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鄉土地理課程的實踐探索

2024-05-10 10:35郭遂寧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鄉土地理實踐探索少數民族

郭遂寧

摘? 要:為了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貴陽市烏當中學開設了《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這一鄉土地理校本課程。該課程的教學資源主要來自相應的教育科研課題、專門的文獻、貴陽市烏當中學的“水東文化墻”、民間流傳的水東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等。該課程的實施策略比較豐富,包括詩歌吟誦、話劇表演、少數民族文化的演講、手抄報的制作、社團的開設等。

關鍵詞:鄉土地理;實踐探索;水東文化;少數民族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階梯模式的課程體系。鄉土地理知識內容取材于生活環境,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地實現學科融合,實現大學科教學,貴陽市烏當中學的地理教師在開發鄉土地理課程時,注重了將當地的歷史文化、政治思想等融入課程。于是,在2019年開設了一門名為《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的鄉土地理校本課程。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自古以來就有少數民族在這里生活。明初宋氏土司宋斌為了主動支持明王朝在貴州的統治,而將私宅由貴陽市區遷往城郊的洪邊街(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政府一帶),史稱“洪邊宋氏”。貴陽市烏當中學就位于當時的洪邊地區。所以,將水東文化及少數民族作為課程開設的對象具有很強的鄉土性和文化性。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教師發現學生確實對身邊的鄉土地理和歷史文化很感興趣,而且學生的收獲也很大,證明該校本課程值得持續開展下去。開設《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這一校本課程,應結合烏當區及烏當中學的實際,深入開發對應的課程資源,并在課堂中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實施教學。

一、開發與“水東文化”及烏當區的“少數民族”相關課程資源的途徑

(一)依托教育科研課題開發課程資源

貴陽市烏當中學地理組于2017年—2022年之間完成了一項名為《烏當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的市級課題。編訂的校本教材《烏當地理》,是該課題的成果之一?!端畺|文化與少數民族》這一校本課程的素材資源部分源自《烏當地理》這本校本教材。同時,借助貴陽市烏當中學地理組的市級課題不斷地補充和完善此校本課程的課程資源。

(二)結合文獻挖掘《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校本課程的教學資源

水東文化是水東宋氏土司在統治黔中地區千余年間,布衣文化與漢文化、苗文化、彝文化、仡佬文化、侗文化等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獨具貴州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專門介紹水東文化及烏當區少數民族文化的文獻資料有《水東文化探尋》(該書屬于貴州豫章書院叢書黔學系列)以及《鄉愁故履——烏當人文歷史尋蹤》和《水東·洪邊宋氏:貴州大土司歷史文化探尋》。

《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這一校本課程的指導教師引導選修該校本課程的學生一起學習、閱讀和分享這三本文獻,并結合學生的意見從中挑選學生感興趣的、精彩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指導教師在深入學習和探討后,主要參照這三本文獻精心制作教學設計、PPT、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

(三)充分利用“水東文化墻”呈現的校園文化整合課程資源

走進貴陽市烏當中學大門后,右手方向的墻上介紹的正是“水東文化”。墻面上展示了“水東文化”四個部分的內容。

一是洪邊八景,展示了烏當區歷史上八個秀美的景點。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尋找這八個景點的位置,并向世世代代居住在烏當區的村民收集和編撰關于洪邊八景的故事。

二是宋氏三詩人,介紹了在水東洪邊宋氏別業的奠基人大明懷遠將軍宋斌的后裔中出現了宋昂、宋昱、宋炫三位出類拔萃、名振京華的詩人,并有詩集《聯芳類稿》《桂軒拙稿》傳世。此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向學校的語文教師,特別是年紀較大,甚至是退休的語文教師請教,并結合當時的背景收集這三位詩人的故事和思想,整理他們流傳至今的詩詞。

三是明德夫人劉淑貞,介紹了洪武年間,貴州省杰出的女性劉淑貞(水東洪邊宋氏貴州宣慰使宋欽的妻子)。劉淑貞機敏練達,很有政治頭腦,是胸懷雄才大略的巾幗英杰。這部分內容學生很感興趣,需要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收集關于明德夫人劉淑貞的事跡(學生甚至可以從影視節目中積累素材),并要求學生以文獻、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

