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進·支撐·路徑:科技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理路

2024-05-10 15:44鄒靜
實事求是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科技

鄒靜

(天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天津 30035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P21)這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F代化科技是世界各國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同樣具有重要地位。學術界已有許多論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技意蘊、科技在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以科技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2]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實現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已成為迫切需求。因此,分析科技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雙重進階的內在邏輯,厘清科技現代化如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具有理論和現實雙重意義。

一、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式科技現代化的歷史演進及內在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特殊的現代化形式,它體現了普遍與特殊之間的邏輯關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式科技現代化展示了整體與部分的聯系?,F代化是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涉及系統性和徹底的變革,通常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而分階段的積累過程。為了實現這種轉變并保持持續性,其內部必須積累足夠的動力和條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式科技現代化發揮著強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提供動力。

(一)從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并非僅在單一國家或特定領域發生的急劇變革,相反,它是一場廣泛而深遠的社會轉型,其中現代化的生產力催生了全新的生產關系,并通過重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對社會結構進行了不可逆轉的整體性重構。發軔于英國工業革命的現代化運動,建立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開啟了全球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篇章。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進程,現代化“這一變革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的大轉變過程,它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3](P12)這些變化相互交織,共同構建了一個日益復雜且緊密相連的現代社會。

各國在走向現代化道路的過程中,都展現了獨特的發展特征。同樣,中國式現代化也具有自身的發展性。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的擴張,鴉片戰爭的堅船利炮叩開了尚處于農業文明時代的中國國門,中國也以一個后發外生型國家的身份卷入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之中。在“挑戰—回應”模式的影響下,我國逐漸開啟了走向現代化之路的艱辛探索。然而,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之前,不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戊戌變法抑或是新文化運動,“器物—制度—文化”的現代化三部曲并未走出對西方現代化的模仿狀態,[4]此階段現代化之路的探索注定難以達成初始的美好設想。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國家的獨立統一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先決條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國揭開了獨立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篇章。在傳統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示范模式中,我國對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頗具成效但又飽含教訓。雖經歷了“以蘇聯為師”到逐漸擺脫蘇聯模式的曲折之路,但是從中汲取了社會主義與現代化市場不應是脫節對立的重要經驗,并且為持續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此后,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改革開放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探索如何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5](P29)新時代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理論結合實踐的創新,成功推進并拓展了中國式的現代化。至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與奮斗目標更加清晰可行。從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現代化在中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飛躍。[6]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的打開本國現代化“大門”的“鑰匙”,通過開創兼具自身鮮明特色與其他國家普遍特征的現代化之路,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式現代化”的迷思,為世界各國邁入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中國方案。

(二)從科技現代化到中國式科技現代化

科技現代化是指一系列現代科技要素及組合不斷現代化的過程,科技生產函數逐步占據支配地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4]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科技作為一股不可抗拒、不可逆轉的力量,通過工業革命等方式發揮著引領發展的作用。憑借科技力量發展現代化工業并實現國家現代化是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成為經濟乃至軍事強國的一般規律??萍棘F代化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兼具過程與目標雙重維度?;谶^程維度,科技現代化是一個縱向的動態發展過程,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指出:“而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盵7](P698)基于目標維度,科技現代化衡量同一時代下不同國家科技的強大程度,是借助創新型國家與科技強國的外在目標形式所體現的。而科技強國作為一個比較結果,其標準也是與時俱進的,即特定階段的科技強國一定是科技現代化國家,而科技現代化國家不一定是科技強國。

在與世界科技現代化的互動關系中,中國最初處于科技創新的邊緣,甚至一度落后。過去,中國錯失了多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機遇,導致近代以來的科技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雖然現代意義上的機器大工業與帝國主義相伴而來,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但在帝國主義的剝削和壓制下,中國淪為其廉價的原材料產地、商品傾銷市場和投資市場,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舉步維艱,難以實現長久的科技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發軔于“四個現代化”中的科學技術現代化被提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國以舉國之力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工業化和科技現代化進程,漸步成為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參與者和追趕者,并且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在國防科技領域取得了“兩彈一星”等突出成就,同時在民用領域也實現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科技創新。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科技創新進入了快車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科技投入、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中國式科技現代化在實踐中歷經了創建發展、科技追趕、自主創新及高水平自立自強四個階段,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現代化道路。[8]

