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發展新型文化消費模式研究

2024-05-10 14:59張幸格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盲盒體驗式文化產業

張幸格

(鄭州圖書館,鄭州 450000)

近年來,基于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文化消費方式,其中,以體驗式文化消費、盲盒經濟、云上文化、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等為代表的新型文化消費已經成了新的趨勢。河南作為文化資源大省,搶占新型文化消費高地,促進河南省文化產業持續高質量健康發展正逢其時。

1 新型文化消費的內涵及主要模式

1.1 新型文化消費的內涵

文化消費是指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而采取不同方式消耗文化產品和勞務的過程,主要是對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消費[1]。新型文化消費是通過體驗式消費、個性定制、互動參與、跨媒介的多感官體驗等方式,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新奇化的文化需求。它更多的是依托于數字信息技術,推動文化產品、文化旅游、文化服務等傳統文化消費的升級。新型文化消費呈現出消費產業主導化、消費內容差異化、消費方式多樣化、消費渠道便利化等特點。新型文化消費主要包括體驗式消費、盲盒經濟、云上文化消費,以及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垂直傳播消費和互聯網文化消費(IP消費)等消費模式[2]。

從文化消費內容來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文化消費的內容更為豐富,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更為多元,更加細化。以水下飛天《祈》為例,該作品以曹植《洛神賦》中的“洛河神女”為藍本,同時借鑒敦煌飛天壁畫,利用現代影像技術在現實世界展現了“宛若游龍,翩若驚鴻”的夢幻神話,給文化消費群體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也激發了消費者對場景中文化內容的自覺探索;從文化消費結構來看,生產商可以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基于海量的消費數據和計算分析,提前預測市場需求,自動推送并更新人們感興趣的文化內容,節省搜索時間,實現供需雙方的有效連接,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從文化消費理念看,新型文化消費模式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呈現自主化和多元化發展態勢[3]。新的消費模式層出不窮,人們渴望更加新奇、獨特的體驗。生產者針對消費者文化消費理念的轉變,根據他們的個性自主化,改變了原有的產品業態構成,也影響了人們的文化消費習慣和選擇,精準地創造出更適合消費者的新型文化消費產品。

1.2 當前新型文化消費的主要模式

培育新型文化消費模式需要多方發力、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通過梳理發現目前涌現出的新型文化消費模式主要包括體驗式文化消費、盲盒經濟、云上文化和新型互聯網文化消費模式。

1.2.1 體驗式文化消費

當前,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文化消費,更愿意參加參與性和互動性比較強的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活動,體驗式文化消費模式應運而生。體驗式文化消費能夠滿足人們獨特、新奇、豐富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進行體驗式文化消費時,人們能夠更好地沉浸其中,使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目前常見的體驗式文化消費形式包括VR游戲、民俗文化游覽、沉浸式戲劇等。

傳統的文化消費更側重于單向性,是被動接受的。比如去圖書館看書、去電影院看電影、觀看文藝演出、收看電視節目等,這些活動不能充分調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而體驗式文化消費則不同,人們不僅是文化產品的消費者,也是文化產品的創作者。作品背后蘊含著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感受。因此,體驗式文化消費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在參與體驗式文化消費的過程中,人們可以享受到更為豐富的多重感官體驗,體驗到綜合的感官效果。

放眼未來,體驗式文化消費需要在優化體驗和培育品牌方面努力。我們要結合新環境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創作出形式多元、內容豐富、制作精良、文化底蘊深厚、可參與性強的文化作品。

1.2.2 盲盒經濟

盲盒最早起源于日本的福袋,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給消費者帶來驚喜和愉悅,近年來,盲盒不僅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還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盲盒經濟也迅速蔓延至各行各業,如圖書、考古、文創、旅行等,也紛紛掀起了一股“盲盒風”。

2019年,河南博物院充分發揮館藏藏品優勢,緊跟市場潮流,抓住市場機遇,將考古發掘與“拆盒”相結合,創新研發了“考古盲盒”,讓消費者通過拆盒的方式感受和發現歷史的瞬間。隨后,“考古盲盒”在全網迅速走紅,大大提升了河南博物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到河南博大精深的文化,近距離接觸文物,感受歷史的文脈?!翱脊琶ず许椖俊边€榮獲2021“中國服務”旅游產品創意重點案例的入選。

盲盒經濟受到追捧后,迅速蔓延到其他行業,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個別商家利用盲盒形式清理庫存,處理劣質產品,侵犯消費者權益。作為消費者,我們應理性消費,避免盲目沖動,以免被不良商家利用,影響正常生活,給經濟和心理造成負面影響。要促進盲盒經濟業態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應及時出臺政策和行業標準體系,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規范行業發展,確保盲盒經濟有法可依。

