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成都都市體育圈空間布局及發展研究

2009-02-03 04:23楊成偉劉元福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空間布局發展研究

楊成偉 陳 琳 劉元福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和調查的研究方法,對構建“成都都市體育圈”的空間布局、基本框架和發展對策進行研究,探索四川體育新的發展模式,以期為政府決策、項目建設等提供參考。

【關鍵詞】成都都市圈 體育圈 空間布局 發展研究

【中途分類號】G8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1

目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預計在未來15-20年內,我國城鎮人口將達到60%以上,建構都市圈都市圈是中國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伴隨著都市圈的崛起,體育也被卷入都市圈的發展建設,這已經成為時代賦予現代城市建設的歷史使命。目前,依據體育圈理論研究四川城市體育的發展問題,尚屬空白。鑒于此,成都都市體育圈的空間布局和戰略研究,對西部大開發和四川的振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成都都市體育圈空間布局

成都都市圈占全省總面積的16%;2008年人口3789.8萬人,占全省46.5%;生產總值6840.13億元,占全省的54%。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城鎮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鎮人口1/3以上,成都都市圈已成為四川現代產業、人口、城鎮以及國民經濟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了全國大都市圈域的行列。隨著成都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成都已基本形成了半小時都市圈、1小時都市圈和2小時都市圈三個都市圈。在成都都市圈內,第一層是以成都為中心、半徑為50公里的內圈,包括環繞城市的兩大副中心、衛星城鎮以及以通勤流為衡量標志的緊密層;主要是發揮成都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逐步形成中心城區體育旅游風景點—體育休閑休憩區 。第二層為半徑為100公里的外圈,以樂山、資陽、眉山、遂寧、雅安等城市為節點,以城際快速通道為連線,形成放射狀結構的過渡層和松散層。在積極接受核心圈層吸引輻射的基礎上,突出各自優勢,發展成為都市體育圈中的特色旅游區。

2 成都都市體育圈基本框架

2.1 共建都市圈體育競賽聯動市場

利用成都都市圈的體育資源, 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體育競賽市場。一是形成幾大城市的大型傳統賽事;二是培育全民健身競賽表演市場。打破行政區劃, 義務權利平等,責任利益均分,市場共育共榮。三是大力發展國際商業性比賽。成都市近期內接連舉辦了WBC職業拳王爭霸賽和A1世界杯大獎賽兩項國際大賽,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總決賽以及國際籃球邀請賽,ATP冠軍巡回賽,08世界拳王爭霸賽和07女足世界杯,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

2.2 搭建都市圈體育產業發展平臺

發揮規模效應, 可以通過各種有效的合作形成,組建大型跨地區體育產業公司,吸引跨國體育中介機構、管理集團落戶本圈;形成體育產業鏈,聯合招商引資,整合成都都市圈的體育資源優勢;合作建設體育工業園區,加之承辦大型體育博覽會。更新觀念,遵循市場規律,淡化行政和區域色彩,以體育市場價值為取向,形成新的體育投融資機制。2008年國家體育產業基地落戶成都,未來成都的體育產業將迎來一個加速發展期。而且近年來成都連續舉辦國際大型賽事,并以此拉動了體育產品銷售、場館運營、體育傳媒和廣告市場、職業俱樂部投資等多樣的體育產業形態發展。

2.3 建設都市圈體育旅游休閑園區

在建設都市體育圈的基礎上, 根據全民健身的深入發展, 開辟新的體育旅游熱線, 建立休閑健身區, 完善服務導游網絡, 促使體育鍛煉與旅游休閑、醫療保健等有機結合。位于成都三圣花鄉,投資8億占地2400畝的高威體育公園正是成都都市體育圈共建體育旅游休閑園區的典范。

2.4 建立都市圈體育科技攻關基地

成都都市圈聚集了四川絕大部分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 也是全省勞動者素質最高的地區, 具有較多的體育科技人才以及現代化的科研器材設備。成都都市體育圈應成為運動訓練“訓科醫一體化”的展示圈、現代高科技體育的先行圈。主要由體育用品研發制造中心、體育會議展銷中心和體育休閑體驗運動中心三個部分組成的成都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同時具備了共建體育科技攻關基地能力。

3 構建成都都市體育圈的戰略對策

3.1 構建成都都市體育圈必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各地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盡拿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對現有的體育產業資源進行規范化建設,建立與資源景觀和旅游文化相協調的基礎服務設施。全面加強區內旅游景點與周邊旅游中轉城市之間的交通和服務設施建設,形成便捷、通暢的交通運輸網。認真做好重要景區的精品策劃,同時把沿線的歷史、人文和獨特民族風情結合起來,最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帶。

3.2 完善的管理機制, 強化城市之間的合作

都市體育圈最本質的內涵就是城市關系的有機整合。因此,構建成都都市體育圈, 要發揮市場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調控和引導作用,通過多元主體的參與, 形成各方有效參與圈內體育資源開發管理的機制。特別是那些行政區劃不同, 但規模等級相同或接近的城市, 應就基礎體育設施、體育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的、事關全局的、單一城市難以有效實施的問題建立協商機制。

3.3 優化行業結構,強化企業活力,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通過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和對外招商引資力度, 實現投融資渠道多元化。特別對成都都市圈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提供優惠政策, 鼓勵企業或個人投資旅游開發; 樹立“大體育旅游”的觀念, 加強宏觀指導力度、組建股份制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等。

3.4 科學細分體育旅游市場, 優化成都都市體育圈產品結構

首先通過大眾健身和舉辦一些高水平、精彩的比賽來擴大客源;其次,針對國際旅游市場,在產品全面開發的同時著重開發一些高消費, 需求彈性大的體育旅游產品, 如高爾夫球、探險、攀巖等項目,以及舉辦一些專業化的體育邀請賽。同時針對國際二三級市場,通過度假旅游與體育旅游的完美結合來挖掘成都都市圈的體育市場潛力。

3.5 引進競爭激勵機制,要加快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體育產業隊伍建設

人力資源開發是成都都市體育圈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人力資源的開發上, 應爭取政府的重視, 發揮好職能部門的作用, 制訂體育產業人才的相關政策和規劃, 加大投入, 加強對體育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和機構的建設。

4 小結

構建都市體育圈有利于城市和諧建設與發展。對于成都這座西部休閑之都而言,融合休閑化、大眾化和專項化三大趨勢的都市體育圈模式的構建,將推動體育與其他相關產業一起,成為推動四川經濟增長,人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迅速提高的主要杠桿。

參考文獻

[1] 周克瑜.“都市圈”建設模式與中國空間經濟組織創新[J].戰略與管理.2000(2).

[2] 四川省統計局.四川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空間布局發展研究
淺談通信基礎設施(傳輸部分)空間布局規劃
湖南省區域增長極布局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區保障性住房空間分布問題研究
沈陽故宮的營建與空間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與建筑
略談現代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
南陽市主城區星級飯店空間布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