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力深厚 嚴謹踏實
——記穆克宏先生的學術人生

2024-05-10 15:34葉楓宇詹淑然
天中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目錄學治學文選

葉楓宇,詹淑然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的穆克宏先生是著名的六朝文學研究專家,曾先后擔任中國《文選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福建省閩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穆先生生于1930 年,江蘇省南京市人,1953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曾師從胡小石、陳中凡、汪辟疆、羅根澤等著名教授。穆先生自青年時代起即致力于六朝文學研究,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他的六朝文學研究早已蜚聲學界,所著學術論文與研究專著是六朝文學研究者案頭必備資料。而熟悉穆先生的人,往往覺得先生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是他對學術研究畢生奉獻的忠誠態度、自成一體的研究方法和鍥而不舍、水滴石穿的鉆研精神。

一、樂此不疲的治學熱情

穆克宏先生對待學術研究的忠誠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研究事業的由衷熱愛。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傳統文化由衷的熱愛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先生的學術研究境界,使先生的研究工作成為他畢生的事業,這便與著書都為稻粱謀者劃清了界限。穆先生自青年時代起便有志于六朝文學研究,除了20 世紀六七十年代受政治因素干擾,直到現在年逾九旬,他都心無旁騖地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古典文學研究事業。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學術研究受到經濟大潮沖擊,不少學人不再甘心坐冷板凳,而穆先生在六朝文學研究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力的一系列學術專著正是在此期間出版,如《玉臺新詠箋注》《文心雕龍選》《文心雕龍研究》《滴石軒文存》《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等。

退休后,在同輩人頤養晚年之際,穆先生仍然在自己所鐘愛的六朝文學領域筆耕不輟,陸續出版了《昭明文選研究》《昭明文選》《文選旁證》《文選學研究》等著作。在此期間,先生還對之前撰著的《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進行了修訂再版,對《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進行了增訂再版。2009 年,先生年屆八旬,仍不辭辛勞,整理出版了《六朝文學論集》一書。2018 年,《穆克宏文集》精裝6 冊由中華書局出版,書中包括了《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和六朝文學史料等研究成果。正是這一系列分量厚重的學術專著,奠定了穆先生在同行心目中六朝文學研究大家的地位。先生退休迄今,除了撰寫學術專著,一直保持每年發表2-3 篇學術論文的習慣。2023 年穆先生已經93 歲,他的精力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精神好的時候仍然在讀書和寫文章。

穆先生的孩子們或在國外,或在省外,皆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老伴離世后,穆先生獨居福州。孩子們多次提出將他接到身邊照顧,均被他婉拒。究其原因,則曰不大會用電腦,離不開他的書。為此,家人們苦惱不已。穆先生家中的客廳亦是書房,兩大面書墻,兩萬多冊藏書,先生坐擁書城,其樂無窮。半個多世紀以來,讀書寫作已成為他的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融入他的生命,如果離開書,中斷研究工作,他就覺得他的生命失去了意義。他曾經態度認真而誠懇地對筆者說:“一個人活著就要做事,就要對社會有貢獻,什么都不干,活著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人生價值觀,使得穆先生的學術研究早已超越了名利,成為他的一種生存狀態,這種生存狀態正如唐代詩人王勃所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p>

其次是穆先生對待學術研究嚴肅認真。如今學術論文與專著年年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不過其學術價值往往令人質疑。穆先生一貫崇尚乾嘉樸學,講究有一份材料講一份話,反對空有理論、缺乏實證的花架子,他認為這樣的研究成果,將很快被時間所淘汰。先生常說,希望50 年內,還能有人讀他的書,若能如愿,他將感到非常欣慰。為此,穆先生從事研究工作時,極其慎重而仔細,這從他所點校的《玉臺新詠》和《文選旁證》即可窺見一斑。在點校古籍的工作中,穆先生深知稍有不慎,即會犯錯出丑,因此工作態度尤其認真仔細。1986 年,先生的《玉臺新詠箋注》出版后,立即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曹道衡、沈玉成二位先生認為此書最顯著的特點在于校正糾謬、??本珜?、標點正確,是目前最精審的一部校本。昝亮在2000 年《文史》第二輯發表的《玉臺新詠版本探索》一文,也稱贊穆先生此書“點校精細審慎,用力甚著,洵為善本”[1]113。這些評語,雖寥寥數句,卻是對點校者最好的褒獎,是穆先生用多年心血與汗水換來的。又如穆先生在點校梁章鉅《文選旁證》的過程中,因原作的引書多達1300 余種,為了點校的精審,穆先生查閱了其中大部分引書,糾正其中的引文錯誤達300 余處。書稿完成后,穆先生累得病倒住院,其勞心勞力可想而知。

