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一種無法預支的美麗

2009-01-18 06:00張學延
現代教育教學導刊 2009年3期
關鍵詞:隨文文本文章

張學延

隨文練筆,顧名思義,就是以課文為載體,根據文中某一亮點,隨機進行寫作練習,目的是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學習文章章法結構,訓練遣詞造句能力,增加練筆數量,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由于諸多的原因,學生練筆常出現膚淺與單薄的不良現象,主要表現為:內容較為淺顯,見解膚淺;文筆稚嫩,詞匯貧乏,缺乏優美的語言,布局欠合理。

那么用什么方法使隨文練筆得到改觀,讓它合乎原文變得優美深邃呢?通過實踐,我覺得采用“等待”兩字,讓練筆出現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新局面。因為等待,讓學生有了深入閱讀、理解課文的時間,有了盡情闡述想法的機會,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舞臺,從而提高與彰顯自己的寫作水平。

1 抓時機,激發吐的欲望,誘發寫的沖動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練筆首先讓學生有寫的欲望與沖動,這是決定著練筆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要深入鉆研教材、文章結構、布局謀篇,善于留意文章精彩部分,尋找寫的突破口,適時營造寫的契機,讓學生有材可寫,有話可說,讓隨文練筆體現寫的價值。

1.1 令人回味處。有些文章為了表達需要,常在某些情節處戛然而止留下一個空白,以起到意猶未盡、令人回味的作用。針對這樣的特點,我常要求學生根據故事情節、事物變化過程等進行合乎情理的補充,把它潛藏的內容擴充出來,讓文章較前逐漸變得更加立體與豐滿。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課中有這么一處描寫: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了軍帽……就這段話,就這個省略號,包含著許多內容許多情感。在深切了解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歷史背景、了解彭德懷后,我適時讓學生補寫,讓學生走進彭總內心,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揣摩他的無奈、不舍、悲痛,讓學生更加了解彭總偉大的一面。

1.2 給人啟迪處。語文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聽說讀寫能力訓練,還需要借助文本讓學生逐步明白事理、陶冶思想、確立人格?!白詈玫淖x者要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東西,讀書在于讀自己,發現別人的時候發現自己。因此,讀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讀出自己的人生思考?!苯虒W中,借練筆挖掘文章含義深刻的地方,兩只眼看課文,從主人公的精神中,從故事包含的意蘊里,讀懂語言文字背后潛藏的意思,思索人生哲理,感悟生命價值,明白處世道理,從而鋪墊人生,積淀閱歷。

如學了《最大的麥穗》、《爺爺的蘆笛》、《山谷中的謎底》等課文,就可根據文章中心段落,結合生活實際暢談感受。它可以開啟學生心智,洞察生活,詮釋真理,啟迪人生,明白真諦。雖然學生話語可能稚嫩,但字字珠璣,是他們思考后心的感言,如純凈的心靈雞湯滋養了他們心田。

1.3 評價人物處。一本課本就是一個社會,它讓我們認識了許多人物:忠勇之士、奸詐之徒,善良之人、兇殘之輩……因此在隨文練筆時可讓學生來評價人物,因為學生對人物的評剖過程也是反省自躬的過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決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因為它是一個人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學生雖以旁觀者、局外人的身份評述人物,但他們也在對自己進行全面剖析,走進文本與文中人物進行比照,“以人為鏡”,從人物身上感受為人處世等方法,讓自己走向成熟。

如學了《草船借箭》,可評評曹操、諸葛亮;學了《林沖棒打洪教頭》,可分析分析林沖與洪教頭等。讓學生結合課外閱讀,抓住人物特點,洞察人物內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在冷眼看人物中全面、正確看待人物,剖析、評價人物,從他們個性特點上觀照自己的影子,以達到反省自躬之目的。

1.4 感悟佳景處。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語文課本中的內容豐富多彩,不局限于人物與事情,還有許多描寫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佳作。面對這樣的美文,面對這樣的美景,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借助生活,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點,用練筆還原表象,用自己的生活積累補充文本畫面,使“案頭之山水”活起來,美起來,成為“地上之文章”。

如古詩《游園不值》,作者以凝練優美的筆觸,用寥寥28個字描繪了美妙的春景。為了把這幅美景再現,讓學生把詩文解壓,還原,讓語言文字膨脹起來,豐富起來,感受美景。

1.5 放飛想象處。學生是最富想象力的一群,天馬行空、異想天開是他們的專利。他們常常在現實和想象世界之間自由馳騁,甚至有時模糊了幻想和現實的界限。這些想入非非的幻想、標新立異的見解,是智慧的花蕾,創新的萌芽。因此,讓學生自由地在精神家園中徜徉,他們創造的靈感就會在筆端淙淙奔騰,斑斕的神奇之夢就會在紙上盡情揮灑。

在教學中,我利用文本讓學生投身虛擬世界,想象神奇時空,進行想象訓練。如學了《神奇的克隆》寫寫《假如我能克隆》,學了《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寫寫《漫游火星》……通過放飛學生的想象,反映出他們真摯的童心,展現他們非凡的想象力。

1.6 知識創生處?!安灰詫懽髦R為綱,但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知識并化為寫作技巧是必要的”,“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由此可見,我們不難看出練筆還應延續與創生知識。

現行的語文教材,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起承轉合,匠心獨到,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因此在隨文練筆時,可挖掘教材中某些知識點,精選學生練筆中感到困惑或是課文中著重體現的,引導學生仔細揣摩,反復吟誦,熟記于心,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練筆,以“潤物細無聲”地把知識傳授學生。

