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物課堂教學如何才能做到優化

2009-04-08 08:37伏志康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學法教師應生物

伏志康

摘要: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正確運用學習方法,這是學法指導的核心。也就是說,學法指導應著重指導學生學會理解生物知識。學會解凌生物問題。學會交流,學會闡發自己對生物現象的認識與理解。教師應通過觀察調查、歸納總結學生學習生物知識中存在的問題,如不肯動腦,不會聽課,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等,并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幾點有效的學法指導。

關鍵詞:生物優化課堂

1,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積極的激發

第一,興趣在于探索隱蔽的現象或事物。人們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常常會熟視無睹,而揭示這些現象的本質,卻會引起人們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絢麗多彩,可作為學生觀察、研究的對象十分豐富。如在講述《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節時,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實和現象的聯結點上,即“在陽光下每一片綠葉都在進行生命活動”。對學生說:“在陽光下每一片綠葉都在進行生命活動,這生命活動在盛夏尤其活躍,沒有這種復雜的生命活動,樹木便無法活下來。這種生命活動不僅能夠決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科學家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索這種奧秘,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然而利用這種生命活動實現糧食生產的工廠化還處于探索階段。讓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細想想,這種生命活動是怎樣依靠土壤、空氣中的物質來生產有機物質的,它又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環境與生活的,并暢想‘綠色與我們未來的生活?!睂W生聽之,有躍躍欲試之感,對大自然的奧秘感到驚異。

第二,運用知識,激活思維。是興趣不竭的源泉?!叭说膬刃挠幸环N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蘇霍姆林斯基語)。我們應該不斷地激發、強化學生的這種精神需要,盡最大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創造者”,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實踐中,應堅持走課內外相結合之路:課內,學生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識并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外,重實踐、重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新問題、探索新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外與課內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內知識,使學生每掌握一個新知識,都能得到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講述《花的結構》一節內容時,課外要求學生觀察各種花的形態、結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比較各種花的異同,大多數學生會驚訝地意識到自己經??吹降母鞣N植物的花盡管形狀、大小、顏色多種多樣,可是它們的結構卻是基本相同的。課外讓學生完成教材中動動手的內容,收集有關花的詩句、名言、諺語等。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查閱了很多資料,表現得興趣盎然。

2,注重教學信息的反饋

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鞏固。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信息的獲得、反饋和調節上。教學過程是一個結構復雜、影響因素眾多且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的系統。在課堂上教師應不斷地從學生學習中取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情況,并相應調節教學的內容、難易、進度、方向,使學生忙而有序、忙有所獲。雖然教師退居二線成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但是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講述生物進化歷程時,筆者引導學生比較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心臟結構,有位同學卻標新立異地把蚯蚓的心臟拿來比較,并得出動物的心臟是由無到有,由多到少,由簡單到復雜的結論。這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l筆者捕捉到這一信息,鼓勵這位學生向全班同學闡明自己的觀點。該同學的觀點引起全班的一次大討論,這是一次探索求知方法的大討論,這次討論加深了學生對生物進化論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成功的反饋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強有力手段,它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與信心。成功反饋一方面要及時,另一方面教師要采用鼓勵性評價,擴大反饋范圍和內容,爭取“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在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這種做法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創新潛能得到激發。當學生獨立思考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給以提示、點撥;當學生對某一個問題爭論不休時。教師應及時引導或轉移學生討論的主題。

3、加強學法指導

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夠科學、有效。因此生物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法指導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會學知識,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敖處煹呢熑尾辉诮?,而在教學,而在教會學生學習”(陶行知語),“一個優等教師教學生自己去發現真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語)等都說明學法指導的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觀念。學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會觀察、會思考、會自學、會應用,才能學會學習。

4、積極誘導學生參與教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雙方必須共同參與、相互配合才能獲得成功。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應該為“學”服務。學生只有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課堂中的問題成為學生自身的問題,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生動活潑。正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識、解決的任何問題,是他們自己獲得的,所以就比通過其他途徑得來的更徹底地屬于他們自己。但是“一刀切”、“齊步走”等陳舊的教學組織形式,造成了課堂教學的少、慢、差、費的現象。如,教師滿堂的地講,學生毫無興趣的聽;教學內容封閉:教學信息缺少雙向的交流,學生沒有參與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差,優秀學生吃不飽、后進生消化不了等。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應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實行“分組教學、合作達標”。所謂“分組教學”是指通過學情分析,將所教班級學生按照學業水平、能力、性別、個性特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7人不等,根據學生特長如生物基礎知識、實驗技能、某種生物的觀察或飼養等,選出組長(組長可根據學習內容選定),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合作學習、公平競爭創造條件。。分組教學、合作達標‘的程序是:①目標定向。教師布置可供選擇的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作業內容,各小組自主選擇、接納。②組內交流。以學生為主體,先個體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再小組內發言交流。教師對小組學習作巋要的指導和調控。③全班交流,小組代表綜合學習結果向全班匯報。事實證明,采用”分組教學、合作達標”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如此,這一教學組織形式能有效地糾正教師“獨占課堂”的不良傾向,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也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注重學生思維的參與。課堂中學生的參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如講述《生物的生活環境》一節時,筆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講臺上,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要讓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學們提供什么條件?反之呢?這說明了什么?如何把影響月季生活的因素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問題回答的也比較準確深刻: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創造性。如,教學目標可由學生提出,使教學中的問題真正成為學生的問題;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學生自學、討論完成;實驗先由學生設想、設計、操作,再由教師點評;各種動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應用前景讓學生暢所欲言等等。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獲得的知識不是教材或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自己主動努力獲得的豐碩成果。

猜你喜歡
學法教師應生物
“雙減”政策下教師應做好高效課堂的踐行者
第12話 完美生物
目錄式問題導學法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
目錄式問題導學法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
生物趣多多
高中文言文教學芻議
教師應如“水”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趙學敏學法作品《沁園春·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