除了整理古籍,穆先生在他擅長的《文心雕龍》與《文選》學研究方面,同樣秉持嚴謹踏實的作風。王運熙先生在為穆先生《文選學研究》所寫的序言中說:“縱觀克宏兄的大著,我感到其共同特點是占有翔實豐富的原始材料,排比當前和現代學者的有關看法,進行冷靜的分析,不盲從,不刻意標新立異,在仔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平穩、平實的見解。這種平穩、平實的風格,在刻意求新者看來,顯得有些平淡,缺少驚世駭俗的特色;但由于體現了尊重事實、審慎判斷的精神,其論點往往比較客觀合理,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獲得大多數學者的認同??撕晷诌@種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值得稱道的?!盵2]7

二、深厚踏實的學術功底

尊重事實、平穩踏實、審慎判斷是穆先生的治學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他深厚的古典文學和文獻學功底以及對六朝文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了然于心的基礎之上的。

穆先生常說:“我們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人應該學習錢大昕的治學態度,正確對待學術研究工作。我認為,在學術研究工作中,不論前輩還是后輩,其論著有錯誤,就應糾正。這是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盵3]先生對待學術研究嚴肅認真,不僅體現于嚴于律己,還體現在一旦發現同行在學術研究方面的不足或錯誤時,往往直言不諱;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時,先生也多是根據所掌握的材料,闡明自己的觀點。例如收錄在他《六朝文學論集》中的《嵇康曾官中散大夫考》一文即是學術爭鳴的產物。學者沈元林否認嵇康曾官中散大夫,穆先生則認為:《晉書·嵇康傳》有關于嵇康曾任中散大夫的記載,從劉知幾、王鳴盛等人對《晉書》的引用說明《晉書》記事可信度高;此外,從東晉南朝文人詩文以及歷代史志、目錄書中也可找出大量嵇康曾官中散大夫的記錄,《三國志·嵇康傳》雖然失載,但并不能因此否認嵇康曾官中散大夫,沈元林所引《通典》中“中散大夫,魏晉無員”之“無員”二字,應理解為“無定員”,沈元林解讀古籍有誤;從《世說新語》劉孝標注轉引與嵇康同時代人荀勖的《文章敘錄》,亦可證實嵇康曾官中散大夫。詳實可靠的史料、嚴密合理的分析,使得嵇康曾官中散大夫這一結論無可辯駁。在論證過程中,先生全憑史料說話,無任何憑空推想。在學術爭辯過程中,難免遭遇人情障礙,此時穆先生最喜愛的一句名言就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p>

穆先生曾自述研究六朝文學的歷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開始研究《文選》。但研究的準備工作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了。六十年代我閱讀駱鴻凱的《文選學》,七十年代,我閱讀《文選》,八十年代,我給研究生開設《昭明文選研究》課程,并撰寫論文?!盵4]足見穆先生對學術研究認真嚴謹的態度,他反復閱讀原文典籍及前人研究成果,治學積淀甚深。穆先生國學基礎之深厚常令人自愧不如,他對魏晉南北朝史料學的精通更是同行們所熟知的,這是他精通目錄學與多年從事六朝文學研究不斷積累的成果。穆先生早年就讀于南京大學,在胡小石、陳中凡、汪辟疆的引導下,從目錄學入手,熟讀經、史、子、集中重要典籍的名家注本,于《詩經》《楚辭》用力尤甚,逐步找到了治學門徑,為學習和研究六朝文學奠定了堅實基礎。后來,穆先生向后學介紹自己的治學方法時,特別強調從目錄學入手。他認為,學習目錄學可以掌握本專業各種書籍的基本情況,了解一些學術源流,找到學習與研究的門徑。這一觀點并非先生發明,而是歷代治學卓有成就的學者的共識。清代經學家江藩說:“目錄者,本以定其書之優劣,開后學之先路,使人人知其書可讀,則為易學而功且速矣。吾故嘗語人曰:‘目錄之學,讀書入門之學也?!盵5]50復旦大學王運熙在《研究樂府詩的一些情況和體會》一文中也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常翻閱……對我的啟發幫助猶大,我感到從它那里得到的教益,比學校中任何一位老師還多?!庇终f:“讀了《四庫提要》等目錄書后,在自己從事研究的范圍內,應當系統地讀哪些書籍,重點放在哪里,仿佛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向導?!盵6]150-151

