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進展評析、目標定位與對策選擇

2024-05-10 21:19黃承偉
關鍵詞:中國式公共服務城鄉

黃承偉,辛 遠

(1.農業農村部 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北京 100028;2. 安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P.22)現階段,在人口規模方面:2021年我國的鄉村人口為4.9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35.24%[2];在共同富裕方面: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方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公共服務水平、鄉村社會風氣與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盵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必須重點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為指引,以鄉村發展的實踐探索為基礎,以建設農業強國為目標指向,對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發展現狀進行客觀評析,并在系統分析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提出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對策建議。

一、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進展評析

從理論研究和國內外實踐看,農村現代化的基本要素至少包括:一是基本生活設施現代化,農村與城市在水電氣、道路、通信等基本生活設施水平基本相當;二是基本公共服務健全,基本實現縣域內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三是物質生活水平較高,農民與市民收入大體相當;四是生態環境宜居,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效果;五是治理體系完善,以黨的基層組織為核心的農村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真正實現自治、法治、德治,鄉村社會和諧有序,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4](P.189)總體上,新征程上中國式農村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農村基礎設施顯著提升,但與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要求仍有差距

近年來隨著鄉村建設的逐步推進,尤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后,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顯著提升,生產生活設施更加便捷。據統計到2021年末,87.3%的農村通公共交通,99.1%的農村進村主要道路路面為水泥或柏油,97.4%的農村村內主要道路路面為水泥或柏油[5];而且農村水電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取得了顯著發展,有效破除了長期困擾貧困地區發展的出行難、用電難、通信難等現實難題,補齊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的短板,但這仍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跟質量跟農村現代化的要求還不相匹配。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首要條件是基本生活設施的現代化,是基本生活設施更加便利,并且實現城鄉基礎設施水平和質量大致相當。但當前農村地區的生活性基礎設施和生產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均與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距離實現基本生活設施的現代化也存在著諸如農村水電網有待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危房改造與抗震改造有待進一步推進、產業路致富路有待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

二是城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仍存在短板弱項影響著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城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夠有效降低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成本,增加城鄉居民的生活便利度,進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在互聯互通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主要表現在農村與城市之間道路銜接不暢,阻礙了城鄉人員的人際交往[6];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仍需鞏固提升,城鄉飲水實現互聯互通仍然存在不少短板;農村物流設施、產業設施配套等農村生產性基礎設施的建設仍與城市生產性基礎設施存在銜接不暢等問題。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的不完善影響著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推進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持續發展,一方面,需要完善針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逐步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投入保障,進而才能增加農村基礎設施的數量及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管護機制。長期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這就導致一些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雖存在著建設不斷推進,但維護管理不到位導致使用率較低等情況,這必然會嚴重影響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二)農村公共服務不斷健全,但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仍有差距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得到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規模和數量不斷增長。自2013年以來,累計改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8萬所,中西部22個省份基層文化中心建設完成比例達到99.48%,消除了貧困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的空白點[7](PP.20-21);供給質量有效提升,在農村義務教育覆蓋所有適齡兒童的同時,其教育質量和水平有很大提升,鄉鎮醫療衛生機構不斷完善發展,能夠基本滿足廣大農民小病不出鄉鎮的需求,廣大農民也逐步擁有了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雖然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不斷得到提升與發展,但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這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規模和質量不均衡難以滿足廣大農民對農村現代化公共服務供給的需求。與城市相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規模和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調查顯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均存在著較大的供給短板,只有補齊這些短板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建設鄉村[8];與城市相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較為單一,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供給與農民自籌相結合,來自其他社會主體參與供給的渠道較少,并且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質量、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低保保障標準等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水平,與城市相比均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難以從根本上滿足廣大農民對實現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二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的不均衡難以滿足廣大農民對提升農村現代化服務能力的需求。長期以來,城市與鄉村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存在著較大差距。在教育水平和質量方面: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師資配備、教學質量與升學率相對較低,近年來隨著對鄉村義務教育的重視,農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均有很大提升,但城鄉間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醫療保障能力方面:鄉村醫生的能力素質、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農民的能力及人均醫療資源占有率等方面均存在著短板弱項,難以從根本上滿足廣大農民對城鄉醫療資源相對均等化發展的要求;農村低保保障標準較低、農村養老機構服務老年人的能力較弱等方面也都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存在著比較明顯差距。

