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偏好視角下我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問題研究

2024-05-10 14:29李照月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知識型創造力人性

李照月

(大慶師范學院 學術理論研究部,黑龍江 大慶 163712)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6頁。人才是發展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是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縱觀當今世界,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正在推動全球科技與經濟重塑性變革,創新是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與激勵,擁有高素質人才隊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支撐。

一、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現狀及不足

20世紀末,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指出,21世紀最寶貴的資產是知識工作者及其生產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生死存亡和繁榮昌盛的關鍵(2)參見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朱燕斌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第102頁。。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是第一資本,知識型人才是知識資本的載體,因此,對知識型人才激勵的研究成為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知識型人才的激勵過程,就是知識資本的開發過程,目的在于充分發揮知識資本在組織中的資本性價值。

(一)高校知識型人才特征

彼得·德魯克最先提出了知識型員工/人才的概念,認為知識型員工/人才是指那些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餐?Kianto)認為“知識型人才”擁有智慧、理性和責任感,涉及創造和應用知識的努力和即興創作。張千強總結了知識型人才的許多特點,認為知識型人才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創新性、流動性和更大的勞動復雜性(3)參見Xiao C,Kangjun R and Yan S,“The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the prohibitive voice behavior of knowledgeable tal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Exploring moderating role of the digitalization level,”Frontiers in Psychology,vol.13,no.9(November 2022),pp.129-152.??椎伦h總結了我國不同學者對于知識型人才含義的理解,認為知識型人才是指善于借助先進科學技術來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學習型和創新型的腦力勞動者(4)參見孔德議:《基于“三創教育”的高校知識型人才培養機制》,《中國高??萍肌?018年第4期,第51頁。。高校知識型人才在我國當今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成為時代前進的一項重要動力源??v觀高校知識型人才的行為規范與軌跡,可以歸納出其一般性特征:一是擁有特定的專業知識和這些專業知識賴以發揮作用的社會知識;二是具有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和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三是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及對社會的貢獻;四是在某一專業研究領域能夠引領潮流或者成為中流砥柱;五是高校知識型人才才能的發揮不僅需要自我鞭撻,也需要外部激勵,需要置于特定的環境。

(二)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現狀

對于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的研究在我國管理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我國管理學科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積累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楊曉嵐(2016)提出通過加強高校內部組織管理、薪酬待遇、績效考核評估等機制,優化高校知識型人才培育、發展的外部環境,以充分調動高校教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5)參見楊曉嵐:《高校教師人才激勵機制策略》,《中國高??萍肌?016年第8期,第50頁。。田力(2017)提出更新人才管理理念與構建物質、環境保障,鼓勵多樣評價方式相結合,解決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機制問題(6)參見田力:《高校人才激勵機制的現狀及對策分析》,《人力資源開發》2017年第20期,第15頁。。顧志恒(2018)論述了當前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個稅問題、界定不清、貢獻度難以確定等問題,提出加強和完善轉化認定體系,推動高校研究成果轉化(7)參見顧志恒:《如何調動高校教師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從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激勵機制談起》,《中國高??萍肌?018年第3期,第66頁。。同樣,張希琳等(2018)也總結了當前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如薪酬待遇低、內在激勵不足、職場排斥等,提出利用搭建學術平臺、營造尊才氛圍、保障學術自由等方式,幫助高層次知識型人才發揮作用(8)參見張希琳、張川東、陳希等:《基于成就動機理論的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文教資料》2018年第26期,第93頁。。徐暉(2019)基于高校高層次知識型人才不足的問題,認為制定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政策要從薪酬激勵與情感激勵等方面入手,進而調動高校知識型人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9)參見徐暉:《高校高層次人才的激勵機制與激勵政策研究》,《產業創業研究》2019年第11期,第274頁。。田力(2020)基于“雙一流”建設背景,探討了高校人才激勵系統面臨的挑戰,提出高校人才激勵系統優化路徑,從制度、校園文化、薪酬福利建設等方面留住人才(10)參見田力:《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人才激勵系統優化路徑探析》,《善天下》2020年第16期,第386頁。。景安磊(2020)研究了完善高??蒲性u價和人才激勵機制需要破解的新問題和新舉措(11)參見景安磊:《完善高??蒲性u價和人才激勵體系》,《中國高等教育》2020年第20期,第8—9頁。。王煒(2021)等對高??萍紕撔氯瞬偶罟芾淼膽鹇原h境、戰略資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建立了以組織戰略為核心的科技創新人才激勵管理體系(12)參見王煒:《高??萍紕撔氯瞬偶罟芾淼奶角蟆越M織核心戰略為視角》,《中國高??萍肌?021年第8期,第16—21頁。。曾憲奎(2022)研究了當前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人才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和優化獎勵機制,以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制度體系(13)參見曾憲奎:《新發展格局下高校和科研機構人才激勵問題研究》,《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22年第2期,第75—84頁。。夏穎(2023)通過對高校激勵機制落實的價值展開分析,提出轉變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優化教師隊伍資源配置、科學制定獎懲制度、選擇多樣化的激勵手段和定期開展量化考評等五項建議(14)參見夏穎:《高校人才激勵機制改革路徑》,《環渤海經濟瞭望》2023年第3期,第114頁。。

