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牧民族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北方游牧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價值定位、現實困境與時代進路
    撐。我國北方游牧民族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大家庭的一部分,在共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北方游牧民族是指過著“隨水草遷徙”“居無定所”的諸多阿爾泰語系騎馬民族,具備“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4],主要包括中國北方、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古今少數民族[5],曾活躍在中國北方蒙古草原及東北森林邊緣地帶。在我國史籍中,常以“長城以北,引弓之國”[6]“兒童能走馬,婦女亦腰弓”[7]“逐獵往來,居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23年2期2023-04-17

  • 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壁畫及其發展現狀
    入正軌,北方游牧民族壁畫慢慢呈現在世人面前。當前,北方游牧民族壁畫在類別上主要包括建筑壁畫(石窟壁畫、寺廟壁畫)和墓室壁畫。這些壁畫大都特色鮮明,從營造法式和形制特色看,部分壁畫在一定程度上還融合了中原農耕文明繪畫的風格和技藝,北方游牧民族的畫師們在不斷的民族融合交流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風格和特色的壁畫藝術。它們反映了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場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一、概述中國北方具有廣袤無垠的草原,草原上生活著許多游牧民族,雖然他

    藝術家 2022年4期2022-06-23

  • 秦始皇為什么不打匈奴
    成本卻很低,游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可以一邊放牧一邊作戰,后勤保障遠強于農耕民族。最后,作戰收益少。即使是秦軍占領了廣袤的草原,他們也很難開發耕種。所以秦始皇借鑒戰國時期的經驗修筑長城,將流動的戰場變為固定的戰線。游牧民族就無法重演來了就搶、搶了就跑的鬧劇,他們必須先在長城一線與守軍打一仗。如此一來,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獲得糧食,進攻的游牧民族卻遠離了放牧的草場。而且長城一線多為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堅固的關隘,步兵只要固守防線,游牧民族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22年5期2022-05-20

  • 秦始皇為什么不打匈奴
    成本卻很低,游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可以一邊放牧一邊作戰,后勤保障遠強于農耕民族。最后,作戰收益少。即使是秦軍占領了廣袤的草原,他們也很難開發耕種。所以秦始皇借鑒戰國時期的經驗修筑長城,將流動的戰場變為固定的戰線。游牧民族就無法重演來了就搶、搶了就跑的鬧劇,他們必須先在長城一線與守軍打一仗。如此一來,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獲得糧食,進攻的游牧民族卻遠離了放牧的草場。而且長城一線多為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堅固的關隘,步兵只要固守防線,游牧民族

    民間故事選刊 2022年10期2022-05-20

  • 游牧民族草原傳統人居環境營造的自然智慧 ——以新疆伊犁河谷為例
    伊犁河谷草原游牧民族“以畜為本、以草為根、逐水草而居”[2],以此作為生產生活的基礎,營造出特色草原傳統人居環境。它不僅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產物,有著傳統人居環境超強的生命力,更能體現“天、地、人”三位一體的人居環境觀[3]。新疆伊犁河谷草原傳統人居環境營造自然與人類的集合智慧,無論對我國傳統人居環境的保護,還是現代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1 指導理論本文中的“游牧民族”是指草原游牧民族。新疆伊犁河谷游牧民族是指至今仍以草原畜牧業生產為主要生計方

    住宅科技 2022年3期2022-03-23

  •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流動式氈房之圓形時空觀
    也在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建筑中被充分應用,并將這一思維范式與建筑相結合。一、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對空間概念的獨特理解特定的民族總是在一定的地域與生態環境中生成自我所獨具的民族文化特性,這種民族文化和所處的地理生態環境、人文環境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3]北方游牧民族圓形時空觀是在原始信仰和哲學思想相互交錯的認知體系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游牧文明核心理念之一,是他們文化價值觀形成的基石,樹立了地為鋪、天為頂的氈包式空間觀。(一)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空間概念的形成因素1.原始信

    藝術品鑒 2021年29期2021-10-25

  • 淺析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間藝術的審美特性 ——以青銅陰陽劍為例
    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間藝術史》一書中闡述的游牧民族民間藝術審美特性,我們對于“青銅陰陽劍”的審美方面探討可以從其外在的形式美,內在的意蘊美以及審美意識的內涵這三方面來展開。形式美是我們對于一個事物的外在可以給出具體的描繪和闡述;意蘊美不僅是少數民族對于美學精神的追求,而且也是大眾對于草原游牧民族民間藝術的美感解讀;審美意識的內涵是指受自然地理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通過世世代代審美思想的傳承逐漸在民眾心理形成的一些審美觀念?!扒嚆~陰陽劍”(如圖1)現藏

