曾多次強調領導核心的重要性,革命運動中領導核心能夠確保不出現重大失誤和挫折,在1952年《在三反運動中掌握領導完全必要》中強調:“在運動中掌握領導是完全必要的,只要一個單位有領導核心,是不會出多大偏差的?!?13)《鄧小平文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31頁。1964年他在會見秘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薩杜尼諾·帕雷德斯談話時,鏗鏘有力地指出“黨一定要有領袖,有領導核心”(14)《鄧小平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22頁。,甚至說,如果“沒有領袖和核心,就要培養領袖和核心”(15)《鄧小平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22頁。,充分體現了建立黨的領導核心的決心和意志。1989年在與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核心對于領導集體的重要作用,并且明確提出了三代領導集體核心的說法,“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毛主席”(1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0頁。,“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第三代的領導集體也必須有一個核心,就是現在大家同意的江澤民同志”(17)《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281頁。。那么,建立領導集體的核心即領袖是做什么呢?鄧小平對此也作了明確的回答,“領袖就是團結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18)《鄧小平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22頁。,起到統一全黨思想、團結全黨力量、凝聚全黨智慧的作用。

然而領導核心的地位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在長期實踐中鍛煉得來的、在長期奮斗中積累得來的、在長期斗爭中歷練得來的,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取得了世所罕見的成就,并獲得了包括全黨全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在內共同的認可與贊譽。在這些鐵一般的事實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隨后也寫入黨的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中,“而上一次把黨的總書記稱為核心則是江澤民擔任總書記期間,時間已經過去14年”(19)曾峻:《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3頁。,這充分地證明將習近平總書記確立為領導核心,契合時代所需、人民期盼,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只有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2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88頁。,才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好、發展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明確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2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第1版。這一論述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黨、國家、中華民族三個維度,充分闡明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和全黨核心地位的至關重要性。

(二)“雙向原則”:重大政治原則和憲法原則相結合

黨的全面領導既是我們黨從四項基本原則到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重大政治原則,同時“四項基本原則”“黨的領導”一直在憲法中有所體現,也是重要的憲法原則。

1.政治原則

黨的章程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內在關照,是黨的意志的集中體現。1982年《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全黨團結統一的政治基礎?!?2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7頁。此后,從黨的十三大到黨的十九大7次修改中,對于四項基本原則以及黨的領導相關表述,都未作修改和變動。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將黨的全面領導放在首位,甚至作為黨的建設根本目的加以強調,我們把黨建設得更為堅強有力,建設成為勇立時代潮頭、永葆生機活力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就是為了突出黨的領導,突出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引領性、全局性作用,而不是為了弱化、取消、否定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首先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2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84頁。,接著論述維護權威和統一領導重要性時講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經驗,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2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84頁。。政治性是政黨的第一位屬性,政治原則是政黨的基本遵循,而習近平總書記從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論證黨的全面領導,并將其提高到建黨原則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建黨原則同建黨精神一樣,與其他政治原則是源與流的關系,正是在貫徹建黨原則的過程中,形成了其他政治原則。從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他指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必須常抓不懈”(25)《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1頁。,明確將黨的領導納入到黨的政治建設的范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內涵概括為“十個明確”,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開篇、以黨的建設壓軸,清晰表現了二者的內在關聯,其中第十個明確中“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總要求又包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前后呼應、彼此關照。第一個明確就是在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上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性質,這就是說能不能堅持黨的領導是判斷中國是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標志。

綜上,從黨的章程中四項基本原則和相關表述,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到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黨原則”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個明確”無不反映了黨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問題。

2.憲法原則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集中統一,序言更是起到全局性、定調的作用。1982年憲法就將“四項基本原則”寫入序言,闡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就是在堅持黨的領導下取得的。這就使“堅持黨的領導”從政治原則進一步上升為憲法原則,并在序言指出了未來我們開拓奮進的領導力量和目標指向,“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7頁。?!八捻椈驹瓌t是內在統一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在于堅持黨的領導?!?27)宋月紅:《四項基本原則從提出到寫入憲法》,《紅旗文稿》2015年第9期,第40頁。為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奠定了政治基礎、提供了理論指導。此后歷次的憲法修正案都在序言中保留了“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并不斷提升其地位。2018年憲法修正案仍然延續了“四項基本原則”,但對其指導思想方面的表述,進行了與時俱進的更新,強調“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貫徹新發展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8)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18年3月1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3/11/content_5273222.htm,2022年2月10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抓黨的領導,并從社會主義的社會性質、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黨原則等多方面進行了闡發。在黨的領導下,也將這一思想通過立法的形式,反映在國家根本大法中,有利于穩定、長久地堅持下去??傊?,無論哪個領域、哪個方面、哪個環節都要始終加強黨的領導,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保駕護航。

