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2009-03-16 09:57寧林冰
關鍵詞:教科書課文學生

寧林冰

將性別問題引入教育研究是當今教育研究領域里重要的話題之一,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學者已經著手研究教育中的性別問題,教科書中的性別問題研究只是其中一個方向,但也是最為重要、最為普遍的一個研究方向,在整個研究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教育社會學者阿普認為:“學校中的知識不論是顯著或隱藏的,都與權利、經濟資源和社會控制有關。知識的選擇即使是無意識的,也與意識形態有關?!奔唇滩闹兄R的選擇、組織、呈現以及評價,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的,都必然傳遞著一定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教科書所蘊涵的這種特定的性別秩序和規范代表著國家、教育部門、社會對新一代青年學生的社會性別角色期待,因此各個國家對此的要求不盡相同。很多學者們也因研究對象和政策的差異產生不同的思考,從而提出了大相徑庭的教材改革建議。

在對教科書的性別問題研究中,對語文教科書中的性別角色研究也尤為引人關注。語文教科書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媒介,也是學生一生所接觸到的重要讀物之一,其中所蘊涵著的豐富的性別文化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課程作為所有學科中人文性最強的一門學科,其教科書除了充當傳播語文知識的重要媒介外,還必須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人生教化,并最終落腳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個語文課程的總體目標上,這才符合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多重功能的定位。語文教科書是人物形象最為豐富,最富有人文性的教科書文本,教科書所選的文學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角色,這些女性角色所傳遞出來的性別意識形態對于學生建立科學的性別觀和形成客觀認識女性的態度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人生價值觀的形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的轉折點,是學生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初中生尚未形成堅硬的羽翼,對于外來事物還不具備健全的分辨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人正確定位自己,形成人生觀的關鍵時期,也可能是迷失自己的“復雜而脆弱”的時期。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的課程,除了“知”這一所有課程所具有的共性外,其“情”和“意”方面的個性特征尤為顯著。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語文課程對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文素養和精神品質的培養,承擔著其它課程所無法替代的重要責任。而作為傳播語文知識重要媒介的語文教科書,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尤為重要。性別文化是語文教科書傳遞給學生的最直接、也是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之一,孕育于社會文化主體的語文教材及教學所體現的性別文化是高度濃縮的社會性別文化,其對男女兩性的角色定位可能會直接影響學生一生的性別觀。所以,教科書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法定文化”的代表,理應為青少年提供正面健康的、為他(她)們所喜愛、可供其效仿的性別形象。

然而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中學語文教科書所傳遞出來的性別文化帶有明顯的父系社會(patriarchy)的印跡,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被奉為“女性圣經”的《第二性》里描述到的:“人們通常用男人這個詞泛指一般的人,而女性只相當于陰性,她為有這個有限的尺度所限定,并不也相當于中性”,“古時候人們用垂直線測量傾斜的東西,而現在男性就是人類的絕對標準”。由于男性的絕對權威,帶來學校教科書所描述的社會性別文化,也常常是以男性的運作為主,女性角色不是被忽略不談,就是被歪曲否定,極端的強調“女主內”的家庭角色或將女性視為悲劇命運的代名詞。概括起來,教科書所體現出來的這種意識形態的內涵包括對女性的省略、忽視、刻板化和歪曲。

這種情況出現在日益多元化、日益追求民主平等、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日益豐富的今天,出現在以培養未來一代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己任的學校教育中,顯然是有悖于人類發展進程、有悖于“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價值統攝課程編制”的教育指導思想的。教科書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直接憑借,是影響其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工具。如果教科書中缺乏符合時代特征的新時代女性形象,缺乏有理想、有追求、有雄心壯志、獨立自主參與社會生活的女性榜樣,而只呈現給學生的更多的是奔波于家庭、生活、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處于被動的、次級地位的女性角色,就會使學生在與教科書的常年接觸中,對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產生盲目認同、適應乃至麻木。女學生的上進心和奮斗意識容易消磨在教科書所隱藏的這種對女性角色的傳統定位上,進而產生回避、依賴、退縮、盲從、動搖、冷漠、偏激等不利于自身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消極思想,對女學生自我形象的確立也會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年久日深將不再是一種外顯的不平等,它將內化為積淀在學生心理的一種陰影或一種錯誤的認識,影響其自我認知、矮化其人格,影響其在生命歷程中應付復雜世界所需的各種能力。正因如此,我們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現行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分兩部分來研究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第一部分通過列表對教科書中女性角色進行數量統計和歸類研究;第二部分將緊密結合前一節產生的具體、詳實的數據,深入分析教科書中女性角色存在的具體問題,查找原因,追尋癥結所在。