    河北畫報 2021年6期2021-07-14

  • 蒙古族建筑溯源及演變
    廬;蒙古包;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中圖分類號】K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1-166-03【本文著錄格式】賈慧娟.蒙古族建筑溯源及演變[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1):166-168.在蒙古族文化中,氈廬式建筑最具民族特色且源遠流長?!懊晒虐币辉~并非從一開始便被使用來指代蒙古族特色建筑,以長遠的歷史角度來看,“氈廬”更能涵蓋古今。全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建筑,在迥異自然氣候、地理環境催化下,通過實際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1期2021-03-03

  • 論李娟“羊道”系列散文的人文精神
    和書寫了當地游牧民族的生命形式,以“在場”的姿態和精神,細膩地描繪了游牧民族的人文風情和自然景觀。對哈薩克游牧民族人事物的觀照、民俗文化的全息式的呈現,以及人情人性的展示與高揚,無不凸顯李娟散文的人文關懷品格,此外,作者在散文中表現出的自我審視和文化反思的精神,也同樣傳達了對人文價值的追求。關鍵詞:李娟 羊道 游牧民族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草原絲綢之路研究綜述
    原絲綢之路上游牧民族的音樂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傳承和保留,并希望為廣大學者在研究草原絲綢之路時能夠提供一點幫助和新的思路?!娟P鍵詞】草原絲綢之路;游牧民族;阿勒泰中圖分類號:G12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176-02在這四條絲綢之路中,貫穿歐亞大陸的東西草原通道是開辟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它從東北地區到內蒙古再到西北的草原地帶,連成一條無邊草原的天然貿易通道,狹長的地帶,除了局部有

    戲劇之家 2020年35期2020-12-28

  • 教材中的“北方游牧民族”有什么變化? ——探究統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關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新表述
    一、前言北方游牧民族的相關內容在義務教育歷史教科書中占據的篇幅不多,但其教學意義卻不可小覷?,F在,筆者就將2006版和2016版義務教育歷史教科書(以下分別簡稱為2006版教科書、2016版教科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2016版教科書出現了明顯的新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二、北方游牧民族的稱謂問題2006版教科書在談及北方游牧民族時,將匈奴、鮮卑、羯、氐、羌表述為“少數民族”。不過,在2016版教科書中,“少數民族”一

    長江叢刊 2020年6期2020-11-19

  • 淺談對古代長城經濟意義的認識
    農耕民族應對游牧民族入侵最具性價比的選擇。關鍵詞:主長城;游牧民族;互市貿易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4-0063-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43一、引言由于特殊自然條件影響,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時常于水草欠豐的時候南下入侵農耕區域?!肮?15-1684年,中原各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發生了1109次重要軍事沖突”。由此可見,北方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漫話國寶·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站(下)
    ,尤其是草原游牧民族,紛紛把它視為本民族的圖騰和保護神。它是天空中體型很大的鳥,有著極強的飛翔能力,能在空中長時間盤旋。它的動作迅猛,擅長從高空俯沖捕食,具有強大的沖擊力。聰明的你一定猜出來了,它就是鷹!從古埃及法老時代起,鷹就被當作王室的守護神,鷹頭人身的形象在埃及能經常見到。受埃及文明的影響,兩河流域的許多民族也將鷹視為王室的象征。而那些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比如我國北方、南西伯利亞、蒙古、哈薩克斯坦乃至黑海沿岸的許多歐亞草原民族,他們看到搏擊長

    紅領巾·探索 2020年9期2020-10-26

  • 蒙古馬與草原文明的興盛
    多影響深遠的游牧民族,這些馬背民族雖然在地域、種族、語言方面彼此存在較大差異,但在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上卻相互影響,彼此借鑒、融合、繼承,形成了很多特征相同的文化傳統。如,以“車、馬、氈帳”為標志的游牧生活,崇尚自然、敬奉天地、祭祀山河、關愛生態、注重天人和諧的信仰理念,崇拜英雄、敬重祖先、恪守信義、開放包容、豁達耿直的精神品格,五畜為貴、不過度索取自然資源,取之于自然、還之于自然的價值觀念,以及遍及亞歐草原各地的青銅車馬具、短兵器、動物紋飾手工藝品和石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19年10期2019-09-30