(三)文本語境:全面性、領導性、建設性的有機統一

注重文本語境的分析是學術研究的重要方法。從文本學視角切入,“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應包含全面性、領導性、建設性這樣三個橫向展開的方面。

1.黨的全面領導最重要的是全面性

“全面性”即“黨的全面領導”最重要的是覆蓋領域全范圍、涵蓋行為主體和對象的多元。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具體內涵是伴隨著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完善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黨的全面領導是指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運用各種方式,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全過程的帶動和引領。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要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確保經濟建設持久發展,自身領導地位得以鞏固以及黨的執政本領的有效增強。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我國根本的領導制度,從領導范圍來講,不僅指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從橫向視角來講,就是要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確保黨的領導落實和體現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外交、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各個領域,決不能出現某一領域黨的領導缺位的現象,尤其是意識形態領域,一定要始終牢牢把握住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與領導權;從縱向視角來講,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組織,上至中央下至基層都要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得以順利進行的首要前提是堅持黨對各領域、各部門、各層面的全面領導。要切實做到黨的決策上行下效、令行禁止,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要堅持黨的領導范圍全覆蓋,將黨作為我國建設各項事業的主心骨,始終堅持黨對各項工作的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但是,黨的全面領導,并不意味著黨要包辦一切、對各個領域進行“指手畫腳”,對一切工作實現“計劃”式的直接管理,而是在政治、組織、思想上做到統一,起到謀大局、定政策、把方向、保落實的作用。否則只會讓黨陷入到不必要的繁瑣事務之中,分散黨的精力,從而導致黨領導力的弱化,無法凸顯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勢。

2.黨的全面領導最關鍵的是加強黨的領導

“領導性”即“黨的全面領導”最關鍵的是要加強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高度重視黨的領導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黨成立百年多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偉大成就”,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并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夠實現的,是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來的,最根本的離不開黨的領導。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就高度重視革命領導權問題。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撰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明確指出,紅色政權長期存在的原因包括黨組織有力量、政策不錯誤,這是至關重要的條件。黨的建設與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并稱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依然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法寶”。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論何時都要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不可有一絲一毫的偏離或輕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6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擺在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十三個顯著優勢之首。充分明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不斷取得舉世矚目新成就新突破的首要前提,更是將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最終勝利的根本保證。

在黨的全面領導理論中,最關鍵的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理論的根與魂。我們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個選擇的理論依據是黨的性質、宗旨,這個選擇的實踐依據就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及其偉大成就。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就是戈爾巴喬夫放棄對國家各個領域的領導權,喪失執政地位?!皻v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3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頁。我們要以歷史為鑒,始終堅持和完善好我們國家的新型政黨制度,秉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黨際關系處理原則,處理好與其他各參政黨的關系,但決不能放棄黨對各領域的領導權。同時,要發揮好協商民主的作用,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有效整合社會力量。

3.黨的全面領導最緊迫的是加強黨的建設

“建設性”即“黨的全面領導”最緊迫的是要加強黨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31)《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習近平總書記領導核心地位,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同時不斷加強完善黨自身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切實落實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各項任務,把黨建設成為一個全國范圍的、與廣大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充滿朝氣和蓬勃生命力的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

“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3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頁。如果我們黨不能建設得堅強有力,終將失去民心、失去執政根基、失去執政地位。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著“四大危險”“四大考驗”,面對著腐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影響黨的純潔性、弱化黨的先進性的錯誤行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3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8頁。指明了黨的全面領導的命門所在。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建設,必須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根本遵循,堅持從嚴管黨治黨,按照黨章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34)本書編寫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頁。。

只有苦練內功把自身建設好,才能實現對其他社會組織和成員的領導,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站穩立場、把準方向?!?35)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頁。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方向、大原則、大戰略,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堅定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等有機結合,打出一套“組合拳”。把思想建設作為基礎性建設,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把黨建設成為具有高度號召力和凝聚力的政黨,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進路

(一)領導主體:黨的全面領導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

任何組織行為的實施,都需要主體、中介、客體三者之間的有效銜接和高度互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3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0頁。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制度體系,這個體系由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方面構成。我們要以政黨治理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遵循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向,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核心”(37)張世飛、肖政軍:《十九大以來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研究述評》,《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年第1期,第188—193頁。。因此,作為黨的全面領導主體的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定海神針”的中國共產黨;中介是科學的領導方法、領導制度等;客體是人大、政府、政協等,宏觀來講就是國家和社會兩個客體,從而形成“黨—社會—國家”的互動閉環。

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道路,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是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的絕對主體和行為發出者,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對其他黨派和社會成員進行領導,在這點上決不能含糊其詞。

