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下技術突破的瓶頸和捷徑淺析

2009-02-11 06:30張曉月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年12期
關鍵詞:技術轉移

摘 要:把握住金融危機的機遇,引進發達國家已有的創新成果是一條便捷的途徑。文章從我國技術突破的瓶頸入手,著重分析了技術轉移、技術外溢兩種引進先進技術的手段,對金融危機的機遇進行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技術突破;技術轉移;技術外溢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09)12-113-03

始于20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至今已經近兩年的時間了。隨著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實體經濟已深受影響。很多企業在這次波及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影響程度之深均屬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出現巨額虧損或盈利狀況惡化甚至倒閉,于是資本、人力等生產資料從舊的經濟體系中游離出來,成為科技突破的物質基礎和動力。誰能抓住機遇,誰就會在下一輪經濟增長中成為核心,就如英國借助第一次科技革命成為“日不落帝國”,德國和美國在第二次技術革命中崛起,日本也在當代技術革命中成為世界強國一樣?;谶@樣的認識,本文從技術突破的瓶頸入手,結合金融危機的背景尋找技術突破的捷徑。[1]

首先,什么是技術突破?從技術發展的歷史看,技術是不斷進步和積累的,當關鍵技術出現后,就促使技術產生質的飛躍,也就是出現了技術突破,這里強調的是技術發展的量變達到質變的時候才可以成為突破。從技術突破的種類看,技術突破可以是原創型新技術,如最初源于對自然界的新認知,在此基礎上出現新的發明和應用,如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并在此基礎上發明創造了發電機;技術突破也可以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替換材料或工藝等,如幾代集成電路的發展。從技術突破的地位看,可以是主導式突破,即不斷出現新技術,并領先于整個行業;也可以是追隨式突破,通過對先進技術的追隨,打破現有技術格局甚至超越先進技術,接近、達到或超過當代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從技術突破借助的途徑來看,一是來自內部,即自主研發不斷增加技術含量,實現技術突破;二是來自外部,即技術引進和利用技術外溢實現技術突破。[2]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哪一個國家會放棄技術引進的比較利益,一切從頭做起,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會無視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外溢,搞閉門造車式的獨創。自主研發和外部技術模仿相互補充,共同服務于一國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這一根本目的。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無論是來自內部的自主研發還是外部的技術利用,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技術突破的瓶頸

1、自主研發的弱勢

自主研發也稱為自主技術創新,一般是指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創新,而不是僅做國外先進技術的被動使用者。一般來說,技術突破的方式與工業化經濟發展程度有著密切的關聯性。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國民經濟有了長足發展, 但是整個現代化經濟發展基礎比較薄弱, 工業化經濟處于跟蹤發展時期, 從根本上決定了技術突破以模仿型技術突破為主跟蹤世界工業化經濟發展潮流, 自主技術突破尚未上升到主層面,自主研發能力也比較弱,主要體現在投入與調研上。[3]

首先,我國科技研究與開發費用投入不足。2007年,我國R&D;經費支出額占38個國家R&D;經費支出總額的5.3%。如果把38個國家按地緣特征進行簡單歸類,可以發現美國-加拿大、歐盟15國、日本-韓國構成世界 R&D; 經費支出的三極,三方分別占 R&D;經費支出總額的 40%、28%和 19%。非常明顯,中國與這三級地區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研發人員占總人口比重嚴重失調。因我國存在人口基數大的特點,2007年科研人員投入量可以說占據首位。但是,我國每10000個勞動力中卻只有22個研發人員,只是日本的0.16倍,這個比例嚴重影響了我國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見圖1)

最后,我國的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萍紳M足市場需求,才能促進社會進步。我國每年有2萬余項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000多項專利,真正轉化為產品的只有2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80%,形成產業規模的不足5%,而歐美發達國家為45%以上。由此可見,市場調研力度不夠造成科技孵化、轉化中的資源浪費。

2、國際技術轉移的負績效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顯示,在FDI合同項目中,排在首位的是包括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服裝及皮革毛皮羽絨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食品制造業等的制造業,這些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與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相比,帶來的技術不夠先進。所以說,FDI對先進技術轉移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時,中國引進外資的方式越來越傾向于以獨資方式進行。從《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0年到2007年的數據顯示,高技術產品來源于獨資企業逐年上升,而來源于其他合資企業則呈遞減的狀態,這說明外商投資企業在采用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也更加注意控制技術的溢出效應。FDI帶給中國一些先進產品,但很多核心技術被固化于設備當中,加之跨國公司的控制,技術外溢的可能性很小。

在待遇水平和發展預期方面,跨國公司科研機構的水平也高于國內科研機構,這種情況導致了跨國公司的人才流動傾向于在外資企業之間進行,從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員流動所帶來的技術外溢效應,更有甚者,會導致國內企業或科研機構的人才流入外資企業。

3、知識產權意識淡薄造成技術流失

知識產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其在文學藝術和工商科技領域中從事創造性智力勞動獲得的成果所享有的一種獨占權利,是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一系列權利的統稱。