〖HTH〗一、相關數據統計列表〖HTSS〗

女性角色是作為生物學意義上的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社會學角色,女性角色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詞概念,它有著重要的社會學功能。女性角色包括其所扮演的女兒、妻子、母親等家庭角色,以及其所扮演的各種職業角色。初中語文教科書所選的文學作品里呈現了一系列女性角色,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女性角色進行研究。研究對象具體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2001—200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共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的教材是目前全國使用頻率最高,普及范圍最廣的一套教材,選取它作為研究對象較具針對性和代表性,得出的研究結論較具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具體的統計方法是:以“篇”為單位,首先統計每冊教科書中選入課文的總篇目數,再將有人物角色出現的課文篇目劃分出來;其次統計每冊教科書中出現的人物角色總量,將每篇課文中出現的有人物活動、人物對白、或對情節發展起到一定作用的人物角色都統計在內,且無論出現次數是多少均以一次計算,再在統計出人物角色總量的基礎上,具體區分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并對不同時代的女性角色進行了區分。各冊教科書分別統計,最后進行匯總。此外,筆者還對教科書中女性的家庭性角色、社會性角色分別進行了統計,計算各自的類型、比例,并與男性角色相對比。最后,對女性角色出現在教科書插圖中的情況也進行了統計。依照具體情況,如有需要還會進行更細致的劃分。為了便于比較研究,本文對課文中男性角色的分布情況也進行了統計。通過詳細的統計分析揭示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女性角色的呈現狀況及其存在問題??紤]到研究對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本文將結合一些具體的圖表進行說明,以便更清楚地揭示女性角色在教科書中的呈現狀況。

表注:有些插圖中既有女性形象,又有男性形象,故統計數目與插圖總數不完全相等。

二、女性角色問題研究

從上述列表中筆者發現了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下面就將結合列表所呈現的具體數據,進一步研究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

1.女性角色數量稀缺

由表一我們可以看出,在初中六冊語文教科書共215篇課文中,涉及到人物角色的課文數量為96篇,將近占了課文總量的二分之一。其中涉及到女性角色的課文篇目占了36篇,比例為37.5%,涉及到男性角色的課文篇目為86篇,比例高達89.6%。這就說明幾乎所有涉及到人物角色出現的篇目都提到了男性角色。特別是八年級上冊和九年級上冊,男性角色出現在涉及到人物的課文比例竟然高達100%,而在七年級下冊和九年級下冊中,這個比例也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勿庸置疑,男性角色的篇目在涉及兩性角色的課文篇目中占據了絕對比例。與此對應的涉及到女性角色的課文數量大致只占了課文總量的六分之一,甚至在七年級下冊和九年級上冊中,有女性角色出現的課文篇目只占了30.4%和33.3%,即使在所占比例最高的七年級上冊中,這個數字也沒有超過50%。這與涉及到男性角色的課文數量比例相差懸殊。從另一個維度比較也可以看出,涉及到女性角色的課文數量只占涉及人物角色課文總數的三分之一多一點,即在涉及人物角色的課文里,平均三篇課文里才有一篇是涉及到女性角色的,與各項涉及男性角色的數量指標相比,明顯可以看出與男性角色有關的篇目大量多于與女性角色有關的篇目。不僅課文的篇目總量呈現出性別角色比例失衡的現象,課文中男女角色的具體數量分布情況也明顯呈現出這一特點。

我們再來看表二,這個表格是專門對教科書中人物角色的總量和性別進行的統計,統計過程中凡有人物活動、人物對白,對情節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以及在文中提到過具體姓名的角色都統計在內。從數量上來看,在96篇涉及到人物角色的課文里共設置角色313位,女性角色73位,所占比例為23.3%,男性角色240位,所占比例超過了總量的四分之三,大致是女性角色的3.3倍,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吃驚!女性角色總量在七年級下冊和八年級上冊中所占的比例僅為百分之十幾,而男性角色在這兩冊教科書中的總量都超過了百分之八十。甚至連女性角色總量占的最多的七年級上冊中,這個數字也僅為31.7%,遠遠少于男性角色總量占的最少的68.3%!男女性別角色出現在課文中的比例懸殊之大,女性角色的嚴重稀缺,由此可見一斑。

