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色散現象引發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2009-04-21 03:59孟令師
當代學術論壇 2009年2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優化校園

孟令師

摘要:本文由光的色散現象而引發聯想:諸多事物、現象背后有著許多的因素起著不同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略。作者從健全各項制度;優化校園周邊環境;強化綜合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入手,簡單地闡述了如何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何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關鍵詞:色散;校園文化建設

漂亮的彩虹吸引人,美麗的傳說感動人。在中學物理課教學時教師講述了光的色散現象,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生活中很多現象中都隱含著諸多的因素,它們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由此,筆者聯想到:豐富而多彩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校園文化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最高目標或宗旨(為社會造就“四有”人才),共同價值觀(培養一流人才、社會效益第一,以人為中心、充分尊重師生員工、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團結協作、提倡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提倡和鼓勵創新、以科技推動社會進步),作風及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它具有教育、導向、陶冶、創造、輻射、激勵、娛樂和社會化等功能,在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審視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一是對校園文化及其建設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二是只注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三是把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面上;四是用主旋律教育代替全部校園文化;五是校園文化特色不明顯;六是切合實際的有效創新不夠。要促進人才培養,就必須探究問題所在,采取切實措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一、健全規章制度,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是一項必須要做而且要認真做好的重要工作,因為它是實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績效的前提。把現代學校制度定義為,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以鼓勵與倡導為主,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是現代學校管理機制的根本出發點。我校管理層本著這樣的思考與制度促發展的理念,修訂、重建、完善了包括學校領導管理制度、教師管理與激勵制度、學生管理與激勵制度等二十幾項制度及考核細則。制度只是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準備階段,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落到實處的具體考核和管理過程。在這些制度出臺后,我校的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學生的違紀現象日漸減少,真正發揮了以制度促管理、調動積極性的作用,這些制度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周邊環境,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開辟一片藍天

現在新課標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學校環境對于中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學校周邊環境的好壞更是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社會的復雜化,校園周邊環境也跟著多樣化?,F在的老師和家長擔心的不僅是孩子的成績如何,同時也關注校園周邊環境的優劣。

很多學校周邊都設有各種小賣店,網吧,地攤兒,有的學校周邊是菜市場等。校園所發生的物品丟失,高年級學生敲詐低年級學生財物,交通事故,治安案件、噪音、學生進入網吧等現象,都與校園周邊的環境有著一定的關系,所有這些都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有的甚至威脅學生的人身安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之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鄙鐣且粋€大課堂,校園周邊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可采取以下相應措施:首先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情感、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牢守校園這一塊凈土。其次,采用“警校合作”的方式。以當地派出所為依托,對騷擾校園的不法分子,在校園周邊無事游蕩人員進行清理,必要時給予重拳出擊。另外,呼吁社會,讓全社會都來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各級部門齊抓共管,以便優化校園周邊環境,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我任教的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經過不斷地努力,排除了對學生發展有不利影響的外部因素,在優化校園外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家長,學生與社會的支持和贊同。

三、強化綜合管理,完善校園內部的文化建設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是綜合性,二是人本性,三是和諧性,四是可持續發展性。為適應這些特點和解決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問題,下面幾點值得考慮。

1、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樹立全員共建意識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長期、艱苦地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因此,必須科學規劃、全面統籌和系統安排,把它納入學校長遠發展規劃,樹立全員共建校園文化的意識,形成人人都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人人都是校園文化的享受者,努力形成濃郁健康的校園文化,不斷提高校園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生態校園的形成。

2、在多維建設的同時,大力創建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組織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五者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多維性有機整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全面協調、統籌進行,不能只建設物質文化而不配套制度文化建設,也不能只注重組織文化而忽視行為文化,更不能輕視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精神激勵功能。優秀的校園文化具有令人振奮、催人進取的激勵作用。這種激勵作用是指校園文化在發揮其文化認知功能、價值導向功能和生活娛樂功能的基礎上,能夠激勵和鼓舞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面貌。在協調建設校園物質文化、組織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同時要著力創建校園精神文化,使師生有充足的精神食糧。

3、重積淀,育新枝,辦好校園特色文化

傳統是歷史賦予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應在發展歷史積淀的基礎上,繼承優良傳統,凸顯特色,是辦好校園文化的主要形式。校園文化是對社會文化的濃縮、提煉和升華,滲透著歷史傳統文化、現代社會文明和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并以物化或非物化的形式表現出來。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了解歷史、了解社會、了解國情,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認清世界局勢和國際關系的風云變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辦好校園特色文化要結合以下幾點:(1)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只有在立足于這種特殊要求的基礎上,才能有利于學生成才。(2)培育校園文化新的增長點。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數字化學校的建設,使網絡文化成為了校園文化的強勢增長點,我們要善于利用現代網絡、媒體等手段來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真正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摒棄劣勢。(3)特色創新。在規劃時,要著力以特色立校,以特色確定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的定位,體現校園文化特色,培養合格加特長的現代人才。

4、優化過程、充實內容、確保校園文化活動的效果

校園文化活動從計劃、組織、實施到完成是一個系統過程,要想獲得最佳的效果,必須重視其過程的優化。學校在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首先要明確活動目的。要做到活動開展的出發點理直氣壯、形成共識,落腳點客觀具體,切實可行。其次,要優化主題。主題要鮮明,應把活動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融為一體,主題應翔實、可行。第三,時機優化。時機包括時間和機遇,時間優化要尊重國人的時令特點,時機優化要充分把握重大紀念日和校內外發生的具有影響的重大事件所提供的活動機遇。第四,方式和方法優化。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和方法沒有定式,以條件允許、師生歡迎、效果最佳為選擇的標準。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具有時代性氣息的系統工程,需要全員參與,全方位配合;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統籌協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建設優秀和諧的校園文化,配合課程改革,培養優秀人才。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優化校園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