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肌

  • 基于ICF的青年女性“內八字”步態生物力學分析
    肌、腓腸肌和脛骨前肌)表面肌電信號[15-16];使用鞋墊式足底壓力系統(美國TEK SCAN 公司),采集頻率40 Hz,測試自然行走過程中的足底壓力特征[17-18]。表面肌電儀和鞋墊式足底壓力系統使用Vicon 三維運動分析系統的數據轉換盒同步器進行同步。測試前進行熱身運動5 min。剔除體毛后擦拭75%酒精,干燥后在股直肌、股二頭肌、腓腸肌和脛骨前肌肌腹正中處粘貼一次性表面肌電片,連接和固定傳感器。將無線足底壓力鞋墊放置于同一品牌的運動鞋中,令受試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2年12期2023-01-17

  • 治療性運動對功能性踝關節不穩姿勢控制和踝周肌肉功能影響的Meta分析
    高腓骨長肌和脛骨前肌的激活水平,縮短肌肉反應時;而O'Driscoll等[16]認為,神經肌肉訓練對肌肉功能的改善不顯著。本研究選取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對不同類型治療性運動干預對FAI患者姿勢控制和踝關節周圍肌肉功能的影響進行Meta分析。1 資料與方法1.1 檢索策略采用主題詞檢索策略,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ORTdiscus、Medline、Scie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22年11期2022-12-20

  • 脛骨前肌肌瓣聯合游離皮片移植修復脛骨外露
    用不同面積的脛骨前肌肌瓣修復該創面3例,效果滿意。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本組病例共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齡18歲至56歲,平均年齡35歲。下肢火焰燒傷2例,下肢車禍傷1例,入院后經手術擴創,均為脛骨外露。脛骨前外露創面最大面積約20cm×5cm,最小面積約10cm×5cm。1.2 治療方法本組3例患者均為受傷當天入院,入院后行常規創面清創,碘伏紗布包扎,抗休克,靜脈輸注頭孢類抗菌素治療感染,在傷后1周至2周內安排手術。創面均予徹底清除壞死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2年33期2022-08-23

  • 高頻超聲與血清VEGF 和bFGF 水平檢測聯合對糖尿病患者肌肉減少癥的診斷價值分析
    平均值。選取尺骨前肌、股外側肌同一部位,檢查深度設置為5 cm,增益55%,凍結圖像應用QLAB 軟件分析,于肌內圖像回聲均勻處選取5mm 正方形取樣框,避開血管,獲得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測得ROI 灰度值,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以上均由我院超聲科2 名10年以上工作經驗超聲醫師操作。血清VEGF,bFGF 檢測:所有受試者均采集空腹靜脈血5ml(對照組于體檢當日采血),取上清液4℃ 3 000r/min 離心15min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22年4期2022-08-21

  • 睡夢中身體忽然抖動
    睡抽動”或“入睡前肌陣攣”。大腦是人體各器官的總指揮,而睡眠是大腦休息的過程。人在剛入睡的時候,大腦的一部分已經休息了,但還有一部分尚未完全收工。隨著睡眠的加深,大腦逐漸放松對四肢的控制。當大腦被人體內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時,身體就可能出現局部肌肉突然抽動的情況,即睡眠驚跳。睡眠驚跳大多是生理性表現,常為偶發性質,一晚上不會超過三次,動作幅度也不會太大。如果頻繁出現肢體抽動(一晚上超過五次)或因驚跳頻繁發作,反復驚醒而影響睡眠,就需要警惕了,有必要到神經內

    婦女生活 2022年10期2022-07-05

  • 運動療法配合手指點穴治療腦卒中脛前肌無力臨床觀察*
    量降低[3]。脛前肌無力是導致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足下垂、足內翻等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最主要原因,運動療法等現代康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脛前肌無力。手指點穴是中醫外治中一種常見的方法,通過按壓刺激某些特點穴位,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節臟腑之功效[4]。王靜等[5]研究認為手指點穴治療能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痙攣。故此,本研究采用運動療法配合手指點穴治療46例腦卒中后脛前肌無力患者,旨在探討二者聯合治療脛前肌無力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

    光明中醫 2022年12期2022-07-02

  • 肌肉牽伸模式下的電針拮抗法治療腦卒中足下垂的臨床觀察
    性下肢病變;脛骨前肌和小腿三頭肌帖電極部位有瘢痕或有影響電極的局部皮膚病?;颊唠S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在生命體征平穩后即開始康復訓練。2組患者均給予下肢常規康復訓練,每日訓練1次,每次30min,每周訓練5d,為期3周。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電針拮抗法治療,觀察組采用痙攣肌牽伸模式下的電針拮抗法治療。①常規康復治療:給予Bobath技術為主的

    中國康復 2022年5期2022-05-28

  •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對慢性腎臟病小鼠骨骼肌萎縮的影響
    死,立即收集脛骨前肌、腓腸肌組織樣本并稱重。將各組每只小鼠腓腸肌保存于-80℃冰箱,用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將各組每只小鼠脛骨前肌都包埋于OCT中,并浸入液氮預冷的異戊烷中速凍,保存于-80℃冰箱,用于laminin免疫熒光檢測。1.2.3 血清CCN1、肌酐、尿素氮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測定 收集各組小鼠的血液,4℃靜置24 h分層,隨后以3 000 r/min離心得到小鼠血清。小鼠處死前7天內,通過動物代謝籠收集尿液。血清

