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作品散文化芻議

2001-02-13 17:35錢晨辰
新聞記者 2001年5期
關鍵詞:散文化散文細節

錢晨辰

歷史進入新時期,新聞創作也進入多元互補的時代,它表現為各種文體間的交叉滲透,即各種文體都在向自身以外的品種吸收新的藝術元素,輸進新鮮血液而完成自身的蛻變。其中散文對新聞創作的影響尤為強烈,散文化傾向正在成為新時期新聞創作的一個潮流。

早在80年代初,我國新聞界一位前輩就曾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新聞作品是否應該向散文化的方向發展?問題提出以后,在新聞界出現了種種意見,從而引發了一場討論。

在這場討論中,許多人主張,新聞作品不應該程式化、規格化,不應該設置“清規戒律”,而要“文無定體”、“不拘一格”,向松散的自由方向發展。我們要鼓勵、支持記者捕捉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生動、最活潑的新事物,鼓勵、支持記者探索最能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新聞形式。由此達成的共識是:新聞作品的形式和結構應該向自由的、活潑的散文化的方向發展。

魯迅先生說過,“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有破綻也不妨?!鄙⑽牡捏w裁是活、自由、多樣,沒有一定的程式和格局,一切從內容出發,可以記人、記事、記游,也可以寫景、狀物、抒情,什么形式能夠最好地表達一定的內容,就用什么形式。相比之下,新聞作品的“清規戒律”就比較多,并已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誠然,新聞工作有它固有的規律性,在實踐中形成了各種和自身內容相符合的新聞形式?,F有的新聞形式可以使記者寫作起來有章可循,少走彎路,但是,形式必須有利于內容的表達,而不應成為束縛內容的桎梏。

因此,我們必須敢于在形式上突破新聞體裁的固定程式,只要是有利于表達新聞內容就可以調動各種筆法來進行寫作。

新聞作品散文化,或者說使用散文寫作的某些手法寫作新聞作品,不僅可以把新聞寫活,更重要的是這樣寫,可以把新聞事件中的新聞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從而達到所期望的社會效果。而這一點,正是新聞界提倡新聞作品散文化的目的所在。

綜上所述,所謂新聞作品散文化,就是在確保新聞事實真實的前提下,運用散文的自由、活潑、生動、優美的表現手法寫成的報道。近幾年來,我國許多新聞工作者在報紙副刊這塊陣地上,大膽進行新聞作品散文化的嘗試,如《人民日報》的假日生活周刊、《解放日報》的解放周末、《新華日報》的新華周末、《鎮江日報》的周末特刊、《蘇州日報》的太湖周末、《無錫日報》的新周末、《南京日報》的周末版、《南通日報》的周末和星期特刊等,其中不少精品,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綜觀其表現手法,大致有三:要用生動的形象說話;要注意運用細節描寫;要有自由活潑的結構。

要用生動的形象說話

散文作品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形象性。

借鑒散文表現手法的新聞報道,在確保事實真實的前提下也講究形象,不過它是用形象來表達客觀的新聞事實。散文離不開畫面,畫面是散文的基本構成單位,直接關系著散文的意境的創造。

因此,散文式報道也必須抓好畫面,即要善于挑選有意義且富于形象的材料,用活生生的形象說話,達到“敘事如畫”的意境。新聞界人士把形象化干脆解釋為“鏡頭化”,即在描寫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時,要將其像電視、電影的特寫鏡頭一樣,展現在讀者面前。

榮獲1997年度江蘇省副刊好作品一等獎的《葫蘆晃悠悠》便是其中的佳作。究其獲獎原因,除了敏銳的新聞眼光之外,還得益于記者扎實的文學功力。

《南通日報》發表的這篇作品的主人公吳嘉輝年過半百,所在企業不景氣,月收入十分微薄,“上有白發高堂,下有黃口稚子”的他,憑著自己小時的繪畫基礎,以雙休日擺攤出售繪畫葫蘆來養家糊口。在報道這位不找單位、不求救濟,自己闖市場,靠誠實勞動改善生活的硬漢子時,作者借助于特寫鏡頭的成功運用,使主人公的面貌、精神在葫蘆攤這一橫斷面中得到淋漓的展示。僅以開頭和結尾為例。開頭寫主人公出攤時的情景:“像往常一樣,這個星期天,吳嘉輝又出現在虹橋花鳥市場。他的家當委實簡單:幾根管子,四個小輪子搭成的一輛簡易小推車,齊腰高處鋪上木板,其上便是他的所有售品:各式葫蘆,原色的或是已畫上圖案的……市場上的人往來不息。沉默寡言的吳嘉輝就在掛著的葫蘆后面靜候著可能出現的某個顧客?!苯Y尾仍是寫攤位上的主人公:“在那晃悠悠的葫蘆后面,他的眼神平靜得讓人怎么也不能忘記……”。這樣的鏡頭多么精彩!在這些特寫鏡頭中,主人公的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表情,全都是性格化了的。正因為如此,雖然著墨不多,主人公的形象卻栩栩如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給人留下經久難忘的印象。因此,與其說這是篇成功的人物通訊,還不如說是篇優美的敘事散文。

