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鏈教學:思政課課堂革命的研究與探索

2024-05-10 10:00楊玉秀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棉被黨史思政

楊玉秀 ,武 強

(1.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 300350;2.天津商業大學,天津 300133)

問題鏈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并且問題之間邏輯清晰,讓眾多問題形成類似“鏈條”一樣環環相扣的體系,旨在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培養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有效且特色明顯的教學方法,問題鏈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故事化教學具有天然的結合點,兩者都從現實中的問題出發,通過“建立連接、激發興趣、發現困惑、引起思考、探究學習、形成體系”的教學模式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會講故事、講好故事,要用最鮮活的中國故事講好思政課。如何在思政課上呈現有溫度、有深度、有理論的故事呢?問題鏈教學為思政課故事化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诖?本文從問題鏈教學運用于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的價值出發,深刻剖析問題鏈教學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鏈教學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的有效路徑。

一、 問題鏈教學應用于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中的價值意蘊

在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中,將百年黨史以故事化方式呈現,將故事以問題鏈形式進行提煉和梳理,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互動式教學,與課程教學知識點、重難點有機融合,不僅能夠豐富思政課的寶貴教學資源,而且能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

(一)問題鏈搭建故事化橋梁,促進思政課教學立體化

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即通過提出問題闡明教學目標,通過解答問題達成教學目標,其中的問題恰似一座橋梁,在解答問題中逐步實現整個教學目標的子目標。這從側面更印證了問題鏈搭載橋梁,將百年黨史故事與課堂教學知識點有效銜接,能夠巧妙解決教學重難點。將“講故事”與“講道理”有機結合,“講事實”與“講原因”有機結合,“講故事”與“講政治”(指思政課的政治性)有機結合,拉伸理論維度,擴寬理論深度,實現橫向、縱向理論內容對比,引導教學、激發學生,有效解決一講故事就無聊,一講理論就無趣的兩張皮問題。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眴栴}鏈教學法用層層遞進的問題鋪陳邏輯,解讀理論,揭示故事背后蘊含的真理,以征服學生,提高抬頭率,增強獲得感,從而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進而向價值體系”的有效轉化。

(二)問題鏈搭建故事化情境,促進思政課教學生活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薄八颊n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币虼擞蒙钪械?、學生身邊的小故事來剖析大理論,是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形式,問題鏈教學融入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中,是講活思政課的生動實踐。在思政課上,將故事化教學與教材知識緊密結合,穿插教學重點、難點、熱點和學生關切點,進而在課堂上形成一種“我問你答、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在良好教學情境的烘托下,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凸顯故事性的來龍去脈,完成教學知識的深入淺出,增強教學針對性,保證教學連貫有序,引導學生從故事走向理論,從現象探求本質,完成從“生動故事—情緒渲染—感情升華—勤思辯悟—價值認同”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課堂的“旁觀者”變為課堂的“主人翁”,讓思政課真正地活起來,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生活化。

(三)問題鏈創新故事化表達,促進思政課教學理論化

以百年黨史故事為抓手,以思政課教材教學重難點為藍本,設置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鏈,讓學生在傾聽故事中強化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時,引用經典黨史故事“半條棉被”,提煉“為什么是半條棉被”“半條棉被還在嗎”“紅軍離開時承諾,等革命成功之后一定送一條完整的新棉被,送了嗎?”三個問題形成鏈條,層層遞進,第一個問題講清楚半條棉被的經典故事,交代故事背景,明確它是黨和人民的一種選擇;第二個問題通過交代半條棉被的后續,拉伸理論維度,對比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不同之處,從而講解人民在歷史的比較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第三個問題送了嗎?交代故事發展脈絡,拉伸故事維度,挖掘故事深層次內涵,不僅送去了完整的新棉被,還送去了脫貧攻堅,送去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古論今,社會實踐證明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就是最正確的選擇。這種“故事化+問題鏈”的有效方式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學生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理論認同,更能夠提升思政課教學的理論效果,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二、 “問題鏈教學”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的問題歸納

“問題鏈教學”雖然在思政課故事化教學改革中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但是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中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運用難度大、教學經驗積累范圍小、教學內容更新速度快。