  • 秦始皇為何寧愿修長城 也不追擊匈奴
    成本卻很低,游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可以一邊放牧一邊作戰,后勤保障遠強于農耕民族。第三,作戰收益少。即使是秦軍占領了廣袤的草原,他們也很難開發耕種。所以,秦始皇借鑒戰國時期的經驗修筑長城。將流動的戰場變為固定的戰線。游牧民族就無法重演來了就搶、搶了就跑的鬧劇,他們必須先在長城一線與守軍打一仗。如此一來,防守的農耕民族可以從附近的農田獲得糧食,進攻的游牧民族卻遠離了放牧的草場。而且長城一線多為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堅固的關隘,步兵只要固守防線,游牧民族

    華聲文萃 2019年6期2019-09-10

  • 蒙古族那達慕的體育文化價值研究
    現。關鍵詞:游牧民族 ?傳統體育 ?文化價值 ?蒙古族 ?那達慕中圖分類號:G8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187-021 ?那達慕的源起蒙古族的那達慕活動以“男兒三藝”——騎馬、射箭以及摔跤為核心,其形成于原始狩獵時代。起初“男兒三藝”屬于草原民族的重點生產生活技能,“教戰”功能突出;并且,又憑藉著其神化的功能,融入到敖包祭祀等宗教活動里面;伴隨著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人們對精神需求刻不容緩,“男兒三藝”慢慢

    當代體育科技 2019年20期2019-08-30

  • 中國最后的漁獵部落
    ;族群淵源;游牧民族查干湖,蒙古語音譯為“查干淖爾”,意為圣潔的白色湖泊,坐落于吉林省北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處于嫩江與霍林河交匯地區,南北長37公里,東西平均寬17公里,占地約50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億立方米,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傳說歷史上,在前郭爾羅斯剛形成蒙古靴子形的時候,枯竭的大地上有一位叫查干瑪拉沁的老牧人,缺水使得游牧人終年貧困,又被各種苛捐雜稅所困擾,只好到遠方放牧。一天,從天邊飛來一百只鴻雁,所經之地

    青年與社會 2019年17期2019-07-19

  • 論古代社會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對抗災荒的不同方式
    :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要面對災荒的挑戰,由于生產方式的特點不同,對抗災荒的方法和手段也各有異同??傮w來說,農耕民族對抗自然災害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是儲蓄,特別是糧食的儲蓄。此外,災前預防、政府救助、移民就粟,鄰里互助也是農耕人群度過災荒的重要手段。游牧民族對抗自然災害的最有效方法則是移動,只要能夠及時轉移,躲開災害,生產就能很快恢復。游牧民族還通過采集狩獵、互助協作,甚至部落兼并和對外戰爭的方式度過災荒。關鍵詞:農耕民族;游牧民族;災荒中圖分類號:K28文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9年3期2019-07-03

  • 漢朝與匈奴的和戰
    林欣浩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帝國之間的戰爭是中國古代史的一大主題,也是對中原帝國的一大考驗。處理不好這層關系的帝國,輕則帶來重大的經濟負擔,重則直接被侵略滅亡。中國歷史上的西晉、宋朝和明朝,都直接亡于北方民族的入侵。為什么在幾千年里,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一直都在征戰不休呢?一般人看打仗就跟看足球比賽一樣,只看輸贏,贏了就高興,輸了就嘆氣。這種對戰爭的看法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打仗是要花掉生命和金錢的,戰爭的本質是國力的比拼,是一場互相毀滅的游戲。但是,不拼命又不行

    領導文萃 2019年12期2019-06-14

  • 淺談李娟散文的藝術追求
    好。關鍵詞:游牧民族;游牧生活方式;大自然生命作者簡介:馬翔(1996.1-),女,回族,青海人,伊犁師范大學研二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1-0-02透過“羊道”系列,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不一樣的阿勒泰,看到的不僅僅是最后一支游牧民族,還看到一種與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滿苦難但自有一番樂趣的生活方式。一、對哈薩克游牧民族的熱愛阿勒泰這片山水肥沃的大地一邊養育著牧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1期2019-05-09

