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父

  • 不可忍
    可忍”在。請聽《漁父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事寖急兮,當奈何?蘆中人,豈非窮士乎?伍子胥逃往吳國,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個漁父,向他求救。漁父將他渡了過去,見他面有饑色,就說去給他拿點吃的來,伍子胥起了疑心,當漁父拿來飯菜,他卻躲進了蘆葦深處。漁父于是“歌而呼之”。在饑餓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從蘆葦叢中出來了,吃完漁父送來的飯,生存危機暫時緩解,政客的本能又抬頭了,先是“解百金之劍以贈”,這是將情義

    領導文萃 2024年2期2024-01-25

  • 《莊子·漁父》的幽默藝術
    摘 要:《莊子·漁父》一文以《論語》中的相關記載為背景,對孔子和子路師徒二人極盡調侃、揶揄之能事,行文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在文學尚不自覺的先秦時期,其所體現出來的這種對文章趣味性、可讀性的自覺追求的確顯得難能可貴。而對于該篇作者刻意為之的幽默藝術,迄今竟無一人指出,以致大大影響了對它的深刻理解,實屬遺憾。關鍵詞:漁父;孔子;子路;幽默藝術一、引言在先秦時期的說理散文中,《莊子》一書被公認是最富有文學色彩的。其中有一篇名為《漁父》的奇文,結構獨立完整,行

    文史雜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去與留、生與死:漁父與屈原的對話 ——讀屈原《漁父
    有所涉及,而在《漁父》③一文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下面,筆者將先從文中漁父和屈原這兩個形象分析入手展開討論。一、《漁父》中的漁父形象漁父,在我們今天看來就是打魚或以捕魚為生的人。但是,在聽到漁父上場后第一句臺詞時,我們又不免會對這種認識提出質疑。因為漁父見到屈原后,開口就問:“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在那個交通閉塞、信息不暢的時代,能夠一眼識得三閭大夫,這恐怕不是一個打魚之人所能辦到的。金開誠《屈原集校注》中對“漁父”的解釋是:“漁父,漁翁?!浮?,古代

    名作欣賞 2023年2期2023-02-10

  • 論南渡時期的漁父
    歷史著作中就提到漁父,到了戰國時期,文學作品中出現了漁父形象,后來經過文人們的不斷創作和努力,這一形象逐漸發展定型并具備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表征意義,以漁父為題材的文學創作也越來越多。中唐,在張志和《漁歌子》的影響下,詞壇上迎來了漁父詞唱和的小高峰;宋初,統治者鼓勵的崇尚道教的浪潮激發了文人寄情山水的熱情,特別是到了南渡時期,特殊的政治文化環境,使得一度沉寂的漁父詞重新進入文人的視野,并迎來了漁父詞創作的繁盛時期。詞人們有的以旁觀者的視角來觀照漁父,有的直接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7-26

  • 漁父》:儒道兩種文化的隱性對決
    摘 要 本文從《漁父》的文本內核入手,抓住兩個人物的精煉對話,解讀對話背后的深層意蘊,以此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結合儒道兩家文化的內涵精髓,分析出兩種文化隱性對決的精神實質,從而挖掘出主客體問答文本的核心價值。關鍵詞 文化內涵 人生操守 價值體系 對決“漁父即儒、道中的隱者。他們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愜意,無拘無束?!盵1]從莊子的《漁父》開始,中國文學采用主客體問答的方式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漁父”一脈。到了屈原,這種主客體問答的方式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1期2022-05-30

  • 古詩詞“漁父”意象與文人隱逸心態探析
    摘? 要:“漁父”自古以來就是文學經典母題。從《詩經》中的匆匆一瞥,到被“釣于渭濱”的呂望予以神化,歷經“莊屈”的形象定型,“漁父”在唐宋時期凝結為一個被文人用來映射隱逸思想的詩詞載體?!皾O”與“隱”的聯結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顯著代表,也是文人在“儒道”共同支配下實現心理調適或升華的藝術投映?;仡櫜⒆匪葸@類意象的源流及嬗變,細致體悟文人情感世界的豐富精微,可以藉此發掘意象創作和傳統文化的密切關系。關鍵詞:古詩詞;漁父;意象;隱逸《文心雕龍·神思篇》有云:“獨照

    美與時代·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從“隱世”到“避世”的漁父 ——個體因素作用下典故的改寫、異變與再結合
    400715)“漁父”這一文學形象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母題,相關的研究成果極為豐厚,甚至形成了“漁父”形象研究的專題。學者各抒己見,有的分析了從先秦到唐宋以至現代的文學作品中“漁父”這一形象的演變和分類,如張駿翚、孫久榮的《試論中國文學史上“漁父”形象的古今演變》、[1]鄭瑞俠的《〈楚辭·漁父〉形象演變與探析》[2]等,但這些論著大都停留在形象演變的整理和分析階段,沒有觸及到其演變的原因;也有部分研究從社會和時代背景角度對其形象發展與“漁父詞”的興盛