要注意運用細節描寫

所謂細節,原本指的是文學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組成單位。細節能具體生動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刻畫人物的個性,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細節雖細,可作用不小,小中寓大,小中見大。文學創作中有人把細節說成是太陽光,它不可能代替一切,卻能夠照亮一切??梢娂毠潓τ谖膶W創作有多重要。

新聞作品要寫人敘事狀景,同樣離不開這些具有細節特征的最小組成單位。因此,如果說,細節是文學的細胞的話,那么,對于新聞作品而言,細節就是它的血肉。

榮獲第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種樹“種到”聯合國》,便是運用細節描寫來深化作品主題、揭示人物思想的成功典范。

這篇刊登于《內蒙古日報》的文章,報道了地處庫布齊沙漠邊緣的樹林召鄉一位帶領群眾種樹治沙的副鄉長王果香,因為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斐然業績,受到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長的重視,作為中國首次被邀請的非政府組織唯一代表,出席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第八次政府間談判會議,并被安排第一個介紹經驗。

除了通篇采用散文語言以外,文中成功運用細節描寫是一大特點。例如寫她忙于帶領群眾治沙造林,很少照顧家,“有時做一頓飯,要吃上幾頓,衣服也多是孩子給洗……”。寫她為了使全鄉人人起來,植樹造林,走村串戶上門動員,“每到老鄉家脫鞋就上炕,還要坐在他們正中間,這樣一下子就和他們的距離拉近了”。為了充分表現她治沙綠化的情懷,文中有這樣的細節描寫:會議上,公約秘書長和主管項目官員為支持王果香的工作,決定贊助一套計算機設備,而王果香“考慮到眼下最缺乏的是資金,她提出可否換成資金形式,資助鄉里建立優質絨山羊基地和中小學生防治荒漠化教育試驗林場。官員們看到這位有心計的中國女性,仿佛看到了防治荒漠化的新希望,當即同意捐款2萬美元”。這些來自生活、看似平常的細節描寫,卻起到了以情動人、以小見大的作用。

要有自由活潑的結構

散文是一切文學樣式中最自由、最活潑、最不受拘束的寫作形式。一段回憶、一個情景、一番議論、一位人物、一次漫談、一曲抒懷,盡可收進散文這個用精巧構思的“花籃”里??芍^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人們常說的“散文貴散”,就是指它的結構不拘一格,安排靈活多樣,行文自由活潑。借鑒散文不拘一格、靈活多樣的寫作結構,有利于突破新聞的模式化,使讀者耳目一新。

這樣的結構方法,被西方新聞界稱之為“斷裂行文法”。其基本特征是:段落短小,相對獨立,每個段落寫一個或若干個純事實;段落之間一般沒有過渡、銜接的連接詞,依靠事實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組接成篇;敘述事件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造成跳躍式推進的快節奏;形散神不散,有明確的中心主題。

榮獲1997年江蘇報紙優秀作品一等獎的系列報道《建設中的江陰長江公路大橋》開篇《跨越新世紀的彩虹》就是以這樣的散文式結構方法取勝的。

從中國最耀眼的古橋——隋代趙州橋,說到震驚世界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懸索橋——美國金門大橋;從我國50年代末建造的“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說到90年代末建造的“中國第一橋”和“世界第四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發表于新華日報的這篇文章敘述事件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以跳躍式的快節奏層層推進,集中筆墨將事件發展的主要“熱點”和過程中的“軌跡點”十分經濟地展示給讀者。

表面上看,這篇文章行文十分隨便,結構也十分松散,有的地方似乎是“信手拈來”,有的地方似乎是“脫口而出”,但實際上中心主題十分明確,所有的事實都經過精心選擇,圍繞一個中心,貫穿一條主線,即把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放在中國橋梁建造史上的豐碑和事關江蘇跨世紀發展的全局這個基點上來寫,從而運用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將所選事實經過巧妙的剪輯和組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應該說,這是一篇借鑒散文式結構方法十分到位、也十分成功的作品。

以上是對新聞作品散文化表現手法的淺顯歸納。盡管這些探索和嘗試有的才起步不久,有的剛取得些許成果,但都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傳統的報紙正在生長著現代活力。在新時期新聞創作的實踐中,能夠兼收并容,不斷擺脫陳舊模式的束縛而實現自身的革新。

猜你喜歡
散文化散文細節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論汪曾祺小說中的散文化
另類的“王蒙自傳”
淺談消息寫作中文學化手法的運用
關注48個生活細節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藝術課堂
細節取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