  • 淺論中國北方游牧文化與草原區域古代墓室壁畫
    0)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其在適應生態環境、地理條件和生產資料的過程中經過長期的探索學習,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創造和積累的寶貴財富,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化及其審美的作用下,中國北方民族地區的墓室壁畫與相同時期的不同地區的墓室壁畫有所不同。以北方民族為主體所創作的墓室壁畫,在題材、內容、風格等方面也無不向我們展示北方民族特有的區域文化與審美情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對北方地區墓室壁畫的影響巨大,研究其影響的同時可以以墓室壁畫為切入

    內蒙古藝術 2018年4期2019-01-18

  • 世界游牧民族運動會:展示游牧民族文化的窗口
    ,第三屆世界游牧民族運動會在“中亞明珠”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畔舉行。自2012年第一屆運動會召開以來,這個國際性賽事已經成為了展示世界游牧民族文化的一大盛事。通過它,中亞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注視著中亞。酣暢淋漓的比賽競技,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往,世界游牧民族運動會留給世人的似乎還有許多。前三屆比賽均于吉爾吉斯斯坦舉行世界游牧民族運動會由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阿坦巴耶夫倡議舉辦,每兩年舉辦一屆,目前共舉行過三屆,主辦地均位于吉爾吉斯斯坦東部的伊塞克湖畔。運動會宗旨

    世界知識 2018年21期2018-11-21

  • 內蒙古草原利用與維護的兼容:游牧民族土地資源利用的生態經驗與啟示
    內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以下簡稱為“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考察,可以發現游牧民族土地利用方式的出現是自然及社會雙重因素作用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相比于農耕文明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游牧民族土地的開發與利用在方式、觀念、投入、媒介、技術等方面,對于內蒙古草原自然環境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合理性和生態性。這也是游牧民族在內蒙古草原自然環境維護,及自身生存維系中的價值體現,在嚴峻的生態危機面前,對歷史積淀起來的生態思想予以解讀也就顯得必不可少了,同時也是當下內蒙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7年2期2018-06-01

  • 影子帝國:中國邊疆的游牧帝國的形成
    歐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斷建立的大帝國是一個難題。這些馬背上的游牧民族的經濟基于移動式的畜牧業,人口少而分散,具有部落社會結構,與鄰近的定居文明形成鮮明對比。由于他們相對簡單的技術和中心城市的缺乏,使得他們無法形成國家級別的組織,更別說建立帝國霸權了。然而,公元前三世紀初始,沿著中國北方的邊疆,游牧民族仍然設法建立了一系列帝國,在強大的王朝統治下長時間控制著廣大的疆域。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期里,他們恐嚇和不斷征服中國北方、中亞、伊朗和東歐等敵對國家。(圖1.1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17年4期2018-01-10

  • “胡服騎射”為何戰斗力爆表
    能夠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抗衡?!薄昂焙枚?,就是穿上胡人的衣服;“騎射”也不難懂,就是騎馬射箭。如果說把長衣服變短,把袖口改窄,行動起來會輕便一些,這倒是真的。但是要說陡然之間大幅度提升了軍隊的戰斗力,從魚腩部隊一下子變成了精兵猛將,似乎有些言過其實。又不是鎧甲勇士,換一套衣服就能騎馬打仗了,難道說這身衣服能讓人戰斗力爆棚?所以,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好好捋一捋,不能就這么糊涂下去。中國(以下泛指中原地區)是一個農耕古國,農耕民族面臨最大的威脅主要有兩個:

    學生天地·初中 2017年11期2017-12-07

  • 河南安陽古代游牧民族墓葬群
    河南安陽古代游牧民族墓葬群發掘區為配合殷墟遺址保護區內村莊集中安置區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17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開始對大司空村東地進行考古發掘。在發掘區中東部,發現二十余座墓葬形制與埋葬習俗較為特殊的小型墓葬。這批墓葬均南北向,排列有序,大多是用磚砌成棺的形狀,可稱為“磚槨墓”,多數有木質葬具。幾乎每座墓都隨葬有銅(鐵)鍑、陶罐各1件,或置于墓內南端,或置于墓外南端;墓內還出土有瑪瑙串珠、綠松石飾、銀鐲、金耳飾、青銅帶具、短鐵

    大眾考古 2017年7期2017-12-04

  • 新疆農耕與游牧民族的飲食禮儀探析
    ,淺析農耕與游牧民族的飲食禮儀,概括其社會功能,以期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關鍵詞:農耕民族 游牧民族 飲食禮儀中圖分類號:H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6-0087-01飲食禮儀是一個民族文明的象征,主要體現在飲食方面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人與人的關系也從其中完全體現出來。不同的生態環境形成不同的經濟文化類型,自然也會有不同的飲食禮儀。因此,本文以新疆的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的飲食禮儀為例,