    宜春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3-18

  • 漁父》的“笑”
    200)《楚辭·漁父》篇幅不長,但意蘊豐富,文中漁父的“莞爾而笑”,尤其耐人尋味?!拜笭柖Α奔次⑿?,在屈原表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的決絕之志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顯得頗為無情,也為文章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一、探秘“神秘的微笑”(一)笑誰?文中的屈原,繼流放漢北之后,又被流放到江南,淪為一位江邊憔悴人,“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痛苦絕望,游走在生死邊緣,儼然無路可走。然而,身為楚王同族、才華出眾的屈原,原本是有路可走的,正如清代學者劉熙載在

    課外語文 2021年1期2022-01-01

  • 《莊子·漁父》中“法天貴真”說芻議
    君關鍵詞:莊子 漁父 法天貴真 《楚辭》〔中圖分類號〕I206;B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21)07-0025-05直至今日,還有一些學者用“法天貴真”一詞來概括莊子思想乃至道家思想,這是對莊子思想的誤解?!胺ㄌ熨F真”出自《莊子·漁父》?!肚f子·漁父》篇的作者是誰?在中國古代主要有兩種看法:其一,《漁父》為莊子自作說,此說首創于司馬遷?!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曰:“(莊子)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

    人文雜志 2021年7期2021-11-08

  • 淺談吳鎮繪畫中的“漁父”精神
    自屈原《漁父》及《莊子》中的漁父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后,漁父便成為清高孤潔、避世脫俗的智者和隱士的化身。魏晉時期,漁父時常出現于山水詩中,到唐宋時期漁父形象被固定下來,成為詩人、作家鐘愛的對象。這個階段,繪畫中的漁父形象也開始出現,如張志和、荊浩、許道寧等都繪有《漁父圖》。漁父形象在文學藝術中大量出現并形成風氣是在元代。蒙古統治階級的殘暴和民族歧視政策,使大量文人采取不與統治者合作的態度。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漁父清高、避世、逍遙的人生狀態為許多隱逸文人所仿效

    老年教育 2021年3期2021-03-22

  • 漁父》的“笑”
    【摘要】《漁父》中漁父的“莞爾而笑”,耐人尋味,是文章的文眼所在。探討文中的“笑”的意味,可以明晰屈原和漁父的形象,深化對文章意蘊的認識?;凇靶Α边M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從“笑”讀進去,在誦讀中從“笑”讀開去,領略屈原的人格之美和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娟P鍵詞】《漁父》;“笑”;教學設計《楚辭·漁父》篇幅不長,但意蘊豐富,文中漁父的“莞爾而笑”,尤其耐人尋味?!拜笭柖Α奔次⑿?,在屈原表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的決絕之志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

    課外語文·上 2021年1期2021-03-11

  • 漁父現象的歷史考察
    要: 中國最早的漁父是姜子牙,釣魚是其獲得政治前途的路徑。莊子、屈原、范曄都有《漁父》存世,分別代表智者、隱者、仁者。因景而生,時事造就。莊子的漁父在文化的碰撞中,是守土文化的英雄;屈原的漁父為療傷世俗,是矛盾心態的另一面影子;《吳越春秋》的漁父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為成就巨人的陪襯、仁者和犧牲品;漢代以后,則將漁父形象單劃出為隱者形象;至陶淵明,描寫為來往世俗和仙境的引路人;嗣后,世風不遇,則漁父還原為普通的打魚人了。關鍵詞:漁父 高人 還俗 考察漁父出世與莊

    名作欣賞 2021年2期2021-02-22

  • 漁父與道家的“游戲精神”
    罵,笑看人世?!?span class="hl">漁父》一文,漁父這個世外高人乍現于世, “游戲精神”在其身上有神妙的展現。道家的“游戲精神”并不是簡單的游戲人間的處世態度,我們可以從《莊子》開篇《逍遙游》中洞悉這種精神的核心?!坝螒蚓瘛弊屢恍┛此茋烂C端正的人物、事件變得滑稽無倫,調侃世事,調侃他人,調侃自我,在消遣人事和自我消遣中尋找萬事的頭緒和問題的答案?!坝螒蚓瘛笔仟毦喵攘Φ亩床焓澜绾屠斫馐澜绲姆绞?,是生命智慧、自由精神和審美體驗的融通合一?!?span class="hl">漁父》文章短小,卻是道家“游戲精神”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0年11期2020-12-21