    浙江醫學 2022年7期2022-05-16

  • 冰刀鞋刀橋結構差異對下肢表面肌電的影響
    CH01)、脛骨前肌(左腿CH02、右腿CH03)、股二頭?。ㄗ笸菴H04、右腿CH05)、腓腸肌內側頭(左腿CH06、右腿CH07)(圖3)。左右腿各4 個電極,雙腿一共8 個電極。圖3 電極放置位置為了防止電極在運動中移位和脫落,需要用醫用外敷貼進行二次覆蓋加固(圖4)。電極放置后運動員肌肉應當無壓迫或松弛感,外敷貼對皮膚無牽拉感。圖4 電極在皮膚上的固定(3)將數據采集盒使用專用帶固定在受試者背后,以對受試者胸部不造成壓迫感和呼吸順暢為準(圖5)。圖

    皮革科學與工程 2022年2期2022-03-22

  • 步行支持帶結合常規康復治療腦卒中臨床觀察
    行電刺激,如脛骨前肌、腘繩肌等,治療期間確保低頻治療。②采取必要的康復訓練,如Bobath技術、運動再學習訓練等。③指導日常生活鍛煉。觀察組聯合步行支持帶治療。將彈力繃帶中段從腳部向上環繞,第4跖趾關節部位打結,上提至脛骨上1/3外側處再打結,在小腿部位環繞3圈捆扎,在腘窩下方部位進行打結,再上提至大腿中后部,于大腿中部纏繞并固定,確保踝關節背伸角度,膝關節輕屈約為5°~10°,最大彈性力度以不影響患者站立及單腿負重為度。在使用期間,應根據患者步態情況實施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2年2期2022-03-04

  • 關于足三里、上巨虛和下巨虛穴定位的探討
    與解溪連線,脛骨前肌中。但筆者查閱歷代針灸文獻中有關三穴位置的描述,尚未以兩穴之連線定位其所在,且其實際位置也不相符合。見表1。從表1可見,足三里穴或許與上、下巨虛穴同在犢鼻與下巨虛穴連線上,但以犢鼻與解溪穴連線定位三穴橫坐標缺乏一定的文獻學依據?!夺樉募滓医洝穂3]中解溪穴定位為:“在沖陽后一寸五分,腕上陷者中”,三穴位置所在與解溪穴并未存在任何關聯。表1 針灸古籍中足三里、上巨虛和下巨虛穴的位置此外,根據針灸古籍腧穴圖譜可明顯看出,古代醫家所繪制足三里

    針灸臨床雜志 2022年1期2022-02-14

  • 探討高頻超聲在下肢肌疝中的診斷價值
    ,肌疝好發于脛骨前肌,占本組患者的51%,其次是腓骨長肌,占本組患者的18%,雙側發病者也主要見于脛骨前肌和腓骨長肌,且數量明顯少于單側發病者。各組左右側發病無明顯差異。表1 45例患者肌疝發生的部位及數量 3 討論肢體肌疝并不少見,通?;颊咭蝮w表包塊就診。其形成原理為肌肉組織通過筋膜層薄弱或中斷處向外隆起形成包塊。大部分肌疝是無癥狀的,部分患者可有輕微疼痛,目前還不清楚為什么部分肌疝會引起疼痛,這可能與短暫的肌肉受壓發生絞窄導致局灶性壞死以及肌肉疝出處表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年23期2022-01-25

  • 太極拳野馬分鬃與北歐式健走步態的SEMG對比分析
    肉特征,其中脛骨前肌和小腿三頭肌為主要因子。該研究主要通過對野馬分鬃和北歐式健走步態的下肢主要肌肉(脛骨前肌、腓腸肌內外側)的肌電信號做時域和頻域的信號分析,通過時域和頻域的相關數據和數值(IEMG、RMS、共激活比、共收縮指數、MPF 和MF等)來比較兩種步態的差異。1 研究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實驗研究共招募測試者16 人,測試者身體狀況良好,在測試期間無下肢關節疼痛和損傷,經招募自愿參加此次實驗。測試者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表1 測試者基本信息(±

    當代體育科技 2021年36期2022-01-12

  • 陳博士都是足弓惹的禍
    脛骨前面,叫脛骨前肌。我讓他來到治療室,脫去鞋子站在地上,很快發現,他的足內弓內陷,大腳趾外翻,是典型的扁平足,且足橫弓、足外弓也出現變形,足弓力量明顯不足。隊員的痛處在右腿,這剛好是賽道滑行的外側腿?;兄?,這條腿起著蹬冰轉彎等主要作用。按滑冰運動的技術要求,蹬冰時腳要保持外八型和往后往外的作用力。同時,為能有足夠的前沖力,冰鞋冰刀也要往內扣,這使隊員下肢內側的受力突然增大。脛骨前肌正好管控足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足踝過度外翻。但由于隊員長期高強度的訓練比

    新體育 2021年12期2021-12-04

  • 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動,是“猝死”信號?
    抽動”或者“入睡前肌陣攣”。人在剛入睡的時候,大腦的一部分已經睡著了,但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著。隨著睡眠的加深,大腦放松了對四肢的控制,當大腦被機體內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時,就可能出現身體局部肌肉突然抽動的情況,這就是睡眠驚跳。理解了睡眠驚跳產生的原因,就會知道,所謂“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動,是提示我們有生命危險”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也并不是“猝死”的信號。據報道,大約有60%~70%的人都有過這種體驗。需要注意的是,睡眠驚跳大多數是一種生理性表現,常為偶發性質