(一)教學方法運用難度大

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不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是為了解決大學生的實際思想困惑和教學難點而進行的,可以說“故事”的目的在于“化”,促進學生的價值內化,行為外化。黨史故事如果講得不生動、不具體,缺乏帶入感、沒有問題意識,實際上是脫離主體緣木求魚,特別容易形成故事、理論兩張皮。當前,許多教師在故事化教學改革中注重互動式教學,要求師生互動,或者課堂翻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作用。但是,“問題鏈教學”在故事化教學的應用過程中還基本停留在簡單的回答問題交流上,或者機械的課堂活動上,甚至出現為了互動而發問的無效問題上,比如你知道這個故事嗎?你知道這個人物是誰嗎?并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問題鏈,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缺乏生動內在的課堂活動。在調查研究中有這樣一道問題,“您對‘問題鏈教學’了解多少?”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沒聽過,只有少部分學生很熟悉且實際應用過。這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問題鏈教學在故事化教學改革上應用難度大。

(二)教學經驗積累范圍小

問題鏈教學運用于故事化課堂革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授課教師必須對問題鏈教學和黨史故事的全貌、思政課程的知識、重難點等有充分了解,對三者的把控和掌握程度是達到育人效果的關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百年黨史故事中如何精選課程需要的故事、如何洞見和把握現實社會熱點和問題、如何進一步精選故事,設計問題鏈成為教學儲備中的難題。例如在引用“半條棉被”經典黨史故事中,如果提問“你知道‘半條棉被’的黨史故事嗎?”很難引起學生關注,這種屬于無效問題。如何有效提問,引導到教學知識點,這對授課老師來說不得不說是一項艱巨的考驗。更進一步說,不同學生針對教材內容、社會熱點和自身感興趣的領域各不相同,而授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范圍有限,并不能隨時完全準確地回答學生的所有問題和疑惑。在針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有一道“您怎樣看待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的問題,少部分學生選擇“一般都有明確答案,不能引起我的興趣”,還有部分學生選擇“提問有一定難度,但對學習該課程沒有幫助”。這從學生視角反映出授課教師對“問題鏈教學”的認識和理解不夠。因此,當前思政課老師對問題鏈教學的教學經驗積累范圍小,進而導致對問題鏈教學運用于故事化課堂革命的認識不夠,已然成為限制課程改革創新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三)教學內容更新太快

思政課的鮮明特色就是具備很強的時代性,更新變化的速度往往很快,雖然基礎理論不變,但內容不斷豐富和完善,故事的選取、運用、側重點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教學內容不斷更新,需要根據學科、理論的新進展來豐富內容,這是課程發展的普遍規律。教學內容適當的更新也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但教學內容更新的頻次和間隔需要符合學科、課程發展規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學內容更新頻次太快或太慢都不利于學科、課程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成才。從問題鏈教學與思政課程課堂革命的關系角度來看,有的老師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提問而提問,問題設計質量不高、問題之間關系松散、問題設計不能引起學生興趣,致使問題鏈教學只有形式沒有內容,只有現象不見本質。