目前我國存在高新技術流失的現象,主要由三點原因造成:第一,大部分科技成果和專利發明沒有取得專利保護。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信息表明,近年來我國每年取得的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達三萬多項,而每年申請專利的只有一萬多件。其余兩萬項中,有很少一部分可采取技術秘密的方式保護,而有些則通過發表論文,成果鑒定、學術研討、公開使用等方式向國外流失掉。第二,不申請國外專利而造成的高端技術流失令人痛心。按《專利法》規定,專利是有其地域性的。如果一項發明只在中國申請專利,那么該發明在其他國家則不受法律保護,人們可以無償使用。第三,中途放棄專利而造成的技術流失。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我國專利放棄的數量非常大,而且逐年增加。如果一項技術已經沒有了市場前景,放棄該專利是明智的。但也有很大部分不該放棄的專利,因不愿繳納專利維持費或轉讓不出去等原因被無端放棄。

二、技術突破的機遇

由于我國的科技投入較少,技術突破純靠自主研究有一定的難度。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們主要看能否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得一定的技術突破路徑。

1、技術轉移

技術轉移是指技術持有者通過某種方式將技術及其有關權利轉移給他人的行為。技術轉移方式主要有三種:技術交易市場的專利買賣、國際直接投資、引入科研人員。技術轉移為技術改進、整合、嫁接提供途徑,在目前的金融危機背景下,筆者認為技術轉移有一定的優勢,主要源于以下的原因:

第一、金融危機使國際政治壁壘不斷下降。經濟危機前,我國作為技術的買入者,處于談判的劣勢,很多發達國家都限制核心技術的買賣。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受到嚴重的波及,為了盡快地恢復經濟,大多數國家都在積極尋求國際合作。而且,中國市場需求巨大,跨國公司要占領市場,首先必須拿出自己的技術。從這些因素看,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我國對于高端技術的引進不再處于劣勢地位。

第二、技術人員的引進。金融危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迅速蔓延,失業人員從華爾街蔓延到世界。從美國勞工部公開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出,本科及以上學歷美國失業人數逐月上升,這是我們進行人才抄底的較佳時機。

2、技術外溢

技術外溢是指技術擴散的外部性,是技術擴散的一種方式。技術擴散是指技術從一個地方運動到另一個地方或從一個使用者手中傳到另一個使用者手中。如果擴散是研發廠商自愿的、主動的,這種技術擴散我們稱之為技術轉讓;[4]如果擴散并非出自研發廠商的主觀意愿,這種擴散我們稱之為技術外溢。技術外溢的存在意味著研發廠商不能完全占有其研發的全部收益,有一部分收益被市場上的競爭者無償占有。

新技術通常通過以下的三種途徑外溢:

其一,專利授權前的信息公布,使專利知識存在初步溢出的情形。研究者可以更快更好地檢索最新創新成果,把握技術發展動向。通過對率先者專利的研究,開發圍繞率先者基本專利的外圍專利,對其進行包圍,限制率先創新者的發展,或者迫使率先者同意相互交換、轉讓專利,或低價轉讓其專利,日本經常采取這種策略制約在日本申請的美國專利。

其二,研發人員具有流動性,而本身研發人員身上集聚著知識資源。同時,研發人員由于各種原因會出席學術會議、與親友交流等。流動和交流中,把知識和技術不同程度的轉移到了新的環境或競爭者手中。而接收者則會把接收到的信息整合起來,為更好的消化技術或產生更新技術做準備。

其三,產品生產環節中存在著廣泛的勞動分工,生產鏈越長,技術外溢越容易。也就是說,產品在生產階段接觸到的空間和人員越多,技術外溢的可能性也就越多。同時,可以在某些生產環節上進行技術模仿和技術改進,整合成新的技術鏈。

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技術外溢可行性進一步增加:

第一、目前我國為了加快創新型經濟發展,設立了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6個沿海經濟開放區,尤其是新興產業園區,出于后發優勢,在產業鏈的設計方面比較完善,這為企業間加強合作提供便利,為我國技術突破提供助推器。先進的技術如果讓中小企業去各自買進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各個中小企業通過外溢獲得了某個技術或知識點是普遍的現象。在特定的開發區區域內,擁有不同外溢技術的企業,在相關的產業鏈上產生技術交流,互通有無,共同彌補,把技術點轉化成技術面再到技術鏈,推動技術的變革。

第二、危機已經使得全球合作的難度降低,國內企業主動地走出去,主動去尋找技術外溢變得更為容易。比如俄羅斯、巴西等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2008年下半年以礦石、原油等為代表的資源類產品價格的暴跌令一些企業舉步維艱,如果能夠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并購這些資源類企業,不但能緩解發展中的資源瓶頸,而且能夠享受到國外其他企業外溢的技術。[5]

參考文獻 :

[1] [美]約瑟夫·熊彼得著.經濟分析史[M].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54.

[2] 王春法著.國家創新體系與東亞經濟增長前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 何駿.技術創新的國際互動鏈[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4] 胡涵鈞,王作維.R&D;投入—中國戰略性貿易政策的選擇[J].世界經濟研究,2005(1):11-16.

[5] 楊波,劉海云.關于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型的思考—基于中國科技興貿戰略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1):59-64.

作者簡介:

張曉月,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猜你喜歡
技術轉移
試論技術轉移平臺建設中的市場驅動
天津市技術市場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技術轉移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探討
合資汽車企業中外雙方技術轉移與創新博弈分析
技術轉移對于促進中部創新發展的意義
基于科技孵化網絡的綜合服務平臺構建
對營口市技術轉移工作的探討和建議
美國斯坦福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的使命與專業化管理
科技交易會在技術轉移中的作用
發達國家的技術轉移機制及對我國的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