    戀愛婚姻家庭·青春 2021年10期2021-10-28

  • 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動,是『猝死』信號?
    抽動”或者“入睡前肌陣攣”。人在剛入睡的時候,大腦的一部分已經睡著了,但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著。隨著睡眠的加深,大腦放松了對四肢的控制,當大腦被機體內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時,就可能出現身體局部肌肉突然抽動的情況,這就是睡眠驚跳。理解了睡眠驚跳產生的原因,就會知道,所謂“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動,是提示我們有生命危險”的說法是不正確的,這也并不是“猝死”的信號。據報道,大約有60%~70%的人都有過這種體驗。需要注意的是,睡眠驚跳大多數是一種生理性表現,常為偶發性質

    戀愛婚姻家庭 2021年29期2021-10-27

  • 睡眠驚跳意味生命危險?
    抽動”或者“入睡前肌陣攣”。大腦是人體各器官組織的總指揮官,睡眠則是大腦休息的過程。人在剛入睡的時候,大腦的一部分已經睡著了,但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著。隨著睡眠的加深,大腦放松了對四肢的控制,當大腦被機體內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時,就可能出現身體局部肌肉突然抽動的情況,這就是睡眠驚跳。理解了睡眠驚跳產生的原因,就會知道,所謂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動,是由于大腦“罷工”導致身體抽動來提示我們有生命危險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更不是“猝死”的信號。據報道,大約有60%~70%

    文萃報·周二版 2021年34期2021-09-13

  • 生物電刺激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足下垂腰椎減壓術后康復中的應用
    神經壓迫后,脛骨前肌肌力的恢復和足下垂的康復均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相應的治療,部分患者甚至不能康復。生物電刺激在臨床中已被證實能夠改善神經傳導功能、增強肌力[2-3]。為明確生物電刺激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足下垂腰椎減壓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價值,我們進行了臨床研究,現總結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以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鄭州市骨科醫院住院治療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足下垂患者為研究對象。試驗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1.2 診斷標準1.2.

    中醫正骨 2021年5期2021-08-18

  • 不同負荷情況下足底壓力及肌電特征分析
    腹隆起處)和脛骨前肌(脛骨上肌腹隆起最高點)。在右腿檢測位置貼上肌電片,并用繃帶加固防止測試中脫落或干擾儀器的測量。打開儀器,通電測試,肌電圖反應正確,儀器可以使用。使用紅外線標定丁字尺對運動捕捉系統的攝像頭進行標定。在受試者下半身各個特征部位貼上反光球。在標定完成后,站在攝像頭適當位置觀察是否有嚴重的缺點漏點情況。受試者A站在跑步機上,進行跑步的動作。觀察電腦軟件上肌電圖、足底壓力圖和運動捕捉是否同步工作。受試者A站在跑步臺上,并將跑步機速度設為3 km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6期2021-07-21

  • 腳背痛、踝前痛竟跟這個姿勢有關
    肌肉說起……脛骨前肌脛骨前肌位于小腿前的脛骨外側,一直延伸到足內側。它起自外側髁、脛骨前外側面上2/3和骨間膜,止于內側楔骨和第1跖骨基底。這塊肌肉比較好找,把手放在小腿前脛骨外側,當我們勾腳尖的時候手能明顯感覺到脛骨前肌的收縮。脛骨前肌的作用脛骨前肌是踝關節前側重要的穩定肌,是足跟落地時主要的減速器。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踝關節背屈和幫助足內翻。脛骨前肌收縮可以使足內收的同時抬高足內緣,為內側縱弓提供動態支撐。除此之外,脛骨前肌與腓骨長肌、脛骨后肌的肌腱從足的

    人人健康 2021年11期2021-06-17

  • 睡眠中“虎軀一震”是否真有生命危險?
    抽動”或者“入睡前肌陣攣”。大腦是人體各器官組織的總指揮官,睡眠則是大腦休息的過程。人在剛入睡的時候,大腦的一部分已經睡著了,但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著。隨著睡眠的加深,大腦放松了對四肢的控制,當大腦被機體內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時,就可能出現身體局部肌肉突然抽動的情況,這就是睡眠驚跳。理解了睡眠驚跳產生的原因,就會知道,所謂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動,是由于大腦的部分“罷工”導致身體抽動。大腦用此來提示我們有生命危險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更不是“猝死”的信號。據報道,大約

    今日文摘 2021年20期2021-05-30

  • 足背動脈來源變異1例
    很快向前深入脛骨前肌肌纖維中,剝離肌纖維可見血管走行。脛前動脈在距離穿出處2.0 cm的位置開始發出數條營養支,并分別進入前群諸肌以供應營養。脛前動脈主干總長為18.3 cm,于小腿中下1/3融入脛骨前肌肌纖維中,見圖1。a:變異側右脛前動脈(1:脛前動脈;2:腓深神經;3:脛骨前肌);b:正常側左脛前動脈(1:脛前動脈;2:腓深神經;3:脛骨前肌)2.2 右側足背動脈來源變異由于變異側足背動脈來源特殊(直接為增粗腓動脈的延續),可見其外徑明顯大于正常側,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1年5期2021-05-12

  • 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小兒步態穩定性研究
    別貼于兩腿的脛骨前肌和腓腸肌處,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在步態分析室內進行正常行走,通過多次采集數據后選取相對較好的肌電數據用于分析。在步態中脛骨前肌主要在擺動相發揮作用,而腓腸肌表面肌電信號在擺動相達到峰值,兩塊肌肉對步態的穩定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 方法首先對所有的表面肌電信號數據做降噪處理,提高信號的信息量同時減少噪聲的干擾,在此基礎上,分別對每條肌電信號提取均方值,過零率,中值頻率,平均頻率,樣本熵和分形維數特征[2-4],分別計算不同特征在脛骨前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57期2021-01-15