  • 漁父與道家的“游戲精神”
    罵,笑看人世?!?span class="hl">漁父》一文,漁父這個世外高人乍現于世,“游戲精神”在其身上有神妙的展現。道家的“游戲精神”并不是簡單的游戲人間的處世態度,我們可以從《莊子》開篇《逍遙游》中洞悉這種精神的核心?!坝螒蚓瘛弊屢恍┛此茋烂C端正的人物、事件變得滑稽無倫,調侃世事,調侃他人,調侃自我,在消遣人事和自我消遣中尋找萬事的頭緒和問題的答案?!坝螒蚓瘛笔仟毦喵攘Φ亩床焓澜绾屠斫馐澜绲姆绞?,是生命智慧、自由精神和審美體驗的融通合一?!?span class="hl">漁父》文章短小,卻是道家“游戲精神”的

    作文新天地 2020年31期2020-12-01

  • 中國詩歌中漁婦形象的演變及其文學史意義
    巖關鍵詞:漁婦;漁父;獨立地位;經濟發展;女性意識摘 要:唐代之前的中國詩歌,漁父很少出現,漁婦更為罕見。唐宋時期的漁婦,僅作為漁人之婦存在,沒有取得獨立地位,只是漁父生活的附庸,漁父形象的點綴。元明時期的漁婦,由漁人之婦發展到捕魚之婦人,不倚靠漁父而存活,取得了獨立地位,成為獨立的審美形象。其中,明代詩歌中漁婦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不再是單純之捕魚婦人;本質上屬于辛苦勤勞型,超越了宋元漁婦簡單的苦樂二分模式;而且,出現了追求美麗的漁婦。清代詩歌中的漁婦,形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5期2020-10-09

  • 浪跡煙波漁舟上
    江上獨自泛舟的漁父總是帶著隱士高人的神秘光環,從先秦時期的《莊子·漁父》《楚辭·漁父》到漢朝的《后漢書·嚴光傳》,再到柳宗元、張志和、蘇軾、陸游的詩詞,無一不是如此。文人墨客筆下的漁父形象各有性格,還常常在戲劇、繪畫、琴曲中玩起跨界,以此借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理想人生。最孤獨的漁父漁父形象的“源頭”大致有三:莊子筆下的漁父敢與孔子辯論,強調“法貴天真”,回歸自然;民間流傳著“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諺語,這位姜太公追求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藝術啟蒙 2020年9期2020-09-23

  • 漁父:中國文化史上最神秘的馬甲
    白發的樵夫,或者漁父,把酒夕陽之下,笑談古今往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么一種形象,似乎是將冷眼看歷史的態度人格化,以表達國人跳開恩怨看往事的豁達態度。而這當中涉及的漁父形象,一直是中國文化當中一個神秘的旁觀者、總結者,或站在主人公的對立面,或站在歷史潮流之外,從各個角度點醒當事人,或者讀者。那么,這個漁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屈原遇漁父:逆向輔導屈原 促其更加堅定話說屈原主持的變革受群小人干擾失敗之后,他本人也遭到流放,忠心耿耿的屈原無法接受這種現實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20年9期2020-09-21

  • “言行不一”的漁父
    馬烜芬《漁父》是蘇教版必修五第三單元“直面人生”中的一篇課文,選自《楚辭》,探討的是生存選擇的問題,塑造的主要形象是屈原。這里面的屈原是一個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仍然執著地堅守著人格的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的高貴形象。這個形象毋庸置疑,廣受認同。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照面而存在的。所有的參考資料都是這樣來描述漁父形象的: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

    高考·中 2020年3期2020-09-10

  • 淺析《漁父》中漁父的形象特點
    周一唯《漁父》以生動凝練的語言,塑造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一是孤傲的屈原,其二是識時務、知進退的漁父。面對渾濁不堪的世事,兩個人的看法、態度全然不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本文主要分析文中的“漁父”形象,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解讀作品。一、清醒的旁觀者屈原被楚王放逐之后,在江邊游蕩,渾渾噩噩,形容憔悴,恰好被漁父瞧見。漁父認出了屈原,便問道:“子非三間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回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蔽覀円⒁?span class="hl">漁父向屈原提出的這兩個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 2020年4期2020-09-10

  • 漁父》文本解讀
    【摘要】 《漁父》是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課文,文本中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展示了中國傳統文人在現實和理想中掙扎的矛盾心理。屈原和漁父的相遇,一定是爭鋒相對的嗎?其實未必。他們之間更像是一場“和而不同”的對話。作為一篇真實反映屈原流放生活和感情的作品,“漁父”的形象可以理解為“分身立言”藝術手法所幻化的人物,與屈原形象合二為一。通過《漁父》能走近更真實的屈原,也能更加理解屈原徹骨的痛楚和堅定的執著?!娟P鍵詞】 漁父;屈原;對立;合二為一【中圖分類號】I207? ?