三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融合程度較低難以滿足廣大農民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是推進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是推進農民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根本要求。當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融合發展程度較低,比如在城鄉教育發展方面,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轉移與傾斜的力度不夠,城鄉教育資源的互通互融仍有不少堵點有待進一步疏通。再如在城鄉醫療發展方面,農村醫療衛生資源與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實現對接融合的程度仍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對于農村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還有在養老保障方面,城市養老機構的數量、質量以及服務能力都遠勝于農村養老機構,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農村養老人數會逐年增加,而老年健康服務資源大多集中于城市,農村缺醫少藥、設備不足的情況并未根本好轉[9],這就客觀上需要實現城鄉養老服務機構、資源的融合發展,但現實中城鄉養老融合發展的程度離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三)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但離和美鄉村的要求仍有差距

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現代化的生活,是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以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為主攻方向,重點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持續發力,全面改善與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到和美鄉村建設,反映出持續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對鄉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從現狀看,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鄉村人居環境改善離和美鄉村建設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村容村貌整體規劃與建設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內在需要對村容村貌進行整體規劃。調研發現,農村不同程度存在著亂建亂拆、生活垃圾處理不當、黑臭污水橫流等現象,這既會直接影響廣大農民生活居住的幸福感,又會間接影響和美鄉村目標的建設。當前村容村貌的整體規劃與建設仍在不同地區存在著缺失或不健全不完善的情況,存在著村容村貌規劃思路不明、建設缺乏整體設計等情況,這距實現和美鄉村的建設目標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二是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建設機制仍需進一步健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需要持續改善與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更需要進一步健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建設機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在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建設機制方面仍存在著短板弱項。如在建立鄉村人居環境建設與管護機制方面,既存在著重建設、輕管護的現實問題,又存在著建設與管護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現實發展問題;在推進鄉村人居環境考核評價機制方面,既存在著考核主體責任不明確、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還存在著考核評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升級的問題;在鄉村人居環境標準化機制方面,存在著鄉村標準化的建設內容、建設流程、建設體系等機制不明確、不完善的現實問題。

(四)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但與治理方式務實管用的要求仍有差距

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必然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脫貧攻堅的全面推進與如期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在脫貧攻堅戰中逐步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充分彰顯,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在村民自治基礎上的德治與法治事業有較大發展等。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對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實踐證明,鄉村治理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需要不斷創新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

首先,加強黨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全面領導,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方式方法。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復雜的問題需要基層黨組織進行有效治理,這就更需要創新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方式方法。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強化縣級黨委整體謀劃縣域范圍內鄉村振興的責任,深入開展對基層鄉村干部的學習培訓和監督管理,形成以學促能力提升、以督促改進工作作風的良好風氣;對奮戰在鄉村建設一線的農村黨員干部有計劃地分批進行集中培訓,增強他們推動鄉村治理的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此外,結合各地實際,推動形成“基層黨組織+三治”相結合的新型鄉村治理方式。

最后,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現代化發展,持續創新多元共治、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必然會面對著多元復雜的鄉村治理任務,這既需要堅持黨建引領與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持續夯實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始終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引領作用;又需要當地政府通過各項獎補政策、人才返鄉支持政策、稅收優惠等方式,吸引本地外出務工人員、企業家或社會上有志投身鄉村建設的人士積極回鄉發展,形成多元共治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同時持續探索各項積分制、清單制、矛盾有效化解機制等多種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

二、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定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特別是提出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為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堅持鄉村建設始終為農民而建的核心目標

農村是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家園,是實現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戰略陣地。讓廣大農村地區具備基本的現代生活條件,既是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又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務。當前城鄉發展差距集中表現在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落后于城市現代化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公共服務的便利度及人居環境的舒適度均有待進一步優化提升,為此在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應該重視鄉村建設,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具,從而避免出現城市的繁榮與鄉村的衰敗、鄉村雖具有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條件但缺人氣等情況,因此更應在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核心目標。

第一,推進鄉村建設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鄉村建設的最終指向是服務于廣大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此推進鄉村建設就要減少大拆大建,不做急躁冒進、違背廣大農民意愿的事情,多做農民愿意干、樂意干、盼著干的事情。在具體推進鄉村建設的實踐中,涉及農村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整村改造提升、人居環境的整治等重大事項,都應提前通過征求意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等環節征求廣大農民的意見,只有在此基礎上推進的鄉村建設才是符合廣大農民意愿的事情,也才能真正調動起廣大農民建設鄉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推進鄉村建設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參與。在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推進的鄉村建設,關鍵是要組織動員起廣大農民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以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推進鄉村建設中,一些如水電路、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就可以充分吸收當地農民的參與,讓農民參與到一些工程建設中來;一些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醫療服務升級等農民干不了的工程項目,可以通過政府、市場等外界力量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在吸引外界力量參與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組織農民觀光學習,而后通過傳幫帶的形式也讓農民最終參與到鄉村建設中。