  • 步行支持帶聯合常規康復治療腦卒中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效果觀察
    呈高張力,小腿的前肌群和外側肌群無力表現為足下垂、足內翻,從而導致患者在步行時表現為特有的偏癱步態,即擺動相期因足下垂導致患側廓清障礙,骨盆上提,下肢外轉、外旋,在支撐相期又因足內翻、膝過伸等導致患側下肢不能正常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步行速度和穩定性,增加步行過程中的能量消耗[2]。目前臨床上針對腦卒中后異常步態的常規康復治療手段主要有:神經肌肉促通技術(包括Brunnstrom療法、Bobath療法、Rood療法、神經肌肉本體感覺促進療法)、下肢負重訓練、

    浙江醫學 2020年14期2020-08-13

  • 關中李氏骨傷流派關節理筋手法治療足底筋膜炎的臨床研究?
    別對腓腸肌、肌骨前肌、足底筋膜及局部壓痛點進行沖擊波治療。治療頻率為每隔3日1次,連續治療5次后觀察療效。采用Delsys trigno 8通道無線表面肌電測試儀(美國Delsys公司),采集肌纖維收縮時產生的肌電信號。將測試部位進備皮后,并用用75%的醫用酒精進行脫脂消毒,將電極放置8個測試部位,分別為左側腓腸肌內側頭、左側腓腸肌外側頭、左側脛前肌、右側腓腸肌內側頭、右側腓腸肌外側頭、右側脛前肌、額部、腰部作為靜止對照,放置方向與肌肉纖維走行方向平行,并

    中國中醫急癥 2020年4期2020-05-08

  • 24式簡化太極拳“左野馬分鬃”的下肢肌肉活動特征分析
    腸肌外側頭,脛骨前肌,半腱肌,腓骨長肌,股直肌,股二頭肌,臀大肌,這16塊主要肌肉群來反應動作特征。2、結果2.1、積分肌電積分肌電能綜合反映肌肉的放電強度和放電頻率兩個方面,而且對于同一肌肉,積分肌電值越大肌肉發力越大。根據下肢兩側各塊肌肉的積分肌電值統計表可知,在運動員所做的左野馬分鬃標準動作中,右側的股二頭肌積分肌電值最大,發力最多,接下來有右側的腓腸肌外側頭,右側脛骨前肌,左側臀中肌,發力最少的是右側的腓腸肌內側頭,并且左右兩側的積分肌電值均無明顯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年10期2019-12-24

  • 藝術體操難度動作“側倒平衡”sEMG對比研究
    為不對稱。L脛骨前肌:楊某在右腿達到最高點后即刻收縮達到最強之后開始減弱。常某在右腿達到最高點前即刻收縮達到第一個高峰,在右腳著地前即刻收縮達到第二個高峰且比第一個峰尖高。之后開始減弱。L腓腸?。簵钅撑c常某肌電圖形類似,但收縮強度最大值楊某明顯小于常某。L臀大?。簵钅撑c常某肌電圖形類似,但收縮強度最大值楊某明顯大于常某。L股二頭?。簵钅撑c常某肌電圖形類似,收縮最大值接近,楊在右腿達到最高點時收縮達到最強,常則最強收縮時間比楊來的更早。R腑外斜?。簵钅撑c常某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9年9期2019-11-29

  • 負重深蹲練習對下肢肌肉力量訓練作用的肌電研究
    動作單側下肢脛骨前肌、腓腸肌、臀大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二頭肌和半腱半膜肌等7塊肌肉的肌電數據,肌電指標選用標準化處理后的均方根振幅(RMS)值表達肌肉的激活強度水平,根據激活強度水平高低可判斷整個動作或動作某階段的主次做功肌肉。實驗測試時所有受試者均采用統一的動作標準及負荷強度(25kg)以確保實驗條件的一致性和采集數據的可比性。測試動作要求為雙腳與肩同寬,直背立腰,雙膝屈膝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后起立,前蹲動作杠鈴置于胸前鎖骨位置,后蹲動作杠鈴放于頸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年20期2019-11-04

  • 一種利用肌肉激活特性調制和評估功能性電刺激的方法
    和損傷,導致脛骨前肌對踝關節的支配能力下降,造成足尖上抬不完全或不能等現象.利用FES治療足下垂是指在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或行走過程中,以低頻脈沖電流刺激患者小腿脛骨前肌,促進脛骨前肌收縮,使踝關節產生背屈運動,從而達到康復治療效果[7].利用FES技術對足下垂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或輔助行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取決于如何調制電刺激的輸出強度曲線.當前,應用最成功的有梯形輸出曲線和肌電調制的自然輸出曲線.1965年,梯形輸出曲線被提出[8].它雖然簡單且有一定效果,但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7-09

  • 我國優秀女子重劍運動員秦雪重劍沖刺動作下肢表面肌電分析
    擇雙側下肢的脛骨前肌、腓腸肌內側頭、腓腸肌外側頭、股二頭肌、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臀大肌進行測試。(4)實驗測試方法與過程。實驗前準備并調試好實驗儀器,準備好輔助性器材,協調好工作人員,并提前告知受試運動員測試流程以及測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記錄運動員的基本情況。1.2.4 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2 結果與分析2.1 2名運動員重劍沖刺動作下肢肌肉的放電順序及時間比值對比分析根據20% MVC為激活標準,同時規定肌肉最先放電的起