    今古文創 2020年15期2020-09-10

  • 漁父
    兵《莊子·雜篇·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鄙厦孢@段文字中,漁父作為一個高士的形象首次登上中國文學史的舞臺?!案浮惫磐ā案Α?,為成年男子的美稱。漁父,即打漁的老翁?;ò椎暮毢兔济?,短衣長發,飄然而行??鬃釉谛訅?,弦歌鼓琴,弟子在杏壇下讀書。漁父上岸經過,便支著下巴聽。一曲終了,漁父一定是聽出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7-04

  • 漁 父
    兵《莊子·雜篇·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鄙厦孢@段文字中,漁父作為一個高士的形象首次登上中國文學史的舞臺?!案浮惫磐ā案Α?,為成年男子的美稱。漁父,即打漁的老翁?;ò椎暮毢兔济?,短衣長發,飄然而行??鬃釉谛訅?,弦歌鼓琴,弟子在杏壇下讀書。漁父上岸經過,便支著下巴聽。一曲終了,漁父一定是聽出

    思維與智慧 2020年12期2020-06-23

  • 論《莊子》與《楚辭》中漁父形象異同之處
    ,各有一篇名為《漁父》的文章,兩篇文章中“漁父”的形象有異有同:有著相似的外在形象而又扮演著不完全一致的角色?!?span class="hl">漁父”形象的構造各有千秋,同時也奠定了“漁父”于中國文學史上的睿智灑脫的形象特點。對比兩部著作中的“漁父”篇,總結了二者“漁父”形象的異同之處。關鍵詞:莊子 楚辭 屈原 漁父中圖分類號:B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93-02“漁父”的形象最早出現于《莊子》和《楚辭》中,《莊子》與《楚辭》塑造

    現代交際 2020年2期2020-03-02

  • 《楚辭·漁父》與《莊子·漁父》關系考辨
    。其二者中各有《漁父》一篇,然而對兩篇進行比較者并不多,且視角多偏向于莊屈藝術風格、儒道思想爭辯、人物角色對比等,關于兩篇《漁父》的創作淵源之探討,乃是近年來才興起。其中以徐志嘯的《〈莊子·漁父〉與〈楚辭·漁父〉》為代表[1],他在文中首次提出屈原《漁父》是受到莊子《漁父》的啟發而有意創作,由此引發了學界的關注與討論;雷田甜《論莊子、屈原〈漁父〉篇之淵源》[2]、王武園、潘莉合作論文《〈楚辭·漁父〉與〈莊子·漁父〉比較》亦從其說[3],并以文本對比為切入點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4期2020-02-24

  • 古代詩文中的“漁父”形象探析
    境界。楚辭中的“漁父”儼然是一位知天達命、高蹈循世的隱者,蘇東坡《臨江仙·夜歸臨皋》中“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最為此間瀟灑寫狀,元代白樸所作《雙調·沉醉東風》一曲中又有“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的神來之筆,更是將漁父的形象與隱居高士等同起來。由此可見,漁父在中國古詩文中的形象和飄然隱去、不問俗事的隱者形象最為接近,在中國古代的隱逸文化中,“漁父”形象備受彷徨的古代文人青睞,在中國文學世界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span class="hl">漁父”這樣一個文化意象為何如此頻繁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1期2020-02-14

  • 不可忍
    一個漁夫。請聽《漁父歌》:日月昭昭乎寢已弛,與子期乎蘆之漪。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弛兮,何不渡為?事寢急兮將奈何?蘆中人,其非窮士乎?這首詩顯得很急促——是一種催促,也是一種呼喚,呼喚迷失的人性。根據《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逃往吳國,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個漁父,向他求救。漁父將他渡了過去,伍子胥藏身蘆葦蕩中,漁父看見他面有饑色,就說去給他拿點吃的來,伍子胥起了疑心,當漁父拿來飯菜,他卻躲進了蘆葦深處。漁父于是“歌而呼之”?!疤J中人,其非窮士乎?”這個“

    北方人 2019年24期2019-12-19

  • 《楚辭·漁父》與《莊子·漁父》比較
    摘 要:《莊子·漁父》和《楚辭·漁父》都是先秦時期的作品,兩篇文章的框架結構特別是漁父出場時的地理環境、主體部分的敘事方法和結尾漁父的離去都似異而實同。唐人成玄英在《莊子疏》中認為孔子和屈原偶遇的漁父都是范蠡。本文通過對兩篇作品的漁父形象、創作時間及文本主旨的比較,認為二者之間有一定聯系,但是并非同一人,更非范蠡。關鍵詞:《莊子·漁父》 《楚辭·漁父》 比較《楚辭·漁父》中那個唱著滄浪歌鼓枻而去的漁父和《莊子·漁父》里跟孔子辯論的漁父應該是中國文化史和文學