(三)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不足

現有的研究從組織管理、薪酬待遇、物質保障、情感激勵、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探析了高校知識型人才的激勵路徑,為知識型人才激勵實踐提供了可行的理論借鑒,然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現有的研究存在明顯不足,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忽略了高校知識型人才社會偏好(價值觀、公平感、正義感等)對創造行為的影響,也忽略了幸福感和創造力之間的互動關系,脫離了高校知識型人才的現實特征。(2)未能合理地構建高校知識型人才的人性假設,將“理性經濟人”的個體偏好作為知識型人才人性假設的主要內容,忽略了高校知識型人才的真實需求。(3)局限于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范疇,缺少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中關于人性方面有創見的理念和思想,降低了現有研究的應用價值。

人性假設是知識型人才激勵的基石,現有的研究局限于管理學科范疇,過多地依賴于“理性經濟人”個體偏好,沒有注意到高校知識型人才的人性發散性,未能將政治認同、價值觀認同、公平性偏好、正義性偏好、幸福感等社會性因素納入激勵研究的理論框架。因此,應在社會學科的宏大視野中尋求高校知識型人才的激勵路徑,以反映和適應當前的現實社會,從而對高校知識型人才產生持久性的激勵效應。

二、社會偏好視角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的可行性

(一)社會偏好理論對高校知識型人才的驅動價值

社會偏好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為解釋經濟學實驗中觀察到的非自利行為,通過拓展微觀分析的效用最大化框架以包含公平、互惠、利他等因素發展出來的一個熱門研究話題(15)參見王云、張畇彬:《社會偏好理論:爭議與未來發展》,《學術月刊》2021年第6期,第72—86頁。。社會偏好理論是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新興現代經濟學的基礎性理論假設,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理性經濟人”假設對人性的描述,認為人的經濟動機不僅包含著自利動機,也包含著利他動機,不僅希望自己獲得公平、利益和幸福,也希望他人享受公平、利益和幸福,且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與成熟,利他性動機逐漸增強,利己性動機逐漸衰減(16)參見Begoa M C,“Social preferences,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and attitudes towards vulnerable groups,”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vol 107,no.9(December 2023),pp.229-252.。在社會偏好理論的支持下,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等新興經濟學科獲得了快速發展,對主流傳統經濟學形成了強烈沖擊。當然,社會偏好不會取代“理性經濟人”的個體偏好,新興的現代經濟學科也不會撼動傳統經濟學科的根基,但至少可以使人明白,社會偏好對社會和經濟生活會產生巨大作用(17)參見Alicia V S,Victor K and Nils K,“Social Preferences Toward Humans and Machines:A Systematic Experiment on the Role of Machine Payoffs,”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vol 22,no.9(September 2023),pp.129-138.。也就是說,社會偏好是對個體偏好的繼承和超越,而不是對其摒棄和否定。

社會偏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教育水平與社會偏好存在顯著相關性,教育水平越高,社會偏好越大(18)參見Li H Y,Zhang X M and Jin S,et al.,“The Impact of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n Social Preferences: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Preference Survey,”Behavioral Sciences,vol 13,no.8(2023),pp.79-89.。高校是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也是人才密集地,高校知識型人才不僅整體素質高,專業能力也很強,其社會偏好更加明顯。社會偏好表現在多個方面,如政治認同、價值觀認同、社會和組織公平感、正義感、幸福感等,均會對高校知識型人才的經濟行為產生正向或負向的驅動作用。知識型人才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身處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高校知識型人才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應該對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的研究置于整個社會學科的寬廣視野,吸收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精華,才能真正發現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的本源性推動力量,而不是僅僅在管理學科中探索。在當今信息時代,高校知識型人才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源之一,其不僅追求個人的聲譽和利益,也心憂天下;不僅重視自身發展,同時也關注社會現實;不僅希望自己幸福,也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不僅具有激昂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希望世界和平;不僅尋求自身的正義,也企盼著社會正義的普及;不僅在實驗室里兢兢業業于自己的專業技能,也往往抬起頭來向窗外好奇地張望,所有這些社會的、政治的、心理的因素,對高校知識型人才的激勵或創造力的成長都存在著必然的影響,包括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正向或負向的影響。顯然,現有管理學領域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并沒有過多地關注于這些問題。