    現代交際 2017年16期2017-08-22

  • 游牧民族之特性對當代革命軍人血性膽魄的啟發
    外一個角度就游牧民族之特性對當代革命軍人血性膽魄的啟發進行分析,以期可以更加全面的認識中華文明的發展。關鍵詞:游牧民族;革命軍人;血性膽魄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等等言論。但真正的歷史是這樣的嗎?我想,我們可以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到:游牧民族帶給中華文明什么?中華文明又游牧民族身上中學到了什么?一、古代游牧民族特性談起少數民族,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定是他們那剛猛的性格。在我的身邊,常??梢栽谒麄兊纳砩隙寄芸吹接赂覠o畏,敢作敢當

    神州·上旬刊 2017年5期2017-07-21

  • 北宋為何不能建強大的騎兵部隊
    能力,尚不及游牧民族?答案就是城市規模的擴大,令飼養牲畜變得昂貴。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手工業最繁榮的時代之一,這種繁榮必然帶來許多規模巨大的城市。城市規模的擴大與密度的提高,使未經改良的天然牧場變得稀少,牲畜只能在那些人工種植牧草的牧場上生存。牧草的缺乏與昂貴就嚴重限制了牲畜的數量。如果北宋強行增加牧草的種植面積,必然以國民的饑餓和工商業萎縮(糧食的昂貴增加了手工業者的生活與經營成本)為代價。在歷史上,游牧民族漢化以后,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騎兵部隊迅速衰落,很多

    文史博覽·文史 2017年6期2017-06-19

  • 還原古代戰爭
    知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依靠騎兵單一兵種作戰。古代游牧騎兵打中原步兵,理念先進得很,類似于今天的“非接觸作戰”。當游牧民族騎兵沖到距離農耕民族步兵陣的最佳射程內時就開始轉向,騎著馬飛快地繞著軍陣轉圈,同時不停地放箭。漢族士兵根本沒法近身,他們只有兩條腿,只能位于圓心中間被動挨打,想追人家追不上,想跑也跑不了,游牧騎兵依靠馬匹,機動性極強,會一直保持最佳射程距離,既不和你近身,還能射中你。所以說漢族步兵面對游牧騎兵的時候完全處于劣勢,非常被動。公元前200

    特別文摘 2017年9期2017-05-17

  • 民族融合探源
    期間,有很多游牧民族進入中原。一開始,他們盡量保留本民族的習俗,甚至有些人還堅持住帳篷,堅持騎馬放牧。但是中原地區的人民整日都在農耕,游牧民族在這里生活時間長了,不得不接受包餃子吃米面、按季節到村子里收稅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在中原地區出生的后代,他們很自然地覺得,以漢族的生活習俗在中原生活,要比堅持游牧民族的習俗更舒服、更方便。幾代人以后,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就和漢族沒什么區別了。滿清入關以后,想了很多辦法堅持本民族的文化習俗,比如要求八旗子弟說滿語

    特別文摘 2017年7期2017-04-19

  • 海洋的精靈
    最后一支海上游牧民族——巴瑤族,雖然貧窮,但是他們的快樂永比我們想象中要多。巴瑤族是東南亞一個規模很小的游牧民族,他們居住在馬來西亞近海水晶般蔚藍的珊瑚海里,一生都不會離開那片海域。他們以捕捉魚、章魚、龍蝦為生,住的房子是架在空中的木制棚屋。巴瑤族是仙本那的主要族群,分為海巴瑤族和陸巴瑤族。陸巴瑤族早在200年前已登上陸地,在沙巴島定居下來,有“東方牛仔”之稱。至于海巴瑤族,他們是世界上最后一個海上游牧民族,他們被稱為“海上浪人”或“海上吉普賽人”。傳說他

    課堂內外(初中版) 2016年7期2017-02-05

  • 打仗的地方叫戰場,為什么又稱它為沙場呢?
    受到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戰國時,抵御來自游牧民族入侵就成為中原地區的重要事情,而中原地區的統治者有時也發動對北方的戰爭。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沙漠地區,每當打仗時,雙方將士拼殺在荒原,血染沙漠,很自然地人們就把沙場作為了戰場的代名詞。究竟從什么時候起,把戰場稱為沙場的,沒有確切考證。唐代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中有這樣的詩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痹娙嗽谠娭邪褢饒龇Q為沙場,說明這個詞在唐代已被人們所熟知了。