    文教資料 2019年19期2019-10-14

  • 微探究教學:見微知著析微察異
    以蘇教版必修五《漁父》的教學為例,通過微探究的教學設計,用一個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統攬全篇、凝聚思維、深入探討,以達到借言釋文、以文帶言的目的。關鍵字:微探究;教學;漁父;一、案例描述師:書下注釋中有這樣一句話:“《漁父》是戰國秦漢間人記敘屈原事跡的文字?!奔热皇怯洈⑶论E的文字,為何要花那么多的筆墨寫漁父?生:寫漁父是為了反襯屈原。一上來,屈原在回答漁父的疑問時就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可見他是與眾不同的,他不愿意向這個污濁的社會妥協。后

    高考·上 2019年11期2019-09-10

  • 棹歌與漁父詞的關系探微
    變。文學作品中的漁父形象雖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但直到唐代張志和的《漁夫》一作才拉開了丈人漁父詞的序幕。棹歌和漁父兩種文學題材,都與舟楫水上之事相關,界限十分模糊,研究棹歌和漁父詞的文章都把張志和《漁夫》以及船子《撥棹歌》歸到自己的陣營中,這讓人疑惑。明確棹歌的起源與漁父詞的產生,以《漁夫》與《撥棹歌》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開啟探究棹歌與漁父詞關系的道路。關鍵詞:棹歌;漁父詞;漁父;撥棹歌;關系中圖分類號:1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8-12

  • 漁父”的獨處智慧
    周海艷摘要:《漁父》,相傳為屈原所作。全文用對比手法,通過屈原和漁父二人的對話來表現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生境界。本文著眼于《漁父》中的另一個人物——漁父,通過對漁父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來探討其與屈原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和獨處智慧及其對社會的現實意義,勉人以自勉。關鍵詞:《漁父》;獨處能力;獨處智慧;現實意義一、漁父之智慧戰國晚期的楚國,懷王昏聵,奸臣當道,屈原不為官場所容遭到放逐,眼看國之將亡卻無能為力,他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一漁父問他何以至此,他回答

    北方文學 2019年14期2019-06-14

  • 兩面呈現,一枚硬幣
    漁父的形象,自《漁父》問世后,常為后人評說,但大多認為屈原和漁父處于對立位置。本文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教學參考書》(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的觀點為例進行分析,糾正關于漁父論述的偏差,從屈原和漁父對現實的認識、兩人的執著、對歷史發展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指出屈原和漁父實質上是一個本體的兩面呈現,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而不是對立相反的?!娟P鍵詞】屈原;漁父;性格;共同性【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漁父》是出自《楚辭》的一篇文章,

    課外語文·上 2019年1期2019-06-11

  • 談《漁父》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重要的位置。在《漁父》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最終突破文本中人物的表面形象,理解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實現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關鍵詞:《漁父》;批判性思維;教學方法《漁父》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將《漁父》編在必修5“直面人生”的“生存選擇”板塊中,關于文章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始終存在著多種意見。若僅站在文本的標題視角分析,應當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漁父”本身。然而,筆者認為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漁父”二字,或者片面認為“屈

    語文教學之友 2019年3期2019-04-19

  • 漁父》中“漁父”的形象塑造
    鳳摘要:屈原的《漁父》塑造的“漁父”形象深刻影響著之后文人的書寫,通過探究《漁父》中“漁父”形象的形成,并對《漁父》文本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一窺“漁父”的形象塑造過程。關鍵詞:屈原;《漁父》;形象塑造;演變《楚辭·漁父》在探析屈原的精神困境和抉擇上有著不可比擬的意義,傳神地塑造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漁父”形象。學界多著重于《楚辭·漁父》“漁父”形象之后的演變發展,故本篇從《漁父》“漁父”形象出發,探討其形象塑造及與之有關的前世今生,并進行細致地梳

    北方文學 2019年8期2019-04-02

  • 古文中的“漁父”意象
    一種獨特景觀;“漁父”這一遺世獨立的隱逸意象,在中國古詩詞中灼灼光華。從先秦《詩經》“笤筐竹竿,以釣于淇”到清代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兩風江上作釣竿”,橫亙兩千多年,“漁父”形象,一路郁郁蔥蔥、浩浩蕩蕩,其生命力的噴薄令人咋舌。分析梳理古詩詞中“漁父”這一意象的內涵及其嬗變,對欣賞我國古典詩詞很有幫助。尋根溯源《呂氏春秋》記載“太公釣于茲泉,遇文王”,這是政治意義的漁父,大概最早從這里開始,漁父“垂釣”總和微妙的政治目的有關聯?!秴窃酱呵铩酚涊d伍子胥逃到