由此可見,社會偏好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所必須關注的問題,不能僅僅拘泥于個體假設。知識型人才的人性需求,不僅包括個體性需求,也包括社會性需求,是個體與社會的融合。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型人才的社會性需求存在著明顯的成長趨勢,逐漸在其行為動機中占支配地位(19)參見董建華、劉鐵民:《ERG理論視角下知識型人才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遼寧省就業環境的實證調查》,《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第21頁。。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公平感、正義感、幸福感和價值觀判斷對自身創造力的成長可以產生持久性的驅動作用。

(二)社會偏好理論對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的可行性分析

經濟學和管理學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性,經濟學在發展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為管理學輸送養分,同樣,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推進也在不斷吸納經濟學中的理論與實踐成分。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興起為高校知識型人才社會偏好研究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與新古典經濟學的個體假設不同,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將利他性假設也納入了人性分析的范疇,崇尚社會偏好的現實性、革命性和發展性,認為帶有利他動機的社會偏好更貼近于現代社會的特征,更能夠有效地解釋復雜多變的現實生活,更有助于對復雜經濟現象進行解讀和闡釋?,F代經濟學的興起,雖未完全動搖傳統經濟學的基礎,但也打破了傳統經濟學長期一統的局面。

同時,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學科的思想與變遷也為社會偏好視角下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假設的探討提供了新素材。人性假設的核心內容是人的需求問題,而這一問題在其他學科的中外研究文獻資料中得到了翔實闡述,可以不斷地為管理學的人性假設修正提供借鑒。中國古典哲學、古希臘民主思想、古羅馬共和制理念、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中的早期資產階級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諸多政治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人性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性需求都進行了求真務實的探究,呈現出多樣態勢,存在著許多瑰寶和精華,對于管理學科中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需求的分析大有裨益。如儒家文化認為能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才是有德行修養的人,其核心思想仁義禮智信等內涵出一種人性的光輝?!读暯接玫洹芬粫噙x出的典故中,多次引用儒家經典《論語》《禮記》《孟子》等著作,為治國理政提供啟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20)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8頁。。高校知識型人才在進行學術研究、科研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不僅要有情懷,講奉獻,還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質。

三、社會偏好視角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深化路徑

在社會偏好視角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的研究亟待一場革命的到來,才能打破目前研究的藩籬,擺脫學科門類的自我封閉,尋找到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向。知識型人才激勵的核心目標在于提高或增強知識型人才的創造力。具體而言,在社會偏好視角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深化應依循如下路徑。

(一)重構高校知識型人才的人性假設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管理理論被引入我國,在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在引入西方管理理論的同時,忽略了對西方管理理論前提假設的思考,因而在對其應用中存在著缺失人性研究的現象,進而阻礙了西方管理理論在我國的深度適用(21)參見黃杰威:《“理性經濟人”的反思與行為經濟學的方法論》,《現代經濟信息》2019年第13期,第405頁。。在這種前提下,理論價值的實效性也會大打折扣。知識型人才人性假設的內涵,不僅要吸收西方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的人性觀念,還要基于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化,尤其要涵納馬克思主義的人性理論,才能形成符合中國社會現實經濟發展需要的知識型人才人性假設。馬克思終其一生都在思考和研究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解放問題,他在人的本質學說中指出人的本質并非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在其現實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2)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頁。。社會偏好理論的人性基礎是人的社會性,人的本質屬性也是人的社會性,高校培養的人才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知識型人才的人性假設要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把人才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力。

(二)深化高校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心理能力闡析

在傳統管理學研究中,并沒有賦予創造力清晰的內涵,一方面將出色的工作能力視為創造力,另一方面僅關注了創造力的表象,而沒有深入到本源。在現有的研究中,高校知識型人才創造力一般表現為數據分析能力、實驗設計能力、業務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但是,這些僅是創造力的外在特征,并不是創造力的本質。創造力本質上體現為心理能力,可以從心理學視角來探討創造力的本源。如斯騰伯格(Robert J.Sternberg)有關“成功智力理論”(successful intelligence)的研究成果,可以為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剖析提供平臺。斯騰伯格將成功智力分為分析型智力、創造型智力和實踐型智力三個要素(23)參見林瓏、喻平:《斯騰伯格成功智力理論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3年第3期,第21頁。,可以認為是管理學中創造力的核心元素。智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進行不斷地修正,成功智力同樣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創造能力可以通過對現實世界環境有目的地適應、選擇和改造等心理活動,達成目標實現。