1.2.3 云上文化

新冠病毒傳播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帶來的安全隱患,人們的文化需求開始轉移到線上,出現了“云演出”“云旅游”“云展覽”“云講座”“云電影”“云直播”“云閱讀”等新型文化場景,開啟了文化消費的新模式。近年來,鄭州市建成了“鄭州文旅云”平臺,推動了公共文化精準服務,其中,“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系列講座線上直播活動”“2020年鄭州市首屆十佳地標打卡地評選活動”“鄭州圖書館暑期活動匯總”“鄭州市精品劇目演出活動·周末劇場”“2021云上過大年”等專題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傳播期間,在“鄭州文旅云”上開展的文藝作品創作征集、文化服務、云上大戲、線上網絡直播等一系列主題活動,贏得了市民、網友及全國人民的一致好評。

1.2.4 新型互聯網文化消費模式

從目前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消費實踐來看,互聯網對生產關系的重新配置與改變主要體現為新消費模式的不斷涌現,其中包括電商平臺消費模式、網絡直播等。

電商平臺消費模式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與傳統消費模式相比更為便捷。它不僅適用于服裝、電子產品、生活用品、圖書文具等傳統領域,還逐漸延伸至文化旅游、演出娛樂等文化項目。隨著線上消費紅利的減少,出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模式,這種模式優化了文化消費供給,構建了新的消費場景,使消費體驗更加豐富。自2009年以來,網絡直播發展迅速,包括游戲直播、公共演出、個人直播等,這種新型互聯網消費方式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地享受文化消費帶來的快樂,豐富了人們精神文化體驗。

2 河南省新型文化消費現狀

2.1 文化新業態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整體占比并不高

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新型文化消費迅猛發展,成為推動河南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河南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6.5萬億元,比2021年增加1 698億元,河南省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 865.1億元,比2021年減少110.7億元,約占全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3%;全國文化新業態特征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0 106億元,比2021年增長6.7%,占全部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30.3%,河南省規模以上文化新業態特征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249.1億元,比上年增長39.4%,約占河南省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的5.1%。雖然河南省文化新業態收入增長迅速,但在文化產業中的占比相對較低,與全國的占比30.3%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2 文化產業亮點突出,但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不足

近年來,河南省各地市不斷出臺新的舉措,助力新型文化消費市場的發展。洛陽市精心打造了“古都夜八點·相約洛陽城”文旅品牌,開封市則著力打造“夜開封·歡樂宋”品牌。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元宵、清明、端午系列奇妙的節目立足傳統文化不斷創新,受到廣泛關注。同時,涌現出了“唐宮小姐姐”“洛神水賦”等多個文化名片。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在互聯網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極大地彰顯了河南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系列活動,向全世界推介河南燦爛的文化。

但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無論是文化市場、文化企業發展還是新型文化品牌塑造,河南省仍存在較大差距。從整體上看,河南省的文化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3 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但缺乏時尚的現代表達方式

河南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自黃河文明發源以來,河南在中國歷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原文明的深厚底蘊為河南在文化領域的挖掘提供了豐富的市井、朝堂、江湖等諸多門類的元素供給。憑借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河南有能夠容納各類文化進行創新嘗試的土壤。

然而,目前河南省對這些文化資源的內涵挖掘不夠,沒有打造出吸引游客的場景,沒有形成健康完整的新型文化市場生態鏈,即使是一些文物價值很高的景點,也不足以吸引外地消費者。因此,河南省作為文化大省還沒有成為文化強省。以鞏義市為例,作為杜甫故里,其知名度遠遜于成都市的杜甫草堂,鮮為人知,文化資源的利用不足。

3 制約河南省發展新型文化消費的因素

3.1 優質文化產品供應不足

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居民對新型文化消費有了更高的需求。然而,存在優質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城市居民相對而言有較豐富的文化產品可選擇,而農村居民的業余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傳統的休閑娛樂活動,如看電視、打麻將、看手機視頻、喝酒閑聊、打牌、下棋等傳統休閑娛樂活動[4],大部分地區還面臨文化消費產品和消費渠道不足的尷尬境地。雖然河南省絕大部分鄉鎮建立了綜合文化站,但只是開展一些日常管理與宣傳性工作,一些成立較早或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文化站結構簡單、設備落后,多數已經流于形式。農家書屋雖然在各個行政村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但也存在發展不均衡,書籍不豐富的問題。戲曲下鄉、文藝下鄉和講座培訓等“文化下鄉”活動由各級政府主導,但普及程度相對較低。由于優質文化產品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人們多元而又豐富的文化消費需求。

3.2 居民文化消費意愿較低

由于收入水平的制約,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居民文化消費比較保守。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于公共保障體系的作用有限,各項文化事業和文化市場不健全,農民的文化消費意愿更低。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空心化”現象,缺乏文化消費的主力,文化產品供給和文化消費活動出現萎縮。由于對文化消費的認識不深入、重視不夠,缺乏相關政策措施,文化消費一直被視為一種“軟需求”,受到冷落。許多人形成了“免費”娛樂消費的觀念,消費意識較為被動,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和保守性[5]。因此,在缺乏高質量文化產品的地區,我們需要加強引導,逐步提升文化消費意愿,挖掘消費潛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河南省的文化消費市場有巨大的潛力。城鎮居民在滿足正常生活需求后,會選擇更高層次的教育消費、城鎮周邊游等文化娛樂消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3.3 文化消費平臺覆蓋范圍有限