    新高考·語文學習(高一高二) 2019年2期2019-03-02

  • 明朝散發弄扁舟
    ,古代文人最鐘情漁父。漁父形象像一條河流,從中國文人的縱深地帶經過和穿越,帶給他們持久的魅惑和追慕,把文人們在仕與隱之間掙扎的內心,照耀得如“火樹銀花不夜天”。經過漫長時間的淘洗,漁父不再是一個語詞,而是一個疊加的意象,是濃縮了豐富文化色彩和哲人前思的“這一個”。它不斷出現,不斷被書寫,成為隱逸文化的一種象征,成為榮格所說的“原型”。漁父的背后有著強烈的源自民族記憶和原始經驗的集體意識。要考察隱逸文化,研究古代文人的隱秘心理,就很有必要對漁父形象做一番探討

    新高考·語文學習(高一高二) 2019年11期2019-03-02

  • 漁父》的“清”“濁”之辯
    王守平《漁父》是中學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蘇教版高中語文將《漁父》編在必修5“直面人生”的“生存選擇”板塊中,自然,我們在研習這篇經典文章時要討論“漁父”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選擇。筆者在研讀《漁父》文本時,發現屈原和漁父一見面就進行“清”“濁”之辯,討論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而且還以“水”作為媒介進行了討論?一、二人辯論的共同前提:對水“濁”的深刻理解《漁父》中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屈原,一個是漁父,漁父表面上是打魚的老翁,但其實是一個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漁父和屈原是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8年4期2018-10-09

  • 漁父》的“清”“濁”之辯
    王守平《漁父》是中學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蘇教版高中語文將《漁父》編在必修五“直面人生”的“生存選擇”板塊中,自然,我們在研習這篇經典文章時要討論“漁父”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選擇。筆者在研讀《漁父》文本時,發現《漁父》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為什么屈原和漁父一見面就直接進行“清”“濁”之辯,討論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而且還以“水”作為媒介進行討論?一、二人辯論的共同前提:對水“濁”的深刻理解《漁父》中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屈原,一個是“漁父”。屈原,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5期2018-08-24

  • “扁舟”對山水畫意境的營造
    藝術家;歸渡情;漁父;孤獨感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015-01在中國山水畫中,每一葉扁舟皆蘊含一份情感一個動人的故事。在文化的積累沉淀中,它作為一個實用的工具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一種精神寄托的方式,具有消解文人心中郁結、平靜心靈的審美功能。它承載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命運和精神理想,成為歷代文人藝匠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一、“茅茨落日寒煙外,久立行人待渡舟”的歸渡情自東晉山水畫的萌芽至宋元山水畫的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2018-05-04

  • 蘇軾與陸游漁父詞比較
    唐時期張志和作《漁父詞》,詞中描繪的纖塵不染、高蹈出塵的漁父形象對蘇軾和陸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蘇軾在《浣溪沙》詞序中云:“玄真子《漁父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故加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 ”[1]370陸游作《漁父》一詞時也強調:“燈下讀玄真子漁歌因懷山陰故隱追疑?!保?]143然而,歷代研究蘇軾或陸游的學者很少將兩者的漁父詞進行比較,或只是蜻蜓點水,尚有未盡其妙之處。故而,筆者試結合兩人的遭遇,從其漁父詞體現的精神立意、意象選取以及創作手法的不同著

    新鄉學院學報 2018年10期2018-02-24

  • 漁父》的“清”“濁”之辯
    王守平《漁父》是中學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蘇教版高中語文將《漁父》編在必修5“直面人生”的“生存選擇”板塊中,自然,我們在研習這篇經典文章時要討論“漁父”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選擇。筆者在研讀《漁父》文本時,發現屈原和漁父一見面就進行“清”“濁”之辯,討論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而且還以“水”作為媒介進行了討論?一、二人辯論的共同前提:對水“濁”的深刻理解《漁父》中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屈原,一個是漁父,漁父表面上是打魚的老翁,但其實是一個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漁父和屈原是

    中學語文 2018年12期2018-02-09

  • 花間之別調 ——論李的隱逸詞
    首。其中李夢符《漁父引》兩首、李占十首、孫光憲《漁歌子》兩首、歐陽炯《漁父》兩首、和凝《漁父》一首、李后主《漁父》兩首,顧也寫了一首表現閑適思想的《漁歌子》。在這二十首當中有兩個現象值得注意,一是都屬于漁父詞的范圍,除顧外全都是寫對漁隱自由生活的向往,而且用張志和漁父調的也很多,計有八首。這種現象說明,晚唐五代的隱逸詞仍然沒有擺脫張志和影響的窠臼。二是李所作作品最多,計有九首,而且詞調也最為豐富,有漁父、漁歌子、南鄉子、定風波。這與其他文人單獨使用漁父、漁