治學從目錄學入手,很多人只是說說而已,而先生卻能遵照執行,這使得先生對中國古籍概況、學術源流變化的大致狀況了然于心,在考辨古籍、檢索資料時如魚得水,也使得先生追求的實事求是的治學精神落到實處。比如,當有學者否定《文選旁證》的作者是清人梁章鉅時,先生提出反對意見。他的證據有五:一是目錄書的著錄。通過檢索目錄書,發現清代、現代的目錄學家皆以為《文選旁證》是梁章鉅所作;二是本人和友人的著述都證實《文選旁證》為梁氏所著;三是福建師大圖書館藏有一部梁氏批校的《文選》,書的天頭上寫滿批校之語,可見梁氏對《文選》用力之勤、研究之深;四是阮元等清代《文選》學者都認為此書為梁氏所作;五是《文選旁證·凡例》也說明此書出自梁氏。如果不是精通目錄學,想找到這些零散的證據顯然是不易的。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認識到治學必須從目錄學入手。因此,在先生有關治學的文章中,幾乎每一篇都會提及目錄學的重要性。尤其在《學一點目錄學》一文中,先生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歷代重要的目錄學著作的特點以及使用方法,能為初學者指點迷津。精通魏晉南北朝史料學,使先生在從事研究時,可以得心應手地運用各類文獻資料,得出研究結論也更客觀可靠。穆先生對目錄學的重視亦體現在其代表性著作《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中,該書梳理了魏晉南北朝研究領域百余本重要專著,被列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料叢書”系列的第一部,是六朝文學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書。

當然,先生對近現代以及當代的六朝文學研究成果也相當熟悉。因此,他能夠發現高教版《中國文學史》開列《研修書目》的不當之處近20 條,穆先生指出不當原因,并推薦了相應的替代書目,這無疑讓大學生和青年學者們少走了不少彎路。

先生極為重視古籍點校等基礎性的研究工作與單篇論文的寫作。他自己的學術研究也正是從在單篇論文上下功夫開始的,這些論文的特點是專而深,而且往往圍繞一個大的主題,形成系列論文。先生的每一篇專題論文的寫作,必然伴隨著對文本作者與文本的深入研究。比如,先生起初進行《文心雕龍》研究時,一邊撰寫論文,一邊編寫《文心雕龍選》,《文心雕龍選》選文20 篇,皆為《文心雕龍》之精華。每篇都有“說明”“釋文”“譯文”,書前序言全面介紹劉勰與《文心雕龍》。先生國學功底深厚,使得書中注釋確切,譯文盡管采用了直譯的方式,但與原文對照,顯得極為妥帖。這種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使得先生對《文心雕龍》的理解比一般人更為透徹而深刻?!段男牡颀堖x》出版之后,廣受學界好評,張少康稱贊穆先生《文心雕龍選》:“由于作者對魏晉南北朝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國學根底深厚,所以注釋是比較確切的,譯文盡量采用直譯的方法,使之能夠和原文對應起來,文筆明白曉暢?!盵7]366“是本時期《文心雕龍》研究中很有學術價值的一部著作……組織嚴密,考論精審……通論和專論相結合,而專論注意劉勰對六朝時期有卓越成就的大作家的研究,將劉勰的文學理論批評的研究,落到實處?!盵7]424-425 先生的《文選》學研究與他對清人梁章鉅《文選旁證》的點校是先后進行的;先生有關徐陵與《玉臺新詠》的論文則寫于他的《玉臺新詠箋注》完成之后。在下完這樣的硬功夫之后,先生又挖掘出許多新材料,提出一系列學術見解,最終形成系列論文,進而形成專著。這樣的研究使得過去一些被忽視且久未解決的問題或得到了解決,或引起了廣泛的注意。比如“正始之音”在六朝本是指魏晉玄談之風,但長期以來很多人都將它理解成為正始時期的文風,先生憑借常年從事六朝文學基礎研究的功力,引用大量史料,厘清了這一名詞的本來意義。

南京大學周勛初教授曾說:“我總覺得凡為學人者必須在單篇論文上下功夫。研究某種學問,總得循序漸進,甑辨考索,發掘意蘊,然后寫成單篇論文。這樣的論文,出于個人的沉思冥想,才可能是有血有肉的精品,不致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盵8]周先生與穆先生是20 世紀50 年代初南京大學中文系的同窗摯友,無論周先生所言,還是穆先生所行,都極為默契地奉行著老一輩學者傳承下來的嚴謹踏實的學風。