第三,推進鄉村建設要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鄉村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逐步改善與提升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讓廣大農民過上現代化的生活,這樣才能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廣大農民希望能夠享有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務、更加舒適的人居環境,為此在推進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就更應該重視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重視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普惠共享,重視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人居環境的整治提升。

(二)以堅持產業振興促進鄉村發展為重點目標

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標志,是實現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更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實踐中,鄉村產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扶貧產業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單一、特色優勢產業不明顯、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等,這直接影響了鄉村產業的振興發展,進而影響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活力。這同時影響到農民實現就近就業和增收致富的機會,進而影響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發展進程。堅持鄉村產業振興促進鄉村發展與農民富裕重點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著力打造鄉村特色優勢產業,以激活鄉村發展活力。在已脫貧地區,立足鄉村扶貧產業的基礎上,更新升級同質化扶貧產業,重點支持與打造更加適合本地區發展的鄉村特色優勢產業,努力在“土特產”上面做文章,積極開發既立足當地水土資源和自然資源基礎而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又體現當地特色風情、為市場所廣泛接受且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在廣大農村地區,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發展多種形態的農業產業,如設施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康養農業、大棚農業等新型農業產業類型,拓寬鄉村產業發展渠道,增強鄉村發展的動力;鼓勵家庭農產、龍頭企業、合作社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推動訂單農業、農村電商、冷鏈物流等面向市場發展的農業新業態,以真正激活鄉村發展活力。

二是推動鄉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從縱向看,重點支持農業由種養環節向全鏈條產業深度拓展延伸,完善鄉村產業的上下游分工合作[11],促進農業產業從粗加工轉向精深加工,從簡單倉儲銷售轉向集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現代物流與銷售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鄉村三大產業在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協助配合程度,促進現代化農業生產、銷售體系的發展。從橫向看,在注重利用現代科技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上,注重實現現代農業與生態觀光、電商直播、休閑旅游等方面的有機融合與發展,拓展現代農業的發展深度與廣度,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進程,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活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印發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必須堅守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防止犯顛覆性錯誤?!绷暯娇倳?016年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強調: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④農村土地經營權物權化不違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則和底線,能強化集體所有權、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和增加農民利益,具有現實可行性。

三是強化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以夯實鄉村產業根基。發展鄉村產業的核心是通過鄉村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進而推動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發展。為此需要強化鄉村產業發展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起緊密型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一方面,廣大農民可以以土地、閑置房屋、資金、技術、勞動力等方式入股參與當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另一方面,當地農業企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應優先吸納當地農民參與它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并通過合作化生產經營、農民持股分紅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使更多農戶能夠參與到鄉村產業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中。

(三)以堅持務實管用創新發展的鄉村治理為基本要求

鄉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也是最容易產生利益糾紛和矛盾沖突的環節[12],推進鄉村治理以提升治理能力是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沖突的重要形式,也是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傳統鄉村治理體系存在著諸如治理主體能力落后于實踐發展要求、治理效能與治理目標存在差距等問題。這不能滿足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整體要求,更不能推動農民農村實現共同富裕,因此需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13](P.2),而在面對復雜艱巨、變化多樣的鄉村建設實踐中,基本要求應該是堅持務實管用創新發展的鄉村治理。

首先,堅持鄉村治理的規范化、制度化、透明化,以有效規范鄉村治理的流程。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矛盾沖突多元、利益關系復雜,這就導致其治理難度巨大,因此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切實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號召力;同時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規范農村各項管理工作,加快制定與完善農村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評議會等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制度與規范都能夠得到廣大村民、鄉鎮政府、村兩委班子及外界社會組織或個人的有效監督,使村內的小微權力或小微制度流程都能夠在人民的監督下運行。

其次,堅持鄉村治理重在務實管用、突出實效的導向,以提升鄉村治理的效能。在鄉村治理實踐中,治理方式傳統守舊、碎片化治理會導致治理效能低下,阻礙推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站在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歷史大潮中,更要在實踐中注重治理流程公開透明、治理方式務實創新、治理效果明顯管用。如在治理農村傳統陋習、摒棄不良風氣方面,可以采用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案例進村入戶、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村規民約的規范、村民自發組織宣傳等形式來重塑廣大農民的精神風貌。