    名作欣賞 2018年18期2018-01-27

  • 漁父詞”的休閑意蘊
    ○徐峰“漁父詞”的休閑意蘊○徐峰“漁父”是中國傳統文學的一個特殊主題,它以漁隱為象、道禪為理,是借漁父生活來抒發隱逸之思、悟道之玄和禪靜之慮。漁父主題在莊子和屈原的作品中以道隱發軔,到唐代張志和(玄真子)、釋德誠(船子和尚)又將“漁父”轉化為道禪哲理的代表,進而開啟了唐宋文學中“漁父”主題的創作熱潮。據統計這一時期填制漁父詞者有“近百人,詞作五百余首”①,皇帝、文官和禪師都成為“漁夫詞”的創作主體,其中更以李煜、蘇軾為代表的文人詞為集大成者。他們的作品超脫

    文藝評論 2017年1期2017-09-28

  • 《楚辭·漁父》中“漁父”的形象解讀
    楊博翔《楚辭·漁父》中“漁父”的形象解讀楊博翔藝術形象的呈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是一種動態生成的存在?!冻o·漁父》中的“漁父”形象就是通過漁父與屈原的觀點交鋒中逐漸飽滿、立體。論文試圖從漁父與屈原的三次對話入手分析,以期從生成性的角度還原“漁父”的真實形象。漁父 形象 生成性《楚辭·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采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而且這篇文章中的漁父意象作為有一

    文學教育 2017年22期2017-02-09

  • 跟著名家學寫作
    (伍)子胥入船,漁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尋之津。子胥既渡,漁父乃視之有饑色,乃謂曰:“子俟我此樹下,為子取餉?!?span class="hl">漁父去后, 子胥疑之,乃潛身于深葦之中。有頃,父來,持麥飯、鮑魚羹、盎漿,求之樹下,不見,因歌而呼之,曰:“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蘆中而應。漁父曰:“吾見子有饑色,為子取餉,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屬天,今屬丈人,豈敢有嫌哉?”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上有七星北斗,價直百金,以此相答。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6年15期2016-05-28

  • 漁父:一顆自由的靈魂
    因為開設公開課《漁父》,筆者在一直反復研讀文本、查找相關資料,發現了一些問題,并逐步形成了這節課的教學思路,現總結如下:一、確定“漁父”為主要對象在筆者以往教授《漁父》的過程中,基本也和大多數老師一樣,將文中屈原形象作為主要教學對象。但在本次教學準備過程中,筆者產生了一些疑問:文章為何是“漁父”而非“屈原”作為標題?文本主體內容雖以漁父與屈原對話為主,但為何對漁父的描述明顯要多?文章雖以屈原開篇,又為何要以漁父結尾?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做出大膽猜測,莫非作者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6年9期2016-05-14

  • 蘇軾漁父組詞特點探析
    00872)蘇軾漁父組詞特點探析梁一粟(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100872)蘇軾于元豐七年創作的漁父組詞較之前代漁父詞有如下創新:重點表現酒意象,借此刻畫出“酒仙”漁父的形象;化用鷗之意象并借其進一步闡釋了“樂在風波、混跡塵寰”的漁父哲學;首創漁父詞中的官人形象,以之隱喻詞人自身的心態變化;繼承并發展前人組詞的聯章結構,開創了在漁父組詞中運用直敘式聯章結構的先例。蘇軾;漁父;意象;酒;聯章漁父詞,主要指以漁父為描寫對象、抒情意象或抒情主人公的詞。這些詞或描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3-05

  • 漁父:一顆自由的靈魂——我教《漁父
    彭欣欣漁父:一顆自由的靈魂——我教《漁父》彭欣欣近日因為開設公開課《漁父》,筆者在一直反復研讀文本、查找相關資料,發現了一些問題,并逐步形成了這節課的教學思路,現總結如下:一、確定“漁父”為主要對象在筆者以往教授《漁父》的過程中,基本也和大多數老師一樣,將文中屈原形象作為主要教學對象。但在本次教學準備過程中,筆者產生了一些疑問:文章為何是“漁父”而非“屈原”作為標題?文本主體內容雖以漁父與屈原對話為主,但為何對漁父的描述明顯要多?文章雖以屈原開篇,又為何要