四是奢安事件。由于水東宋氏的后裔宋萬化、宋嗣殷受安邦彥之招,率九股苗參加了此叛亂,以致整個水東宋氏家族被清算和血洗,從此結束了水東宋氏在黔中地區的統治。關于這部分內容,需要引導學生廣泛收集和整理史實資料,探尋水東文化宋氏衰落的原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民族的團結與統一是國家興盛的最大根本,并引導學生寫出認識和感想,整理“探尋水東文化宋氏衰落”的生成性課程資源。

(四)引導學生積極開發民間流傳的水東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

結合學生自己的家族和居住現實,指導學生廣泛且深入地收集關于“水東文化”整體概況的教學資源,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的內容。

一是水東宋氏的形成及建置沿革。引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探尋水東宋氏的起源與洪邊宋氏的形成;查閱水東宋氏管轄的“十長官司”資料;收集關于水東宋氏的“七司八印”的史料。讓居住在烏當區下壩鄉的學生拍攝水東宋氏“七司八印”之一的“喇平宣撫司衙門”遺址的照片,并從民間搜尋相關的故事。

二是水東宋氏傳承世系及興衰。指導學生查閱資料,收集貴州省的土司制度文獻,從烏當區宋氏后人那里匯集水東宋氏的歷代傳承世系,從民間尋訪并整理關于水東洪邊宋氏興盛與衰落的歷史故事。此外,引導有條件的學生,在假期到貴定縣拍攝“新添葛蠻安撫司”遺址的照片,到甕安縣拍攝“草塘宣撫司衙門”遺址的照片,并向當地的宋氏后裔詳細了解宋氏歷代的承襲等內容。

三是水東宋氏時期的經濟建設。指導學生查閱并描繪水東宋氏時期是如何屯田興農田的;指導學生結合目前烏當區種植的糧食作物品種認識水東地區的三大類糧食作物——稻谷類、豆蔬類和薯類;引導學生認識明代時期水東宋氏管轄之地就有了蔬菜的人工栽培——園圃;引導學生收集水東時期刺梨這一野生植物的價值等。

此外,讓居住在農村的學生結合自己所看到的養殖業的情況收集水東時期養殖業狀況的資料,讓見到過貴陽“茶馬古道”的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東宋氏時期的商業。關于水東宋氏時期的手工業,可以利用比較獨特的方式來開發課程資源。比如,班上有一個苗族學生,她有一套由她外婆全手工制作的苗服??梢砸源藶槠鯔C,讓學生認識這項手工技術正是從水東宋氏時期傳承下來的,并引導學生收集和記錄制作苗服(包括苗族頭飾)的工藝過程。

四是水東洪邊宋氏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化。指導班上的布依族學生以及居住在烏當區羊昌鎮、新堡鄉、新場鄉、百宜鄉、偏坡鄉的學生收集和整理布依族文化。記錄新堡布依銅鼓舞的表演過程、記錄新場鄉可龍布依族紅燈戲的表演程序、收集和整理羊昌鎮布衣夜宴歌、百宜鄉朗道布依語歌、偏坡鄉布依族婚宴盤古歌的歌詞內容和唱法。引導班上的苗族學生以及居住在烏當區下壩鄉和新場鄉的學生收集和整理苗族文化。記錄和整理下壩鄉上卡堡苗族花棍舞、下壩鄉巖底苗族長鼓舞、新場鄉小堯苗族花鼓舞的表演過程等。

此外,請班上的彝族學生從祖父、祖母、外祖父以及外祖母那里收集關于彝族的文化和習俗,以及流傳下來的故事和傳說。還邀請班上的仡佬族學生從家族內部收集仡老族的文化、分析花仡老與紅仡佬的區別、記錄仡佬族與水東宋氏之間的發生重大關系的事件。最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水東宋氏與當地少數民族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二、《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校本課程的實施策略