    小雪花·小學生快樂作文 2016年11期2017-01-09

  • “胡服騎射”為何戰斗力爆表
    能夠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抗衡?!昂焙枚?,就是穿上胡人的衣服;“騎射”也不難懂,就是騎馬射箭。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這樣解釋不通:把長衣服變短,把袖口改窄,可能會讓行動起來更輕便一些,但是要說陡然之間大幅度提升軍隊的戰斗力,從魚腩部隊一下子就變成了精兵猛將,我不信。換一套衣服就能騎馬打仗?你以為是鎧甲勇士嗎?穿上這身衣服就戰斗力爆棚了?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好好捋一捋,不能就這么迷糊一輩子。中國(以下泛指中原地區)是一個農耕古國,農耕民族面臨最大的威脅主要

    看歷史 2016年6期2016-11-18

  • 和親、朝貢貿易和稱臣納貢的沖突經濟學研究
    ,并確定為使游牧民族保持和平狀態的最低財富轉移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農耕民族是否采用“以金錢購買和平”的治邊政策取決于最低財富轉移量與游牧民族掠邊給農耕民族造成損失之間的權衡。游牧民族相對軍事效能越高、生產技術越低、對未來財富評價越低、掠奪的效率越高,最低財富轉移量越大;農耕民族生產技術越高、資源總量越多,最低財富轉移量越大。和親;朝貢貿易;治邊政策;沖突經濟學“公元前215-1684年,中國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發生了1109 次重要軍事沖突?!?鄧剛:

    山東社會科學 2016年9期2016-09-22

  • 元代經濟倫理思想的實學轉向
    的社會基礎。游牧民族的商業精神及其統治所帶來的傳統儒士地位的下降作為這一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兩大因素,與其它因素一起,共同導致了元代經濟倫理關系的變遷,并進而對思想領域發生作用:宋代的義理之學由此轉向一般并日趨務實;能同時體現倫理追問和致用特征的實學進一步將其對“實體”的關注轉向“達用”;元代的經濟倫理思想表現出明顯的經世致用特征,并為明清實學之繁榮奠定了基礎。關鍵詞:元代;游牧民族;經濟倫理;思想;實學對實學的理解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之極,以明清實學思潮為代

    船山學刊 2016年4期2016-09-19

  • 鄂爾多斯服飾
    多斯;服飾;游牧民族中圖分類號:K89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3-0017-04鄂爾多斯高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鄂爾多斯蒙古人世世代代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休養生息,繁衍子孫,為整個蒙古民族服飾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他們是蒙古民族的化身,以精美的傳統服飾和嚴謹的傳統禮儀聞名于整個蒙古部落。鄂爾多斯蒙古族傳承元代蒙古宮廷服飾文化,結合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同時吸收漢文化營養,但最終保持了原有的傳統和地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5-30

  • 哈密巖畫的狩獵與戰爭
    攝影/彭興禮游牧民族狩獵不僅僅為了生活,也是為了生存的需要。沒有馬術,沒有戰馬,就沒有他們輝煌的歷史。狩獵活動讓游牧民族強大起來,讓他們得到了鍛煉,提高了他們的戰術技能,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哈密現有的大量巖刻,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這段歷史,講述游牧民族狩獵活動和戰爭的關系。折腰溝戰爭圖游牧民族的狩獵與戰爭游牧民族狩獵不僅僅為了生活,也是為了生存的需要。他們在狩獵過程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和樂趣,對狩獵中得到的幼崽進行了馴化,使野生的牲畜馴化后成為了家畜,開始為人類

    新疆人文地理 2016年2期2016-03-28

  • 社會轉型期新疆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演進特征*
    會轉型期新疆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演進特征*王寶慶 李紅軍 陳曉潔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訪談法及比較分析法對新疆游牧民族產生的背景以及定居后在社會轉型期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進行調查研究,并對演進過程中的特征進行了細致分析。結果發現:(1)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元素在演進中得到保留;(2)現代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多元一體化發展;(3)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建構族群認同和國家認同具有促進作用;(4)轉型期現代生活方式對游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具