表八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問題。在六冊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共有插圖230幅,其中包含女性人物形象的僅有32幅,占總比例的13.9%,而反映男性人物形象或風景、動物等其他內容的圖片總數均超過100幅。插圖在教材和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它們多為配合文章主要人物、情節、景物而繪制,與文質兼美的課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是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恰當的發揮插圖的作用,將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內容。而這套人教版教科書在女性角色在課文中出現的數量本就嚴重稀缺的情況下,在插圖上也忽視了對于女性形象的設置,沒能為學生提供應有的生動鮮明、真切可感的女性人物形象,沒能充分發揮插圖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筆者對此深感惋惜。

2.女性角色多處于配角、附屬地位

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不僅比例明顯偏低,而且真正意義上承擔女主角的數量也不多,女性多數是作為配角或陪襯,缺乏獨立精神和勇氣,在家庭和社會中都處于附屬地位。

從表三我們可以看出,在人教版六冊語文教科書中出現的這73位女性角色中,主要塑造的女性角色只有22位,占女性角色總數量的30.1%,也即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51位都是作為配角簡單提及,在文中處于次要地位。區分主配角是依照角色在文中出現的頻率,所起到的作用和作者塑造此角色的目的等標準來劃分的。在所有涉及女性人物的課文中,有的是圍繞女性的性格特征、行為活動來展開描寫的,這樣的作品主要是通過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和塑造來表現文章的主題,因此這些文章中出現的女性角色可被看作是主要塑造的類型;而大部分出現在課文中的女性角色都只有少量幾句對白或很少的人物活動,這些女性角色只是作為配角或其它男性角色的陪襯出現,她們本身并沒有鮮明、獨立的人物特征和個性氣質,文章本身的目的不是為了凸顯這些女性角色的特點和價值,因此這些女性角色只能被當作簡單提及的類型,這樣的女性角色在課文中占了近70%。此外,女性角色作為主要角色的分布在各冊中也很不均衡,比如在八年級上冊中,女性角色占主角的比例達80%,而在九年級上冊中僅為6.3%,在該冊出現的16為女性角色中,只有1位是主要角色。而女性角色作為簡單提及人物的比例幾乎每冊都不低于女性角色總數的百分之六十,這也說明在女性角色數量原本就嚴重稀缺的情況下,有更多的女性還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的。

對照表四,男性角色作為主、配角的數量分別為126位和114位,均明顯高于女性角色,這也與教科書中的男性角色總量就明顯高于女性角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問題上文已做揭示,在此不再贅述。就男性角色主、配角的分布情況單獨來看,教科書這方面的處理也較女性角色的情況合理的多,不僅男性角色主、配角的總的數量、比例相當,而且在各冊中的分布也比較均衡。

綜上所述,教科書中女性角色不僅數量嚴重稀缺,多處于配角、附屬地位,與男性角色相比更是表現出單向的失衡和角色傾斜,這種情況的嚴重程度透過具體的數據統計讓我們不能不為之擔憂。不僅如此,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還存在著明顯的家庭化傾向,下面就將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

3.女性角色帶有明顯家庭化傾向

我們來看表六,在女性角色的社會角色分布情況中,有48女性角色作為家庭性角色出現,如母親、妻子、女兒、祖母、外祖母等或其他與家庭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物,在所有女性角色中占66.7%,是女性扮演社會性角色總數的2倍。女性的活動主要局限在家庭范圍內,女性角色氣質帶有明顯家庭化的傾向,這說明我們的教科書仍習慣以“賢妻良母”的家庭型女性形象來定位女性角色,過分強調了女性作為母親、妻子所應履行的職責,卻忽略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之外,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各個領域里所充當的其它社會角色。盡管有少量女性在承擔家庭角色的同時,還承擔著一些其它傳統職業角色,然而就作者塑造這些女性角色的出發點和目的來看,主要還是為了凸顯女性家庭化的身份和特質,特別以母親這一形象出現的女性角色幾乎占據了女性角色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將女性角色固化在家庭范圍內與現實生活中女性所充當的多重角色并不相符,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絕大部分女性已經走出家門,積極地參與到建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角色內容越來越豐富,社會角色意識也越來越強。女性作為獨立的價值個體存在,她們可以是妻子、母親或其它更多的家庭性角色,同時更是平等的社會成員,女性對社會生活的參與是發展其社會人格的必要條件,女性的天地并不僅僅局限于家庭,女性的職責并不僅僅是為人妻、為人母,女性也并不總是處于被支配的附屬和陪襯地位。如果此時再僅以傳統的“賢妻良母”的角色來定位女性的話,不但不合乎時代的發展變化,與當今社會的新型女性角色顯得格格不入,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對女性社會價值的忽視,對女性角色的歪曲與否定,對于幫助學生科學的認識當代女性,樹立科學的性別觀也會產生阻礙。