    少年體育訓練 2019年5期2019-06-20

  • 重復經顱磁刺激與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聯合治療腦卒中后足下垂的療效觀察
    電極片放置在脛骨前肌兩端,將地電極放置在兩個電極附近任意位置。進入 “EMG-stim反饋刺激治療”模式,閾值選擇“自動調整”,治療時間20min,頻率50Hz,脈寬200us,上升時間1s,下降時間1s,刺激波形單面,工作時間4s,休息時間10s,刺激延時0.5s。進入治療后,手動調節通道的刺激強度,控制在患者的耐受范圍之內,以能引起患者患肢脛骨前肌明顯收縮、踝部出現背屈動作為準。囑患者集中注意力于治療儀屏幕的肌電曲線和提示語音,按照提示語收縮或放松脛骨

    中國康復 2019年3期2019-04-10

  • 視覺和支撐面順應性對人體靜態站立平衡控制過程中腦電-肌電相干性的影響
    別觀察左右側脛骨前肌的肌電信號與腦電信號之間的相干性,因此,在計算CMC時共存在8種條件組合。受試者在站立平衡過程中,兩腳站立寬度固定,與肩同寬。在所有站立條件下,兩臂放在體側自然下垂,目視前方一點,面部放松。8種站立平衡條件隨機進行,但每個條件下連續進行3個30 s實驗。1.2.2 實驗步驟表面肌電信號(sEMG)的測量選取左右側下肢的脛骨前肌。首先用磨砂膏(NuPrePTM,Weaver and company,USA)擦拭受試者的皮膚,并且清潔干凈。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9年12期2019-02-12

  • AKT/FOXO1信號通路在心力衰竭小鼠骨骼肌萎縮中的作用
    檢測HF小鼠脛骨前肌內Atrogin-1 和MuRF1的mRNA及蛋白表達變化,并采用Western blot 技術,檢測其上游轉錄因子FOXO1以及激酶AKT的磷酸化水平和總蛋白水平進行測定,比較磷酸化蛋白表達與總蛋白的比率。通過觀察骨骼肌組織中上述指標的變化,從而探討HF時骨骼肌萎縮的可能分子機制,并為有效的多靶點干預提供理論依據。材料與方法1. 實驗動物 SPF級C57BL/6J小鼠20只,雄性,10周齡,體質量20~23g,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

    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8年1期2018-11-01

  •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不同類型肌纖維代謝與分布的調節*
    纖維為主)和脛骨前肌(快肌,II型肌纖維為主),將組織分為三部分,一部分制作組織切片進行肌纖維類型測定,一部分新鮮組織進行酶活性和糖原含量檢測,另一部分進行蛋白表達測定。取材時將后兩部分新鮮組織用錫紙包裹迅速投入液氮中并轉移至﹣80℃低溫冰箱凍存待測。1.6 代謝酶活性測定取500 μg組織置于5 mL含0.3 mol/L蔗糖、10 mmol/L咪唑(4℃、pH 7.4)的溶液中,使用勻漿器進行充分研磨,將組織勻漿液離心15 min(4℃、3 000 rp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3-20

  • 大鼠斷肢不同保存方法與肌肉生物學特性的實驗研究
    記錄電極貼近脛骨前肌記錄,記錄電極和刺激電極的距離標準為30 mm。記錄脛骨前肌的運動潛伏期和振幅[9]。1.8 再植肢體肌肉的組織學分析 在電生理學分析結束后,取下脛骨前肌,稱量脛骨前肌。用10%福爾馬林固定肌肉,石蠟包埋。在蘇木精-伊紅染色及馬氏三色染色(用于鑒別纖維組織)之后檢查組織樣本。我們觀察了肌肉纖維的直徑和纖維化區域(馬氏三色染色后的藍色長膠狀區域)所占的百分比。視野內隨機選取橫切面內的一百個肌肉細胞進行測量。2 結 果2.1 組織學分析分離

    實用骨科雜志 2018年1期2018-01-26

  • 大學生排球運動員扣球起跳動作下肢肌肉表面肌電特征研究
    股二頭肌、 脛骨前肌、 腓腸肌內側、 腓腸肌外側。1.2.3 動作時相的劃分本研究采集范圍為整個起跳階段(從右腳著地開始到雙腳離地結束), 起跳階段分為起跳緩沖階段和起跳蹬伸階段。 其中, 起跳緩沖階段從右腳著地(T1時刻)開始到膝關節角度最小(T2時刻)結束; 起跳蹬伸階段從膝關節角度最小(T2時刻)開始到雙腳離地(T5時刻)結束。1.2.4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本研究使用肌電系統對原始肌電信號進行整流、 濾波、 標準化處理后, 使用MyoResearch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2018-01-17

  • 流行歐美的腳尖運動
    、股二頭肌、脛骨前肌和腓腸肌周圍皮膚溫度并無差別,老年人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的體表周圍皮膚溫度大約為34.2℃,而脛骨前肌、腓腸肌周圍皮膚溫度僅為32.48℃,與大腿部分相差1.75℃,小腿溫度低于大腿溫度是老年人共同特點,此溫度差別越大,說明血液循環功能越低,肌肉內產生熱能力越不足,從而使肌力活動減弱,這是“人老腿先衰”的基本原因。最近在歐美國家流行的腳尖運動,可推遲和治療老年人腿衰。具體的做法是:站立,然后上抬腳跟,腳尖著地,最大限度上抬腳跟后堅持10秒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1期2017-12-13