如《小鎮的早晨》特別凸顯“總分”寫法,因此在隨文練筆《校園一瞥》時,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感觸,仿照文章“先總后分”這一寫作形式具體描繪校園不同的景象。學生在踐行中學以致用,實踐創造,吸收文本精華。

2 給時間,培植寫的信心,培養寫的能力

2.1 課前感知?!把詾樾穆暋?要寫好練筆,課前預習至關重要,它是學生與文本進行的第一重對話。在預習時,學生與文本傾心交談,表達真實思想,真實感情,展示閱讀原生態。學生從整體入手感知全文主要內容,結合句子片段斟詞酌句,走向文本質疑問難。雖然感悟只停留在粗淺的階段,但為語文課上的“熟讀”“精講”作了充分準備。

如果說文章是一條迷人的溪澗,那么課前閱讀是讓學生自己下水享受溪水的過程。在初讀過程中,語言文字世界的博大與深邃、清靈與鮮活,在他們頭腦中深深鐫刻,從而喚醒學生潛在的閱讀情趣,在情趣的孕育下,轉化為內心世界的靈動與真誠,繼而在潔白的紙上釋放個性的體驗與感悟。

2.2 課時碰撞。課前,學生經歷了自讀、淺悟、質疑的過程,就能較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沉浸文本思考感悟,在探究、研讀過程中,來來回回地潛入文本,與作者的情思貼近,與文中主人公交談,多元啟悟,感受形象,體察情感,為“疑”而讀,為“疑”而思,為“疑”而學。師生、同學間思維的碰撞,產生多元的感悟,智慧的火花如百花盛開,學生在思考、傾聽、交流中全方位地接收著精辟的見解,為適時的練筆儲備著資源。

2.3 課后提升。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薄俺鲇诳凇?只是把握了語言的表層,而“出于心”才達到了語言的深層。從表層到深層的理解,只有通過思維才能實現。經歷了課前預習與課時碰撞、“學生、教師、文本”深沉對話后,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感悟比課前深刻,看法比課前深邃,課后的練筆成了學生心扉敞開后的真情流露,思維碰撞后的智慧釋放。因為閱讀是一種由淺入深的理解,在不同閱讀階段有不同的閱讀理解,閱讀得越深入,理解得越透徹。課后的反思,是學生站在較為高遠的地方重新審視文本,再次與文本傾情對話。這時的對話,由于學生的思維、情感、體驗隨著教師的點撥引導發生了變化,因此批注較前有了質的飛躍,更理性、深層、有見地。

3 搭平臺,注重評的過程,展示寫的成果

文章不厭百回改?!缎抡n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學生學會修改習作,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在此山中的學生,是不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練筆的廬山真面目,因此依靠個人力量很難將習作修改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只有在自改的基礎上,結合眾人智慧才能把練筆改得更臻于完美。因此,教師要多方搭臺,給學生評議練筆的機會,鼓起學生勇氣展示寫作成果,在交流、切磋中充實自己的內存,優化自己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3.1 組際交流,各抒己見。小組建立要按照“互補互助、協調和諧”的原則,特別要有利于成員之間幫助、監督、競爭、合作。教師綜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性別等因素把學生編成若干小組,做到“差異組合、男女搭配、自由組合”。小組長主持小組活動,組員當評委,組織大家輪流閱讀練筆,要求每個成員按每次練筆不同的側重點評價練筆,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增強群體意識,團結互助,正當競爭,從練筆的內容、結構、文采等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修改意見,進行交流、爭辯,提高習作質量,共同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3.2 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叭诵?必有我師焉?!痹诟鹘M同學完成練筆交流、評價的基礎上,我又鼓勵他們尋找各自切磋的對象,如寫作水平比自己高妙的,或旗鼓相當的同學交換習作,進行互相評議。學生在評議過程中,每一句話都要認真閱讀反復推敲,抓要點,實實在在地評價同學的練筆,做到褒貶有加,遇到疑難之處征詢老師、同學的意見。在切磋中,要欣賞、學習別人的優點,汲取他人的長處,及時內化為自己的收獲運用于練筆中,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感,也使學生在與同學交往、學習中逐漸形成用他人的眼光看問題、向他人學習的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在學習中展開健康的競爭。

3.3 當眾宣讀,全班品評。葉圣陶先生說:“文章寫完之后,最好念一兩遍……要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痹谧晕倚薷?、組際交流、同伴切磋后,學生的練筆不管結構還是內容,抑或語句還是文采,較前有了很大的改觀。這時老師可挑選學生當眾宣讀,在選擇時兼顧好、中、差,選擇代表性的練筆,盡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品評中有不同的收獲。其他同學有的放矢地聽、評,做到評之有理,評之有據,對一些不能達成共識的地方作全班性探討,在品評中再次讓學生吸收與汲取,并感受“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更有強中手”的道理。

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睂W生練筆質量的提高需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尤其對剛步入寫作門檻的學生。學生在多層次的一幫一扶中漸漸進入寫作佳境,“我手寫我口,我筆抒我心”,流露真情,釋放心靈。

教育是心靈的旅程,閱讀是孩子精神成長的通道,而隨文練筆是把學生內心的思維軌跡、情感變化外化為語言文字呈現于眼前,它是記載著學生成長歷程的履歷。等待中的隨文練筆,雖花費了時間,耗費了精力,卻很大幅度提高了隨文練筆的質量,更好地讓學生把自己的這份成長履歷填寫得書香滿紙,斐然成章,收獲一種別樣的美麗!

猜你喜歡
隨文文本文章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提高小學生隨文練筆水平的實踐研究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隨文活色 練筆生香——小學語文隨文練筆實踐舉隅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快樂閱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快樂閱讀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