最后,堅持鄉村治理體制機制的不斷優化和創新發展,以提升鄉村治理的能力。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廣大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客觀上會給鄉村治理提出新挑戰、帶來新困難,這就要求鄉村治理體制機制要不斷適應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逐步創新與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面對多元復雜的農村相對貧困治理,需要創新治理方式,將超常規消除貧困轉變為常規化減貧,將政府主導轉變為充分調動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力量的參與和支持。

(四)以堅持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為基本要求

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深化農村改革,要準確把握農村改革的深層次矛盾,分清阻礙農村發展的主次矛盾,有力有序推動農村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發展的活力。為此,一是要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盵14](P.395)在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必須鞏固和完善發展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改革發展,并依法有序規范各項權益的轉讓。二是積極探索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實現農業經營方式多元化,豐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實現形式。[15]三是允許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閑置房屋等方式入股參與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推動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16](P.31),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以推動實現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繁榮發展。四是改革農業農村體制機制,釋放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活力。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尤其是完善種糧農民的收益補償制度,積極探索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防止谷賤傷農,挫傷種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強糧食生產支持的政策體系,并積極探索研發適合農業現代化所需的各項農業技術,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及黨組織引領下的各組織各公司或個人積極參與的經營主體,從而形成多主體參與鄉村建設的良好局面,為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村的現代化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形成產銷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奠定組織制度基礎。

三、新征程上扎實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對策選擇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可能取得成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梢?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農村現代化是其底線任務和基礎性支撐。因此,只有采取有效對策,以精準回應所面臨的挑戰和目標定位,才能扎實穩妥地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

(一)在縣域城鄉融合中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尤其是推進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是其重要的阻礙因素,因此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既能夠有效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發展現狀,又能夠有效推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丁笆奈濉蓖七M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將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由此推進縣域范圍內城鄉融合發展是今后推進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導向。

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中重點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一方面,需要從制度層面暢通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要搭建城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平臺機制、完善城鄉公共服務尤其是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保障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主體多方參與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格局,進一步完善多元供給機制[17],確保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配置機制等。另一方面,需要從融合發展層面促進城鄉資源要素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打破城鄉要素流通不暢、公共服務不均等的格局,為此要以縣域為載體通盤規劃城鄉公共服務的配比,尤其是要注重鄉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與縣市的互聯互通,注重鄉村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及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事業與城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配置,同時使產業、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項資源要素在城鄉間有序流動,尤其要積極引導各項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合理有序流動。

(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科學規劃鄉村建設及持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現在,我們的使命就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18](P.5)。因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要促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需要科學規劃鄉村建設及持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以建設和美鄉村。合理科學地對鄉村進行整體規劃是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前提,持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是和美鄉村建設的內在要求,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及提升鄉村宜居水平。

一是加強對鄉村建設各項工作進行整體科學地論證規劃。在鄉村建設規劃中,要統籌考慮縣域范圍內的鄉村振興整體規劃,立足當前鄉村發展的現有格局,尊重鄉村發展的演變規律,科學布局鄉村的生產空間和生活生態空間,實現鄉村宜居與宜業的統一協調;立足鄉村優勢特色,加強對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不可在鄉村建設中過度追求整齊劃一,給鄉村發展尤其是傳統村落、特色鄉鎮的開發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實現和美鄉村的發展圖景。