  • 運動對大鼠骨骼肌細胞凋亡及鈣離子含量的影響
    鼠比目魚肌和脛骨前肌細胞凋亡情況,大鼠血清和大鼠后肢組織勻漿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鈣離子水平,大鼠肌肉組織中Bax、Bcl-2表達水平。結果發現,一般運動組大鼠比目魚肌中細胞凋亡率和SOD活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運動;細胞凋亡;比目魚??;脛骨前肌細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種正常情況下的細胞程序性死亡,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定的重要方式。骨骼肌細胞凋亡在骨骼肌正常發育、生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有研究表

    動物醫學進展 2017年9期2017-09-15

  • 倒走對老年女性下肢選擇反應時和平衡能力的影響
    ,進行優勢腿脛骨前肌和腓腸肌的前、后反應時,和開、閉眼單腳站立時間的測試。結果 倒走組脛骨前肌和腓腸肌前反應時顯著大于對照組(P倒走;反應時;平衡能力衰老會導致老年人平衡能力、本體感覺、神經肌肉反應時和關節肌力的下降,而這些因素下降會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風險〔1〕,老年人跌倒會帶來一系列家庭和社會的負擔。研究發現,易跌倒和不易跌倒的老年人下肢選擇性反應時差異較大〔2〕。Ballanger等〔3〕通過表面肌電信號(sEMG)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將選擇反應時(CR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年14期2017-08-08

  • 基于肌電均方根和包絡線的不同蹲起動作的肌電特征研究
    正確蹲起動作脛骨前肌的肌電值比膝關節前傾蹲起動作的高 50%(P深蹲;肌電;均方根;力量深蹲的蹲起動作是提高下肢肌肉力量主要練習手段之一,是運動員提高力量的有效方法。在下肢力量訓練實踐過程中發現:深蹲的蹲起動作有三種不同的動作模式,在不同的動作模式下最終的訓練效果存在差異。第一種常見的動作模式:蹲起過程中膝關節前突、內扣的不規范動作。這種練習動作增加了髕骨和內側副韌帶損傷的風險。第二種動作模式是現代體能訓練中強調的規范的深蹲的蹲起動作,即蹲起過程中膝關節不

    山東體育科技 2016年6期2016-02-13

  • 表面肌電圖在腦卒中患者異常步態分析中的研究進展①
    關主要肌肉是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負責背屈踝關節,防止行走時腳掌拍地、腳尖拖曳,同時還起穩定踝關節、協助推動軀干向前的作用;腓腸肌內側頭(gastrocnem iusmedial,GM)與腓腸肌外側頭(gastrocnem ius lateral,GL)既有屈膝作用,又有踝跖屈作用,因其含有等量分布的快、慢肌纖維,故在跖屈中起主要作用,并為人類的行走提供動力;比目魚?。╯oleus,SOL)因含有80%的慢肌纖維,主要維持踝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6年10期2016-01-29

  • 腓深神經肌支的解剖與臨床研究*
    ,顯著低于至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的肌支數目。56.7%的至長伸肌的肌支僅有1支,85.0%的至趾長伸肌的肌支數為2支,58.3%的至脛骨前肌的肌支數超過4支。結論腓深神經至不同肌的神經支數不一。至長伸肌的神經支數較少,這可能是其受損后功能難以恢復的主要原因。腓深神經;長伸肌;脛骨前肌;趾長伸肌腓深神經自腓骨頸外側穿過腓骨長肌上端,進入小腿前骨筋膜鞘,沿途分出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其肌支是踝關節、跖趾關節、趾骨間關節背伸力量的主要神經[1]。臨床上,腓深神經受損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5年11期2015-07-24

  • 優秀速度滑冰運動員冰上直道專項肌肉用力特征對比分析
    取雙側下肢脛骨前肌(TA)、腓腸肌外側頭(LG)、股四頭肌內側頭(VMO)、股四頭肌外側頭(VLO)、股直?。≧F)、股二頭?。˙F)、半腱?。⊿EM)和臀大?。℅M)共16 塊肌群。圖2 電極片粘貼位置圖1.2.4 實驗流程運動員自行準備活動30 分鐘后進行電極粘貼(圖2),經定位、脫毛、去脂、消毒;晾干后,按從左腿到右腿、從下到上、從前到后的順序,將2 個一次性電極(圖2 中灰色標志)沿肌纖維收縮方向分別貼于所選肌肉的肌腹處,電極相距2 cm。參考電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5年2期2015-04-15

  • 優秀速滑運動員彎道滑跑與陸上模擬肌電特征及其對訓練的啟示
    。結果:張虹脛骨前肌和股前肌群是冰上支撐階段的主要做功肌群;脛骨前肌自收腿起至著冰止,處于持續發力狀態,蹬冰時滅活;股前肌群著冰前處于激活狀態,收腿階段滅活;脛骨前肌激活程度屈過程大于伸過程,股前肌群激活程度伸過程大于屈過程;陸上模擬肌肉用力特征與專項有一定差異,但對股前肌群有較好的訓練作用。結論:冰陸間肌電的差異是由于支撐條件與方式不同引起的,根據專項技術的特殊需求,對訓練器材進行適當改造和對訓練細節進行完善,可進一步加強訓練的專項化程度,提高訓練效益。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5年2期2015-02-26

  • 我國優秀速度滑冰運動員途中滑跑腿部肌肉肌電特征研究*
    (2)王北星脛骨前肌是踝關節運動主要用力肌肉,是單步周期主要用力肌肉之一,擺動期出現多余放電;(3)王北星蹬冰期股四頭肌和股后肌群肌電振幅呈雙峰現象,股內肌、股外肌、股二頭肌和半腱肌是主要用力肌肉;(4)王北星左右腿蹬冰期蹬冰肌群肌肉用力方式不一致。教練組應根據王北星腿部肌電特征,有針對性的設計訓練方法。競技體育;短距離速滑;途中滑跑;單步周期;肌電短距離速度滑冰屬無氧供能為主的體能主導類和以下肢蹬伸發力為主的周期性項目[1]。比賽用時短、全程需竭盡全力,

