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觀的三重屬性

2009-02-11 06:30溫麗萍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年12期
關鍵詞:抽象性歷史性科學性

摘 要:自科學發展觀理論提出以來,對科學發展的理論研究與貫徹落實不斷深入,但在全國上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的浪潮中,不論是在對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認識上,還是在具體實踐上,都存在一些有待完整的問題。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對科學發展觀歷史性、科學性及抽象性的闡述,為更好、更快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作出一點反思與探索。

關鍵詞:理性主義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歷史性;科學性;抽象性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09)12-74-03

科學發展觀是在批判吸收傳統“理性主義發展觀”基礎上形成的,作為一種全新的理論體系具有其歷史性、科學性、抽象性等理論品性。只有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這些理論屬性,才能在實踐中努力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一、科學發展觀的歷史性

本文把“科學發展觀”理論提出之前占據主導地位的發展理念稱之為“理性主義發展觀”。始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發展觀大體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涵義:一、人們由崇拜外部自然、崇拜超人間的神的力量轉向崇拜人的理性,人的理性成為了萬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一切不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二、包括人的情感、價值在內的世間一切都成了理性認識的客體,人們相信支配自然運行的牛頓法則在人類社會也同樣存在,通過人的理性可以認識到那支配人類社會運行的成世不易的普遍法則;三、人們雄心勃勃、躇躊滿志地拋棄了神學的誡命。用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理想主義的精神去重新規劃、設計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美好藍圖,科學技術成為了人類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手段,人類運用科學技術盡情地按自身的意愿去裝扮、修飾、改造著曾與自身同為一體的自然與社會。

理性主義發展觀就像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似一把雙刃劍,在運用科技進步的力量帶給人類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矛盾不斷加劇,能源危機、環境惡化、人情淡薄、信仰失落等問題已成為近代理性主義發展觀、價值觀所不能克服的內在弊端??茖W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經濟、社會、人或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個要素的統籌兼顧,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理性主義發展觀造成的價值偏頗,糾正了人們過高地估計科技理性力量的價值偏差,使人們重新認識科技理性的作用,思考科技理性的合理限度。

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終將會存在”,黑格爾的這句名言充滿著歷史感,道破了社會發展過程中,新舊事物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及新舊事物在時間與內容上的延續性。無疑,科學發展觀比傳統的理性主義發展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先進性,但不能無視、輕視傳統理性主義發展觀存在的合理性與價值。在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現實經濟社會發展時,認真對待科學發展觀的“歷史性”,用歷史主義的視野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地位與作用,所謂科學發展觀的“歷史性”,指的是用當代人情感、利益和視野去評價與衡量當代人的所作所為。用過去人的情感、利益和視野去評價與衡量過去人的所作所為,用當代人情感、利益和視野去評價與衡量過去人們的所作所為則是非歷史性的。如,不要用當代人的觀念去評價孔子,認為他的思想是封建殘余,孔子及儒學對二千多年的中國農業社會的穩定與繁榮具有巨大的貢獻,孔子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去解決二十世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茖W發展觀的“歷史性”至少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的內涵:(一)、發展觀,不論是理性主義發展觀還是科學發展觀都來自于對現實經濟社會的觀察與分析,其理論的正確與否最終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過去正確的,現在不一定正確,現在正確的,末來不一定正確,不存在絕對正確的先天結構與放之四海皆準的普遍原則。這對糾正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中所出現的“科學發展觀”萬能論的觀點及凡事不論大小開口必提“科學發展觀”的現象是一種有力警示。(二)、正確評價并對待傳統的理性發展觀的歷史地位與現實作用。馬克思說過:“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我們國家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也表明,雖然產生了能源危機、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但沒有二十多年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突飛猛進,就沒有今天國富民強、初步小康社會的實現。對于20世紀70-80年代中國生產力落后、經濟蕭條、國弱民窮的經濟社會現狀來說,發展經濟、不斷滿足人們日益擴大的物質需求,理性主義發展觀支配下的發展模式就是正確的發展觀,也是最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所以在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中,要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理性主義發展的歷史地位與現實作用,不要視之為洪水猛獸,理性主義發展觀在把握事物內在發展規律、促進生產力發展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

在傳統理性主義發展觀視野下,科學技術是展示人類意志的最有效的工具,科學就是理性的代名詞??茖W發展觀也強調發展的科學性,那么兩種發展觀中所指的“科學”有何區別?誰是真“科學”?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科學”與“民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國人都認識到科學是件好東西,凡事給貼上科學的標簽就仿佛身價百倍,但是一種理論是否是科學的,是否能被全世界的科學界所接受,絕不是由某個學術權威或權力集團所能主宰得了的?,F代的科學普遍認為,要判斷一個理論是否科學,要符合邏輯的、經驗的、社會學的和歷史的幾個標準,缺一不可,具體地說:一、在邏輯上,它必須是自洽的、可被證否的,不能在任何條件下都永遠正確、不能有任何的修正,有清楚界定的應用范疇,只在一定的條件、領域能適用,而不是對世間萬事萬物,無所不能,無所不包;二、在經驗上,其理論預測必須能被檢驗,結果可被重復,而不是一錘子買賣,或者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三、在社會學上,它必須能解決已知的問題或提出可供操作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連這也辦不到,這種理論就毫無存在的必要;四、在歷史上,它必須能解釋已被舊理論解釋的所有的問題,即與舊有理論有繼承關系,而不是憑空掉下來的,與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論相互兼容,而不能無視其它理論的存在。除此之外,科學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文化的界限,凡是聲稱某種科學只有中國人(或熟悉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才能掌握或只適合于中國特殊的國情肯定不是真科學。