    中學語文 2016年27期2016-02-18

  • 鵲橋仙
    光,我自是、無名漁父。詩詞包點評我們所熟悉的陸游的詩作,一般都是愛國主題的,其實他的漁舟樵徑之作也是頗值得玩味的?!耙桓惋L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是對漁父居住環境的細膩刻畫?!耙桓惋L月,一蓑煙雨”所使用的量詞,值得體味,“一竿”與“一蓑”,明顯帶有漁父的痕跡,準確、生動而形象?!帮L月”“煙雨”這樣的意象,既是具體的現實之景,也是詞人心中漁父的生活之景?!百u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作為一個賣魚的漁父,為什么反倒害怕走近城門呢?漁父此時是矛盾的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5年1期2015-05-22

  • 漁父:古代文人的理想化身
    有一個專有詞匯—漁父。漁父之“父”通“甫”,是對男子的美稱,漁父即漁翁,是捕魚的老人。漁父這個稱謂最早出自《莊子》篇名,此漁父是位智者,他與孔子師徒在杏壇偶遇,對孔子譏諷了一番,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闡述了“持守其真”、回歸自然的主張。從此漁父就有了幾分高士色彩。史籍上至少還有兩位這樣的漁父。第一位是汨羅江畔跟屈原相遇的漁父,他與屈原有一番人生對話,他離去時還作歌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逼涓呤匡L范端得很足。第二位是烏江邊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5年2期2015-03-09

  • 漁父:古代文人的理想化身
    一個專有詞匯──漁父。漁父之“父”通“甫”,是對男子的美稱,漁父即漁翁,是捕魚的老人。漁父這個稱謂最早出自《莊子》篇名,此漁父是位智者,他與孔子師徒在杏壇偶遇,對孔子譏諷了一番,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闡述了“持守其真”、回歸自然的主張。從此漁父就有了幾分高士色彩。史籍上至少還有兩位這樣的漁父。第一位是汨羅江畔跟屈原相遇的漁父,他與屈原有一番人生對話,他離去時還作歌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逼涓呤匡L范端得很足。第二位是烏江邊

    文史博覽·文史 2014年7期2014-08-14

  • 楚辭《漁父》中的漁父形象分析
    逍林中學)楚辭《漁父》中的漁父形象分析■張 娜(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學)楚辭《漁父》以簡潔的筆墨塑造了兩個鮮活的人物。一位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另一位則是“不凝滯于物,與世推移”的漁父。許多參考書上說漁父這一人物形象黑白不分,隨波逐流,只顧保全自己的性命,并且認為漁父這一形象是用來反襯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貴品格。晉代文人嵇康在他的詩中寫道“漁父好揚波”,這是非“余心所嘉”的。陶淵明在《飲酒》中對漁父的“舉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的勸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1年2期2011-02-19

  • 北宋后期漁父詞的勃興與新變
    034)北宋后期漁父詞的勃興與新變田 甘(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34)漁父詞從中唐產生以來,歷經五代和宋初,直到北宋后期才有了全面的勃興與新變。它的勃興表現在作家、作品數量的增多,詞調的豐富;它的新變則表現在詞中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富有禪趣。漁父詞的勃興與新變絕對不會是一個偶然的、孤立的文學現象,它有著深層的文化意蘊,包括宋士大夫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佛教與世俗的同化和被同化以及頻發的黨爭等方面。漁父詞;北宋后期;勃興;新變;文化意蘊漁父詞有兩個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6期2010-08-15

  • 同樣的漁父,別樣的情懷 ——從宋代漁父詞探究宋代文人的心態
    0012)同樣的漁父,別樣的情懷 ——從宋代漁父詞探究宋代文人的心態張冬梅(長春工程學院人文社科部,長春 130012)漁父詞是宋代文學重要的創作領地,但在兩宋 300多年的進程中,因創作的歷史背景和創作者經歷等方面的不同,漁父詞呈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本文通過分析蘇軾、朱敦儒、陸游、張炎為代表的四個不同時期的漁父詞作,揭示在同樣的漁父身上所隱含的宋代文人的不同心態。宋代;漁父詞;文人心態漁父是中國古代文學中重要的原型形象,自先秦以來,這一形象在歷代的文學作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3期2010-08-15

  • 關于漁父的觀察報告
    了《楚辭》中的《漁父》一詩。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詩歌中,“漁父”是隱者的代表,其言行是隱逸意識的象征。因此,讓學生了解“漁父”這一常見的著名典故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寓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為此,筆者設計了如下一個頗有意思的專題學習的小活動。主持人:中學階段,我們已經多次親密接觸漁父。作為一種類型人物,漁父頻頻現身教材,在太史公《屈原列傳》中,在張志和《漁歌子》詞中,在柳宗元《漁翁》詩中,甚至在《桃花扇·余韻》傳奇中……為研究漁父的審美特征,探討漁父的文化內

    中學語文教學 2007年10期2007-1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