    體育科技 2014年3期2014-12-07

  • 賽艇運動員2 000m測功儀測試中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電特征研究
    頭肌內側頭和脛骨前肌來觀察其表面肌電的變化特征。1.3 數據處理測功儀2 000m全力劃測試,截取運動開始前10槳、在500m處、1 000m處、1 500m處和2 000m處各截取10槳的原始肌電信號,拍攝一個完整的動作運動周期。通過對原始肌電分析,得出iEMG、MF和MPF值以及肌肉的發力時序。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中描述統計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用配對樣本T檢驗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設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2

    湖北體育科技 2014年12期2014-08-02

  • 優秀速滑運動員王北星專項肌肉用力特征研究
    ,取雙側下肢脛骨前肌(TA)、腓腸肌外側頭(LG)、股四頭肌內側頭(VMO)、股四頭肌外側頭(VLO)、股直?。≧F)、股二頭?。˙F)、半腱?。⊿EM)和臀大?。℅M)共16塊肌群。2.4 實驗流程運動員自行準備活動30min后進行電極粘貼(圖1),經定位、脫毛、去脂、消毒、涼干后,按從左腿到右腿,從下到上,從前到后的順序,將2個一次性電極沿肌纖維收縮方向分別貼于所選肌肉的肌腹處,電極相距2cm。參考電極位于測試電極內側且距兩電極等距。貼好后,用醫用彈性

    中國體育科技 2014年3期2014-07-27

  • 競技武術套路中搬腳朝天蹬直立平衡動作下肢肌肉用力特征的表面肌電分析
    六部位肌肉(脛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腓腸肌、股二頭肌和股直肌)的放電大小順序和先后順序相似,即脛骨前肌最先放電且放電量最大、其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幾乎同時放電,而后依次是腓腸肌、股二頭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動作過程中,運動員的運動級別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總積分肌電值卻越低。武英級運動員與二級運動員在股直肌、股二頭肌、脛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標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競技武術;搬腳朝天蹬平衡;表面肌電;用力特征武術平衡類動作是《武術套路競賽規則》中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7-25

  • 我國優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直道滑冰腿部肌肉肌電特征研究
    肌、股外肌、脛骨前肌和腓腸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內肌、脛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腸肌,左、右腿振幅峰值最小的都是臀大??;(2)單步周期腿部肌肉有效放電時間最長的都是脛骨前肌,最短的都是臀大??;(3)單步周期腿部肌肉貢獻度最大的肌肉依次是股內肌、脛骨前肌和股外肌。結論:(1)單步周期腿部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現在蹬冰期,股四頭肌和股后肌群在重心轉移和蹬冰2個階段都出現近似的振幅峰值,兩者處于共激活狀態,因此在訓練實踐中也要同步發展股后肌群力量;(2)單步周期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5-14

  • 一種輔助足下垂步態訓練的功能電刺激器控制方法
    相時,啟動對脛骨前肌的電刺激。目前,已在正常人身上驗證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相對于傳統的控制方式,該方法可以更準確地找到最優電刺激時相,對改善足下垂患者的異常步態效果更明顯,而所采集的數據可作為訓練結束后的康復效果評估。腦卒中;足下垂步態矯正;運動捕捉系統;單片機控制器; 功能電刺激器在全世界范圍內,腦卒中(中風,Stroke)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1]。據統計中國現存腦卒中患者高達700萬,而每年由于心腦血管等疾

    中國醫療設備 2014年3期2014-05-03

  • 基于表面肌電信號的兩側下肢對應肌肉活躍差異性定量分析
    應肌群:左右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左右內側腓腸肌 (medial gastrocnemius,MG),共4塊肌肉。在行走運動中,腿部有9塊主要肌肉參與[17-18],并且作用大小不盡相同。由于是研究兩側肌肉的活躍差異性,與肌肉對某一動作的貢獻度無關,因此只采用以上肌肉的EMG數據也能說明問題。另外,無線肌電傳感器在兩側下肢對應肌肉上的放置位置應對稱,位置的選擇以及最大自主收縮(maximum voluntary contra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 2013年5期2013-11-27

  • 旋轉推鉛球動作的肌電、足底受力及運動學特征分析
    左腓腸肌、右脛骨前肌、左脛骨前肌。1.2.3 動力學測試使用Rsscan(RSSCAN Ltd Belgium)鞋墊壓力測試系統對運動員進行動力學測試。鞋墊采集頻率為500 Hz,每只鞋墊含有99個傳感器,可以將足底壓力分區數據傳至專用軟件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足底被區分為6個足底壓力分區,分別為大腳趾(T1)分區和第一至第五跖骨分區(M1-M5)。1.2.4 同步采用了外同步的方法使肌電儀、測力鞋墊和攝像機進行同步:在肌電儀與測試鞋墊機盒中分別串聯LE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3年6期2013-10-30

  • 高頻超聲引導下足三里穴微創埋線初步研究
    。前室內可見脛骨前肌、拇長伸肌、趾長伸肌和脛前動靜脈,深部可見小腿骨間膜,與脛骨外緣及腓骨內緣相連,骨間膜前方緊鄰有脛前動靜脈。脛骨和腓骨可見強回聲伴明顯聲影,骨間膜可見線狀強回聲。超聲引導下微創埋線可以觀察到全部的進針過程,進針層次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后肌。埋線垂直進針穿過深筋膜后,主要在脛骨前肌內穿行,在橫斷面圖像,針體腓骨側可見位于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之間的脛前動靜脈(圖1)。矢狀面圖像可見縱行的肌纖維,埋線針穿