    新疆社會科學 2016年4期2016-02-27

  • 青藏高原游牧文化的特征及其與絲綢之路的關系
    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沒有出現驟興驟衰的現象,他們東向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之一就是游牧民族對草原和商業貿易的需求。正是由于青藏高原游牧文化的這些基本特征,使得這里的游牧民族對歷史上絲綢之路,特別是對西南絲綢之路的長期控制和經營十分重視,也就使得古代西南絲綢之路一直持續到了近現代。青藏高原;游牧文化;絲綢之路青藏高原位于我國的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區域,還有云南、四川、甘肅和新疆等省區的部分地區。目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主要是藏族。15世紀以后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2-19

  • 新疆古代游牧民族體育文化融合考
    )?新疆古代游牧民族體育文化融合考連殿冬(塔里木大學體育工作部,新疆 阿拉爾 843300)本文采用歷史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及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新疆古代游牧民族體育文化融合背景、主要表現形式和途徑進行研究。本文認為: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生態環境促進了新疆古代游牧民族體育文化融合與發展;體育文化融合表現形式主要有叼羊、舞馬、樗蒲、踏鞠、樂舞藝術、馬球和馬伎等;體育文化融合途徑主要是新疆古代游牧民族地區與新疆古代綠洲農耕民族地區、中原地區、中亞地區和西亞地區之間的交

    塔里木大學學報 2016年1期2016-02-11

  • 中國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巖畫考察
    德拉山巖畫 游牧民族 風格特征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境內地廣人稀、氣候干燥,分布著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阿拉善盟地區的巖畫以巖刻類巖畫為主,并有少量的彩繪手印巖畫分布于阿拉善右旗境內雅布賴山的額勒森呼特勒地區。明代《永泰城銘》稱這一帶:“廣袤千八百里,東佚蘆靖,西夸莊涼,北界沙漠,南濱臨鞏。其間崇崗隱天,森林蔽目,華實之毛。衣食自出,林麓之饒。何物不有?!笨梢姶颂幃敃r的生態環境適宜人們的生活,這也為這片土地上曾經的繁華和豐富的巖畫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5年9期2015-12-07

  • 游牧民族草原體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諧社會視角下游牧民族草原體育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關鍵詞 游牧民族 體育文化 傳承一、研究目的優秀傳統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在更新,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保存著祖先的基因和特征。作為民族體育文化一部分的游牧民族草原體育文化,更多地體現了游牧民族的禮儀、風俗、藝術、情感表達等文化內涵。在其現代化過程中,面對強勢體育文化的傳入,如何才能推進游牧民族草原體育文化的發展,怎樣才能永葆民族傳統文化勃勃生機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重要課題。二、研究方法(一)文獻資料法:

    體育時空·上半月 2015年5期2015-06-06

  • 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歷史文獻信息數據庫建設研究
    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具有數千年的發展史,在草原文化中凝聚著草原民族的智慧結晶和歷史底蘊,記載著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發展.對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進行科學系統研究,有助于保護、傳承和發揚這一歷史文化資源.圖書館作為地域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強化圖書館文化建設,構建地域文化特色數據庫,將能夠為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發揚提供平臺、媒介,提升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實際應用水平.1 “吉林西部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內涵吉林西部草原是指位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12期2013-02-15

  • 我是一個記錄者,我只知道拍攝
    ,我拍攝草原游牧民族,已經20多年了,我希望通過這次獎項來認定一下我二十多年來的攝影水準。當然,對一些前輩而言,我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攝影人,但重要的是我是一個記錄者,我只知道拍攝。我的20幅攝影作品用普通絨面紙輸出,參選作品題:“北緯45°——心情草原”,拍攝歷程十年。內蒙古草原很大,幾年是拍不完的,我拍攝的游牧民族是在錫林郭勒盟,東蘇旗、西蘇旗、阿巴嘎和東烏旗、西烏旗。這些游牧人生活在我國的北緯45°的草原上,我的這組作品只是體現在這個緯度的游牧人。游牧民

    大眾攝影 2009年9期2009-09-10

  • 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城市化進程的“三級跳”
    盧 鳳我國的游牧民族大多分布在北方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內蒙古等自治區,主要有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裕固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在半個多世紀以前,這些民族逐水而居、逐草而牧,但是在一些與農業民族相鄰或交往較多的地方,也有部分開始定居游牧,有的還從事一些農事活動。在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出現了一些小城鎮,成為游牧民族互市、交換、交流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后,在短短的50多年里,游牧民族的城市化進程大約經歷了三次跳躍,我們把它稱作“三級跳”。第一級跳是從游牧到定居

    中國民族 2004年7期2004-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