(三)科技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邏輯進路

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從曾經的科技落后到如今的科技現代化,我國科技事業經歷了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在馬克思主義科技觀的指導下,科技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以其特有的維度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技底蘊,書寫了我國現代化發展波瀾壯闊的進步畫卷。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現代化的科技始終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著科技救國、科技興國、科技富國與科技強國的重要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初期,科技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啟注入了強大動力。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現代化的關鍵因素。1963年,周恩來明確指出:“我國過去的科學基礎很差。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于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盵9](P412)這一論斷揭示了科技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地位。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國開啟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歷程,通過獨立自主的科技探索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以及核訛詐,保衛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這一重大成就不僅彰顯了中國科技的實力,也為中國追趕世界科技先進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現代化被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加速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趯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也使我們認識到要縮短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性差距,實現科技上的追趕是快速而有效的途徑。對外開放后,我國科技發展肩負起了加快速度、迎頭趕上的使命。通過對外開放式的“拿來主義”,我們在引進創新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成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為實現各個方面穩定而持久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進入新時代,科技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跨越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我國科技在全球范圍內的進步,從跟跑到并跑,并在部分領域領先,這表明中國式科技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仍需要轉變思路。在各國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必須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探索中國式科技現代化的新路徑,搶占世界科技發展先機,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逐漸走向世界前列。

二、科技現代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支撐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涵蓋了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及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五個方面,[1](PP22~23)為中國未來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萍棘F代化集科學的現代化與技術的現代化于一身,以發展現代化的生產力為根本任務,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旨歸,在上述五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科技現代化支撐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以14億的巨大人口規模邁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大突出創舉。在自然稟賦、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歷史等因素的交織影響下,我國人口分布不均衡,老齡化趨勢明顯,同時工業化水平尚未完全發展,農村人口在人口結構中仍占據重要地位。這使得中國式現代化不能像西方那樣僅依靠現代化工業和城市就能夠實現經濟向高收入國家的躍遷,而需要在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的背景下推進。

首先,科技現代化支撐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轉型和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活動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較高、勞動量也比較大,且農民自身科學知識水平有限,而現代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主要體現在提升勞動生產效率、提高農民生產水平上。通過大規模應用現代化農機裝備,結合物組學、遺傳學、病蟲害防控和治理等生物工程技術,科技支撐農業逐步向現代化轉型發展。這不僅確保了種源的自主可控,還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幫助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其次,科技現代化支撐城鎮的建設與發展。隨著城市半徑的不斷擴大,新型城鎮建設需要現代化的交通等基礎設施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科技化手段的提升也能夠幫助提高人口容納率,進一步協調城市發展格局。特別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建設、數字時代人民網絡空間環境的完善以及更為先進科學的治理方式的探索,都離不開現代化科技的持續支撐。最后,科技現代化支撐健康中國的建設。雖然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帶來了不同社會成員發展條件和利益訴求的不一致,但健康作為全人類發展最基礎的共性問題,得到了科技現代化的關注與支持?,F代化科技支撐公共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使醫療技術及設備更加精確、先進,提高了醫療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也改變了醫療模式??萍嫉陌l展使得醫療從傳統的面對面模式發展到可以遠程醫療,使得更多的病人跨越空間阻礙獲得及時治療成為可能,為健康中國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科技現代化支撐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力與現代產業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10]現代科技的創新發展能夠有效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及產業結構的升級,以新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在緊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還要借助科技推動先富帶動后富的區域協調發展。在科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同時,兼顧公平與效率,確??萍汲晒喔降鼗菁叭w人民。