    上海針灸雜志 2013年8期2013-09-25

  • 人脛骨前肌神經入肌點定位與肌內神經分布
    63099)脛骨前肌可分為三個構筑亞部,非主干血管供應,不宜做整塊肌肉移位及移植術,作為肌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復軟組織缺損伴骨外露、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等,在臨床上早已得到廣泛應用,效果較好[1-4]。但這涉及肌瓣轉移時如何切取肌組織、取多大肌塊不影響供肌功能,如何保護其神經免遭損傷。因此,本研究將擬用大體解剖法觀察肌外神經分支型和神經入肌點的位置,改良Sihler’s肌內神經染色法[5]觀察肌內神經分支分布狀況,驗證亞部劃分的合理性,為臨床外科提供形態學資料。1

    遵義醫科大學學報 2012年3期2012-12-03

  • 優秀短道速滑運動員500m賽后肌肉疲勞特征分析
    取了腓腸肌、脛骨前肌、腘繩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臀大肌、腹直肌等8塊最重要的肌肉進行測試和分析。1.4 測試方案本研究對運動員測試兩次。第1次測試為賽前一天睡前,測試時間距當日冰上專項訓練結束時間間隔8h以上。第2次測試為比賽結束后脫刀下冰即刻,距離第1次測試時間超過12h。短道速滑運動員測試為2011年世界杯北京站比賽500m賽后,速度滑冰運動員測試為全國聯賽總決賽500m決賽賽后。保證兩個項目運動員在同一滑跑距離內承受專項最大負荷。運動員測試

    中國體育科技 2012年5期2012-12-03

  • 快行時腦卒中患者與健康人下肢肌肉活動差異
    康被試對照側脛骨前肌、內側腓腸肌、股直肌、股二頭肌的表面肌電信號,并同時運用步態開關采集左右足的步態周期指標。使用M e g a-W i n軟件讀取原始s EMG信號,處理后的A EMG、MP F、復雜度作為反應肌肉活動的指標。運用m a tl a b進行信號處理以判斷步態周期肌肉活動的起止點,計算每個時期肌肉活動的平均持續時間作為反應肌肉活動時序的指標。1.5 數據分析本研究運用m a t l a b及M e g a-W i n軟件對采集的肌電信號進行分

    浙江體育科學 2012年4期2012-04-13

  • 優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后橫踢技術動作的表面肌電特征研究
    肌外側頭、左脛骨前肌、右脛骨前肌。通過這三組肌群分別驗證該技術動作的發力順序、做功時間及做功百分比等情況,從而認識該技術動作的用力特點。1 研究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以中國國家跆拳道隊運動員后橫踢技術動作的肌電特征為研究對象。其中,測試隊員共14 名,運動水平均為一級以上(見表1)表1 優秀跆拳道運動員基本情況1.2 研究方法1.2.1 測試儀器美國產Noraxon 表面肌電遙測系統及與其匹配的Sony 常速數碼攝像機2 臺,肌電采樣頻率為1000Hz

    山東體育科技 2012年4期2012-01-04

  • 中長跑運動員跑臺跑與場地跑下肢肌肉工作情況的比較分析
    腸肌內側頭、脛骨前肌)EMG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在肌肉用力方面,5%坡度的跑臺跑可以模擬場地跑,而10%坡度的跑臺跑則可以給予下肢肌群更強的刺激,以滿足訓練的需要;跑臺跑時,脛骨前肌需要比在場地跑時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工作,而跑臺的坡度和速度增加對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影響不大。中長跑運動員;跑臺跑;場地跑;肌電圖;積分肌電;平均功率頻率近年來,運用跑臺來進行訓練方興未艾。跑臺一方面不受外部天氣和溫度條件的影響,另一方面它占用的面積很小且可以定速、定時、定距

    體育教育學刊 2011年6期2011-12-29

  • 小腿血管畸形患者強的松龍穴位注射引起不良后果1例
    脈期示:左側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及脛后肌內密度減低區(白箭),提示存在水腫壞死。周圍見異常增多的點狀血管影。圖2b 下肢動脈CTA成像示左下肢小腿部分增多紊亂的血管(彎箭)及早顯的腘靜脈及股淺靜脈(白箭頭),提示存在動靜脈瘺。2 討 論足三里穴位注射,是祖國醫學的一種傳統治療方法,在基層仍然被廣泛采用[1]。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犢鼻即臏骨與臏韌帶外側凹陷。穴位深面肌肉有脛骨前肌和趾長伸肌,主要血管為脛前動、靜脈。采

    罕少疾病雜志 2011年3期2011-03-20

  • 間歇運動對大鼠骨骼肌凋亡基因Bax、Bcl-2及相關因素的影響
    取比目魚肌和脛骨前肌,采用RT-PCR方法檢測Bax,Bcl-2基因表達情況,并測定組織中SOD活性、MDA含量和線粒體鈣含量。結果表明:1) 一次間歇運動組脛骨前肌中Bax/Bcl-2比值顯著升高(P<0.05),且Bcl-2表達顯著低于長期間歇訓練組(P<0.05)。2) 運動后,脛骨前肌和比目魚肌中SOD活性均升高了,但僅一次間歇運動后脛骨前肌SOD活性較安靜時增加具有顯著性(增加48%,P<0.05)。3) 一次間歇運動和長期間歇訓練后脛骨前肌中M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7期2008-09-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