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2009-02-03 04:23吳文濤黃景榮周新建譚曉霞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教學團隊高校建設

吳文濤 張 輝 黃景榮 周新建 譚曉霞 王 穎

【摘 要】高校教學團隊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教學團隊建設對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結合我校教學團隊建設實踐,對教學團隊建設的必然性、團隊帶頭人的選擇與打造、團隊的規模與結構、團隊精神的培育以及團隊建設需要的軟硬件環境等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校 教學團隊 建設

【中途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2

為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教育部實施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在質量工程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的要求,并將其作為一條重要舉措向全國推廣。教學團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各高校非常重視教學團隊建設。近些年來我校加大了教學團隊的建設力度,本文主要談談教學團隊建設實施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1 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勢在必行

建設高校教學團隊絕非偶然,而是時代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就教育教學而言,長期以來,大學的教師教學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一種松散、開放式的目標管理體制。教師接受了教學任務后,除按時完成各種教學環節,其他工作時間都由教師自己支配。高校教師的工作方式一直處于孤立的、封閉的狀態,教師之間彼此保守、互不相干、互相防范,即使教學中出現了問題和困難,也不交流,根本談不上合作研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基本上是獨自面對特定的教育情境,相互隔離,同事之間缺乏合作交流的氣息與氛圍。

在知識迅猛發展的今天,教學改革日益推進,教學過程中廣泛引入現代信息技術,高校教學內容日益綜合化,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僅憑個人的學習和探索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通過團隊學習實現教師的知識交流與共享,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因為團隊成員組成的異質性、互補性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平等關系,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比如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有經驗的老教師“傳、幫、帶”,而老教師也需要在與青年教師的知識共享中更新觀念和知識[1]。建立優秀的教學團隊,通過教師之間的互相啟發、補充和激勵,不僅可以導致更高的個人工作效能,而且還有利于促進團隊成員間更積極的人際關系,創造一種尊重人、充滿生氣和活力的和諧工作環境。故此,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勢在必行。

2 如何建設高校教學團隊

2.1 打造名師”級教學型學術帶頭人

前哈佛大學校長、離任后又任名譽校長的科南特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色”[2]??梢?世界一流大學都是由當代一流教師支撐的。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接見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代表時的講話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靠什么?關鍵靠教師,靠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3]。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4]。

選擇水平高、能力強的團隊帶頭人是構建高水平教學團隊的第一步。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引導者、組織者、建設者,是團隊建設的核心和凝聚劑,在團隊中起著學術引領和團隊“脊梁”的作用,其學術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決定著團隊的興衰。要著重培養和引進“名師”級教學型學術帶頭人。所謂教學型學術帶頭人是指具有較強的教學改革、創新意識,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教學效果優秀,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造詣較深的人。教學型學術帶頭人不同于科研型學術帶頭人,不一定在某學科專業方面科研成果顯著,而是在教學和教學研究方面碩果累累。教學型學術帶頭人是教學團隊的“領頭羊”,是教學團隊的關鍵因素之一,引領著教學改革和建設的方向;教學型學術帶頭人除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外,還應具有治學嚴謹、勇于開拓、目光遠大、胸襟開闊、善于合作、甘于奉獻的人格品質。打造“名師”級教學型學術帶頭人,可以充分發揮“名師”級教學型學術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培養出一批批教學科研骨干力量,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優勢,把學科發展最前沿、最精華的東西展現給學生,從實踐方面深化教學改革,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而且,“名師”和團隊相得益彰。

我校在這方面既有理論的探索,也有較成功的實踐。例如,管理學院的楊善林教授是國家級教學名師,同時,他領頭的《信息管理類專業》教學團隊也是國家級教學團隊;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宋傳中教授牽頭的《資源勘查工程》課程教學團隊是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他本人也是2007年校級和安徽省教學名師;數學系主任朱士信教授是2007級國家教學名師,他領軍的《工科數學基礎課》教學團隊是2008年校級、國家級教學團隊,這樣的案例在我校有很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上三位教學名師的確做到了“學高為師,身正是范”,同時,他們牽頭的教學團隊正是一支精良的教學隊伍。

2.2 教學團隊的規模要適中,結構要合理

研究表明,高效的團隊規模都比較小,通常不超過12個人。這是因為,成員太多時,往往會導致交流不充分,團隊內容易出現小群體,影響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和互相信賴感,進而影響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從教學團隊的結構看,教學團隊的成員應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和職稱結構等方面進行優化。教學團隊應該老、中、輕相結合。高校中優秀的老教師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同時在為人師表方面也都是高校教師的表率,應把老教師作為傳幫帶的動力源泉而納入教學團隊建設中,以便直接影響中青年教師,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進行自身的修養。教學團隊應由教學型學術帶頭人牽頭,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教輔人員組成的梯次合理的隊伍。教學團隊中應既有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優秀的名師,又有科研能力較強的科研骨干。以前面列舉的三個教學團隊為代表的我校絕對多數國家級、省級、校級正是該理論的注腳。