除了按計劃寫作單篇論文,先生的各個研究專題之間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中《文選》《玉臺新詠》是現存六朝最重要的文學作品選,《文心雕龍》《詩品》是六朝最重要的文學理論著作,無論從事詩文研究,還是文論研究,都不可能脫離另一方。先生的《文選》學研究之所以能在學界卓然自成一家,就在于他受前輩學者的啟發,將《文選》學研究與《文心雕龍》研究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先生常說:“我認為,研究《文心雕龍》應與《文選》相結合,參閱《文選》,可以證實《文心雕龍》許多論點的精辟。同時,我也認為,研究《文選》亦應與《文心雕龍》相結合,揣摩《文心雕龍》之論斷,可以說明《文選》選錄詩文之精審,因此,將二書結合起來研究,好處很多?!盵9]218這是先生從事《文心雕龍》與《文選》學研究幾十年來的心得體會。

當然,在強調治學從目錄學入手的同時,先生同樣也注重研究古典文學,認為治學應熟悉經、史、子、集的基本篇目,打好扎實的文字學基礎。先生的治學經驗在其文章與著作中,都可以一一得到印證。

總之,從目錄學入手,在專題研究的過程中,出入經史,旁及小學,以客觀史料說話,形成系列論文或專著;將六朝文學與六朝文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從而建構自己的學術體系,彰顯了深厚踏實的學術功底。

三、堅韌不拔的治學精神

另外,穆先生能在六朝文學研究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還在于他鍥而不舍、水滴石穿的治學精神。穆先生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滴石軒”以自勉。水滴石穿的精神,具體說來就是要有心無旁騖的專注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力。這種精神落實于先生的學術研究工作中即研究方向明確、目標集中。先生畢生致力于《文心雕龍》、《文選》學、《玉臺新詠》、魏晉南北朝史料學的研究,與此不相關聯的領域則較少涉及。這些內容似乎只是六朝文學的一部分,但無一不是六朝文學研究的關鍵點。只有把這些內容研究深、研究透,才可綱舉目張,把握六朝文學研究的整體。

《世說新語·文學》有一段關于學問的著名對話:“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瘜O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У懒致勚?,曰:‘圣賢固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睂Υ?,劉孝標注曰:“支所言,但譬成孫、褚之理也。然學廣則難周,難周則識暗,故如顯處視月;學寡則易核,易核則智明,故如牖中窺日也?!盵10]216人的精力有限,如果研究的范圍過于寬泛,效果必然只能如“顯處視月”;只有當治學的目標明確、集中時,才能達到“牖中窺日”的境界。先生的治學顯然是屬于“牖中窺日”型的。

曾經,穆先生談及自己年輕時也有著廣泛的閱讀興趣,于唐代文學研究也頗有心得,但最終還是選擇忍痛割愛了。他常常以“歧路亡羊”的古訓教導后學,一個學者的研究范圍太廣,他的研究往往難以深入,甚至最終一事無成。為了專心從事學術研究,穆先生幾乎不讓自己有其他愛好,他的生活也是以學術研究為中心的,多年來一直安排得極有規律,如果偶爾被閑事浪費了很多時間,他則懊惱不已。穆先生自述做學問很辛苦,有時思考一個問題過久,晚上便無法入睡;有時在研究方面有所發現又會令人興奮不已,很損耗人的精力,這種工作本不適合老年人。多年前,穆先生大病一場,大家都以為他的研究工作會被擱置,誰知病愈不久,他又恢復了原先的工作與生活習慣。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學術研究早已融入他的生命。

作為著名學者,常常有后學慕名前來討教治學方法,穆克宏先生經常談及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言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的三種境界。這段話很多人都熟悉,也容易理解,但非親身經歷是難有深切體會的。穆先生自身經歷過“望盡天涯路”的孤獨求索、“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苦學,終于有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成就,此話從他口中道出,顯得尤為真切。

猜你喜歡
目錄學治學文選
“大將軍”的治學之路
呼喚21世紀的新目錄學——柯平教授訪談錄
畫與理
畫與理
蕭公權的治學轉向
畫與理
畫與理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學觀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的目錄學思想探究
《孟子》在我國目錄學中的地位變遷及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