(二)執政能力:全面增強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升黨的執政水平

政黨力量是一個綜合性力量體系,由軟實力和硬實力構成。軟實力主要指政治領導力、組織動員力、社會影響力等;硬實力主要指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東西,包括指導思想、組織體系、人員構成素質等。政黨力量的直接體現就是執政能力,黨的全面領導通過黨的執政具體體現,因此黨的全面領導與黨員干部的能力直接相關,我們黨要提高本領,不斷增強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黨要提高“八大本領”,分別是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十四億多中國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必須依靠科學的理論指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這個科學的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我們黨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堅持“能力本位”的價值觀,糾正“權力本位”等歪風邪氣和錯誤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鮮明特質和重要標簽繼承下去,在全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全面提高黨的素質和能力,完成好新發展階段的各項任務。此外,科學的領導方法是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的有效“中介”,我們黨員干部要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特別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尋求方法論依據,切實掌握典型分析方法、調查研究的方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等重要方法論原則,“結合這些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時效性、條件性和系統性等特點,創造性地加以運用,提高黨的全面領導的效能”(38)劉鋒:《領導方法“四化”:實現黨的全面領導之道》,《領導科學》2021年第14期,第9—12頁。。全面提高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核心是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要提高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的本領和效果”(39)徐晨光、王小萍:《黨的全面領導:邏輯、內涵與路徑》,《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第1—7頁。。

(三)領導方式:落實好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4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31頁。這是我們黨的章程明確規定的,這種表述自1982年黨的十二大黨章一直延續到黨的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代之以“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用更有概括性、針對性的表述把黨的領導涵蓋其中,也是我們黨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表現。

政治性是黨的第一位屬性,政治建設對黨的領導可以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4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1頁。,因此,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站穩立場、把準方向?!?42)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頁。落實黨的政治領導,黨中央必須要有權威,黨中央的權威來自于黨的實力、貢獻、形象和影響,中國共產黨百年多奮斗所開辟的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所發生的變革、所創造的奇跡,逐步完成救國、立國、富國、強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都從側面印證了中國共產黨具備領導民族復興偉業的能力,是人民群眾在任何驚濤駭浪中屹立不倒的“主心骨”。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人生在世,如蘆葦一樣脆弱,但是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批判了費爾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質的觀點,闡述了人的本質的根本觀點,“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5頁。。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通過勞動生產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產品,即衣服食物等。因此,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根本點就在于自由自覺的活動——“勞動”,它不但將人與動物相區別,也將人與人相區別。勞動造就了語言,語言是思想的表達中介。樹無根不活,人無魂則不立。一個人況且如此,對于一個組織而言,更需要科學思想的武裝?!包h員的思想一致是黨的團結和統一的基礎,集中統一,最重要的是思想統一?!?4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50頁??茖W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武裝是一個組織的魂,只有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統一思想認識、實現思想領導、團結全黨共同奮斗。

思想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指導思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能有絲毫動搖?!氨畴x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4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69頁。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懂悟透共產黨人的“真經”。理想昭示方向、信念決定未來。落實黨的思想建設離不開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要注重信念、信心、信仰“三信”教育,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統一,用共產主義的理想感召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鼓舞人,切實加強思想建設的引領力。除思想認同外,中國共產黨落實思想領導,還需注重不同受眾群體的特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關心群眾切身利益的解決和共產黨員良好形象的塑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46)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1頁。因此,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強化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包括落實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從而做到組織強黨,提升黨的組織領導力。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它有效克服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議會政治的弊端,防止出現分散主義的不團結因素,有效克服了擅權專斷、專權蠻橫的集權政治弊端,防止出現個人主義的盲目崇拜。我們黨的歷史清晰地表明,凡是民主集中制堅持得好的時候,黨內政治生活風清氣正;凡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虛設沒有落實的時候,黨內政治生態容易搞得烏煙瘴氣。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認同、行動上自覺遵守“四個服從”的組織原則,維護集體領導的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因此,科學民主的決策思想、高度統一的政治認同、運行有效的組織體系是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關鍵。

章程規定:“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47)《中國共產黨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頁。黨委、黨組制度等制度設計縱貫中央和地方,橫跨黨內系統、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社會主體,內部同時配套民主集中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具體的體制機制,形成一個聯系暢通、協作穩定、配合密切的組織網絡。但是,并不是組織體系越完善,組織能力就越強;也不是組織能力越強,組織體系就越完善。組織體系的完善說明組織結構的完整,組織能力的發揮需要組織結構各個部分效能的協調釋放,增強組織能力的協同性、聯動性,對各個要素做到統籌聯動。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4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思想年編(1921—1975)》,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210頁。干部隊伍建設就是要“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4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7頁。。就是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對于犯錯誤的同志要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就是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員、在干事創業中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能力、狠抓落實能力,以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黨的全面領導落實。