2.3 教學團隊建設要加強團隊精神的培育

團隊不同于部門或小組,也不同于群體,團隊本質上就是一種互助和協作,團隊的基本特征是“實現集體績效的目標,積極的協同配合、個體或者共同的責任、相互補充的技能,其核心是團隊精神?!盵5]建設教學團隊,就是要建設一支富有團隊精神的教師隊伍。在這樣的教師隊伍中,每一位教師樂于不斷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樂于將自己掌握的新知識、新經驗與其他教師共享,彼此之間通過充分的相互交流,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知識、經驗呈幾何級數快速增長。同時,在團隊精神的激勵下,每一位教師的主體精神得到有效地發揮,團結協作與自律自強的的良好品行也能得到充分的提升。如何培育團隊精神呢?要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2.3.1 樹立共同的目標。有效的團隊具有一個大家都渴望追求且有意義的目標,它能夠為團隊成員指引方向、提供動力,讓團隊成員愿意為它貢獻力量。教學團隊必須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核心,以教學改革、教學研究為動力,以科學研究為手段,從而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3.2 營造合作文化。教學團隊是由一定數量的教師和若干要素有機構成的系統,是建立在教師之間相互合作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要努力營造一個資源共享、精神相遇、個性自由表達身心愉悅、情感流動的生存空間,使教師在合作過程中達到實現自己、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目標。為營造教師合作文化,首先是教師個人應培養彼此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價值觀;另外學校要為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觀摩、相互評鑒的活動和時間,通過教師之間的互動,營造優秀的學校文化,使教師的工作由孤立的技術性工作轉向進行專業探討和追求的文化。

2.4 評價制度不能偏重個人科研績效

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評估和考核無非是職稱評定、年度業績考核、教學科研獎勵、教學科研獎勵津貼。但就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政策來說,在這幾項評估和考核上往往都只認第一責任人,無視其他合作者即使是骨干力量的貢獻。這種評價體系非但不鼓勵教師間的合作,而且會起到相反的導向作用。要鼓勵教師組建教學團隊,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探索有利于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和發展的評估和考核機制。在評估、考核過程中,要對教學團隊采用政策傾斜方式,鼓勵學術帶頭人組建教學團隊,協同多人的才智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可以實行“崗位實績管理”,將教師的薪酬分配與崗位績效直接掛鉤。在教學團隊中承擔什么崗位,創造什么業績,就拿什么津貼,崗位業績變了則薪酬隨之變化。實行“崗位實績管理”,其目的在于鼓勵教師在整個教學團隊中多做貢獻,使績效津貼逐步成為教師收入的主要部分。只有將團隊成員個人層面的績效考核和團隊層面的績效考評相結合,并根據團隊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針對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以業績為核心,以同行認可為重要指標,建立科學、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評指標體系,通過把定性考評和定量考評結合起來,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績效考評激勵制度,才能實現對團隊成員和整個教學團隊的有效激勵[6]。

2.5 完善教學團隊建設的外部環境

一支高績效的教學團隊需要各種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才能有效運行。對于團隊建設的外部環境而言,學校必須為其提供強有力的外部資源支持,包括物質支持和制度支持。

3 改革教學團隊教學教法,體現我校工科培養特色

我校的學科定位非常明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學科布局;大力發展工程技術學科,形成強勢和特色;圍繞工科發展需求,構筑堅實的理科基礎;面向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有限發展文科。我校提出了兩個辦學特色,第一個辦學特色即形成“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新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第二個特色就是我們發揮曾經服務區域和行業經濟發展,增強的學科優勢,走產學研之路。

我校的學科定位和兩大辦學特色均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體現學科定位,實現辦學特色,我校的教學團隊在教學教法上要進行改革。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活的教育要有活的法子,活的法子就是教學做合一,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以此為宗旨,根據我校的學科定位以及我們的培養特色,我們對教學教法進行了一系列試驗性改革。在這項系統改革中,我校的教學團隊制定了三條具體原則,實施四大塊教育,堅持三結合[7]。三條原則即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自覺地投入學習過程;真正使學生學會求知及以后傳播并運用知識的方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獲得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并充分地解放學生,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施四大塊即上好專業必修課,體現系統性;開好專業選修課,體現地方性與時代特色;開展課外活動,發揮學生的創新性;搞好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四大塊教育各自擔負不同任務,進而發揮各自的作用,體現各自的特點與要求,但同時,四大塊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系,故要搞好四大塊教育的有機結合,發揮四大塊教育的整體功能。

4 小結

總之,高校教學團隊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的教學團隊建設必須在學校的統一管理下,實施統籌規劃、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獲得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昌新,劉國瑜.基于教師教育專業發展的高校教學團隊建設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8,(6):35-37.

[2] 陶愛珠.世界一流大學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3] 曾勇,隋旺華.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7,(4):25-26.

[4] 李慧勤,張捷.西南聯大的成功教育給當前創新型人才教育的啟示[J].中國地質教育,2005,(2):96-99.

[5] 斯蒂芬·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6] 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14-15.

[7] 吳文濤,汪家權,孫世群.以素質教育為綱,構建高校非環境專業環境教育模式,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3,17(6):55-61.

猜你喜歡
教學團隊高校建設
寒露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辦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配合教學的探索和研究
土建類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研究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校企雙師團隊建設研究
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