二是持續推進鄉村宜居整治提升與鞏固發展行動。尊重農民實際需求與因地制宜持續推進農村改廁工程,分區分類推進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加快推進農村黑臭水治理、山河湖水系統化綜合化治理,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與綠化美化行動;加快推進村莊基礎設施的改善與提升工程,重點推進鄉村水電路、通信、物流等生產生活設施的鞏固發展與提升工程,并加快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逐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方面的發展差距;加強農房質量安全隱患整治,繼續推進農房質量的改造與提升工程,逐步完善農房建設標準,進而提升鄉村宜居化水平,奠定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三是健全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等機制以提升鄉村建設能力。在鄉村建設中應始終遵循為農民而建的整體要求,合理規劃與布局縣域范圍內的鄉村建設。以縣域為單位組織編制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管護責任制,明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及管護責任單位等各方主體責任;健全鄉村人居環境建設機制,對鄉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涉及鄉村居民人居環境整治的項目建立起長效建設與管護機制,以增強其人居環境建設發展的可持續性;健全傳統村落建設的保護與開發機制,增強對傳統村落建設的監測評估、警示退出等機制;健全鄉村小型建設工程項目簡化管理機制,提高項目資金的監管與使用效率,以合理有序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三)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完善創新鄉村治理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發展鄉村治理體系是其重要內容。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發展既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又有利于推動實現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還有利于扎實推動廣大農民走向共同富裕。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完善發展鄉村治理體系需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在治理主體上堅持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多元社會力量共建共治的協同治理格局,以形成治理合力。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堅實堡壘,是推進各項“三農”政策的堅強領導核心。在推進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嚴格整頓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全面提升村黨組織在廣大農民中的領導力和公信力,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對鄉鎮村的領導班子通過專題教育、參觀學習、實地調研等方式提升他們的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并落實好對其領導鄉村振興工作的責任考核。此外,鼓勵社會公益組織、各類企事業單位或者公民個人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實踐中,發揮他們各自的專業技術優勢,共同參與治理鄉村,形成治理合力。

二是在治理方式上完善德治、自治、法治相結合機制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在鄉村德治方面,著力挖掘鄉村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如尊老愛幼、艱苦奮斗、勤儉持家、孝親敬老等傳統道德規范,并逐步強化道德對廣大村民的教化作用,以在廣大農村樹立起文明鄉風。在鄉村自治方面,進一步規范農村自治組織的建設與管理工作,進一步理清村兩委與鄉鎮政府間的權力關系,使其在各自的軌道上有序運行;利用村規民約、村自治章程在農村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弘揚公序良俗,充分實現村民自治。在鄉村法治方面,深入開展法治宣傳進村入戶,引導廣大農民樹立起法治意識、引導廣大農村成為法治示范村,構筑起廣大村民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農村環境。此外要構筑起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鄉村治理機制,以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的發展。

三是在治理成效上始終堅持突出實效的目標導向與創新發展的問題導向。在鄉村治理實踐中,注重治理的實踐成效是對鄉村治理的最好回應,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當前在推進鄉村治理實踐中,存在著諸如治理成效不明顯、治理方式單一等問題,尤其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面對著多元復雜的鄉村環境,更加需要突出鄉村治理能力提升,更加突出鄉村治理實效的目標導向。面對鄉村振興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加需要立足實際發展需求,創新發展現有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

(四)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

持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又為提升全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思想支撐。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應重點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這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農民農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呈現整體向好的發展趨勢,但仍存在著影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些不良因素,如在一些地區仍存在著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受貧困文化長期影響而在脫貧基礎上產生貪于享樂、等靠要的心理取向;一些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現實問題。為此,在推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更需要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

在宣傳教育方面,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典型案例與建設文明鄉風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要重點加強農村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廣大農民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諸如扶貧先進典型事跡宣講教育、最美家庭與最美村莊的宣講教育、感恩黨主題教育;開展移風易俗先進典型案例宣講,如對通過移風易俗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的鄉村進行表彰,并總結移風易俗先進改革經驗以進行宣講教育;對存在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典型案例進行批評教育,以逐步引導廣大農民樹立起現代化的鄉村文化。

在重塑文化方面,重點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以培育文明鄉風的良好鄉村土壤。深入挖掘農村社會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如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敢于拼搏的奮斗文化;鄰里間的守望相助、扶貧濟困、追求共富的傳統文化;家庭中的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家和興旺的優秀傳統家風文化以及鄉村社會中蘊含的關心百姓疾苦的文化,這些都是需要重點挖掘的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并重點在挖掘的基礎上做好對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時結合推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做好其創新發展,進而為培育文明鄉風提供良好的鄉村文化土壤。

在制度約束方面,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與推進農村不良風氣改革協同發展。農村是基于血緣和地緣關系而形成的一個熟人與半熟人相結合的社會,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可以有效發揮村道德評議會、村民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機制所形成的一些村規民約,通過已形成的村規民約強化對農民的軟約束;對違反村規民約的典型事件開展批評教育以更好地推進村規民約的落地實施。集中開展農村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重點領域的專項治理行動,深入推進農村婚喪嫁娶中存在的不良習俗改革,逐步通過農村不良習俗改革重塑農村社會良好鄉風,進而為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良好的鄉土文化。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公共服務城鄉
中國式民主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城鄉涌動創業潮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中國式失敗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