當前,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為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區域發展不協調的難題,為區域協調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方面,不同地域間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制定和實施需要科技的賦能。例如,通過云計算等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可以精準分析各個區域、各個方面的潛力和劣勢,為國家制定區域發展戰略或資金、人員傾斜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大數據對地方實際信息的采集、整合與分析,可以及時準確獲取地理、歷史等相關鄉村特色信息,構建具有鄉村特色的振興地圖,為共同富裕集聚全區域力量。另一方面,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有助于引導資源要素在各地區間合理流動。要提升相對落后地區的發展能力,就要打破創新要素在空間上的循環累積和規模集聚的局面,形成均衡的可持續發展狀態。通過大數據分析、遙感定位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有效統籌創新資源的配置,優化產業的空間布局。通過減少資源的錯配和誤配,實現資源要素在區域內均衡流動、形成區域內更加平衡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從而保障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人民全體實現共同富裕。

(三)科技現代化支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通過科技創新,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同時也能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支撐,從而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和文化自信。而且科技創新使人們能夠從繁重的生產活動中解放出來,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實現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隨著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當代人民為美好生活奮斗的精神食糧??脊磐诰?、修復、保護等技術的發展,助推我國更好地探索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使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更加科學高效。依托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等文化設施,推進了包括科技傳播、科學教育、科學普及在內的文化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建設和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發展,為人民提供了更廣闊的精神交流空間和更好的網絡生態環境?,F代技術在引導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的同時,使居民消費也呈現由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型升級的趨勢。在文化創意、信息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成為現代化服務業的重要領域的過程中,新科技的加入使得更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主體參與到現代文化的生產進程中,形成了正向的反饋和聯結。在“生產—消費”的過程中傳遞和表達優秀文化,不斷滿足了人民個性化、多樣化的精神需求。

(四)科技現代化支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大自然是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與再生產的基礎和前提?!耙坏┤祟惐仨氝M行生產,他就決心把一部分存在于自然界的物體直接當作勞動資料使用?!盵11](P133)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之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實現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變革,需要科技創新的持續推動。當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化、低碳化轉型,都離不開科技現代化的有力支撐。

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無論是農業還是制造業,都需要借助技術條件的進步,將綠色工程技術、綠色先進材料融入其中,以實現產業的調整、優化和升級?,F代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它將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融為一體,通過提高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并減少環境污染。在能源使用與消費結構轉型方面,科技現代化的推動為綠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進而保障了資源能源的安全。立足我國資源能源稟賦,未來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仍需以現代科技為支撐。通過傳統科技的生態化轉向,能夠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為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組織方式綠色化提供新動能。

(五)科技現代化支撐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盵12]這為新征程上堅持開放與安全發展,以科技現代化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現代化科技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貫徹和落實新時代的軍事戰略方針,需要堅持科技強軍,通過現代化科技實現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在軍事戰斗裝備中的融合發展,為國家和人民安全提供堅實保障。近年來,科技現代化支撐我國在無人機、導彈、航母、量子保密通信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和裝備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鞏固和增強了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了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需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強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協同發展,在世界的一體化進程中,科技的發展不僅保障了我國的總體安全,而且在更大的范圍內守護了世界的安全。隨著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主動踐行大科學時代的創新使命,以全球化視野積極融入和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為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例如,“一帶一路”創新之路的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構建,有效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對接、產能合作,催生拓展全球產業發展新需求,提升了科技供給能力,同時也彰顯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三、科技現代化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1](P14)新征程上,為了進一步解決這些發展困難,仍需要現代化科技的持續助力??萍棘F代化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杠桿,而將科技創新主體與資源集中在一起,離不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賦能。新型舉國體制能夠以頂層設計與高位推動來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將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形成集中科技攻關的集體力量,共同撬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大棋盤。