《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校本課程鄉土性很強,與政治學科、歷史學科也有很密切的聯系,體現出大學科的特性。因此,為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課程除了使用常規課堂教學外,還需要結合該課程的特色采取以下策略來實踐。

(一)開展詩歌吟誦和賞析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詩歌吟誦和賞析,可以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感悟詩歌的優美,通過詩歌想象當時烏當區的景色,從而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例如,教師利用貴陽市烏當中學的“水東文化墻”和帶領學生開發的課程資源,選取了宋氏三詩人的詩歌讓學生進行吟誦。此外,洪邊八景也是吟誦的重要內容。除了吟誦和賞析這八首詩歌之外,還引導學生去尋找了這八處景點目前的位置,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家鄉的變化和城鎮化的進程。

(二)組織學生進行話劇表演

學校及教師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將水東宋氏時期非常重要的、有極大影響力的事件編寫成劇本,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話劇表演。重點要表演的一個內容是“馬曄欲逼反水西”事件。表演這一話劇時,教師挑選班上一名布依族學生扮演明德夫人劉淑貞,一名彝族學生扮演奢香夫人。表演前讓這兩位學生深入了解當時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盡可能形象地展示這一歷史事件,使學生通過表演話劇和欣賞話劇對明德夫人和奢香夫人兩位巾幗英雄產生由衷的敬佩。

(三)開展少數民族文化演講活動

學校組織開展少數民族文化的演講活動,將布依族文化、苗族文化等作為演講的內容,教師分別推薦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和侗族學生演講自己的民族文化。學生在演講時穿著自己家族傳承下來的民族服裝,演講的內容包括本民族服裝和飾品的特點、服裝上符號的寓意、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本民族在烏當區的發展情況、本民族與水東宋氏之間的歷史聯系等。

(四)制作課程相關內容的手抄報

為了讓學生的手和腦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關于烏當區水東文化和少數民族的手抄報,一邊展示一邊完善。

具體而言,教師將參加《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這一校本課程的全體學生分成六到八人的小組,并由組員自己推選出小組長。小組長組織和協調小組各成員一起制作手抄報。手抄報的主題由各小組自己選擇,明確主題后,小組長分配手抄報的制作任務。以巾幗英雄明德夫人劉淑貞為例:繪畫劉淑貞歷史時期的肖像;介紹劉淑貞的生平;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劉淑貞的主要事跡;繪畫并介紹目前還能見到的劉淑貞為貴陽市烏當區所做的貢獻(例如烏當大橋及在下壩鄉境內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從貴陽通往龍里、甕安的古驛道)。在制作和展示手抄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集思廣益,鼓勵學生在手抄報中融合多種元素,讓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在展示手抄報時,做到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讓學生勇于展示,勇于點評,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證明自我的平臺。

(五)開設社團活動

學校指導學生開設了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社團,學生可以通過社團活動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校本課程內容。學生自愿加入社團活動,活動由社長主持,有需要時社長及同學可以邀請教師來指導。社團活動開展的地點包括圖書館、水東文化墻附近、校本課程的教室等。該社團活動可以為接下來的校本課程做準備,比如排練話劇節目、整理演講稿等。鼓勵學生盡可能地發揮創意,將學生的創新理念融入活動中。這不僅讓學生的手、腳、嘴動了起來,還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讓學生編排節目,盡情地展示自己。

三、結語

《水東文化與少數民族》校本課程的開發以學生為主題,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有針對性、有目標性、有主題性地開發課程資源。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做到了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傊?,在這樣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要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身體活動起來,要讓學生有成就感和充實感,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參考文獻:

[1]中共貴陽市烏當區委宣傳部,貴陽市烏當區文聯. 水東·洪邊宋氏:貴州大土司歷史文化探尋[M]. 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12.

[2]羅登宜. 烏當區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理的回顧與思考[J]. 貴陽文史,2018(06):20-23.

[3]葉玉釵.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探索[J]. 亞太教育,2022(05):79-81.

(責任編輯:鄭? 暢)

猜你喜歡
鄉土地理實踐探索少數民族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依托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探究
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初探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利用
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維目標教學中的應用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