三、 問題鏈教學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故事化課堂革命的有效路徑

借助問題鏈教學促進高職院校思政課故事化教學,實現思政課程的課堂革命和提質增效,是一個正確的抉擇。

(一)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是直播,都要避免發生失誤或問題。課前的教學設計環節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準備的是否充分直接決定課堂上的教學質量。為此,首先要培育教師的整合與創作能力。教師的整合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教材內容和教學專題的整合能力。教師的創作能力主要是指故事化教學的二次創作,即“故事化+問題鏈”的設計與轉換能力。黨史故事數不勝數,黨史故事的講述方法也千差萬別,如何有效地設置問題鏈,達到既講述故事細節又講背后理論,既講故事結果又講深層影響,既講故事理論又講與學生的關系,需要思政課教師具有較強的整合和創作能力。第一,要明確主題主線。根據教材內容,選取百年黨史經典故事,融會貫通于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第二,要突出價值取向,緊扣課程的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需求和興趣愛好選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先進榜樣的經典故事,建立覆蓋整本教材、各重點章節、各重要專題的黨史故事庫。第三,要突出效果導向,將問題講深、講透、講活,通過“故事化+問題鏈”教學整合與創作,激發學生思維活力為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其次,在授課中,教師要具有教學調整的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實踐不斷對故事的選取類型、提問的方法、提問的時間、提問的邏輯點等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例如在講解中國革命道路的選取過程中,開始采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故事,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學生興趣不大,問題設置不能夠引發學生思考,通過研究、資料查找,決定調整教學策略,更換歌曲故事《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通過聽歌解讀歌詞,為什么挖野菜當糧,為什么紅米飯南瓜湯也能餐餐吃得精打光來交代故事的社會背景,講述引兵入井岡山的艱苦歲月;繼續引申問題,為什么當時反圍剿失敗,生活困難,又唱到了“反圍剿,斗志旺呢”?講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道路的探索;最后問題再問為什么能“天天打勝仗”,實現從節節失敗到天天打勝仗的轉變呢?總結道路的重要性。通過聽歌,層層遞進,問題抽絲剝繭,逐步深入,總結升華。最后,在課后,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反饋與收獲。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感受,積極進行反思,匯總經驗教訓,形成系統總結。

(二)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生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眴栴}鏈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問題設置的靈活性、開放性,使學生在多種答案比較的過程中形成正確認識、掌握教材內容,感悟故事的偉力,感受真理的力量。首先,要提升學生的興趣,形成師生共建課程資源的格局。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設定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環節中,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學習狀態。比如在半條棉被黨史故事的講解過程中,就是學生主動提問:“老師為什么是半條棉被,為什么留下的不是整條棉被?”給教師以啟發,總結提煉出了第一個問題即“為什么是半條棉被卻經典流傳”的問題,學生的提問激發了教師問題鏈設計的靈感。其次,要貼近學生生活,構建答疑解惑的教學情境?!肮适禄?問題鏈”是思政課的創新模式,要充分發揮其價值和作用,教師要從內容到形式針對青年的特質進行因材施教,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同時要善于運用學生的日常網絡工具輔助教育教學,將學生喜愛的生活與學習方式引入到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熱點話題,甚至研究學生所思所想。比如“故事化+問題鏈+情景劇”“故事化+問題鏈+微課堂”等形式,比如教師融合某個網絡時政熱點問題在APP上發起“頭腦風暴”,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將問題和教學中的問題鏈接起來。這不僅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更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構建問題的邏輯鏈條,貫通教學的全部環節

問題鏈教學在故事化教學課堂革命中應用的關鍵在于設置問題,問題成鏈,能否設計出真問題、好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是否能夠形成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關系對于推進故事化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價值。第一,要合理設置問題?!八颊n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苯獯鸷脝栴}不容易,設置好問題同樣不容易。問題的設計和確定需要突破傳統問題導向,探尋課程內容的重難點、故事發展的懸疑點和學生興趣點。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熟知教材知識結構,提煉教學核心問題;其次,要具有豐富的黨史材料庫,在黨史故事中精選課程需要的故事,提高問題意識,總結提煉有效問題鏈。最后,要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問題,結合不同階段、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通過問題創設恰當的情景,依靠問題讓思政課吸引學生、打動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第二,問題要形成鏈。教師要注重問題之間形成邏輯鏈條,增強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通過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助力學生實現知識體系的搭建”,讓學生感受到故事的內涵、精神的動力、邏輯的力量、理論的魅力。教師可參照“創設故事情境—提煉故事問題—分析探究—引導啟發—提高拓展”流程,將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系列互相聯系、環環相扣的問題鏈,使得問題與問題間、問題與故事間、故事與理論間有著清晰的內在邏輯關系。最后,圍繞問題互動。圍繞問題,教師悉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為學生探求真知、增長才干營造良好氛圍。教師要加強對教學問題的類型、性質和特點的邏輯分析與研究,提高解答問題的能力,更要注重問題鏈的邏輯性、整體性、針對性、開放性,突破過去那種照本宣科、把故事發展脈絡或者故事名稱、人物作為教學起點的教法,沿著解疑釋惑的認知路徑展開教學,沿著層層遞進的問題鏈深化教學。

猜你喜歡
棉被黨史思政
半條棉被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牛奶奶曬棉被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