(四)黨和法的關系:統籌黨規和國法,實現政黨法治化

黨的執政是落實對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全面領導的直接體現。但是,執政黨如何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如何契合法治國家建設的目標導向,是一個頗受關注的話題。有些人虛構“黨大還是法大”這樣的話題,是想制造黨和法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否定、取消黨的領導的目的。黨和法不存在相互否定、非黑即白的關系,它們是高度內在統一的。憲法對于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權予以了確認,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也是憲法的原則。雖然黨領導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構建和法治國家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但是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黨員干部決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解決好黨和法的關系。

“政黨需要依靠法律來管理社會,也需要法律來確認自身的權力和地位?!?50)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政黨法治化研究》,《人民論壇》2015年第20期,第6—7頁。法律是政黨合法性的來源,尤其是通過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將政黨執政合法性予以確認。政黨合法性除了體現在具體的法律條文規定中,還體現在法的運行過程中,在生活中的實際遵守效果。這也離不開執政黨對于自身權力的約束,帶頭維護法律權威、從而促使民眾形成自覺認同的法治文化。

從黨內和黨外即國家、社會兩個方面來看政黨法治化的目標。首先,是黨內政治生活的法治化,就是黨內民主制度的健全、黨員權利的充分保障、黨員懲戒制度構建等,從而“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51)《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6頁。。其次,黨的領導權法治化,就是把黨對國家政權機關領導的途徑、方式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這就涉及到黨對國家大政方針、法律的立改廢等方面的建議、對國家政權機關的人事推薦、對重大事項決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等。

從作為靜態和動態的黨內法規、國家法律來看政黨法治化的目標。首先,黨內要有聯系緊密、有效銜接、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及時清理內容重疊交叉存在互相否定或者推諉扯皮,因時而失去效力的法規制度。良法是善治的基礎,沒有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法律和黨內法規,根本無法實現政黨法治化、國家法治化。應設立專門的黨內法規審查機構,進行黨內法規的清理備案工作,是二者有效銜接的前提。其次,強化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有效運行和監督。如果我們制定的法律、法規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而不在實際運行中發揮作用,那么就會損壞其權威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法治國家建設的新階段,實現政黨法治化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國家能否實現法治化,關鍵要看執政黨是否能夠做到法治化。

三、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币虼?,我們要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嚴肅性、緊迫性、復雜性,從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持問題導向,準確診斷、精準施策,用好自我革命的這把利劍,把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落實好黨的全面領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破解歷史周期率的新答案。黃炎培與毛澤東的延安窯洞對談,用“民主”的方式——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是中國共產黨對于打破歷史周期率的初步回答,是對怎樣建設黨的初步設想。經過百年摸爬滾打的實踐,我們黨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對于這個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悟,用“自我革命”的方式作出了新的答卷?!跋冗M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币粋€政黨的偉大之處,在于敢于正視錯誤,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中把事業推向前進。自我革命精神是共產黨的內在基因,已經深深的熔鑄在共產黨人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黨的鮮明品格。正是擁有敢于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我們黨才能在一次次艱難險阻中涅槃重生;正是擁有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我們黨才能在一次次挫折失誤中絕地求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的超凡絕倫的英勇氣概懲治腐敗、整飭黨風,把黨建設的更加堅強有力,贏得了黨心、民心,確保了黨不變質、不變味、不變顏色,始終是“三個先鋒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5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頁。中國共產黨不斷根據實踐的發展,推進理論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全面領導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明確“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黨的全面領導表現為一個不斷上升、不斷遞進的層次結構,即各級黨組織對同級組織的領導作用、黨中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這樣從小到大、從抽象到具體、依次遞進的三個維度;從文本學視角切入,黨的全面領導應包含全面性、領導性、建設性這樣三個橫向展開的層面;從根本原則視角切入,黨的全面領導呈現政治和法治雙向齊頭并進的態勢,是雙向原則,黨領導立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絕不是要虛化、弱化甚至動搖、否定黨的領導,同時,黨自身也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因此,黨的全面領導既是我們黨從四項基本原則到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重大政治原則,也是一直被寫入憲法的重要憲法原則。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黨的全面領導理論是“一體多位”的舉措體系,必須牢牢把握黨的全面領導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這一根本;全面增強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升黨的執政水平;切實從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等方面落實好黨的全面領導;正確理解和處理黨和法的關系,統籌黨規和國法,實現政黨法治化。

猜你喜歡
黨的領導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
學習百年黨史 堅持黨的領導
院領導簡介
鄉村振興公式 黨的領導+雙層經營+“三位一體”
履職盡責 主動作為 在堅持黨的領導下發揮人大作用
2016重要領導變更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證“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領導致辭
依法治國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
我家領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