女性充當“賢妻良母”這本無可厚非,這不僅是女性應該履行的一項職責,而且也確實是評價女性的主要標準之一。我們要說的是除了“賢妻良母”的家庭性角色以外,我們還應該看到女性在家庭社會生活之外所充當的角色、履行的職責和她們所體現的價值,不能一味強調女性的“家庭性”,而忽略了其“社會性”。 教科書中的女性大量以母親、妻子、奶奶等家庭性角色的形式呈現,從一定程度反映出教科書編寫者仍習慣以傳統的“賢妻良母”的審美價值標準來定位女性,習慣以女性的家庭性角色來凸顯女性的價值和特點,頭腦中對女性角色的傳統認識根深蒂固,并習慣性的將女性局限在家庭的小圈子里,不愿對女性在當今社會所充當的多重社會角色做出描述和評價。再加之教科書在塑造女性角色的過程中,經?;螂[或顯的強調了女性順從遷就、平庸被動的特點,這就不免引起人們對女性自身的價值產生懷疑,除了充當“賢妻良母”外,女性其它方面的社會價值究竟如何體現?教科書中在處理女性角色問題時,確實有許多偏頗之處。筆者無意于全盤否定教科書中作為母親、妻子等的家庭性女性角色,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女性角色是否能全面、真實的展現女性的魅力,體現女性生命豐富的內涵和價值。教材編創人員如果仍按傳統的女性價值觀念來選文選材,就極有可能構成學生在社會性別認知方面的盲區。

盡管當今社會還是一個以男權為主流的社會,但大部分女性在很多職業領域已經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職業角色,如果教材過分強調女性的家庭形象以及一味地將女性定位在家庭的私人空間和關系網絡里,而有意忽視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越來越豐富的社會角色的話,不但是對女性角色的歪曲與否定,更會影響到學生對當代女性的認識,特別是對女學生的自尊心、角色認同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和傷害。

4.性別角色刻板化,女性社會角色類型單一

女性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她們生活在不同的地域,這使她們具有了地域性的差別;她們生活在不同時代,這使她們在歷史長河中有著各自不同的時代烙??;她們又生活于不同的階層,這使她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狀態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她們秉承了上天給予的不同氣質、容貌、才情、個性,這使不同的女性具有多樣化的類型特點;不僅如此,女性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扮演著不同的家庭角色、社會角色,具有著不同的精神內蘊,因此女性角色類型本身應當是豐富多彩的,人們看待、定位女性角色的眼光也應當是多角度、發展變化的。然而語文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卻存在著性別角色刻板化、社會角色類型單一的問題,這既會對學生正確認識、學習女性角色,樹立健康、健全的人生觀、女性觀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不符合實際生活的情況和時代發展的特點。

所謂性別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男性或女性在行為、角色、人格特征等方面僵固不變的看法,它直接影響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覺、歸因、行為以及不同職業的選擇。性別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會角色的不合理現實,同時使這種不合理現實合理化,固定化。

社會角色是由一定的社會地位、社會關系決定的,它符合一定的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是人的多種社會屬性或社會關系的反映,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的社會細胞。女性社會角色就是指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類型。

再來看表六,在六冊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共215篇課文中,除了母親、妻子、女兒、祖母、外祖母等這種家庭性角色以外,女性所承擔的社會角色類型不超過10類,有些角色特征還不是很明顯。不過值得欣喜的是,我們在這套人教版的教科書中也發現了女航天員、女英雄、女舞蹈家的身影,雖然所占的數量與男性角色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相比都只是微乎其微,但它改變了以往教科書中只要提起女性的社會、職業角色就是教師、醫生、護士等常見類型的狀況,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作品干脆對女性的職業社會角色避之不談,致使教科書中很多女性角色成了沒有社會身份的“無名氏”或“透明人”,形象模糊不清。教科書中女性單一、死板的社會角色類型與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接觸到的女性形象反差太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疏離感,更無法引起他們心靈上的共鳴。

對照表七,男性角色除了父親、丈夫、兒子、兄弟等家庭性角色身份以外,呈現在他們面前的社會天地則廣闊的多。男性角色在六冊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所扮演的社會性角色多達五十余種,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從文人墨客,到工農商虞,科學家、軍事家、探險家、各界精英一應俱全,且大多男性所扮演的都是知識淵博、勤奮上進、賦予想象、吃苦耐勞、獨立自主,志向遠大、有氣魄、有冒險精神的英雄形象,這也側面反映出教科書中有關男性角色的生活場景多與成就主題有關。相比之下,女性角色黯然失色,客觀現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女性社會角色的配襯地位,而教材更進一步凸現了女性社會角色的空白。