用以上的標準來衡量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得出的答案可能是,科學發展觀是非科學的,比如,在社會性上,科學發展觀可能并不能解決現存的所有社會問題。在歷史性上,也不能完全解釋舊有理論所能解釋的所有問題。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來看,各地各階層常常不分場合、不分具體的工作特點,開口閉口就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如何如何…….似乎科學發展觀絕對正確、永遠正確,無所不能、能解決一切問題,而且科學發展觀受中國特殊的文化、民族性格、現存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特殊國情的制約,并不是普世的,為全世界所共享的。

但我們認為,理性主義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都是“科學”的,她們是一體兩面的,理性主義發展觀的科學性體現在對客觀世界普遍本質與內在規律的追求上,求真、求實、求智慧是其宗旨,啟蒙時代以來,人們相信理性、祟尚科學,相信人類社會像自然界一樣也存在著由牛頓力學所支配的自然法則,理性主義發展觀在認識事物、改造自然、積累財富方面已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的最高峰,但同時也使人沉溺于物質世界中,為物欲所異化,迷失了自身??茖W發展觀的科學性體現在對事物存在的目的與價值的追問上,求善、求愛、求和諧是其宗旨,科學發展觀在承認理性主義發展觀在認識事物、改造自然、積累財富等方面巨大作用的同時,強調人本的思想,重視人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她拓展了理性主義發展觀認識事物的邊界,把人類的理性從物的世界引進了價值與意義的領域,把人從被物的異化中解放出來,促使人們反思發展的終極意義。

三、科學發展觀的抽象性

凱恩斯說:“講究實際的人自以為完全不受知識界的影響,其實他們通常是某位已故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思想的奴隸?!?[2]曾一度占據西方宏觀經濟學主流思想地位的凱恩斯主義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上世紀70年代末掀起的全國性的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觀,這一理論成果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隨后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與發展路徑的選擇奠定了思想理論的基礎。的確,不同的發展理念將會深刻地影響著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與路徑,影響著人、自然與社會的存在狀況與質量??茖W發展觀是在反思傳統理性主義發展觀所造成的現實困境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今天我們倡導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現實層面上有針對性,在理論層面上有先進性,但我們在闡釋、宣傳科學發展觀上或是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能忽視的是任何理論自身所特有的“抽象性”。

理論的“抽象性”是任何理論所具有的本質特性之一,任何思想理論體系,不論是哲學的、政治學的,還是經濟學的、社會學的,都是通過歸納、演繹等方法用概念、邏輯、原理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描述,力求把研究對象簡單化、結構化、抽象化,讓充滿偶然性和難以預測性的現實世界容易讓人們理解,真實的世界不必如此運行,理論若要實現自身,達到與現實的統一,需要經過中間環節的轉化。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逐漸在哲學思潮、經濟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等眾多領域占據主流地位,弗朗西斯·福山曾在其著作《歷史的終結》中宣稱:“歷史終結于以自由經濟、民主政治為基石的資本主義社會”。[3]在新自由主義發展理念的影響下,西方學者為發展中國家開出了一付如何發展的藥方——華盛頓共識:以歐美為模本,推進經濟自由化及產權的私有化改革、縮小政府職能,弱化國家對經濟事務干預,推進政治體制的民主化進程。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推動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走上了這條道路,中國與前蘇聯也以不同方式、程度吸取了新自由主義發展理念,但從新自由主義理論在各地區、國家實踐的結果來看,呈現出千差萬別的發展狀況,實行休克療法、一夜私有化的前蘇聯至今仍處于舉步唯艱的復蘇過程中,南美在度過最初高速增長的美好時光后走向了兩極分化嚴重的權貴資本主義,更多的非洲國家連像公共衛生醫療體系這樣的基礎設施都不能提供,只有在東亞新自由主義取得了一些成績。面對新自由主義在各個國家不同的際遇,曾預言歷史終結的弗朗西斯·福山在最近的著作《國家構建》認為:“新自由主義倡導限制和弱化國家職能,而新自由主義理念的實施則需要有強大的國家能力,兩者構成了一對矛盾?!A盛頓共識本身并沒有錯,其在南美、非洲等國家失敗的最大禍根在于政府軟弱無能,缺少強有力的國家能力或制度能力——國家制定并實施政策和執法能力特別是干凈的、透明的執法能力,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地區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及可上溯到數個世紀前的傳統文官制度使之具有強大的國家能力,為新自由主義理念的實施提供了保證?!?/p>

新自由主義理論在各地區、國家的實踐證明,由于理論的抽象性,理論不會主動的實現自身,理論若要轉化為現實,揚棄自身的抽象性,需要強有力的制度能力與組織執行能力去克服偶然性對理論的沖擊及理論的自我完善與調整。不論設計多么美妙的經濟社會發展理論受現實發展狀況、文化心理結構、法制觀念等眾多因素的制約,需要具有強大國家能力的政府去組織實施運行。所以,今天我們在受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下大聲呼喚“小政府、大社會”時,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大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時,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時,要警惕理論自身的抽象性,理論的實現需要具有強大國家能力和制度能力的政府的組織、運作作為保障,對國家治理來說,“國家力量的強度比國家職能范圍更為重要”。5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3] 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4] 弗朗西斯·福山.國家構建——21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 弗朗西斯·福山.國家構建——21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9.

作者簡介:

溫麗萍,女,哲學碩士,江蘇省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現代思想史。

猜你喜歡
抽象性歷史性科學性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學校
祭壇畫作為裝置
40年,中國實現歷史性跨越
西方美術中的女性人體藝術
民主的悖論
翻轉課堂模式下《線性代數》的教學改革初探
注重職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
關于青少年科幻畫創作輔導的幾點思考
羌族刺繡中的圖案研究
如何為我們的教學語言插上飛翔的翅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