隨著新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賦能各個行業,傳統產業也在逐步與線上平臺融合,河南省應積極探索覆蓋全省的文化惠民消費平臺,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務。然而,目前河南省在新型文化消費融合方面進展較慢,城鄉文化發展不平衡、區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影響了文化消費的覆蓋面,現有的文化消費平臺覆蓋面有限,無法滿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此外,存在信息數字鴻溝,文化消費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每年涌現大量的文化產品,但由于信息不均衡,人們在文化消費方面無法得到充分滿足。新型文化消費領域存在著“過?!迸c“短缺”并存的問題,文化消費平臺無法實現對整個區域的覆蓋。

4 立足河南,探索發展新型文化消費模式的路徑

鑒于河南省當前的文化消費現狀,河南省應立足現實,充分發揮文化大省的優勢,進一步激發新型文化消費的潛力,為河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助力。

4.1 發展壯大文化市場,豐富新型文化產品供給

新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融合能力,河南作為創新資源相對貧乏的省份,應注重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同時,要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地的創新資源和科技優勢,引導創新型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科技應先行,運用新理念融合新科技,優化河南的文化產業,加快體驗式經濟、數字經濟、數字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6]。充分運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手段,以打造強大的文化產業主體,實現河南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逐步推出一批有發展前景的重點文化項目,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性的文化產業重大招商活動,結合上級政策,加大對新型文化企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此外,還要壯大現有的文化產業園區,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深入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加快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研究。當前,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根據居民的文化需求,我們可以依靠科技,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打造沉浸式文化產品,以提高消費者參與文化消費的積極性,推動文化消費的轉型升級。同時,我們也要支持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事業單位開發文創產品,提升新型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營造良好的文化消費氛圍和環境[7]。

4.2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激發居民文化消費潛力

當前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極大提高,在一些不發達、偏遠地區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該得到充分重視。要創新模式手段,推進文化服務供給改革,充分利用新模式精準對接群眾的文化需求,打造科學合理、覆蓋廣泛、運轉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人們逐步樹立積極向上的文化消費理念。根據居民的新需求,精準打造文化產業供應鏈,提供個性化、體驗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8],讓新型文化消費模式成為主流,成為時尚,形成需求與產業共進的良性互動。同時,積極探索文化消費季的引領作用,通過文化消費季模式推動新型文化消費的廣泛普及。還要積極開展文化消費補貼工作,統籌規劃,精準施策,真正達到刺激消費、促進供給側質量提升的目的。

4.3 改善消費環境,提升居民的文化消費體驗

良好的社會消費環境能夠促進文化消費,政府應根據社會、交通、人口等多種因素合理規劃建設文化場館,營造良好的文化消費體驗環境。文化場所的建設應與其他配套文化設施相配合,優化文化場所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充分發掘居民的多元文化消費新需求,注重消費場景氛圍的營造和消費體驗,以及文化與其他服務的融合,提供智慧服務,提升居民文化消費的體驗感和幸福感。

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關于新型文化消費的調查和統計,加強對新型文化消費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在此過程中,應樹立政府的主導地位,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根據文化消費調查數據,結合市場經濟環境,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合理調整文化市場政策,創新市場管理模式,制定相關制度規范和行為標準。這樣可以使新型文化消費及其相關市場活動更加符合社會需求,運行更加規范。

4.4 創新文化消費業態,搭建新型文化消費平臺

促進傳統文化消費數字賦能,加快傳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在線對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創新無接觸式消費模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文化消費業態[9]。通過文化惠民消費平臺、文化惠民一卡通等項目,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創新合作運行模式,推廣新型文化消費。整合全省優質文化資源,探索搭建全省文化惠民消費平臺,形成線上線下文化消費聯動格局。推動智能化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彌補現有文化消費平臺的弊端和不足,建設新型消費網絡業態,方便居民群眾及時、準確地獲得文化消費動態,實現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4.5 挖掘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打造知名的文旅品牌

河南擁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應積極探索有創意的新模式和業態,激活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和展示其現代價值??梢酝ㄟ^建設文化街區、文化游園等方式,打造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消費場所,并融入VR、虛擬場景等技術,充分發揮歷史文化遺產的示范帶動作用,穩固新型文化消費業態的基礎,同時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歷史和現代價值。在深耕地方文化方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充分發揮河南文化的優勢,實現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打造知名的文旅品牌,提升河南文旅文創的影響力和中原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實現黃河文化在當前歷史階段的新復興。

5 結語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國際間的競爭已經不能僅靠硬實力,軟實力的力量明顯愈發凸顯,我們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精神文化層面的力量。河南作為中部崛起的領頭羊,面對新形勢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把握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激活文化消費潛力,融入新技術,融合新模式,從而實現新型文化消費的長足發展。

猜你喜歡
盲盒體驗式文化產業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盲盒拆出的眾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處?
除法豎式的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讓快樂充盈高中地理課堂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