(三)深入解析高校知識型人才政治認同對創造力的激勵效應

政治認同是對執政黨執政方針與現行政治制度的認同,包括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和政治信念等方面的認同。政治認同是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核心要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24)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高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21年12月10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12/t20211210_586253.html?eqid=d31a8be70008d48b00000006642c4ead,2023年1月6日。。我國高校知識型人才對社會政治生活產生情感和意識上的依賴與歸屬感,會極大提高其創造能力的發揮。高校知識型人才是一類富有靈魂的個體,不自覺地對政治方向存在著高度的敏感性,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態度,體現于自身政治認同之中,是催生創造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動力源。如果高校知識型人才具有正確的政治認同,就會內生出越來越熾熱的活力,進而使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反之,如果高校知識型人才的政治認同被誤導,不僅會抑制自身創造力的發揮,甚至可能形成作繭自縛的危險局面,失去自己的前途。因此,高校知識型人才應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提高政治認同水平。

(四)深入解析高校知識型人才價值觀認同對創造力的激勵效應

核心價值觀是執政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思想,也是民族精神賴以維系的紐帶。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知識型人才在主觀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認同,無疑會對創造力成長存在著內在的激勵作用。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創造力才會得到深入挖掘,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可一旦形成,就會呈現出高度穩定的特征。高校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高地,要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25)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4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設學校高質量發展環境,將價值觀塑造融入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高校知識型人才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認同,培養和加強高校知識型人才更好地發揮創造力。

(五)深入解析高校知識型人才公平感對創造力的激勵效應

高校知識型人才群體是社會的中堅發展力量,對社會公平存在著天然的向往,不僅希望自己受到公平對待,也希望他人受到公平對待,更希望整個社會充滿公平,公平的環境能使其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在社會公平、組織公平、個人公平的狀態下,高校知識型人才的潛力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如果其公平感受到挫傷,就會產生憤懣、壓抑、逃避,身心疲憊,嚴重削弱和阻礙創造力的成長。通過遵循高校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建立科學人才評價體系,建立良好選人用人機制,形成廣納賢才、人盡其才的制度體系,構筑人才事業發展高端平臺,建立服務人才工作保障體系,能夠更好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6)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2020年12月18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66/202012/t20201218_506355.html,2023年1月6日。,促進高校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充分發揮。管理學科中公平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組織公平的范疇,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動公平三個要素。然而,從社會偏好的視角來看,高校知識型人才公平性偏好的研究仍應包括互惠公平、倫理公平、正義公平等非組織公平的內容。

(六)深入解析高校知識型人才正義感對創造力的激勵效應

知識型人才具有高度的社會正義感,對社會各種現象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有時會表達出愛憎分明的情感,也會對創造力的形成產生影響。正義感對高校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在影響力度上往往會高于價值觀認同和公平感。如果缺乏正義感,高校知識型人才就會失去努力方向,難以產生持久性的進取心和拼搏精神,對其而言,正義性的事業才能體現人生價值,才值得為之付出精力和時間,甚至生命。許多高成就的高校知識型人才都充溢著正義性的理念,不僅不會隨波逐流,還會勇于與非正義進行抗爭。黨的二十大報告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27)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3頁。。在全球化時代,面對世界經濟、社會結構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高校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使命擔當,高校知識型人才需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增強自身科研能力,更需要具有一種內心信念和正義力量。

(七)深入解析高校知識型人才幸福感與創造力的互動效應

英國教育家霍爾摩斯(Elizabeth holmes)在《教師的幸福感》一書中指出:“幸福感是一種源自內心的主觀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間的和諧,意味著生活中各個情緒體驗的維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適感”(28)霍爾摩斯:《教師的幸福感》,閆惠敏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2頁。。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人們的幸福程度,而不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在我國,GDP的增長和幸福指數的增長有時并不同步。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幸福感和創造力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即幸福感可以激勵創造力的成長,而創造力的成長可以帶來幸福感。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幸福感與其他群體有所不同,獨具特征,更多地體現于自身專業價值的實現。知識型人才幸福感的探討是幸福感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高校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當前,在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熏陶下,我國知識型人才的幸福感內涵與西方知識型人才幸福感內涵存在著重大的差異。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29)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4頁。。在全社會良好氛圍下,我國高校知識型人才進行教學科研創造性實踐活動,更容易將教學成果轉化為教育生產力,科研成果轉化成教學資源,在價值實現過程中伴隨產生價值感與幸福感,內心得到很大滿足,這種心理幸福感又會推動創造力不斷發展。