(一)政府層面:加強統籌協調,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關鍵核心技術處于技術網絡的“結構洞”位置,發揮著鏈接相關技術、產品和工藝的核心作用,[13]直接影響著我國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的創新升級。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政府需要加強統籌協調,聚焦攻關,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當前,我國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亟待攻關。為此,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并集中全國乃至全球的優質創新資源。過去,我國在“兩彈一星”研制、核潛艇研發、三峽水利以及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重大科技工程中,充分展現了“舉國體制”的強大威力。新型舉國體制雖然區別于傳統舉國體制,主張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但對于公共屬性較強的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等仍離不開政府的行政干預。因此,作為統籌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有為政府”,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進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要有效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創新組織效率。對此,在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上,要強化黨和國家對創新資源和要素的調配權,加強國家重點項目的頂層設計,運用行政力量自上而下迅速構建科技創新體系。由于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具有長周期、不確定性等特征,依靠市場難以使創新活動處于社會需求的最優水平。所以,往往通過國家采取政策設計和制度引導等形式部署國家重點項目,以推動本國科技創新的組織性和高效性。二要形成上下一致、持續攻關的堅強意志和強大凝聚力。國家意志代表著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是推動科技創新向包容性創新體系轉型的關鍵。只有通過包容性創新,才能創造更有用、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新的解決方案,為整個社會而非個人創造價值。[14]政府需要積極協調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中的集體利益和局部利益,使各區域、各領域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實現有機結合,形成聯合攻關的合力,推動科技創新向更高水平發展。三要提升技術創新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精準性。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方向定位和目標指向上具有前瞻性與引領性,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面向市場的科技創新項目需要以市場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因為市場需求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只有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及時掌握一手資料,才能選擇出我國經濟發展亟須攻關的關鍵核心技術。[15]因此,科技創新決策的科學性需要大興調查研究。

(二)市場層面:發揮市場競爭優勢,突破“卡脖子”瓶頸

當前,相關瓶頸的突破一方面需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即通過部署重大科研專項等方式整合創新資源,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重點突破;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市場選擇、淘汰機制,篩選出具有國際競爭潛力的市場導向型技術,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效率。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決定創新要素配置中的有效性,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現代產業的深度融合,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全球科技企業都在瞄準前沿科技創新,希望借此機遇搶占價值鏈中高端,提升自身競爭力,推動經濟增長。然而,我國產業仍處于國際分工和價值鏈的中低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還面臨一定的威脅。在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一是市場化主體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擺脫科技創新的路徑依賴。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小院高墻”的控制,企業需要將產品生產從大規模制造轉向精細化定制,借助領軍企業打造的創新平臺,在其引領帶動下進行融通創新,從而打破以往的路徑依賴,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二是企業需要全面迸發創新活力,鍛造競爭力“長板”。在數字化背景下依據新發展理念,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跨領域的技術攻關,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此外,企業需要克服部分技術“短板”,增強我國的抗壓能力、對沖能力與反制能力,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先發優勢。最后,企業需要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把握機遇進行彎道超車。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要開展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并加大投入力度。在發達國家尚未完全掌握新一輪核心技術之前,形成突破核心技術的強大體系支撐,提升我國產業系統集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進度、程度和效度。[16]

(三)社會層面: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在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后,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萍棘F代化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需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

當前,推進科研事業的社會性發展是全面推進科技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而人才的高質量發展則是加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核心力量。一方面,加強高質量的人口供給,要提高以教育培養人才的思想站位??萍寂c人才強盛的戰略資源是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識,當代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在于人才、教育的競爭。因此,應廓清當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將創新的意識培養融入教育,注重科學精神、反思能力、批判思維的養成,培育有扎實知識、重實踐能力的人才隊伍。通過價值引領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和科學技術人才將自身的科學追求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來。另一方面,以社會性的報償方式激勵科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茖W研究活動的動機應該是對真理的追求,而非市場化的表現。對于取得巨大科研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不能僅僅給予經濟性的報酬,而應該更加注重對他們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觀念的肯定和弘揚。這樣才能保持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有助于產生顛覆性的科學成就。[17]因此,需要構建彰顯科學發現者崇高聲譽、弘揚其精神品質和價值觀念的有效行為規則體系,均衡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之間的關系,最大程度發揮全社會成員的創新活力。這樣才能夠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為我國的科技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科技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科技在線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