當我們將不同文化中有關性別刻板印象的文獻加以比較后就會驚異的發現:盡管在其表達方式與程度上有所差異,但不同文化中構成性別角色社會化基礎的內容卻極其相似,其共同的模式是:“男性居于支配主導地位并擁有權力,對女性而言,重要的是她們的美貌、對家庭發揮的作用、對丈夫的依賴以及養育后代的能力?!眴我?、刻板的角色類型必然加深學生對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這樣的角色配置與語文新課標所倡導的“選文應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理念是完全背離的。女性學的觀點認為女性多重角色意識的萌芽與發展同女性對家庭以外的社會生活越來越多、越來越積極的參與有著密切的關系,視野開闊是重新定位女性角色基本而良好的前提。隨著時代的發展,教材編撰人員將這一因素納入教材改革的范圍已是必然趨勢。

5.女性角色時代感不強

表五對教科書中涉及到女性角色篇目的時代分布進行了統計。在劃分作品時代時,考慮到當今社會已經步入21世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發展十分迅猛,故本文對當代的劃分做了一個適當的調整。將當代劃分為兩部分:自1949年建國至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前為一部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至今為一部分。其他仍遵照歷史傳統的時代切割法,將1840年以前的作品歸為古代;將1840年到1919年期間的作品歸為近代;將1919年到1949年期間的作品歸為現代。由于從近代到現代的很多作品出版年月不詳,無法做詳細區分,所以將近現代的作品歸為一類。

從表五不難看出,在所有涉及女性角色的文學作品中,各個時代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其中以近現代的篇目數量居多,占總比例的55.6%,古代部分占了22.2%,其中當代部分在建國初至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前的篇目占8.3%,改革開放以來至今的篇目占13.9%。涉及到女性角色的選文時代分布不均也就導致了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時代分布不均,其中重點強調名篇名著中的典型女性形象,而對當代女性角色關注不夠,平均每冊教科書中僅有一位當代女性角色出現,在九年級下冊中甚至完全缺失,這沒有體現出當代女性角色類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趨勢,使得教科書中的女性角色顯得單調呆板、缺乏生機與活力,時代感不強,這也是導致上文所說女性社會角色類型單一的重要原因。

《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教材編寫意見第2條和第5條明確規定:“教材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求教材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绷硗?,新課標還專門就教材的選文提出“選文應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等要求。教材應符合時代特征和現代意識,就是整套教材無論是文體風格、人物形象、還是作家作品都應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體現時代新風尚。但現行教科書卻沒能體現這一風尚,在對各個時代作品的篩選上傾向于古代和近現代,當代作品入選比例太少勢必帶來女性角色類型單一、時代感不強的弊病,透過教科書中含有女性角色的當代文學作品稀少、甚至缺失這一現象,也可以折射出現行初中語文教科書缺乏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一大弊端。

當代是女性意識覺醒和女性角色最為活躍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女性角色類型發生了突破性的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女性活躍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隨著女科學家、女作家、女律師、女運動員、女企業家、女警察等諸多杰出人才的大量出現,填補了以往女性職業領域的諸多空白,女性角色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女性角色類型的日益多元化,促使人們對女性社會角色的定位也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發展而有所改觀。然而在現行的中學語文教科書中,我們卻未能找到這些新時代女性的影子,在教科書本就為數不多的當代女性角色人物中,仍有接近一半是以母親、妻子等家庭性角色,以及教師、作家等人們習以為常的女性社會角色身份出現的,筆者并無意否定這些傳統的女性角色,但這種編排并沒有隨著當代女性角色類型日益多元化的變化趨勢而變化,也與新課標提出的“選文應具有時代性”的課程理念相背離。教科書對這一時期與女性角色相關的文學作品的忽略必將對學生的女性觀、價值觀等產生負面的影響,教科書不能真實的反應當代女性角色的特點就會導致學生對女性的認識產生偏頗,與時代脫節。因此,筆者希望教科書編寫者能適當考慮角色的時代比例分配,體現出女性角色類型變化的時代特點,將一些較有代表性和較具時代意義的女性角色納入教材中。女性視角得不到關注,就無法體現當代女性角色豐富多樣的角色類型和時代風貌,當代女性的主體意識也會繼續淹沒在男權中心的社會中。

猜你喜歡
教科書課文學生
打麥
藏起來的教科書
藏起來的教科書
趕不走的學生
端午節的來歷
藏起來的教科書
背課文
學生寫話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