(八)深入解析高校知識型團隊價值觀、公平性文化、正義性偏好、政治認同和團隊幸福感對團隊創造力的綜合性激勵效應

高校知識型團隊是高校知識型人才的載體,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價值觀、公平感、正義感和幸福感必然合成了高校知識型團隊的價值觀、公平性文化、正義性偏好、團隊政治認同和團隊幸福感,高校知識型人才的創造力也形成了高校知識型團隊的組織創造力。同時,高校知識型人才價值觀、公平感、正義感、幸福感、政治認同對創造力的激勵效應也將體現為團隊價值觀、團隊公平性文化、團隊正義性文化、團隊政治傾向和團隊幸福感對團隊創造力的激勵效應。長期以來,如同知識型人才的人性假設一樣,知識型團隊創造力的研究也基于“理性經濟人”的組織假設,忽略了互惠、公平、利他效應的作用,因而在研究機理上存在著很大的欠缺。尤其對于我國高校而言,需系統推進有組織科研,打破學院、學校、學科壁壘,形成交叉融合型知識團隊,提高學術理論與實踐研究水平。高校知識型團隊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成共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建設團隊幸福感、公平正義感,實現知識整合力。

四、社會偏好視角下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樞紐性問題

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社會偏好視角下,這種激勵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解決一些樞紐性問題。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優化和改進,不僅約束于現有研究的思維慣性,也會受制于現實的社會形態。如果不能對這些慣性和形態實現超越,就無法釋疑高校知識型人才激勵研究的本源性困惑,這些樞紐性問題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管理思想與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假設的融合性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是以德為本、修身重德、貴和持正、仁者愛人,即是以人為本、以人為發展核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等個人修養和道德典范,道家思想中的辯證思維,法家思想中的依法治國理念,兵家思想中講究實效的軍事思想和作風,都是從人性角度出發,探討達成目標、實現共贏的路徑。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歷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治國之道,歷代文人學者作品中的人性探討,兵書中的治軍之術以及古典小說和史記中的權術謀略,這些都可以為當代中國管理情境下人性假設的剖析提供借鑒。西方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思想的引入,需要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產生強有力的促進作用。同樣,在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剖析中,不能過多依賴于“理性經濟人”及其衍生性結論,而應積極地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萃取營養。

(二)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闡釋的思想與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需求的融合性研究

人性觀在西方政治思想中被認為是政治建構的內在根據。馬克思主義人性理論的立論基礎是“現實的人”,馬克思認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30)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9頁。。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需求更加全面具體,使命感更強,對其研究需要更豐富的理論支持。在利用馬克思主義人性論分析我國高校知識型人才人性需求及變化時,不能停留于本本主義,而應深度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探索和實踐中所取得的獨特經驗。

(三)高校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心理認知能力解析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創造力是一種心理智力,是多種心理素質的合成,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培育。由于學科單一性的束縛,現有的管理學領域知識型人才創造力的結構解析,僅停留于組織行為,而沒有深化到個體心理。智力理論是創造力理論的本源,而智力理論是心理學研究的范疇。斯騰伯格的智力理論在該領域中獨樹一幟,對智力理論的發展存在著深遠的影響。他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論和“成功智力”理論,認為完備的智力理論應該解析智力的內在成分、智力成分與經驗的關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三個方面,而以往的智力理論僅從某個特定的角度來解釋智力,因而是不完備的。

(四)高校知識型人才核心價值觀認同判斷

簡單來說,就是高校知識型人才對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思想的認同程度,分為觀念認同和行為認同兩個方面,價值觀影響行為,一體兩面、相輔相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31)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3頁。。價值觀屬于意識形態涵蓋的范疇,是人內在的信仰體系,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人的主觀認知世界。高校知識型人才學習能力強,其價值觀往往更加多元化,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更容易與時俱進。因此需要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推動高校知識型人才在政治大環境下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猜你喜歡
知識型創造力人性
創造力從哪里來? “搗蛋專家”告訴你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激發你的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中小企業知識型員工工作壓力與對策建議
功能與人性
知識型新移民城市生態融合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